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结对帮扶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合集
帮扶民情日记范文3篇

帮扶民情日记范文3篇帮扶民情该不应该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真心实意得为群众办事。
下面为各位提帮扶民情日记范文,欢迎阅读!帮扶民情日记范文一6月30日下午,我和办公室几个同志一道到结对联系党员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我来到了我的结对联系户老王家,老王是一名伤残退伍军人,在部队因公负伤导致双目失明,现在老两口的生活主要依靠老伴种田和政府抚恤,日子过得比较艰苦。
听到我们来看望他,他非常感动,说自己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牺牲,但党和政府多年来对他和家人一直非常关心,他一定会努力过好每一天的。
回到村里后,我们在村总支的配合下,对万里村困难党员状况进行了一次普遍摸底调查工作,发现了不少困难党员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回来我要求办公室负责党建的同志下一步要及时把困难党员建立档案,摸清底数,为今后走访慰问帮扶提供了可靠依据。
帮扶民情日记范文二10月28日下午,114网格怡滨A区8号楼一单元302室徐喜凤,多次给社区打电话,因为她本人肢体一级残,生活不能自理,社区帮其申请轮椅成功。
现与父亲共同居住,父亲年迈,行动不便,要求社区申报其他救助。
因其已经退休,每月有1080元退休金,不符合救助条件,社区工作人员给予耐心详细地解答,并帮助她把自身情况发在社区APP,希望好心人帮扶!帮扶民情日记范文三一直持续的高温把苞谷、黄豆等农作物烤开了花,今天天气转阴,看样子有雨要下。
我和工作队员毛勇吃罢早饭就商量今天到包保户走访。
我的包保户是唐泽寿,夫妻俩人家住在清泉村二组,。
我和村干部唐主任为了兑现上次走访时承诺帮他家争取两袋化肥的承诺,特意花200元购买了两袋化肥就出发了。
到他家时,老唐正在田里干活,看到我们来了,急忙放下锄头回家。
我们把化肥从车上卸下来,他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田局长,又让你花钱了,我们就是你们的负担啊”,我看到老唐这样,一时无话可说,农民真是太朴实了。
老唐已经67岁了,年轻时在大集体干活时,把腿摔断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土医生用夹板、草药治疗,以至于落下了残疾;妻子常年有病,无子女。
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五篇

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五篇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篇一这几天扶贫工作到了考核验收的阶段,我带领驻村队员认真总结20xx年脱贫攻坚工作,对上级来我县督察反馈的问题结合我村的实际进行逐项逐条整改,查漏补缺,完善各项制度和档案。
虽然天寒地冻,但过的充实而又忙碌。
经常性的入户了解调查脱贫情况,和群众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他们对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我的手机铃声突然想起,是围子行政村阳坡自然村的贫困户刘小娃。
打来电话询问他低保、煤补、生态补……等一系列的补贴到位情况,说是和他从银行里打出来的对账单不符,要求我过去给看一下。
虽然我知道由于有审批过程,有的款项还没有打到卡上,而且由于村委会工作繁忙,准备在电话里解释,可转念一想,刘小娃已经80多岁了,他长期搭伙的老伴也近80岁,电话里说不清,他们年龄大了又听不清,还是让他们疑虑。
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去老人家里一趟。
所以,先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带上他所有补贴的明细,驱车赶往刘小娃家。
到老人家里后,他们迫不及待的将他们的问题说了一遍,我给他们解释,他们还是将信将疑,于是我拿出关于他们补贴清册,一项一项给刘小娃老两口解释,他们中间也不时的提问,这样就再解释一遍。
直到他们弄明白才舒展了眉头说,原来是这样!这才缓过神来说“呀!孩子,说了这么多都忘了给你倒口水,抽支烟了。
唉……老了,脑子迟钝了”。
我说:“没事,大爷,我不渴,您弄明白,心里踏实就好”。
“对对对!呵呵呵”我看到他们放心的笑容,虽然确实很渴,但心里感觉他们的笑容要比水解渴的多!出门后关门的一刻隐约的听到刘小娃和老伴说“这两个县里头来的娃娃挺仁义的,都一个一个交代给了,这下知道啦哇”。
那一刻我感觉群众的认可才是的认可!驻村工作队扶贫民情日记篇二今天我们工作队一行人前往贫困户李世清家走访,李世清原来在大西沟自然村居住。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交通的不便利、通信网络条件相对较差,在村居住的村民只有7户人家了。
20xx年通过整村搬迁到易地搬迁移民楼,李世清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对帮扶户走访记录

2023年对帮扶户走访记录第一篇:重逢的温暖走进村庄,我看到了一位老人正微笑着迎接我们,他是村里的帮扶户张爷爷。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但他的笑容仿佛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
张爷爷家的院子里绿草如茵,花草盛开。
他告诉我,这些都是他自己种的,他喜欢花花草草的美丽,也把它们当作生活的寄托。
我被他的热情和勤劳深深感动。
帮扶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我询问张爷爷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
他笑着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修缮一下自己的房屋,使其更加牢固、舒适。
我立刻记录下来,答应会尽快为他争取到相关的帮助。
临别时,张爷爷紧紧握着我的手,感激地说:“年轻人,你们的到来给了我莫大的温暖和希望,我会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
”看着他的笑容,我深深明白,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第二篇:幸福的家庭今天,我来到了村中的一个帮扶户家中,这是一户年轻夫妇和他们可爱的孩子。
他们是村里的农民,靠种植水稻为生。
进入他们的院子,我看到院子里整洁有序,一片绿意盎然。
他们告诉我,他们不仅种植水稻,还养了些鸡鸭,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为家庭提供更多的食物。
