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学堂—文化太美—中国饮食文化太美文字版

合集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与意义1.色美:中国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俱佳,追求色彩搭配的和谐与美感,以提高食欲和饮食享受。

2.形美:食物的形状与外观对于食欲的刺激和满足至关重要。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食物形状的美感和精致程度。

3.香美:香气是食物的灵魂,能够唤起食欲和味觉的期待。

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材的独特香味,追求香气的浓郁和悠长。

4.味美:中国饮食追求多味统一、鲜味醇厚,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的均衡和协调,以提高口感和满足味觉。

5.趣美:饮食的趣味性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带有戏剧性和趣味性的菜品制作和食用方式是其中的重要表现。

6.心齐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句俗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饮食文化注重主人的心情和情绪对食物的影响,认为享受饮食应当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行。

7.力美:力美强调食物的营养价值和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重视饮食的营养平衡,追求食物的健康和对身体的益处。

8.义美:饮食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个人的享受和需要,还有着社会性和亲情的象征。

中国饮食注重饭局的团结和和睦,强调饮食文化的共享和亲密情感的表达。

9.约美:约美指的是把握饮食的节奏和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饮食,达到健康和身体的平衡。

10.和美:和美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饮食带来的和谐与平衡,讲究食物的平衡搭配和食材的相互呼应。

这十美原则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理念和追求。

它们不仅仅是对于菜品制作和食用的规范和指导,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际关系的表达方式。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中国人将饮食变得有艺术感和仪式感,让饮食成为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延伸。

这些原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取之有道、循序渐进以及和谐平衡的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改善饮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的十美原则是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总结和表达,它们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彰显了中国人对于饮食的独特追求和品味,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和情感的高度重视。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
中国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原则和传统而闻名。

以下是中国饮食文化十美原则的具体内容:
1. 色香味俱佳:中国饮食讲究色、香、味的完美统一,追求菜品色彩鲜艳、香气扑鼻、味道美妙。

2. 五谷杂粮均衡:中国饮食强调五谷杂粮的均衡摄入,尽量避免单一粮食的过度摄入。

3. 春夏秋冬季节适宜:中国饮食根据季节的变化,选择适宜的食材烹调,追求与季节相适应的饮食。

4. 荤素搭配合理:中国饮食强调荤素搭配的合理性,注重植物性食物的摄入,以保证膳食的平衡。

5. 饮食卫生安全:中国饮食强调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追求食材的新鲜、烹调的卫生。

6. 谦虚适量:中国饮食强调谦虚适量的原则,警惕过度饮食带来的健康问题。

7. 宴客讲究节俭: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节俭,尽量避免浪费,并做到宴客时不过度铺张。

8. 特色传承地域差异:中国饮食文化因地域差异,注重传承和发扬各个地方的独特特色。

9. 餐桌礼仪: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餐桌礼仪,讲究用餐的文化素养和礼貌。

10. 生态环保理念:中国饮食文化倡导生态环保,推崇绿色饮食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发言稿范文

中国饮食文化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这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饮食文化各具特色。

如南方的清淡、北方的浓郁,东部的精致、西部的粗犷。

这种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食材、烹饪方法和口味上。

例如,广东菜以清淡、鲜美著称,讲究色、香、味、形;四川菜则以麻辣、鲜香、油而不腻闻名;山东菜则注重食材的鲜美和烹饪技术的精湛。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烹饪技艺中国烹饪技艺博大精深,形成了独特的烹饪技法。

如炒、煮、炖、蒸、烤、炸、烧、拌等。

这些烹饪技法在烹饪过程中相互融合,使得菜肴口感丰富、风味独特。

例如,川菜的麻辣、粤菜的清淡、鲁菜的鲜美,都离不开精湛的烹饪技艺。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饮食礼仪中国饮食文化讲究饮食礼仪,注重餐桌文化。

在餐桌上,长辈先动筷、晚辈后动筷,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此外,还有“不剩饭、不剩菜”的节约观念,以及“敬酒、敬茶”的礼仪。

