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合集下载

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 3篇

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 3篇

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 3篇年初,张文培在修建房屋下基脚时损毁了寨上一村民的田埂,引起了矛盾,两家互不让步,矛盾不断升级。

经吴支书和我的调节和劝说,最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一场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

晚上,张文沛热情的邀请我们吃晚饭。

张文培很朴实、也很开朗,他欣慰的说: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很好,母亲医病的钱也得到了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还被评为了二类低保,到是减轻了一些家庭负担,很是感谢党和政协的帮助。

夜深了,小雨还在淅沥沥的下着,路虽然很滑,但是我们为村民成功的化解了一场邻里纠纷,我的心里感觉满满的,很高兴!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2地点:村室今天是群众说事日,我和大学生村干部张凯及村委成员吴胜、吴子亭、来到村室。

首先听取村民所反映的问题,老党员吴富强说:杜书记刚来吴庄村,是吴庄村民之大幸,你们能为村民办好事,村民是不会忘记的。

我说:我还得向你们这些老党员学习呢。

村民吴银安说吴庄村东头电路老化,经常的连线。

根据吴银安所反映的情况,再加上吴胜领、吴子亭的确定。

我和村两委班子讨论后,一定要解决这一问题,下午我给电工反映了这一情况,要求马上解决。

20XX年7月17号对于7月15号所反映的电路老化一事,以于今天中午解决。

老化线路全部得到更换。

2012年7月21号地点:吴寨今天我和大学生村干部张凯到吴庄走访,村两委人员刘丕科反映说吴寨和小吴庄两村共用一个变压器。

由于最近几年村民生活的提高,家用电器功率加大导致村电压变低,大多数村民一致请求更换变压器以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通过刘丕科的反映及许多群众的证实,我们又听取了村两委班子人员吴子亭、刘丕科、吴胜领的一件,决定更换小吴庄南头的变压器。

随后我和村官张凯找到电网站的工作人员,并向他们反映了这一情况。

他们表示一定在最近一两天之内解决问题。

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3昨晚7点左右,亚鱼乡也应节气地出现了雷雨天气。

叮,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干群连心室内的寂静,我立马接起电话。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篇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篇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篇社区民情是社区干部服务群众而制定的个人工作记录本,下面是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111月6日今天,我来到范家咀村六社贫困户马三羊家,主要了解他家近期生产、生活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进门,他就拉着我参观他家的新房,他家的住房是今年享受棚户区改造政策补助新建的,马三羊说:“今年多亏了有这样的好政策,让我家住了多年的土坯房换成了现在宽敞明亮的大砖房,总算是了了我的一块心病”。

我鼓励他明年多种点当归、黄芪等中药材,效益一定会很好;他说;“我也是这样打算的,我现在干劲足的很。

”看到他脸上高兴、满意的表情,我感到很欣慰。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25月9日星期一阵雨“咱们工作组,是最团结的工作组!”这是工作组杨师傅最常说的一句话。

是啊,从冰雪尚未消融的2月到细雨蒙蒙的5月,民情日记已经记了厚厚一本,奎屯市发改委下派工作组入住西华园社区已经两个多月了。

工作组带着一颗奉献基层群众的热心,在这里上演了一个个让人难忘的故事……“面积8.5平方公里,居住2312户5936人,有汉、哈、维等7个民族、22户低保户、1260户流动人口、20户残疾人家庭、29户困难家庭、32名党员,社区80岁以上老人26名,辖区单位6个,是奎屯市城郊结合部。

”这已经牢牢刻在了每位组员的心里。

身为工作组组长,我深深体会到,走访入户实际上是一个融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变化的过程。

社区入户走访民情日记320XX年6月28日晴 38度我已经到喀赞其街道喀赞其社区工作组四个月了,工作组把我分配在第二网格工作,喀赞其社区第二网格点网格长是米亚沙尔,网格员米也沙尔和我。

我们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阿依东大街、阿依东街五巷及七巷291户784人的居民管理工作。

通过四个月的入户走访,使我有机会了解辖区居民的生活状态,对网格员每天逐户走访掌握社区民意有了更深刻得了解和体会。

网格员每天入户掌握居民人员家庭、亲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工作比较繁琐需要很强的耐心有的时候一天至少要去同一条巷道3次以上,共同的工作内容使我们三个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3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3篇

【导语】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庄严问卷。

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多少真心啊!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您借鉴。

