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
2014届南京一模语文试卷(含详尽解析)

南京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府邸.(dǐ) 舐.犊情深(shì) 砥.砺(dǐ) 扺.掌而谈(dǐ)B.觇.视(chān) 拈.轻怕重(zhān) 粘.贴(zhān)玷.辱名声(diàn)C.皴.裂(jūn) 怙恶不悛.(quān) 唆.使(suō) 日月如梭.(suō)D.瞻.仰(zhān) 飞檐.走壁(yán)) 赡.养(shàn) 蟾.宫折桂(ch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3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引发了人们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的出版和消费呈现出不对称发展的态势。
C. 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成交略有增长,市场开始回暖,意味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走出去年的低谷,预计秋季拍卖形势更好。
D.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于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
(不超过40个字)(4分)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答:▲4.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5分)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1)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句诗的含意。
201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8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江苏省南京市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 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28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春晓》)(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3)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7)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8)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9)南京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举办,掀起了校园里汉字学习的热潮,这种景象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诗句填空)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初夏,花园里一片烂漫。
大小的蝴蝶翩._______然起舞,令人陶醉。
(2)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表演,让人忍俊不禁._______。
(3)报上登出招募“青奥志愿者”的启sh ì_______后,年轻人纷纷前往报名。
(4)老人们聚会时谈笑风sh ēn g _______,说起家乡的美食,更是赞不绝口。
3.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3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4.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1)王羲之《何如帖》 (2)张旭《肚痛帖》(3)颜真卿《颜家庙碑》(局部)A .(1)楷书 (2)行书 (3)草书B .(1)行书 (2)草书 (3)楷书C .(1)行书 (2)楷书 (3)草书D .(1)草书(2)行书(3)楷书班级要出一期“小说天地”的板报,你和小伙伴们合作完成以下几件事。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京市江宁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2014.04 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9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蒹葭萋萋,▲ 。
(《诗经•秦风》)(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3)忽如一夜春风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5)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7)▲,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8)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9)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街头采访“家风是什么”。
初中生卓远说:“家风是爸爸从小教导我要推己及人,宽恕待人,做到‘▲ ,▲ ’。