这些饮食礼仪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之邦形象,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食材多样中国饮食文化食材丰富,种类繁多。

从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到禽畜鱼虾、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这些食材在烹饪过程中相互搭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菜肴。

例如,春节的饺子、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都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食材。

五、中国饮食文化的文化内涵中国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食与节庆的关系、饮食与人生哲理的关系等。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国饮食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品尝到更多美味佳肴,共享美食带来的快乐!谢谢大家!。

中国吃的文化范文

中国吃的文化范文

中国吃的文化范文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文化的方式。

下面将从饮食的起源、饮食的种类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展开探讨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先秦时代。

据历史记载,最早的饮食始于炊饼,即将麦粉捏制成圆形饼状,然后以火烤熟食用。

这种炊饼被认为是中国饮食文化的起源,表现出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追求和创造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的饮食技艺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许多独特的食物和烹饪技巧,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菜系。

中国饮食的种类非常丰富,不同地区的菜系各具特色。

八大菜系,即川、鲁、粤、苏、闽、浙、湘、徽菜系是中国最有名的菜系之一、这些菜系在口味、烹饪方法和菜品的搭配上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

比如川菜以其麻辣口味而闻名,而粤菜则注重原汁原味,强调食材的新鲜和烹饪的技巧。

此外,还有很多地方的特色菜系,如云南的滇菜、四川的火锅、北京的烤鸭等等。

不仅如此,中国还有许多传统的食物,比如饺子、汤圆、月饼等,它们不仅是美食,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饮食文化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讲究饮食的形式和礼仪,食物的摆盘、端庄和食用方式都具有着严格的规范。

比如,在正式的宴会上,饭菜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尊长者和贵宾要优先享用,饭前要洗手,进餐时要轻声慢食,不可喧哗等。

食物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鱼象征着吉祥和团圆,面条象征着长寿,糖果代表甜蜜和喜庆等。

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仅停留在本土,还对外传播和影响着世界。

中国菜已经成为国际上非常受欢迎的食物之一,无论是中餐馆还是中国的烹饪技巧都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瞩目。

中国餐厅遍布全球各个角落,各个国家的人们也在学习中国的烹饪技巧和饮食文化。

同时,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也在推动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许多国家也开始融入中国元素,将中国食物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美食。

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相关推荐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华饮食文化博大情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中国的饮食文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的饮食文化篇1中国人讲吃,不仅仅是一日三餐,解渴充饥,它往往蕴含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一个小孩子生下来,亲友要吃红蛋表示喜庆。

“蛋”表示着生命的延续,“吃蛋”寄寓着中国人传宗接代的厚望。

孩子周岁时要“吃”,十八岁时要“吃”,结婚时要“吃”,到了六十大寿,更要觥筹交错地庆贺一番。

这种“吃”,表面上看是一种生理满足,但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它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经过中西交流,我们的饮食文化又出现了新的时代特色。

如于色、香、味、型外又讲究营养,就是一种时代提高。

十大碗八大盘的做法得到了改革,这也是十分可喜的。

可是,中华饮食文化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中,应当有一个坚固的支点,这样它才能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不衰的生命力。

我觉得,这个支点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特质,也就是中华饮食文化需要探索的基本内涵。

中华礼貌五千年,饮食文化也随着中华礼貌源远流长五千年,呈现出极大特点。

其一,风味多样。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其二,四季有别。

中国人善于根据四季变化搭配食物,夏天多吃清淡爽口食物,冬天多吃味醇浓厚食物。

其三,讲究美感。

中国人吃食物不仅仅讲求味,还讲究欣赏之美,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能够雕出各种造型,还讲究食材,食具,以及环境的搭配与和谐。

其四,注重情趣。

中国人喜欢给食物取一些富有诗意的名字,例如“炝凤尾”、“蚂蚁上树”、“狮子头”、“叫花鸡”等。

其五,中和为最。

《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5篇范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5篇范文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中国饮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沉淀,在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制作、器皿、营养保健、饮食审美观、饮食礼仪等各个方面均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特色,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从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食物传统制作方法、中国饮食审美观以及饮食礼仪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我国的饮食结构是由我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饮食经验积淀而成。

