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2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测试题及答案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测试题及答案
第23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通过这次练习,意味着你]
1、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培养识读历史地
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堂同步练习(A)]
一、堂训练
1、下面叙述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不正确是()
A、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B、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明
C、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D、炫耀了大明的武力与金钱政策。

2、2004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将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哪个设计活动方案不正确()
A、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仿真航模开展
B、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C、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论坛举办
D、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
3、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
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课题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课题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课题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总编号:024 备课时间:2009、5、6 上课时间: 主备人:苏常柳学习目标1、了解明初郑和下西洋。

2、了解清朝在对外交往中的闭关政策。

3、了解清朝闭关政策带来的影响。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清朝的闭关政策.。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和清朝闭关带来的影响。

学习进程一、自主学习 (在书中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划出)1、郑和下西洋的经过?2、郑和下西洋的影响?3、清朝对外采取什么政策?4、闭关政策带来的影响?二、合作探究 (见学习手册)三、知识梳理从郑和郑和下西洋下西洋到闭关锁 国 闭关政策四、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A、一概排斥西方事物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C、绝中国海禁外贸易D、限制民间商品贸易2、清朝严格限制海外贸易,使中国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A、八股取士B、闭关锁国C、修身养息D、重农抑商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

这些名称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戚继光抗击倭寇B、郑和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D、雅克萨之战4、“郑和崇拜”已成为东南亚地区历史文化现象。

2005年各地举办活动,隆重纪念郑和远航()A、600周年B、700周年C、400周年D、500周年5、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

这主要是为了纪念()A、郑和七次下西洋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C、麦哲伦环球航行D、达伽马到达印度(二)材料题(见学习手册)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写出郑和远航的主要航线(至少一条)(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说明什么问题?(3)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作用?想一想,它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材习题解读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材习题解读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教材第115页“想一想〞提示:郑和下西洋时间之早,航海规模之大,远航次数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教材第116页“想一想〞提示: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开展,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课后习题解析材料阅读提示:18世纪下半期。

自我测评1.提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它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开展。

2.提示:可从正反两方面来考虑。

该政策虽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开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开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比照,反而导致了中国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活动建议1.提示:郑和所到过的地方今天分别属于越南、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印度、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亚非国家。

原来的地名今天有些还继续沿用,有些发生了较小的改变,有些完全改变。

2.提示:①目的: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并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哥伦布等人的远航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②性质:郑和下西洋是与各国友好交往的义举;而哥伦布等人的远航属殖民扩张活动。

③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开展。

导致差异的原因:新航路开辟时,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开展;而郑和下西洋时,中国君主专制不断强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历史: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历史: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学案(北师版七年级下册)

第23课 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认定目标】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2.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影响。

【自主学习】1.郑和下西洋(1405—1433):(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2)下面的航行图有些模糊,请你标出郑 和远航经过的两大洋,最远到达的地区。

(3)郑和下西洋起到了 什么积极作用?(4)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闭关政策(1)什么是闭关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2)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共同探究】(1)唐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对唐朝的繁荣起到了什么作用?(2)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3)不同的对外政策,不同的结果,对此你有何启示呢?(4)请思考,清朝和唐朝为什么会实行不同的外交政策?(不必写出答案)【归纳整理】用列表或者别的什么方式把本课的知识再回顾一遍。

【拓展练习】1.(2010·广东东莞)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一种民间经济文化友好交流B.使明朝获得良好经济效益C.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D.促进了明朝手工业的发展2.(2010·山东临沂)公元1405年,郑和这个名字开始载入史册。

现在的人们之所以怀念郑和,是因为他曾()A.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B.抗击倭寇,维护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定C.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3.(2008·安徽中考)15世纪上半期,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

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①马六甲海峡②红海沿岸③印度半岛④非洲东海岸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0·江苏南京)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广州一口通商贸易;对中国出海的商民限制返回,如逾期不归则不准回国。

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1课时

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1课时

1.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最远到 达哪里?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 (经济,技术等)?
目的:1、凭借强大的国力,积极发展官方 贸易,宣扬明朝国威。 2、为了加强海外联系。
郑 和 航 海 的 经 过
刘家港
红 天方 海
占城
木骨都束
慢八撒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意义: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 海史上的壮举!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 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 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 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意义:2.郑和下西洋,促 三: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 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 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经济上没有迫切需要; 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这个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 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1、乾隆帝曾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 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2、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军入关后,一些 抗清力量转入南洋一带,清政府担心这些人重新 打回来。而这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经常进行 海盗活动,甚至把炮艇开到中国沿海、内河,进 行武装讹诈,这更使清政府忐忑不安,担心中国 人民跟外界接触后会“滋扰生事”,威胁它的统 治,故实行闭关政策。
明朝有无杰出探险家、外交家?
猜一猜他是谁?
请打开课本P127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一 、
郑 和 下 西 洋
郑和是什么人? 西洋是指什么地 方?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 宝,云南人,回族。12 岁入王府为宦官,明成 祖即位后,赐他姓郑, 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 三宝太监。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3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3
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面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完成(1)~(3)题:
(1)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2)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3
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
A、早半个多世纪B、早一个多世纪
C、迟半个多世纪D、几乎同时
2、“凤凰卫视”电视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
(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
5、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
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3、郑和下西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声誉
B、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C、促进了我国同亚非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4、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③促进了华侨对南洋地区开发 ④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1793年,英国使团来华时,赠给中国的礼物有太阳系天体运行仪、 航海望远镜、战舰模型等,中国回赠的礼物有丝绸、宣纸、各种工艺品等。您从这两份礼单的比较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历史同步练习之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练习题

