北大的历史名人

合集下载

蒋梦麟:北大“功狗”_名人故事

蒋梦麟:北大“功狗”_名人故事

蒋梦麟:北大“功狗”蒋梦麟(1886—1964)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对本校校史素有研究的北大教授陈平原说:“在历史学家笔下,蔡元培的意义被无限夸大,以至于无意中压抑了其他同样功不可没的校长。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蔡元培早年的学生蒋梦麟。

”1988年北大90周年校庆,曾出版过一本《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希望“以此来纪念北京大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贡献”,但其中没有收入蒋梦麟。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时,此书重新修订出版,加入了有关蒋梦麟的文章。

不过,有研究者仍在报怨:“前两年北大百年校庆,居然很少见到蒋梦麟的名字。

”陈平原也表示遗憾:“很可惜,在大量有关北大的出版物上,蒋校长的地位相当尴尬……校方组织撰写的校史中,称蒋梦麟为&lsquo:典型的国民党新官僚&rsquo:,&lsquo:在北大是不得人心的&rsquo:。

”蔡元培曾坦承:“综计我居北京大学校长的名义,十年有半;而实际在校办事,不过五年有半。

”蔡校长在职而不在校期间,代为处理行政事务的,经常是蒋梦麟。

除了长期担任总务长,他更三度代行校长职权,以致当时就有人评价:“这五六年来的北大校长,与其说是蔡元培,不如说是蒋梦麟。

”1930年12月,蒋梦麟在辞去教育部长职务后,正式出任北大校长,此后直到抗战胜利,15年间,他始终是北大的行政负责人,是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

在此期间,针对北大“大度包容,思想自由”这两种著名“精神特点”所产生的“纪律弛,群治弛”两个缺点,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

这一新思路,使得北大的教学和科研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也有稳步上升,实为一大奇迹。

蒋梦麟自己说:“从民国19年到民国26年的7年内,我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舵……一度曾是革命活动和学生运动漩涡的北大,已经逐渐变为学术中心了。

北京大学简介PPT

北京大学简介PPT
北京大学简介PPT模板

1历史沿革

3学术研究
Peking University

2燕园文化

4未名风光
Peking
University

北大历史沿革
北大起源 | 历史名人 | 学校概述
北大起源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 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 于1912年改为现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 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 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 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 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 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 不息、代代相传。
|| 北京大学作为对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学,其学术水平一直在国内傲视同侪,不少各界出色业者及知名学者出自北大或曾在北大任职。在 一些国际学术排名榜中,北大除工程与技术领域略逊于清华大学外,其余领域均高踞中国大陆之首。 || 在中国大陆的一些排名榜中,各种排名均是以清华大学或者北大居首。不过,在国外所作的有关大学排名中,则往往是北京大学名列国内第一, 更曾获评为澳、亚地区最佳大学,名列世界第十四,比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及东京大学等更高。然而,单就中国大陆而言,大学排名的首二位均不 出北大和清华,暂未见有其他大学能跃居首二名内。 || 在学术期刊方面,北京大学所发行的部份学术期刊,是中国大陆当中,少有获得国际知名的大学所认可、具品级的学术期刊。而一些知名学府 如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亦有与北大合作共同发行期刊。

与北大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北大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北大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北京大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重要的:
1.京师大学堂的创办:1898年,光绪皇帝采纳了由梁启超、
康有为提出的创办京师大学堂的建议,这是北京大学的前
身。

2.五四运动:1919年,北京大学的学生成为了五四运动的
领导者,他们组织了示威游行,反对不平等条约和封建专
制,这次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3.胡适在北大推行改革:在20世纪20年代,北京大学教授
胡适开始推行“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方针,他主张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对北大的学术风气产生了
深远影响。

4.陈独秀在北大发起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在北大主编《新青
年》杂志,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引发
了新文化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5.北大的院系调整:1952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
整,北京大学的文、理、法、农等学科被分拆出来,与清
华、燕京等校的相关学科进行合并。

6.北大文化大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
北京大学成为了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很多著名的教授和
学者受到了迫害。

7.恢复高考后的北大新生: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许
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考入北京大学,开始了他们追求知识和改变命运的新篇章。

以上是与北京大学有关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它们反映了北京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_名人故事素材