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有以下几点特点:首先,讲究主副食分明。

中国人认为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

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物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的天然食物。

其次,我们国家非常重视蔬菜的作用。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吃青,俩眼冒金星。

” 从秦汉开始,中国人的膳食结构就是以植物性食料为基础,比如粮、豆、蔬、果、谷类等。

主食是五谷,副食是蔬菜,外加少量的肉食,正如孔子在《论语•乡党》篇中说“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实际上是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理论最早的文字记载,即指日常饮食应当以食谷为主,即使肉多时,也不可超过食谷。

此外,我们几乎所有饮食都是低温烹饪。

蒸馒头,下面条,煮饺子全是在水中,都是100度以下。

二、食物传统制作方法中国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极为讲究,不仅注重烹,更注重调,常见的方法有:蒸、煮、烧、炖、烤、烹、炒、炸、拌、扒、酥、焖等。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饮食烹调和菜肴品类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地方风味,如鲁菜、川菜、苏菜、闽菜、粤菜、京菜、湘菜、徽菜等。

中国饮食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美。

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

同时,追求色、香、味、形的有机统一。

在色的配制上,以辅助的色彩来衬托、突出、点缀和适应主料,形成菜肴色彩的均匀柔和、主次分明、浓淡相宜、和谐悦目。

在口味的配合上,强调香气,突出主味,并辅佐调料,使之增香增味。

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5篇)精选优秀文章

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5篇)精选优秀文章

《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一):中国饮食文化简介中国人对于饮食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对饮食的要求渐渐演转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快。

中国百姓对于饮食并不注重它的速度,而是更注重它的色、香、味,这是中国人对饮食的基本要求。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表面上只讲究吃饱,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实则不然,更多好处上中国人借助饮食表达出一种丰富的心理内涵。

中国的吃文化在世界上是享有盛誉的。

吃是饮食的一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对于吃不单单是要求饱,在中国的吃文化中它还包含了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其中蕴涵了众多的人生哲理。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

这句话就道出了吃对人类的重要性。

从人类使用火开始,人类就在不停的钻研吃。

有了吃,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始进入熟食的阶段,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礼貌的发展,吃已经超越了它的字面好处,逐渐成长为人类历史和人类礼貌中的又一颗灿烂明珠,并且有着其独特的地位。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的融入了众多的新元素,比如在讲究色、香、味的同时,也讲究营养的均衡,视觉的享受,这是饮食文化的进步。

中国的饮食文化伴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增多与加深,又酝酿出了新的特色。

中国的饮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一个支点,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这恰恰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的饮食文化能够概括为四个字:精、美、情、礼。

这四个字包含了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讲究的饮食品质、审美情趣、情感活动以及社会功能等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也是饮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之所在。