篇一今天按照计划安排,我们到结对帮扶组,走访几户困难户。

西站社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居民多是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子宫癌的肖春连。

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六组的肖春连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肖春连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

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

肖春连很不幸的患上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

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里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

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肖春连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

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

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

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曹启华的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

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

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曹启华52岁了,离异,高位截瘫,一个女儿在读大学,自已一个人靠父母做饭洗衣,脑筋有些迟钝。

我就着他坐在轮椅旁边,他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

这都不剩多少天了。

” 我知道他想着在外读书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社区民情日记

社区民情日记

社区民情日记社区民情日记300篇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戴和信任,才不辜负"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这一光荣称号。

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社区民情日记300篇,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社区民情日记(1)在xxx清水河镇最艰苦偏远的地方,有一所村级小学。

由于地处两条大沟之间,取名叫双沟小学。

在这里有一位朴实无华的教师,他的教龄与学校同龄,他的名字叫刘xx。

有着30年教龄的他,在今年第32个教师表彰会上,获得霍城县第二届“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1980年6月,双沟小学刚建好,学校非常简陋,没有围墙,在空荡荡的一座土坡上,盖几间房,就算是一所学校,办公桌是从外校要来的旧课桌,学生只能趴在土台搭的木板上学习。

由于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又偏远,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任教。

刚刚高中毕业的刘xx,听到这一消息后,出于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向往和教学工作的热爱,毅然来到双沟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

因为缺少老师,他一个人就要带好几个班的课,还要带领学生参加繁重的建校劳动,这一干就是三十三年。

三十多年来,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论任务有多重,条件有多艰苦,困难有多大,他都坚守在这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学生身上,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诠释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家长师生的普遍赞誉。

条件虽然艰苦,但他感到很快乐,也许他天生性格就是勤奋朴实,吃苦耐劳。

从他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那天起,就下定决心,要在自己所钟爱的岗位上用心耕耘,无悔奉献。

他一面认真教学,一面积极投入到建校劳动中。

学校建设初期,百业待兴,全校师生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

无论什么时候,何时何地,学校安排的劳动,他都带领学生认真超量完成,学生小,他怕累着孩子,就自己动手干,一节课干不完,他就利用下午放学或早到学校自己干,无论干什么事情,他总是干得最出色,每次教师会议上他总是受到表扬,让其他人有些嫉妒,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操心,学校校园哪里该平整,怎样规划,有啥活他都积极向校长建议。

2023年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大全8篇)

2023年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大全8篇)

2023年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大全8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关于意见建议的范文,供你参考。

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篇一接到组织的通知后,我背着行李赶往三门阐黄庙村。

初建村级工会时我曾来过这个地方,给人的印象是贫穷落后。

村里除了一些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之外,年轻人大都去了外地打工。

村级工会刚成立时,村民不知工会是做什么的,感到很好奇!村工会主席因以前没有接触过工会工作,更是不知工作从何入手。

难道我们把工会建立在乡村就是挂一个牌子吗?不能这样,一定要加强培训,提升工会干部的业务水平。

在和村支书谈了我的想法后,立即得到了他的支持。

里就是好客,心中对我们的党还是信任的!7月16日雨“三夏”基本结束,天空飘着雨,给闷热的天气降了温。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第一堂工会干部业务培训课在村委会会议室开讲。

来自县总工会的两位部长给并不多的学员讲了怎么维权、怎么建设工会组织、如何发展会员等相关知识。

我也谈了个人对村级工会的看法,表达了自己对下一步工作的计划和打算。

看着下面听讲人员不在乎的表情,我清楚,仅仅靠上几堂课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晚上,路过村支书的家,听到他正在煲电话粥。

“小刘啊,我现在多了个帽子,兼着咱村的工会主席。

所以我要经常和外出打工的家乡人联系联系,不然对不起这顶帽子,嘿嘿!听回来的小李讲,你小子在外面有出息了,自己投资建了一个大厂子。

不是我说你,千好万好不如咱家好,人总要叶落归根,啥时也回来考察一下,给咱家作点贡献。

我第一个报名给你打工……”“近来,我打了几十个这样的电话,要是有一人能回乡投资多好啊!”村支书笑嘻嘻地说着,目光里充满了期待。

中国的老百姓最善良,但也最实际。

只有让老百姓看到摸得着的实惠,才能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是我们工会干部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村支书中午可能喝了酒,哼着小曲来到了新建的蔬菜大棚,揪了一根新鲜黄瓜,在袖头上擦了擦就吃了起来。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下乡走访记录三篇篇一和马主任一家吃过早饭已到九点了,今天我们的工作计划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体验农活,下午到四社走访农户,并把村里的黑板报办起来。