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_名人故事素材

傅斯年,人间最稀有的天才“他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跷起二郎腿的人。

”罗家伦如是说。

“他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胡适这样评价他。

他是个胖子,很胖。

他少年时即禀赋异于常人,被誉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后于北大师从胡适。

他是“五四”北大学生上街游行的旗手与总指挥,风云一时。

他留学海外7年,辗转伦敦、柏林和巴黎等地,涉猎文学,西藏学,化学,地质学,史学,数学等,他甚至还跑去爱因斯坦的研究生班听过相对论。

但是,他留学期间却没有拿到一个学位,一个都没有。

然而他的学识却几乎碾压同辈留学之人,当时留学的一批人被碾压得毫无脾气。

他一生特立独行,狂放不羁,在学届和政界都留下了赫赫盛名。

人送外号“大炮”,他的“大炮”之名在当时响彻中华大地,绝不亚于现今“任大炮”之名。

却又博得各方钦佩有加,甚至蒋介石都对他及其敬重,可谓一代传奇。

他的名字,叫傅斯年。

一人之力轰下两任民国行政院长民国时期,四大家族纵横朝野,贪腐之风愈演愈烈,全国上下怨声载道。

1938年,时任国民参政员的傅斯年站了出来,接连在报纸和国民参议大会上炮轰时任行政院长孔祥熙。

傅斯年毫不留情的公开炮轰直接导致了孔祥熙的黯然下台,一时舆论哗然。

孔祥熙下台后,其接任者是蒋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

然而宋子文并不比孔祥熙好到哪里,贪腐依旧。

彼时傅斯年和宋子文还有着不错的私交,然而即使如此,傅斯年依旧站了出来。

傅斯年在报纸上连发《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宋子文的失败》、《论豪门资本必须铲除》等大论,一时朝野震动。

傅斯年的几篇大论登上了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各大报纸甚至一度洛阳纸贵。

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宋子文亦黯然下台。

一个虚职的参政员,以一人之力,接连赶走两任行政院长,在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名留青史的对话在傅斯年炮轰孔祥熙之后,蒋介石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请傅斯年吃饭,留下了一段足以留名青史的精彩对话:蒋介石:“你信任我吗?”傅斯年:“我绝对信任。

”蒋介石:“既然你信任我,那么就应该信任我任用的人。

北京大学77级后部分优秀校友一览

北京大学77级后部分优秀校友一览

北京大学77级后部分优秀校友一览在国内学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更是数不胜数,暂不列举。

一、金融证券投资界中国银行副行长华庆山(1984届)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李子卿(197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 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1978至198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硕士)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若谷(北京大学法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易纲(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1988届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经济系毕业)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前国泰君安证券公司总裁姚刚(1980年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佛山市常务副市长、前广发证券公司董事长陈云贤(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88级经济学博士)瑞士信用第一波士顿(香港)董事总经理刘洪(北大法律系博士,1999年获Davos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明日领袖”奖,《商业周刊》1998年和1999年两度授予他“亚洲之星” 奖)台湾最大的风险资本管理公司怡和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周大任(北大法律系博士)二、商界(海外)世界著名数码影像处理公司、全球数码相机的OEM产品领域中位居第一的虹软(ARCSOFT) 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邓辉世界知名软件开发公司蓝代斯克(LANDesk) 首席执行官、前赛门铁克(Symantec)全球副总裁王茁(八十年代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美国成功集团总裁刘宁(在国内投资超过10亿,在美国、香港等地拥有5家上市公司,营业额超过50亿美元,8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学专业) 德国周氏王朝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周松波(北京市2002十大杰出青年,其企业年贸易额达2.5亿美元,在中德贸易中占近6%的份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90级博士)等。

三、商界(国内)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勇(该集团目前在京的固定资产已超过30亿元,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地理系)达因集团总裁张璨、董事长阎俊杰夫妇(曾入选福布斯2001年中国大陆100首富,2003新财富中国400富人榜。

第七讲与北大有关的名人故居 - 北大未名BBS - 北京大学

第七讲与北大有关的名人故居 - 北大未名BBS - 北京大学

第七讲与北大有关的名人故居1.蔡元培(东堂子胡同75号)17岁便考中秀才,23岁中举人。

一年后到京城参加会试,考取贡士;两年后来京进行殿试的“补考”,录为进士,并被授翰林院庶吉士。

又过了两年,升补为翰林院编修。

41岁勤工俭学去德国。

1912年“迎袁特使”。

后任教育总长。

5月到京,6月辞职。

45岁再次留学。

1916年11月回国,12月到京,1917年1月任北大校长。

1919年五四运动。

“学生爱国运动,我不忍制止。

”2.鲁迅(南半截胡同7号)1912年5月5日到京,6日住进。

1919年11月21日迁八道湾。

1917年8月7日日记:“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

”《新青年》1918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狂人日记》。

《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发表《药》。

3.陈独秀(箭杆胡同20号)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到京后第4天便去拜访陈独秀,任命其为文科学长。