在与夫妻俩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最大的困扰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扩大农田和养殖规模。
我记录下来,承诺会为他们寻找相关的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在离开时,他们满怀感激地说:“感谢你们的关心和帮助,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我深感责任重大。
第三篇:勇敢追梦今天,我来到了一个年轻女孩的家中,她是村里的帮扶户小芳。
小芳失去了父母,只能和奶奶相依为命。
她告诉我,她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梦想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然而,由于家庭的困难,她一直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音乐培训。
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决定帮助她争取到一些音乐培训的机会。
我与相关机构取得联系,争取到了一些培训名额,并为她申请了一些资助金。
小芳听后感动得热泪盈眶,她告诉我,这是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3篇

【导语】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庄严问卷。
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多少真心啊!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您借鉴。
篇一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组,走访几户困难户。
西站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宫癌的肖春连。
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六组的肖春连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肖春连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
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
肖春连很不幸的患上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
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里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
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肖春连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
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
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曹启华的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
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
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曹启华52岁了,离异,高位截瘫,一个女儿在读大学,自已一个人靠父母做饭洗衣,脑筋有些迟钝。
我就着他坐在轮椅旁边,他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
这都不剩多少天了。
” 我知道他想着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三篇篇一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
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
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
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
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
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
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
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
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
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
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
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
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
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
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
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
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
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