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

特别是作为从机关下村的干部,下田体验农活很有必要。

村委马主任忙于村里的工作,三四亩玉米还在田里,所以我们决定到马主任田里收割玉米。

到了田里,我学着马主任的样子掰玉米棒子。

虽然小时候帮家人下田劳动,但是老家那边种的都是小麦、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还是头一次。

不过这活一学就会,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叶上面划一道口,然后顺着那道口子剥开包叶,再把里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工序就这样简单。

由于海拔较高的原因,每株只结一个玉米棒子,偶尔也有两个的,不过其中一个很小。

掰了一会儿后,我的手法越来越娴熟,速度也很快了。

这时,海东农牧局科技推广站洪站长打来电话,让我今天赶紧领上昨天我给他说要办养殖场的村民马哈比,到民和县畜牧局补报家庭养殖项目。

我一联系马哈比,他正好在县城。

而且我们的帮扶组成员小孟从县城还没向村里出发,所以我让他领马哈比去县畜牧局。

不一会儿,马主任夫人也干完家务活到了田里。

随后,我们帮扶组的老谢、小罗,还有村支部马书记都到了,田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人多力量大,我们七个人每人占一个垄,一垄一垄掰,马主任负责铲秸秆,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

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说又笑地干到了中午。

回头望去,身后金黄的玉米堆越来越多,腾出的空地也越来越宽,很少劳作的原因,大家兴奋不已。

下田劳动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饭很香。

马主任夫人给我们做的是熬饭,一个个都吃了两碗,还把一大碟子油饼吃到底了。

下午我们走访的是距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两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库土社。

这个社是个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梁下边的阴山根,地势较低,但坑洼不平,庄廓布局杂乱。

我们的车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里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尘烟里腾云驾雾。

村民们很热情,不管以前见没见过都会打招呼,并往家里邀请。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6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6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6篇】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应该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的过程,应当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群众的问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6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一)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从_月_日召开土门镇双联富民联席会议确定“借资助农发展养殖”措施到今天,已经整整经过了一个月的时间,随着筹措资金、联系种羊、签订协议等诸多环节的逐个敲定,又一个帮扶措施顺利实施了,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自“双联富民”行动全面启动以来,全市地税干部高度重视,以实际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双联富民”行动各项工作部署,以有效措施解决联系村群众的实际困难。

在行动中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多次深入到古浪县土门镇入户调查摸底,为群众想办法、出点子,确定“暖棚养殖,改良畜种”的产业发展致富思路,经过实地考察,最后确定以体态大、繁育快、经济效益明显的小尾寒羊为投放品种。

帮扶土门镇联系村的市、县区局全体干部向每个联系户借资1000元购买种羊,共计14.9万元的近300只小尾寒羊将陆续发放到联系户的手中。

领到羊的特困户张廷海说“我做梦都想养羊,可是一想到投资大,就只能望羊兴叹,这次地税局的领导和干部们帮我们发展养殖业,还借钱给我们买种养,解决了最直接的大问题,为我们靠养殖业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听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我深受感动,看到村民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对奔小康充满了信心,我发自内心的感到,联村联户真正联出了干部群众的感情和友谊,再过几年这些贫困户都能富起来,我们现在吃点苦、受点累、出点钱都算不了什么。

双联富民就是要为联系村户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所有联户的干部都应该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走进农户的生活中,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亲人,就是我们的根基。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导读:本文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大早,我就从历市镇政府骑着摩托车赶赴神仙岭以北的车步村开展帮促工作。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颠簸水泥路,于9:00整到达该村。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

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

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

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

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

尤其是5.7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二十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

针对该村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

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禾笋,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与大世界、万家惠大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协助该村与历市镇政府和定南县水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全力扩宽河道;四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下一步打算历市镇民政所协调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并向镇领导请示在七.一之际多慰问几名参与抗战的老党员。

临近端午,但烈日灼热。

顶着火热的太阳,经过热情的交谈、走访、询问,对该村群众愿望、观念、思想,对村级经济状况、发展思路、发展难题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经意间太阳已开始偏西,拖着满身的汗水、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开始颠簸在离开“差别人一步”的车步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情日记300篇简短版[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中午时分,正是中饭时间,我来到了谢英朋家。