历史同步练习之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练习题

历史同步练习之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练习题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精品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历史同步练习之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一、课堂训练
 1、下面叙述郑和下西洋的使命与功绩不正确是( )
 A、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B、发展海外贸易,传播中华文明
 C、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D、炫耀了大明的武力与金钱政策。

 2、2004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将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判断哪个设计活动方案不正确( )
 A、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仿真航模开展
 B、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小型张邮票
 C、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论坛举办
 D、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大国海洋霸权新主张
 3、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 )
 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下面有关郑和下西洋目的不正确是( )
 A、宣扬国威B 到西洋取宝C 不计经济利益D 给国家带来商机。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1、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2、闭关政策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
1、统治者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的观念
2、中国古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 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3、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 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威胁自己的统治。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的比较
郑 和 哥伦布 结 论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船只大 航程远 设备先进 首航时间 1405年—1433年 1492年—1504年 次数 7 次 4 次 船只数 200多艘 3 艘 随行人数 27800人 88 人 航船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长24.5米,宽6米 最远到达地 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 美 洲 拥有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罗盘针
阅读教材,快速抢答:
1、“西洋”指的是今天哪里? 2、郑和下西洋受哪位皇帝的派遣? 3、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 4、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出发地点、最远到达地区)?
5、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6、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如何?
7、郑和下西洋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
郑和船队下西洋途中会遇到哪些困 难?他克服困难、成功实现远航的条件 有哪些?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D.使中国落伍于世界发展潮流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C.从根本上防御了西方的殖民入侵
忽鲁谟斯
天方


榜葛剌
刘家港
古里
占 暹罗 城

文莱
满剌加

西

爪哇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 的壮举。 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 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华侨移居南洋, 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2
文字题
1、问答题
你能从上表中看出什么端倪么?
2、课堂延伸
三宝太监二三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
宁县)人。

艰难困苦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
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郑和在做宦官期间,因为,取得了燕王的信任。

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

从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1402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

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

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

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郑和的原祖是从西域来到云南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去朝过圣。

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希望长大了也能。

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你能协助他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吗?
任务1:郑和下西洋路线描述
任务2: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
A、动机不同:
B、船队比较:船队规模比较
组织管理水平的比较
C、成果的差异:中国的睦邻外交
参考答案:
1、问答题
答:海外贸易处于繁盛时期;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为下西洋提供物质保证;下西洋船只庞大,说明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广泛应用;船数人数说明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技术先进;次数说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时间可以反映在当时世界航海上是无可企及的,比哥伦布等早了半个世纪。

2、课堂延伸
A、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靖难之役;麦加;出海远航。

B、任务1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

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

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

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任务2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联系;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则是为西欧商品经济开拓市场,以及扩张殖民地。

郑和船队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这是当时欧洲远航船队所无法比拟的。

郑和下西洋虽不像发现新大陆那样改写了人类历史,但它促进
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与交流,这与西方国家在亚、非、美洲的疯狂屠杀和经济掠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只大小等,都远比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庞大。

十五、十六世纪欧洲船队的组织管理水平,远不如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却未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西方的殖民活动,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海活动,改变了整个世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开始了殖民活动,从亚、非、美洲掠取了巨额财富。

商业贸易和财富掠夺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亚、非、美洲人民则沦入苦难的深渊。

从此,西方世界跟第三世界的发展差距便日渐拉大。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3
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
A、早半个多世纪
B、早一个多世纪
C、迟半个多世纪
D、几乎同时
2、“凤凰卫视”电视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3、郑和下西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声誉
B、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C、促进了我国同亚非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4、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③促进了华侨对南洋地区开发④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5、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表现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6、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发展形势的变化
B、不能及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C、对西方的殖民者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D、中国经济逐渐落伍于世界
7、清朝前期,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严禁民间开矿
B、手工业、商业不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
问答题
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2、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4、什么是闭关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5、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思路解析:郑和下西洋时间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

答案:A
2、思路解析: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不可能到达地中海沿岸。

答案:D
3、思路解析: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答案:C
4、思路解析: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不像西方各国,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所以也没有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答案:A
5、思路解析:闭关政策并非禁绝中国对外贸易,而是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答案:B
6、思路解析:该题考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的自卫政策,虽然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闭关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

有这种看法的同学,对闭关政策有抵御殖民势力侵略的一面认识不全面,混淆了“有自卫的一面”和“有完全自卫作用”。

答案:C
7、思路解析: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导致了清王朝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答案:D
简答题答案:
1、(1)、明朝初期国力强盛。

(2)、造船技术发达。

(3)、指南针的运用。

(4)、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

目的: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大明国威。

2、(1)、造船技术的领先。

当时我国处于明朝的初期,国力强盛,造船技术世界一流,造的船不仅坚固,而且很大,适合远洋航行。

(2)、指南针在船上的应用。

指南针在宋代已经得到了应用,在明代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3)、气象知识的积累,因为远洋航行要穿过季风带,所以这方面的积累是中国此前好几个世纪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计划好出航和返航时间,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和时间。

意义:郑和推动了中国远洋事业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宣扬了国威,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队,为当时中国的国际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3、最终结果: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由于国库耗费巨大,加上郑和已死,后来封存船只,颁布禁海。

4、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的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

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

5、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
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