”(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填空)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翩.▲然(2)九曲.▲连环(3)妖ráo ▲(4)一xiè▲千里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
B.“在水里游泳是多么痛快!”小鸭说:“让水淹没你的头,往水底一钻,多么痛快!”C.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者节日,人们聚在一起,即兴歌唱。
D.端午一早,鸭蛋熟了,由孩子自己去去挑,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挑淡青壳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诗人梁小斌脑梗入院,却无钱付医疗费,不仅是对文化的漠视,也是对诗人的忘却。
B.据悉,去年10月,南京地区启动青奥志愿者招募,我区有近万人通过青奥官网报名。
C.在“最炫文言风”的热潮中,使一些流行语和英语翻译成了文言文,颇添语言美感。
议论文阅读专题-2014 年南京市中考一模

2014年南京市中考二模【溧水】(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
(14分)养成好习惯梁实秋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不相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很不容易。
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
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
祖逖闻鸡起舞,刘琨枕戈待旦,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
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规范。
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返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
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
我们不仅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该维持相当的礼貌。
大声说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
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
时间即是生命。
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
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
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
常听人讲起“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
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
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word版)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2014.4.(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3),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5)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6),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7)2014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在古代诗歌中随处可见:马致远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辛弃疾有“,弓如霹雳弦惊”;白居易有“乱花渐欲迷人眼,”。
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马”字的诗句:2.汉字有着独特的形体之美、意韵之美。
(4分)(1)用正楷简体字,.工整、美观地把右图书法作品里的诗句抄写在方格中。
(2分)(2)有首歌中唱道:“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分布均衡等特点,确实给人以歌里这样的启示。
(2分)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憧.憬chōnɡ 参.差c ān 风雪载.途z ài 相形见绌.chùB. 扉.页fēi 妖娆r áo 叱咤.风云c hà 锲.而不舍qiâ C. 追溯.sh ù 馈.赠ku ì 锐不可当.dānɡ 吹毛求疵.ch īD. 璀璨.c àn 哺.育bǔ 惟妙惟肖.xiào 恪.尽职守kâ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烦躁 推崇 心旷神怡 意想天开B. 踌躇 媲美 谈笑风声 张皇失措C. 狡黠 阴霾 广袤无垠 应接不暇D. 和煦 缜密 人才倍出 眼花缭乱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认读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她的神奇魅力。
B.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园成为鼓楼教育的特色。
2014年南京一模试卷题目分类(现代文阅读)

2014年南京一模试卷题目分类(现代文阅读)【高淳区】父亲和他的稻余长江我的老家在一片广阔而深远的田野的边缘上,离家50米的地方,有父亲栽种的一块稻田。