他还没回来,
他老母亲在家,听老人家说谢英朋夫妇一大早就去车步圩卖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会回来,每天都这样。

老人家热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们坐下了来,还要我们在她家边吃中饭边等。

我们就一边和老人家聊着家长里短,一边等他们夫妇回来。

十二点半左右,谢英朋夫妇回来了。

一辆摩托车载着妻子,后
面货架上高高的一垒豆腐架足足有十多个,妻子肩上还挑着一担箩,没有较高的骑车水平还真骑不了呢。

看着夫妻俩满脸的喜悦和高兴,我知道他们今天的生意很好,这么早就卖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来,老谢就赶忙热情地招呼我们,并和我们聊起了他的
生意和他们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

他们每天都凌晨四点钟左右要起来磨豆腐,早上六七点夫妻俩就载着几十斤豆腐出发赶到车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卖,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窜户卖,一般平时每天要磨四五十斤,过节日的时候就要多些。

他说,因为现在整个车步磨豆腐卖的只有一两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点就可以卖完,中午回家吃中饭,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里,干一些农活,种菜浇地,他自己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准备工作,磨豆皮、浸豆子、处理豆腐渣、搞卫生等等,就这样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们边聊边询问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们夫妻俩说虽然每天都起早贪黑,从早忙到晚,虽然苦点累点,但收入还不错。

我们明白从他们的言语间和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自豪,也对未来充满着信心!
到达车步村后,我首先走访了田间地头、新屋下组及部分村民。

随后,来到村办公室,和村支两委、村民代表进行交谈。

在座的村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发言,共话发展。

据村党支部书记钟有良同志介绍,车步村属江西省“十二五”规划省级贫困村,现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 19个村民组,总户数422户。

村民长期以来以种植禾笋、养殖生猪为主,近年来受自然灾害以及土地贫瘠,缺少创业致富带头人,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经济发展缓慢。

尤其是5.7洪灾以来坡上的农作物基本绝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积贫、返贫现象比较多。

经过一个多小时二十分钟的交流,我感觉到全村上下创业致富的欲望很强烈,都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思路,努力寻求发展的好载体。

针对该村自然灾害多、土地贫瘠、劳动力富余的现状,我建议该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力发展、尽快发展、提速发展。

一是鼓励村干部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禾笋,形成规模,以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产业;二是充分发挥村干部的“双带”作用,鼓励农户大力养殖生猪,与大世界、万家惠大超市形成产销链条;三是
协助该村与历市镇政府和定南县水利部门联系,抢抓今年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全力扩宽河道;四是建议认真监督实施好村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下一步打算历市镇民政所协调适当给村里解决部分低保户、五保户物资,并向镇领导请示在七.一之际多慰问几名参与抗战的老党员。

20**年,在驻村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工作组主要以群众关注的焦点为“三送”工作的突破口,办实事,惠民生。

通过筹资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我们在中圳村建设新村部的问题上也积极表示会尽最大力量帮助中圳村一年内完成新村部主体建设。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为尽快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就建设新村部事宜进行了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构想是如此美好,但过程却总如此艰辛。

在新村部建设预算中,除了上级配套的几万元资金,仍差20余万元资金缺口,20万的资金筹措任务,我相信对任何一个部门而言,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尽早启动工程,工作组和村干部想尽了一切办法,带头捐一点、通过私人感情向老板讨一点,向社会募集一点……在筹资的过程中,我们碰过壁、遇到过冷脸,但我们最终坚持下来了。

今天,终于看到了累累硕果。

为了向村里表示祝贺,我们选派了5名干部赶赴中圳。

刚一进村,就听到了喜庆的歌声,远远地还看见了新村部楼顶飘扬的彩旗,大门口还聚集很不少群众,都是帮村里招呼客人的。

从他们的笑容里,
我看到更多的是希望,是整个中圳村的希望。

远远地望着这栋办公楼,还有这群质朴的人们,那时的心情,欣喜与感动并存。

望着大门前自己选定的对联,我凝视良久。

不光是欣赏书法者潇洒的笔锋,更是在体会联中的含义。

正如此联所书:中华锦绣育千秋人杰,圳成水流润万栽物丰。

愿中圳的明天更美好!!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