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西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 西亚教学案(参考文本)

( 地理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西亚教学案(参考文本)Distinguish the location of things, learn geography, give you an outline, let you imagine, learn geography, you can know things and the world.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西亚教学案(参考文本)《第三节西亚》教学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西亚的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及与宗教有密切相关的两个城市2、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的地位,分布特点及主要的产油国,了解西亚石油的运输路线3、总结西亚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4、树立节约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关注世界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和资源观教学重难点: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及石油输出路线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启发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西亚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重要性?西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屏幕展示清真寺、阿拉伯人、耶路撒冷、麦加的图片,学生回答:西亚是什么人种?信仰什么宗教?说什么语言?引入阿拉伯国家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学生自学:“阿拉伯国家”一框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西亚是哪些宗教的发源地?西亚的两大圣城在哪里?2、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麦加和耶路撒冷。
3、学生自读材料“耶路撒冷”,了解该城市的概况4、 _____、_____、犹太教三教都把____奉为圣城。
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1、谈谈你对耶路撒冷的认识?2、你认为世界各国发生矛盾时,应以什么样的态度来解决才是最明智的?【教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树立以下观念──在世界各国的关系中,应当倡导公正、平等的观念;应当强调对话而不是对抗;应当同情弱小而不惧强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西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西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西亚》主要介绍了西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文化特色以及石油资源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西亚地区的全面了解,让学生知道西亚在世界地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西亚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西亚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材料,掌握西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能够运用地图识记和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2.让学生掌握西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河流等。
3.让学生了解西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认识西亚的多元文化。
4.让学生知道西亚的石油资源丰富,了解其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西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3.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西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2.运用地图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西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4.运用讨论教学法,让学生讨论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西亚地区的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准备与西亚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的案例。
3.准备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影响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西亚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运用地图和文字,向学生介绍西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西亚的自然环境。
西亚教学设计

西亚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第三节西亚二、教材分析:本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了解地区》的第三节《西亚》,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区域地理。
从教材内容看,这一节有“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四部分组成。
西亚地处亚、非、欧三大洲的交界地带,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在这片土地上起源。
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以及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使这片土地长期动荡不安。
几千年的历史纷争和突出的地理位置使得西亚地区在世界地理中具有独特的重要性,也使本课在整套教科书中的地位显现了出来。
西亚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十分典型的干旱环境。
西亚作为典型的干旱环境,发展了特色的节水农业,是我们国家学习的榜样。
二是西亚是世界的石油宝库,它的石油在世界的能源构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非常大。
三是西亚的战略地位—五海三洲之地,西亚一直是某些西方大国的争夺目标,纷争不断,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根据内容的篇幅,我将前两方面定为第一课时,后两方面为第二课时。
三、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训练,对于地理学习方法已经初步掌握,对地理课堂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都已经形成较好的习惯。
本节是“区域地理”内容中《了解地区》的第三节,学生通过对前面东南亚、南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
但在地理方位性的掌握上仍有欠缺,想象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还应继续重视地理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因此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地理学习是对生活有用的,是对自己的终身发展有用的。
在本节教学中除了加强读图、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继续学习认识地区的方法之外,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西亚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西亚(第1课时)说课稿授课人:榆中四中杨文明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亚》,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作用本节课是世界区域地理中“了解地区”的内容,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以第一章“认识大洲”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为依托,并对相关信息和知识进行充实和提高,又对第三章“走进国家”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教材主要包括四个内容:五海三洲之地、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阿拉伯国家、世界石油宝库。
这一课时我们主要讲第一个框题:五海三洲之地,和第二个框题: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
本节教材紧紧抓住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都有好处.学情分析本节是“区域地理”内容中“了解地区”的部分,学生通过对前段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但在地理方位性掌握上仍有欠缺,想象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要继续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巩固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分析西亚的位置(纬度、海陆位置)及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在地图上指出西亚的主要国家。
3.在地图上能够简单的说出西亚主要的地形特征以及河流。
4. 运用地图说明西亚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发挥小组优势,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
2. 通过读图、填图,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来加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难点:分析西亚干旱的气候条件与当地农业生产的关系.二、说教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板图演示法、归纳总结法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大量隐含地理信息的地图,并对如何读图给予相关指导,让学生发挥小组协作进行读图、析图、记图、用图,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规律方法,为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准备。
第2章第3节 西亚1