我就在这块稻田里跟着我的父母学习稼穑,怎样种谷、收谷。
种谷也就是把秧苗插进田里。
插秧当然不是那么简单。
在明媚的春光里,母亲成了我学习的老师。
母亲插起秧来,就像蜻蜓点水,只见水动,不见水响,一板秧几下子就插到头了。
母亲告诉我,插秧如同写字,脚要立稳,腰要端直,手要灵活;插秧第一步是把腿插进去,然后把手插进去,再然后把秧插进去。
我似懂非懂,跟着母亲学起了插秧,反复练习插腿插手,整天把自己插进田里。
秧苗刚插上去的时候,长得较慢。
两道追肥洒过后,秧苗一个劲地赶着上长,拔节、分蘖,很快就再也看不见田水,密实得连风也难穿透。
秧苗长至齐腰深,开始抽穗。
那些谷穗,不知是什么时候窜出来的,隐在宽大的稻叶间,并不惹眼,偶尔才露风韵,恰似怀胎少妇,羞赧地把肚子遮遮掩掩,不好意思呢。
但它们哪里躲得过父亲的眼睛呢,谷穗一露脸,父亲就瞅见了,会心的笑意在脸上荡漾开来。
水稻扬花了,谷穗上花粉霜白。
这期间,父母严禁孩子们下稻田捉鱼、摸泥鳅,碰落了花粉,谷子就成了秕壳,降低收成。
入夜,村口的大槐树树下,常聚着乘凉的庄稼人,谈天说地,也说在望的收成。
萤火虫提着小灯笼,一闪一闪在田野游逛,逗引着孩子们。
天边不时划过一道闪电,似金蛇在眼前窜过。
父亲说,那是在扯谷花闪呢。
扯过谷花闪,扬过花的谷粒,就开始灌浆,日渐饱满,日益沉甸,把谷穗压弯了腰;颜色也逐渐泛黄,直到粒粒都变得金黄。
这时候,父亲最忙,一天几次往田边跑。
晨曦里,看几回;夕阳下,又看几回。
他走上田埂,弯腰捋一束稻穗,摊开手掌吹吹,然后瞪大眼睛默默地数着饱满黄澄澄的谷粒:一、二、三……一抹阳光洒在他脸上,那眼神,就像自己的孩子即将呱呱落地一样陶醉。
稻香氤氲的夜晚,月亮似乎格外圆润。
父亲把挂在墙上的一把把镰刀取了下来,有的镰刀,已经锈迹斑斑,沉淀着往昔的日子。
江苏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江苏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3),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5)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6),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7)2014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在古代诗歌中随处可见:马致远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弓如霹雳弦惊”;白居易有“乱花渐欲迷人眼,”。
请你再写出一句含有“马”字的诗句:2.汉字有着独特的形体之美、意韵之美。
(4分)(1)用正楷简体字,.工整、美观地把右图书法作品里的诗句抄写在方格中。
(2分)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憧.憬chōnɡ参.差cān 风雪载.途zài 相形见绌.chùB. 扉.页fēi 妖娆ráo 叱咤.风云chà锲.而不舍qiâC. 追溯.shù馈.赠kuì锐不可当.dānɡ吹毛求疵.chīD. 璀璨.càn 哺.育bǔ惟妙惟肖.xiào 恪.尽职守kâ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烦躁推崇心旷神怡意想天开B. 踌躇媲美谈笑风声张皇失措C. 狡黠阴霾广袤无垠应接不暇D. 和煦缜密人才倍出眼花缭乱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只要你用心品味汉字,认读汉字,就一定会发现她的神奇魅力。
B.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园成为鼓楼教育的特色。
C.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是否多阅读,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D. 每年的植树节活动,旨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提高人们对森林爱护的认识,改善生态环境。
南京市六合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六合区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 (28分)1.用诗文原句填空。
(10分)(1)窈窕淑女, ▲ 。
(《诗经•关雎》)(2)学而不思则罔, ▲ 。
(《论语•为政》)(3) ▲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4)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5) ▲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6)大漠孤烟直, ▲ 。
(王维《使至塞上》(7)人生自古谁无死, ▲ 。
(文天祥《过零丁洋》)(8)越明年, ▲ ,百废具兴。
(范仲淹《岳阳楼记》)(9)第二届青奥会即将在古都南京拉开帷幕,我国年轻的体育健儿将胸怀“ ▲ , ▲ ”(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写)的气概,努力拼搏,傲视群雄。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干涸.▲ (2)气冲斗.牛▲ (3)端xi án ▲ (4)叱zh à▲风云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金牛山上鸟语花香,各种树木鳞次栉比....;金牛湖波光粼粼,大小游船来来往往。
B.阳春三月,我们站在桃花岛高处眺望,绿树如烟,水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C.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一曲《时间去哪儿了》让观众听后,不由得触目伤怀....。