中国的饮食文化总结(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中国是悠久饮食文化境地。

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构成了许多风味。

我国一向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

中华文明之美吃饭礼仪

中华文明之美吃饭礼仪

中华文明之美吃饭礼仪咱中国人吃饭,那可是有大学问的呀!这吃饭礼仪,就像是生活中的一场精彩表演。

你想想,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那场面多温馨呀。

可别小瞧了这顿饭,从你坐下那一刻起,就有各种规矩啦。

比如说,长辈没动筷子,你可别急着吃,这就像一场比赛,得等发令枪响了才行呢,不然那可就太没礼貌啦。

吃饭的时候,也别像个小饿狼似的,嘴里塞得满满的,说话都含糊不清。

要细嚼慢咽,这样既对身体好,又显得咱文明有教养。

还有啊,夹菜的时候可别在盘子里翻来翻去,这可不是在找宝藏呢!就看准了夹,别给别人留下个不好的印象。

要是和朋友一起出去吃饭,那也得注意。

别一个人霸着自己喜欢的菜猛吃,得想着大家都尝尝呀。

这就跟分享快乐一样,你把好吃的分享给别人,大家都开心,这顿饭吃得才更有意思呢。

再说说喝汤,可别喝得稀里哗啦的,那声音多难听呀。

要优雅地端起碗,小口小口地喝,就像品味一杯美酒似的。

还有啊,吃饭的时候可别玩手机,这多不尊重一起吃饭的人呀。

把手机放下,好好享受这顿饭,和大家聊聊天,交流交流感情,这才是吃饭的真谛呀。

你说要是都低着头玩手机,那还不如各自点个外卖在家吃呢,对吧?而且呀,吃完饭也不能拍拍屁股就走人。

帮忙收拾收拾桌子,或者至少把自己面前的垃圾清理一下,这也是一种责任呀。

就好像一场演出结束了,咱也得把舞台打扫干净不是?咱中华文明之美,就在这吃饭的点点滴滴里。

这可不是什么繁文缛节,而是一种对生活的尊重,对他人的关爱。

想想看,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这些礼仪做好,那我们的生活该有多美好呀!吃饭不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交流。