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6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6篇】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应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的过程,应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群众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一)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从_月_日召开土门镇双联富民联席会议确定“借资助农发展养殖”措施到今天,已经整整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随着筹措资金、联系种羊、签订协议等诸多环节的逐个敲定,又一个帮扶措施顺利实施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自“双联富民”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地税干部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双联富民”行动各项工作部署,以有效措施解决联系村群众的实际困难。
在行动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多次深入到古浪县土门镇入户调查摸底,为群众想办法、出点子,确定“暖棚养殖,改良畜种”的产业发展致富思路,经过实地考察,最后确定以体态大、繁育快、经济效益明显的小尾寒羊为投放品种。
帮扶土门镇联系村的市、县区局全体干部向每个联系户借资1000元购买种羊,共计14.9万元的近300只小尾寒羊将陆续发放到联系户的手中。
领到羊的特困户张廷海说“我做梦都想养羊,可是一想到投资大,就只能望羊兴叹,这次地税局的领导和干部们帮我们发展养殖业,还借钱给我们买种养,解决了最直接的大问题,为我们靠养殖业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听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深受感动,看到村民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对奔小康充满了信心,我发自内心的感到,联村联户真正联出了干部群众的感情和友谊,再过几年这些贫困户都能富起来,我们现在吃点苦、受点累、出点钱都算不了什么。
双联富民就是要为联系村户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有联户的干部都应该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走进农户的生活中,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根基。
结对帮扶走访记录民情日记范文三篇

结对帮扶走访记录民情日记范文三篇篇一开展“三万”活动走进扶贫村金锣山村有感按照全省共青团系统“三进三联三助”活动统一安排和要求,结合市公安局开展“三万”活动实际,新春伊始,我们市公安局团委组织局直单位团员青年民警到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开展了“三万”活动,以“三个一”为载体,即结对帮扶一家困难户,干一天农活,写一篇心得体会,引导全体团员青年民警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执法为民。
捐助当日8时许,我们从市公安局大院集体乘车出发。
车离城市渐行渐远,我的思绪也飞到了农村。
自己是从农村一个普通的孩童,通过读书、考学、求职,跳出农门,穿上了梦寐以求的警服。
掐指一算,从警已有八年有余,自05年底抽调到机关工作以来,除了平时跟领导下乡调研检查外,几乎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办公室;平日也难得有空回老家转转,逢年过节因为要值班,回家也只是象征性地呆呆,就又回到城里的单位和自己的小家。
对农村的了解也只是通过报纸、电视和家里的亲戚口述得知一些情况,了解到近年来由于中央的惠农政策好,农民朋友种粮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以前闲置多年的田地现在都捡起来种了,农村的生活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当然,也有一些困难户,但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了,再加上农村也推行了低保政策,相关福利也落实到位,基本得到了保障。
而正值当前全市新“三万”活动轰轰烈烈展开之际,市公安局党委提出了三步走的“三进”工作方案要求,安排我们团员青年民警到市局的扶贫村访贫慰问,体验群众疾苦,进行结对帮扶,为我们团员青年民警了解民情、了解社情,增强群众工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锻炼的机会,对于强化执法理念、陶冶民警情操,增进警民感情、共建和谐关系是不无裨益的。
一路跋涉,我们来到了今天的目的地——随县草店镇金锣山村。
按照局领导的指示,我们要走访慰问10户困难户,他们要么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要么精神失常,家庭非常困难;要么年事已高,无儿无女,生活没有着落。
听了金锣山村支书周家斌同志的介绍后,广大团员青年民警纷纷你五十、我一百地捐款、资助,作为特殊的“团费”捐助给该村困难老乡,送去公安民警的一片赤子之心。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导读:本文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大早,我就从历市镇政府骑着摩托车赶赴神仙岭以北的车步村开展帮促工作。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颠簸水泥路,于9:00整到达该村。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
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
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
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
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
尤其是5.7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二十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
针对该村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