D.同学们相约来到龙池湖畔,或玩滑板,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即将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
B.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D. 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综合性实践活动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回答相关问题。
5.把上面(甲)幅书法作品的三、四句用工整的简体楷书抄写在下面的方格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201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小说阅读专题有答案【玄武】(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14分)烟花三月下溱潼卞毓方暮春三月,也是烟花三月,我与林非、王充闾、刘宝柱三位先生同访溱潼。
当天上午,主人安排游溱湖。
画舫使人和湖面亲近,又和湖面疏远,坐在舱里,浪舔不到,风吹不到,日头也晒不到,但你却可从从容容、仔仔细细地为云看相,为水把脉。
溱湖要我把脉,首先是湖水尚清冽,但是,溱湖,你懂得我的悲凉么?在工业化、现代化浪潮的裹挟冲刷下,那渌渊镜净、一尘不染的好光景永难再现,只能留梦于《诗经》中的涟漪、《楚辞》中的浪花了。
其次,便数眼前这湖边的篙船,这是会船节的余兴。
岳阳有龙舟节,溱潼有会船节。
龙舟节纪念屈原沉江,他的《离骚》,引起人心骚动,人心就起了波澜,就要借龙舟节的不朽以实证屈原诗文的不朽、精神的不朽,讴歌不朽。
会船节也有纪念的缘由,它的纪念,显示了溱潼人的贤良和公德:清明节的第二天,溱潼百姓相约划着自家的小船,为四港八汊无主的孤坟添土洒饭,烧化纸钱。
午后游溱潼古镇,我曾行过一遭,那是在一个月前。
于我,出游如同赴宴,一向不关心厨师端上的是什么,而在乎今天与谁同桌。
此番系陪三位先生同游,心情愈加雀跃,我们沿着前番的路线走了一遭:麻石老街、院士旧居、民俗风情馆,以及古茶古井、古槐古寺。
叫我吃惊的是,我前番的‚莅临‛已经被摄成图像,加以装潢,悬挂于一处景点。
我就成了‚到此一游‛的所谓名士。
溱潼,她似乎觉得自己沉默得太久了;溱潼,她似乎觉得自己开放得太迟了。
她就像锁闭在水网中的孤岛,在这大喧哗大造势市场经济大发展的年代,终于也耐不住寂寞,渴望外界的足音余响了。
身边备有相机,一路张罗着想给三位先生处处‚立此存照”,却仅有两次成功。
一次是在‚花影清潭‛。
那是一个小院,院内一株古苍苍的茶树,寿长逾千年,花开逾万朵,茶树旁有一古井,井壁青苔斑驳,井底水莹如镜,三位不仅在茶树前欣然留影,还分别弯腰探头,和幽幽的井水照了一个多情的面;另一次是在‚绿院垂槐‛。
院是寺院,槐是官槐,院内曾创办过书院、义学,而后又设立小学,是古镇教育事业的滥觞,官槐不仅沐过宋朝的风,元代的雨,还系着天仙配的传说。
三位先生往槐树前一站,嘴里俱念念有词,是许愿吧,我不知他们默许的是什么。
按动快门的刹那,眼睛一眨,仿佛镜头锁定的是三株大树,不,四株。
绝非矫情,生活的原色,生命的底色,本该是这般浑然一碧,浓翠盈目。
次日上午,细雨霏霏,我们参观了高二适纪念馆。
高氏是那种生前看着不高而死后愈仰愈高的学者、诗人兼书法家。
他是溱潼的邻居(他本是邻县之人),又是溱潼的女婿(娶了溱潼之女为妻)。
高氏‚独学自成‛,没有背景,没有台阶,一介寒儒,好钻研而‚不求人知‛,然而,骤然而起的一桩‚兰亭公案‛,却不由分说地把他推到前台,臵于聚光灯之下:1965年,值兰亭盛会召开之际,郭老沫若抛出《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指出享誉千古的《兰亭序》乃是赝品,为后世所托作。
鉴于郭老彼时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威望,黄钟一启,万籁噤声。
当是之时,唯独高二适挺身而出,撰写《〈兰亭序〉真伪驳议》,与郭老据理力争。
高二适的精湛见解,尤其是他的不畏权贵的风骨,倾倒士林。
连毛泽东也被他的激情所感染。
纪念馆建在两水相交的半岛。
主人公的塑像在迎门而笑,绿树环拥,回廊的碑刻龙飞凤舞。
展厅,半是书法,半是丹青,以为这就是全部了。
谁知出得旧馆,又见新馆,博敞而宏丽,沿阶梯步上三楼的平台,脚下踩踏的是坚实,胸中翻滚的是浩叹。
不要说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那位二适先生的本家①兼同行——生前死后,从未拥有如许气派,就是当代的诸多硕儒宏彦,也鲜能享受此等殊荣。
【注】①本家:此处指自己的家同姓、同宗者。
(选自中国散文网,有删改) 17.阅读全文,完成填空。
(4分)游览溱湖,触景生情,会船节引发现实遐思;①▲,移步换景,备相机为先生留照;参观纪念馆,思古抚今,忆②▲。
(①处填行踪,五字以内;②处概括事件,十字以内)18.第三段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19.品味语言(4分)(1)于我,出游如同赴宴,一向不关心厨师端上的是什么,而在乎今天与谁同桌。
(结合语境,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2)不要说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那位二适先生的本家兼同行——生前死后,从未拥有如许气派,就是当代的诸多硕儒宏彦,也鲜能享受此等殊荣。
(品析“不要说……就是……”这个句式用在此处的妙处。
)(2分)▲20.为什么溱潼人如此厚爱高二适?请结合本文,阅读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2分)材料1:顾城的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材料2: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日伪侵占溱潼。
高二适先生不愿做亡国奴,将家眷寄养于溱潼岳父家,只身赴重庆,直到抗战胜利后,1945年深秋,才重返故里。
回乡途中,写了《溱潼道上闻子规》诗一首:‚出蜀希闻子规鸟,回乡初见杜鹃花。