所以呀,别小看了这吃饭礼仪,它可有着大作用呢!让我们都从自己做起,从每一顿饭做起,把中华文明之美展现出来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冬:都要从孔子和老子嘛!
红叶:至少要从孔子和老子这两方面。
梁冬:好,马上进入主题,哈,红叶!就是你怎么看这个孔子他怎么样去生活的?
红叶:孔子啊,大家都知道,他生活在呢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医药条件是比较差的,但是呢孔子老先生能够活到73岁,那么他肯定是有一套他独特的饮食和医药的指导的思想。那么值得我们去好好的深究它。
梁冬:这就叫格物?
红叶:这是格物。
梁冬:我以为是格式化的物品,比如说把东西分门别类,格物嘛,对不对?格式化。
红叶:这是强调一个客观。
梁冬:嗯哼!
红叶:格物!致知呢?就是通过格物以后把它变成我们的一些已知的,就像知识一样,慢慢的深入内心的过程。要深入内心不让这个客观事物变形,那需要让自己内心端正,让自己的心呢有一个诚意,这是,比如说学习中医啊或者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基础,再这个基础上你才能够了解到要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理路。
红叶:啊,梁冬好,大家好!
梁冬:哦哈,想不到这个红老师的这个声音哈,蛮年轻的,但是呢,这个红老师对于这个孔子怎么吃呢,啊,花了很多时间地研究,但是我觉得很好奇啊,为什么您会从孔子的这个饮食里面去思考呢?
红叶:呃,因为呢,我作为一个中医来讲,了解这个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间呢,首先要明确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理路,那么从我们熟知的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实际上呢是接触传统文化,呃,理路的一个重要的一个门径,不光呢是国学,传统医药,饮食,包括我们的京剧,所有的传统文化的门类呢,都要从这个里面去找它的支撑点。
梁冬:嗯,那这些东西跟孔子他的生活观有什么关系呢?
红叶:实际上呢是很客观的,生活观呢,也不是说平地就架起了一座房子。
梁冬:嗯。
红叶:它有一些客观的基础,有实践意义。就说孔子的任何生活观、饮食观对我们现代人都有很明确的指导意义。
梁冬:他怎么生活的呢?
红叶:我觉得要了解他的生活啊,首先要了解一下这个东西方文化体系的差异。东方的文化体系呢,它是以普遍规律是有演绎性的,它往往呢,注重一些老人的思想。中国啊有很明确的敬老的学说,包括呢,从这个典籍的传承上啊,早期的典籍往往啊比晚期的典籍呢,对生活啊、对艺术,包括对科学技术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梁冬:嗯!
红叶:“两不厌”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梁冬:嗯。
红叶:所谓的“食不厌精”呢,就是我们大家知道的:饮食的烹调啊,选料啊,不厌其烦,从精细上来做文章。脍呢,大家知道吗?脍在造字上呢,指的是……
梁冬:月会啊!
红叶:啊对,月会。实际上是指的是生鱼片或者生的肉片。
梁冬:噢!
红叶:嗯,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日本料理里面的次生,对于脍的制作的时候呢,要切得非常地精细,古代有一种著名的切法,叫做“缕切”。
梁冬:对,你看那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言必称上古之人,是吧。他就觉得说越古的东西越好,而那个西方的文明呢都觉得说未别?
梁冬:嗯!
梁冬:那么前面的呢,诚心正意是它的地基,实际上在诚心正意前面还有两句,格物致知。
梁冬:对。你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什么叫“格物”,什么叫“致知”?什么叫“诚心”,什么叫“正意”?
红叶:格物呢,就是指的是客观事物的存在,我们不要歪曲它,用客观的心去了解他的存在,比如说在这个房间里面,有怎么样的声音,有怎么样的陈设,我们不带个人的感情去评价它,只是去接受它,以一个完全客观的心态把它放在自己的内心里面。
国学堂—文化太美—中国饮食文化太美文字版
国学堂—文化太美—中国饮食文化太美第一讲文字版(上)
播出时间:中国之声 2009.05.10 23:00~24:00
主讲:红叶 主持:梁冬
讲座音频和同步字幕下载:/eajian/blog/item/aeb830a8d56dabbaca130cf2.html
梁冬:嗯!
红叶:传统意义上的鲁菜呢,实际上是一个,包括现在鲁地中原地区的一个菜系,不太涉及到海鲜这个门类。
梁冬:那他吃什么呢?
红叶:就像我们现在的宫廷菜,中原菜那样子,主要是一些蔬菜、谷物还有一些鸟兽为主。
梁冬:哼,鸟兽哈!我们说回来这个孔子,孔子当年据我所知呢,因为他那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红叶:对,这是孔子最主要的饮食思想之一,他的饮食思想呢,主要可以归纳为呢,“两不厌”和“十不食”。
整理人员:顺道,正清和,徒步去旅行,天机锁,风轻云淡,清远,猪光宝器、蓝色天空、慧从卢溪
梁冬:是的,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国学堂,我是梁冬。一直以来呢,我们都觉得说中国的文化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可以用来讨论的文化,更是用来生活的文化。例如说孔子,他一直以来呢,对于怎么样生活,其实是有一套自己如何令自己舒服的,我们用现代话来说——策略哈。今天我们呢特别有幸地邀请到这个红叶老师,尽管他一再说不应该叫老师,啊,但是红叶呢跟我们可以一起来分享孔子的药食观。红老师你好。
梁冬:什么叫“缕切”?
红叶:金缕玉衣的那个“缕”。丝丝缕缕的“缕”。
梁冬:对。
红叶:就是指呢切的非常精细,不像我们日本次生一样切成片,它是切成丝的。
梁冬:那怎么吃呢?
红叶:也是蘸着特殊的料。
梁冬:当时在孔子的年代他们蘸的什么料?
红叶:古代把这种料叫做齐(旧读jì指合金,也指调味品)汁。
梁冬:嗯。
红叶:包括一些香辛的料,主要是为了去掉这个脍的寒性,是为了养身保键用的。
梁冬:好。刚才我们讲到其实孔子还有他的这个文化观,饮食观,和这个疾病观。我们先聊聊这个孔子的这个他自己的一个文化观,我们都知道他说欲修其身,首先正其心,欲正其心首先诚其意哈。
红叶:对
梁冬:你怎么看待这段话?
红叶:呃,我们现在呢经常提到的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实际上呢,这只是孔子的文化观里面的上层的那一部分;但是呢,就像一个建筑一样,你不可能没有一个地基就直接盖上面的房子吧!
梁冬:嗯,那么孔子他对于这个吃东西来说,他是鲁国人嘛,对不对?
红叶:对!
梁冬:坦白说了,恕我无知,我觉得鲁国菜,就是鲁菜啊,不是最好吃的。其实作为一个广东人来说,你说是吧!
红叶:我们现在所谓的鲁菜啊!
梁冬:啊!
红叶: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鲁菜了!
梁冬:啊,真的吗?
红叶:对啊,现在我们看到的鲁菜是以海鲜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