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禾笋,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与大世界、万家惠大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协助该村与历市镇政府和定南县水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全力扩宽河道;四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下一步打算历市镇民政所协调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并向镇领导请示在七.一之际多慰问几名参与抗战的老党员。
临近端午,但烈日灼热。
顶着火热的太阳,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拖着满身的汗水、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开始颠簸在离开“差别人一步”的车步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我分别走访了鲤中街道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等基层政法单位,召开了由部分干部、站所工作人员、社区干部及部分群众参加的座谈会,深入了解广大基层群众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对我区综治工作有什么要求和期盼;深入了解广大群众对我区公众安全感的知晓率、重视率和满意率;深入了解当前基层社区组织工作运转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了解部分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个人就业状况、子女入学状况和老人健康状况;深入了解基层干警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及对上级政法机关的要求和期盼;掌握近年来综治工作的各项政策、制度、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以及当前基层综治维稳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新情况。
晚上回到家中,我梳理了今天的调研走访情况。
我经过综合分析后认为:目前广大社区仍有少数群众因病返贫、因家庭重大事故返贫,亟待救助和帮扶,我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将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除了加大自身的各类挂钩帮扶之外,还将要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协调帮扶力度,尽可能多地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帮扶基层困难群众和参与基层基础建设中来。
将继续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动员广大干警积极捐赠相关物品,充实到相关基层单位和群众手中。
群众无小事,件件暖民心。
我今天走访了常泰街道,落户的重点工程多,征地拆迁任务重,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特别多。
我决定在以社区为重点,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针对征地拆迁等突出问题,开展摸底调查,了解基层的真情实况,掌握一线的准确数据,化解矛盾,解决难题。
要求群众诉求合理的,主动向办事处、社区通报,督促加以解决;对诉求不合理的,依法解释到位;对涉及市区其他部门的问题,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
我觉得下基层已经变成我工作经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触街道、社区实际,投身综治工作,接近社区居民,思考和了解了一些关于街道的过往、现实与长远发展的问题,锻炼了自己,增长了才干,为将来做好机关工作积累了经验,对培养自己的艰苦奋斗、勤政廉政精神,都有莫大收益。
我实地查看我区通政小学开展大课间活动情况,与校长、教师代表座谈交流。
通过走访交流,了解到该校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该校体育设施、器材不达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受到影响;二是图书资料不足。
为此,联系区文体旅游局为该校协调解决,并与新华书店沟通,提供了图书,充实到校图书室,使该校图书配备达到标准。
通过下基层我深刻体会到:一是平时必须加强学习,吃透相关政策,熟悉全面工作,只有这样,我们到基层去才能对一些问题给予解答,才能对工作进行指导,否则“指导有力”就会是一句空话,我们也得不到基层同志的尊重和欢迎。
二是要切实尊重基层首创精神。
通过到通政小学调研,突出感到该校立足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有些十分值得推广和宣传。
因此,必须经常下基层,充实头脑,汲取鲜活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三是相比于教学工作,学校体育活动仍是薄弱环节。
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要求落到实处。
我们走访了我区海滨街道困难户家中,这些五保户们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情绪也经常不稳定,当天我们来到他们住地时,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资金。
我们没有以敷衍的方式对待,因为我们早期已了解了他们的实际情况,所以会更理解他也发自内心的更希望能帮助他。
我们耐心地稳定他的情绪,引导他们走出自卑困境,帮他们加油鼓气。
我们以平等的、真诚的方式与社区困难户沟通,获得的是他们的情感支持和信任,这是我们工作组开展后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保证。
我们相信,只有用真心去打动老百姓,才能发现存在的真正问题,从而对症下药,有效解决问题。
篇二20xx年10月7日,天气虽然闷热但也万里晴空,我们一行人怀着热切的心蓄势待发——田坝乡甘草村。
车子在山路上颠簸,拐了一弯又一弯。
由于资金问题,这里还是土路,可对于乡下人来说,这条路也是他们通过勤劳地付出得来的。
远望这条山路,看看它消失在半山腰的深处,脑海里总会浮出无数农民踏着这条大路美滋美滋地赶场的场景,老百姓嘛,对于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求。
随着汽车缓缓地停下,我们来到了目的地。
手中提着沉甸甸的大米和清油,沿着村长手指的方向,我和其他三位老师踏上了“寻亲之路”。
看着前面的大门,心里有股忐忑和紧张。
不知道和我结对认亲的刘强兵大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开朗亦或冷静,沧桑还是年轻。