一声肠断溱湖水,何事将归不问家?‛▲【鼓楼】(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12分)陕北柳朱景敏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
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
陕北柳是极普通的树。
陕北的河道渠沟山坡崖畔处处有她的身影。
她不似江南垂柳般婀娜,不像塞外白杨般挺拔,不及黄山松之长青,不如曲阜柏之长寿。
然而,她是一棵母亲树。
她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出力流汗耗费心血,直到老朽成一桩枯木,也要再挣扎出一丝绿……带着妈妈的血肉和体温,她出嫁了。
她从母亲的身上被直接砍割下来,削得只剩一根直杆时,嫁给了河边的泥土。
她赤条条地安家,光溜溜地奋斗,从滴血的伤口上生根,从裸露的肌肤上萌芽,在第一个冬天来临之前,努力长成了树形。
摇摇摆摆度过冬春,她开始第一次梳妆。
她将几枝倔强的小辫冲天扎起,辫梢的绿就如花般散开。
那冲天的小辫,完全是一位女性为了一生的繁衍而孕育出的生命的胚胎。
长到五岁时,冲天的小辫儿变成了硕壮的椽子,浓密的绿已经在为怕晒的懒狗和反刍的老牛遮阳。
毛驴靠在她身上蹭痒她不恼,山羊抵在她身上磨角她不烦,她早已成熟得像陕北的母亲们那样,过早地开始履行生育的天职,开始承受生活的苦累。
她努力将树枝向上竖起,为的是让阳光更近地温暖每一张叶;她拼命把树根向下扎去,为的是让水分更近地滋润每一丝须。
她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很快就用阳光雨露喂养出第一茬茁壮的孩子。
送子出征或送女出嫁是激动人心的。
第一批椽子成熟了,她颤抖..得摇落了一树黄叶。
那个季节,主人已收获了当年的所有谷禾豆薯,正等着用这些粗壮的椽子,给他第三个儿子的新窑洞制作雕花的窗棂和添臵待客的炕桌。
她为自己孩子成材而自豪,为能给主人带来幸福而骄傲。
她时时都在想着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她面对利斧颤抖..,是分娩前的阵痛和离别时的酸楚,但她的心里是甜的。
从献出第一茬椽子开始,陕北柳再也没停歇过。
每隔三五年,她就几根、十几根、几十根地将椽子呈奉给主人。
于是,主人家房里屋外门前院后便处处是柳制的家什——门窗箱柜、米仓面囤、扁担水桶,甚至于黄牛的犁杖、绵羊的圈栏、猪娃的食槽……年轻的主人变成耄耋老人时,陕北柳再也无法计算出在自己的身体上,究竟砍割了多少椽子。
她忘光了多少个夏,炸雷在头顶霹响,洪水在脚下吼叫;她记不起多少个冬,狂风从身上抽过,大雪向肩头压来。
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
因为在她的早已老朽的身体上,正擎托着几十个嫩绿而茁壮的孩子……陕北柳终于老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她的树身甚至枯朽得不能成为引火的木柴,只能慢慢腐朽成一块泥土,最终融入陕北的黄土地。
黄土地上的陕北柳,她就像我们黄土地下的母亲们一样,养育了那块黄土地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养育她自己……19.本文形象地描绘了“陕北柳”生命成长历程,根据文意完成填空。
(2分)插杆生根————奉献椽子——20.文章第二段为什么写到江南垂柳、塞外白杨、黄山松、曲阜柏树?(3分)▲21.赏析词句。
(4分)(1)第五段两次写柳树“颤抖”,第二次的“颤抖”与第一次的“颤抖”有什么不同?▲(2)赏析第六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炸雷烧焦了她的梢,洪水冲露了她的根,狂风抽断了她的枝,积雪压弯了她的身,但她始终坚持着。
▲2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将陕北柳喻为“母亲”。
(3分)▲【联合体】(三)阅读下面小小说,完成19—23题。
(13分)“宝物”圆月桌聂鑫森已经70岁的和乐明,一到吃饭的时候,望着餐厅里的这张圆月桌,就愁得眉毛打结。
在古城这条长长的巷子里,和家是一个独立的小庭院。
两个卧室,一个是和乐明和老伴儿的,可惜一年前老伴儿因心脏病突发撒手人寰。
另一个卧室是两个儿子大和、二和的,但是十多年前,两个儿子相继成家,陆续搬到各自工厂的宿舍区去了,如今都过了40岁,一家一个孩子,分别读高中和初中。
餐厅里那张圆月桌边,吃饭的人数由四个变成三个再变成两个,眼下就只剩下和乐明一个了。
当然在节假日,圆月桌有时也会围得满满的,有儿子有儿媳有孙子,但毕竟这样的机会太少太少了。
现在,他一个人坐在宽大的桌子边,自己都觉得自己可怜。
圆月桌上年岁了,漆色早已脱落,但却结实。
它是哪一辈传下来的呢?和乐明不知道,反正从他懂事时起就在这张桌子边吃饭。
这张圆月桌由两个半圆桌合在一起,分开来各有一个半圆桌面和三条桌腿,合起来是一个整圆桌面和六条桌腿。
合起来叫圆月桌,分开来叫月牙桌。
和乐明一个人吃饭,用得了这么大的桌子吗?拆开来就用一个月牙桌吧,他又觉得费事,而且感觉不吉利——圆圆满满,为何要一分为二呢?隔壁院子的宗学,隔三差五地会来坐一阵子,与和乐明聊聊天。
宗学在市博物馆当馆长,快60岁了,一肚子的学问。
在一个月色清朗的夜晚,宗学敲开了和家的院门。
他们喝茶、抽烟、聊天。
宗学说:‚和师傅,过两天是中秋节了,孩子们都会来陪你过节吧?‛‚都打电话来了,会来的。
‛‚你做饭也是内行?‛‚这样的机会少啊,他们都忙。
每当我一个人坐在圆月桌边吃饭,就愁得不行。
‛‚圆月桌?是可分可合的圆月桌?‛宗学的眼睛睁大了。
和乐明说:‚一个老物件,不堪入目。
要不是图个念想,我早扔了。
宗学到了餐厅,看了桌面看桌腿,又用手在各处敲击了几下,说:‚这是黄花梨木做的!‛他请和乐明帮忙,各抬一端,把两个半圆桌分开再并拢。
‚和师傅,这是明代的东西,了不起的一件宝贝!和师傅,我在博物馆干了几十年,这眼力你不会怀疑吧?‛‚当然不怀疑。
‛‚我告诉你,它的价值在80万元上。
‛和乐明的眼睛直.了,然后长长地‚啊‛一声。
宗学似乎..也为他高兴:‚这是个吉祥物。
家有一‘老’,不亚于一‘宝’。
圆月桌,‘圆’者,和谐,快乐;‘月’者,圆满、明亮。
正应了你的姓名。
这个院子,这件宝贝,你和儿孙们要好好地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