1919年五四至6月,发表40篇文章。

6月,因散发传单被拘禁98天。

1920年冬去上海、武汉,返京后李大钊掩护出京,途中商议建党。

4.李大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教授。

1918年10月,随着沙滩红楼的建成,图书馆也迁入新址,当时有6个阅览室、21个书库。

《新青年》的主将。

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图书馆“亢慕义斋”,英文“共产主义”的音译。

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

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工作。

1927年4月28日被“三绞处决”。

5.毛泽东(鼓楼后豆腐池胡同15号、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左巷8号)“新民学会”。

“薪金底册”上,陈独秀的名字位于蔡元培之后,月薪300元;李大钊居中120元;毛泽东在表格末端,仅8元。

陈独秀的月收入是毛泽东的37.5倍。

6周作人(八道湾胡同11号)1917年4月1日到京住补树书屋,鲁迅介绍入北大教书。

1919年11月21日迁此。

1923年7月19日兄弟反目。

1967年5月6日去世。

北京大学100名人物

北京大学100名人物

北京大学100名人物1、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1889~1927)2、李克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3、茅盾著名作家(1896~1981)4、余光中 (1928~2014)5、沈从文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1902~1988)6、蔡元培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1868~1940)7、朱自清(1898~1948)8、胡适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1891~1962)9、叶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894~1988)10、严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1854~1921)11、李四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地质学家(1889~1971)12、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1896~1931)13、郁达夫(1896~1945)14、朱光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2011)15、万枚子 (1905~2005)16、张太雷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98~1927)17、冼星海作曲家、钢琴家(1905~1945)18、翦伯赞 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著名的历史学家(1898~1968)19、吴梅戏曲理论家、教育家(1884~1939)20、杨绛 (1911~2016)21、闻一多 (1899~1946)22、梁实秋作家、翻译家、文艺评论家(1903~1987)23、马寅初中国人口学第一人(1882~1982)24、周培源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1902~1993)25、王应睐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2001)26、张国焘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897~1979)27、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1924~1986)28、朱光潜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教育家(1897~1986)29、周作人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1885~1967)30、于敏中国“氢弹之父”(1926~2019)31、季羡林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1911~2009)32、许景澄 [清] 清末政治家、外交家(1845~1900)33、周建人社会活动家、生物学家(1888~1984)34、孙家鼐 [清] 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1827~1909)35、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1895~1976)36、马裕藻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1878~1945)37、高君宇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1896~1925)38、汤用彤哲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1893~1964)39、王德宝中国科学院院士(1918~2002)40、俞建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898~1980)41、郭钦光著名“五四烈士”(1896~1919)42、雷啸霖中国科学院院士43、任继愈 (1916~2009)44、王忠诚中国工程院院士(1925~2012)45、黄侃 (1886~1935)46、刘亚生 (1910~1948)47、钱端升著名政治学家,法学家(1900~1990)48、任阵海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9、吴承仕 (1884~1939)50、俞梦孙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51、黎锦晖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1891~1967)52、朱克靖 (1895~1947)53、陈汉章国学大师(1864~1938)54、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李泽椿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6、杨振宁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名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名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名人:中涌现了近四百位大学校长,遍及中国各大名校正校长,包括:清华大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徐旭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顾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李未、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复旦大学校长张志让、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浙江大学校长钱三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周其凤、南开大学校长滕维藻、北洋大学校长刘仙洲、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大学校长胡庶华、武汉大学校长刘秉麟、西北大学校长张岂之、兰州大学校长聂大江、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闻传媒界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后两任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长徐敦信、周南、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北大学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驻外大使。

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学生校友出任过各国驻华大使,现任印度外交部长纳特瓦·辛格、埃塞俄比亚议会联邦院议长、前驻华大使穆拉图·特肖梅、阿尔巴尼亚总统外事顾问、前阿尔巴尼亚外长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学北大。

北京大学也为中国司法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包括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志让、江必新、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以及多位各省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例如,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院长岑浩辉和检察院检察长何超明均为北大毕业生。

金融界同样活跃着一大批北大学子,仅文革以后的毕业生中,就有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项俊波,行长助理、前货币财政司司长,央行系统唯一中央直管专家易纲,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泰康人寿总裁刘经纶、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亚洲地区董事总经理蔡金勇、美林集团亚太区总裁蔡红军、摩根士丹利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固定收益证券部主管刘嘉凌、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经济师龚方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的历史名人
陈独秀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怀宁人。

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
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提倡新文化,宣传马克思主义,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蔡元培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在北京
大学办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适原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1917年任北京大学
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
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茅盾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常用的笔名。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

著有《茅盾文集》10卷集等,并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马寅初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

1882年6月24日生于浙江嵊县。

曾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并于1919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51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他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

钱玄同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

1913年始,先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北京大学教授。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杂感,力主“文学革命”。

刘半农原名寿彭,改名复,初字半侬,后改半农。

江苏江阴人。

1917年成为《新青年》重要撰稿人,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