大门旁有一棵枣树,个头不大,却结满了果实,沉甸甸的,味道应该不错,就像他们的生活吧,美滋滋的。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整洁不大的四合院,墙上爬满了瓜类植物的藤蔓,水池旁的筛子里晒满了剥干净的板栗......可惜,门上挂了一把不大的铁锁。
几声叫喊之后,依然无人回应。
正在我和另一位老师商量怎么办的时候,一位面色红润、身材微胖的年轻妇人走了进来。
她的背上背着一个背篓,显然是刚做完农活。
说明来意之后,她热情地将我们请进了屋。
屋里没有过多复杂的装饰,但该有的家电一应俱全,地面平整干净,看得出这位农村媳妇平时也没怎么闲着,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
从她的嘴里,我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原来我结对认亲的对象就是这位年轻媳妇的丈夫。
刘强兵今年30岁了,在康定县姑咱镇做木工;妻子25岁,在家养老母猪和经营一些菜地;两人共有一个女儿,今年4岁半,在安乐坝幼儿园就读;刘强兵的妈妈已经70几岁了,由于他们都有各自的事情,所以目前女儿主要有老母亲照顾。
这位老母亲总共有8个子女,强兵哥是当家的,老妈妈的后半生还是主要靠他们养活。
老妈妈眼睛不好,有白内障附加胃病,生活还算过得去的他们除了支付女儿一学期几千的学费之外,再没有闲钱给老人看眼睛和治胃病了,就这样,能拖一天是一天。
幸好老人的老伴(丈夫)是一位退伍军人,虽然已经去世了,但由他的妻子享受着国家给的补贴,所以家中的生活还能凑合着过下去。
在我们不断地交谈之中,她也在我面前抱怨了起来。
由于自己户口簿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小了一岁,在她生第一胎的时候,由于不到生育年龄,乡上罚了他们家5319元。
由于经济原因,她们只交了2000元左右,想要拿出剩余的3000元很困难,并且在她的角度上看:实际年龄是达到了25岁的。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的建议就是:请村长开一个证明,证明自己的确是25岁;请同龄人在上面签上姓名并愿意证明其为25岁;将这个证明拿到乡政府证明,申请一下剩余的3000元是否可以不用上交。
和她拉着拉着家常,眼神便游离到了墙上的相框。
相框里有这个家庭已逝的老红军的照片,黑白照片中的老人家是那样年轻、有朝气,相框中的毛主席是那样闪闪发光、耀眼夺目。
老人家可能不知道,在他辛辛苦苦陪着*打下江山之后,他的小家也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开枝散叶并不断壮大。
篇三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
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
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
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
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
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
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
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
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
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
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
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
最近,正在把旧房子装修一下,准备过一阵子把小儿子的婚事办了。
这房子装修的钱,都是小儿子打工挣的。
老人忙着介绍,因为大儿子占洪波的看病治疗,家里已经花了不少的钱,这些也都是小儿子掏的。
他自己年龄大了,加上小儿子的病情,不能外出打工,只好在村子周边偶尔帮一些农户打点短工,以弥补家用,减轻儿子们的负担。
我从身上掏出200块钱,塞到老人手中,真诚地对老人讲,这次到您家走访,主要是来看望一下您们,特别是看望一下占洪波。
这点钱,尽管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希望您能收下。
老人坚一开始坚持不收,正相互说着,老人突然停顿了下来,盯着我的脸庞,显得十分惊喜。
他说,你是不是原来来过我家搞过走访慰问?我仔细一瞧这家房子,再看看老人,我也一下子想起来,2012年开展“三万”活动,局里组织进村走访调查的时候,我好像来过这家的,临走的时候我还留下了300块钱给老人,并从家里给他们带来了一袋子衣服。
这时,村妇联主任也想起来这事。
此时,老人还一直说着谢谢,都说得我都不好意思。
我对老人解释道,这次我专程到您家里来看看,既是局里面的安排,也是我个人的心愿。
这次来,看到您家庭的巨大变化,赶到由衷地高兴。
真诚希望您们家新的一年,一切都会越变越好。
也希望您们把我当成你们远房的一个亲戚,多联系多走动。
家里面如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需要我提供帮助的,请及时跟我联系,我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
老人再三表示感激。
离开老人的家里,老人有些依依难舍。
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惦念着这个特殊的家庭,想着这位善良、淳朴、热情、坚韧的老人和他的孩子,想着我们身边无数个象他一样的普通群众。
一次普通的走访,从老人的家庭,我受到了巨大的民情教育与心灵洗礼。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更深地体会到什么叫做感恩,懂得了什么是勤劳,明白了什么是自强与自立,看到了一个人在直面困难时的百折不挠和对人生的乐观坚毅。
同时,我也更深地感觉到,人民群众永远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敬爱的人。
在每一名普通的群众面前,我们都是一名学生,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从心底真心热爱他们,时刻想着他们、为了他们、相信他们、依靠他们,全心全意服务他们。
因为,他们不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更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工作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