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名言名句

合集下载

关于思想品德的名言名句

关于思想品德的名言名句

关于思想品德的名言名句1.思想品德上的格言、谚语、名言警句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孟德斯鸠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斯宾诺莎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德谟克利特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凯洛夫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罗曼·罗兰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马雅可夫斯基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邓肯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列夫·托尔斯泰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克雷洛夫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黑格尔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道德与法治 7上 名言集锦

道德与法治  7上 名言集锦

理想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2.——托尔斯泰3.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4.——苏格拉底5.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6.——屠格涅夫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11.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冯梦龙12.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学习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2.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3.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6.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高尔基7.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

——柏拉图8.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1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认识自己1.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3.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萧伯纳4.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5.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7.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司马光8.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撑起精神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阳光,能驱散迷失者眼前的阴暗9.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海伦.凯勒10.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

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友谊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分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部分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9. 乔哈里视窗10. 古人云:“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11.“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2.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3.《木瓜》——节选自《诗经·卫风》4.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5.古人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6.“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P51教材原文】呵护友谊——“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友谊,像一株慢慢生长的植被,需要精心养护,经受风雨的洗礼、时间的磨砺。

【解读】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切磨:本指加工玉石等器物,此引申为学问上的探讨研究。

箴(zhēn):劝诫、劝勉。

出自《千字文》中谈的是五伦中的“朋友道”,是兄弟之道的拓展。

一个人果真能够做到“兄友弟恭”,一定能够结交到良朋益友。

如果手足之情都处不好,哪里会有真朋友呢?所以“十无益”中的第二条才说“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五伦中的其他几伦都好理解,唯独“友道”不好理解。

为什么朋友也算一伦呢?人在一生之中会遭遇无数的痛苦与烦恼,有的痛苦上不可对父母师长言说,下不可告妻子兄弟,只能向朋友倾诉。

人在一生中没有几个知心朋友是很痛苦的,也是做人的失败。

交朋友一定要投分,也就是投脾气、投缘分,不是一类人就千万不要聚到一起,因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况且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彼此不是一类,就格格不入。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句哲理解读(干货)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句哲理解读(干货)

2023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句哲理解读(干货)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学习就像逆水行船,不继续前进就会退步,心思就像平原上跑马,很难收住。

)【启示】告诫我们学习要有坚强意志,要集中注意力,不懈努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研究它为快乐的人。

)【启示】我们要培养学习兴趣,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启示】学会学习,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联】“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启示】学习中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合作学习。

5.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一个人要有远大的志向,就算再遥远的距离也能到达,即使是穷山大海,也无法阻挡;一个人要有坚定的志向,必会无坚不摧,即使是精锐的士兵,坚固的铠甲,也不能抵挡。

)【启示】努力,需要立志。

立志的重要性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启示】努力需要坚持、勤奋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认识和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

)【启示】要正确认识自己。

8.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发挥人才的特长,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败;不挑剔人才的短处, 那么世界上就没有被遗弃的贤才了。

)【启示】做更好的自己,要学会扬长避短,善于利用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9.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路途漫长遥远,只要心志所向,即使距离远,也不要阻挡。

)【启示】我们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1.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名言总复习

部编版七上道德与法治名言总复习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考试必备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梦想十分重要,树立梦想,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P22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意味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8.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P23教材原文】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

9. 乔哈里视窗【P31教材原文【解读】所以每一个人要尽可能缩小自己的未知区,主动的通过别人了解自己,主动的告诉别人自己能够做什么。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名言警句解读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名言警句解读

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名言警句解读七上《道德与法治》名言警句、古文经典解读P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P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P12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格言联璧》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P13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周书•周官》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P13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P2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雍也》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P2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魏灵公》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P23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P26 自知者明。

——《老子》第三十三章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P34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

——晋代葛洪《抱朴子•务正》如果能发挥人才的特长,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失败;不挑剔人才的短处,那么世界上就没有被遗弃的贤才了。

P36 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

路途漫长遥远,只要心志所向,即使距离远,也不能阻挡。

P38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君子以合乎礼仪的标准和方式来选择、交往朋友,以与朋友的交往来辅助仁德的修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解释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名言警句-古文哲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引用的名言警句、古文哲理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p6教材原文】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们似乎每天都有做“最好的我”的生命冲动。

【解读】《礼记·大学》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P8教材原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中学生活的序幕刚刚拉开,面对各种可能与挑战,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解读】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温尧卿等授官赐绯充沧景江陵判官制》:“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苟自强不息,亦何远而不届哉?”意思是:走一千里路,也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3.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P12教材原文】相关链接。

【解读】节选自《格言联璧》。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

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p12教材原文】努力需要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果不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梦想就会成为空想,只能是画饼充饥。

【解读】《尚书-周书》中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P13教材原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中学时代,我们充满朝气、富有活力,我们怀揣梦想,从这里起航!【解读】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解释: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

年纪正青的时候,要勉励自己及时努力,否则,岁月一去不回,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

意义:劝导人们,当风华正茂的时候,我们应当勉励自已努力,奋发进取,当阴流转,岁月无情,它是不会停下来等人的,这两句诗劝告人们要爱惜时间,莫让光阴虚度!
2.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孔子解释: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意义: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解释:不攀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有多厚。

意义:喻指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亦用来说明实践的重要。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解释: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意义: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曲折,坚忍不拔地干下去,才能最终达到目的。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解释: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意义:激励自己不断创新,每天都有所作为。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解释: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意义: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的。

7.人告知以有过,则喜。

——孟子解释:若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

意义:喜欢别人指出自己存在的过错(或问题)(有利于自己改正)。

8.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解释: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意义: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别人的批评。

9.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二程集》解释:君子务学,每天必定从中学到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本领),所以每天学到过去不知道的知识或本领就是进步。

而不学习的人每天就是退步的。

人要没有进步,那就是退步了。

意义:我们学习应该能发现新的东西,有新的见解,这才算是进步。

如果学习没有猎取新的东西,那么便可以说是倒退了。

因为时代在进步,科技每日新,人不进步,便算是退步了。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

——孔子解释: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参照自己加以改正。

意义:它表明了一种极为谦虚的学习态度。

不管什么人,只要他(她)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向他(她)学习;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重犯。

11.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谚语解释:人生在世,放平心态快乐生活,会使人感觉越活越年轻。

如整天忧心忡忡,消极对待生活世事,那么会加速衰老。

意义:遇事心态要好,要学会乐观面对。

12.人生有趣心常乐,不羡王侯食万钱。

——王瓒解释:只要自己日子过的开心,再富足的生活都不会去羡慕。

意义:知足常乐。

13.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谚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