第二章第三节西亚教学案(第一课时)边院镇初级中学王桂兰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自然条件与当地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3、通过阅读地图、运用地图和资料,初步掌握一些实际的地理技能。
4、树立节约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教学难点:①、国家众多、五海两洋三洲交界处空间位置复杂,难以建立地图表象。
②、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西亚局势的新闻资料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选取有代表性的图片:如西亚的沙漠景观图、西亚的房屋建筑景观图、阿拉伯人的服饰图片等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个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图片所展示的地区在哪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各地区。
方案2:播放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
进而发问,什么原因导致西亚近百年来,一直战火连绵不绝,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今天我们就走进西亚来探究一下。
生在2-17图找出西亚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明确西亚的范围。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两洋三洲五海之地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46图及P47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在图2-17上找出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等国。
(2)找出西亚所连接的大洋、大洲和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3)总结分析西亚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4)先在“世界地图”上找出链接印度洋与北大西洋的最近海上通道,然后在图2-17上找出这条通道要经过的海、运河和海峡。
2.3西亚说课稿

西亚复习课说课稿【说教材】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西亚和埃及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说出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制约经济的因素。
课标解读:在本条课标中体现的知识目标是,西亚和埃及的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在地图上指出、分析和说明是技能的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去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就是过程和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好和平,反对战争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材内容分析《西亚》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6页至52页第二章《各个地区》第三节的内容,《埃及》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西亚的地理位置以及组成等基本概况,然后以西亚的位置和资源为重点,分别介绍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
主要内容有: ①位置与范围;②地形与河流;③气候与物产;④以石油为支柱产业;⑤人口的数量、种类、宗教、语言等。
在此之前,学生已复习了七上全册和七下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地理概况,初步掌握了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这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各个地区的一个重要驿站,也是世界区域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为后面区域地理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始终贯穿着一个思想、一条主线: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三、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思维发展特点上看,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分析资料,进行想象,推理,阐述观点。
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看书读图并思考一些问题。
而且,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规律和知识量;有一定的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由于经常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在小组中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合作完成。
西亚和中东问题既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焦点。
大部分学生对于台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西亚整体环境的了解仍然有限、不系统。
初中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又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要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西亚》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西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西亚》主要介绍了西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地图,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西亚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西亚的地理位置:介绍西亚位于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地处中东地区,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相连。
2.自然环境:介绍西亚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湖泊等自然特点,以及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3.人文环境:介绍西亚地区的宗教、民族、文化、语言等人文特点,以及战争、石油资源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经济发展:介绍西亚地区的经济结构、石油产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状况,以及经济合作、贸易政策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西亚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较为匮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地图、图片、文字等材料中获取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西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文字等材料,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西亚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西亚地区的战争、石油资源、经济合作等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西亚地区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初中地理《西亚(4)》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西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牧业的影响。
3、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地位、分布、生产和出口情况。
4、了解西亚居民及其宗教信仰。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以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为线索让学生读图分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讨论交流、理清知识间联系、归纳总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正确的人地观,增强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正确看待和使用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与出口。
【教学难点】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方法】情景导入、读图点拨、分析资料、交流谈话【学法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课前准备】搜集图片资料,制作导学案和教学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一带一路”地图。
玲玲和贝贝在查看“一带一路”地图时发现,无论是“一带”还是“一路”,向西延伸的方向来看,亚洲的西南部正好是“路”和“带”的结合部,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两人决定去那里旅游研学。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两个学习伙伴去了解这个地区吧!(给学生设疑,萌生探究西亚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三、组织活动,学习新课(一)五海三洲之地出发前,两人想从地图上了解西亚在哪里,可以到哪些国家,让我们帮帮他们吧。
1. 读图,说一说,西亚位于亚洲的什么部位?2. 同桌互助:完成课本47 页活动,找出主要国家分布和联结的“五海三洲”。
玲玲有一个发现:西亚位于“五海三洲之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那么从古到今西亚的地理位置有怎样的重要性呢?让我们和她一起分析吧。
合作探究:西亚地理(交通)位置的重要性(根据课本48 页内容)陆运:1.学生读“丝绸之路”示意图介绍西亚古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东西陆上贸易通道)说出西亚现代与所联结大洲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世界石油宝库
1、西亚最著名的矿产是石油。主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位伯联合酋长国。由于西亚的石油储量大、埋藏浅、成本低、出油多、油质好;产油国人口少,工业不发达,石油消费量小,开采石油成本低,所以90﹪的石油供出口。主要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教学提纲
三、学生讨论
四、教师点评
五、教师总结
六、检测反馈
七、布置作业
重难点把握
教学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
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课后反思
问题预测
西亚石油输出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
教案审批:审批时间:
教学措施
预习交流:通过预习,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明确目标:通过学习,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小组合作:
展示提升:
第一组:西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第二组:沟通两洋,联系三洲、五海之间的交通要道。
第三组: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第四组:阿拉伯国家。
第五组:西亚的宗教
第六组:世界石油宝库。
穿插巩固: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达标测评: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环节设置:
东湾中学_七_年级地理组集体备课活页No:6
时间
2011.3.28
课题
第二章第三节西亚
课型
预习、展示
主备人
曾爱琴
备课成员
魏陆林
本节
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
2、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时
间
分
配
2课时
知识储备
一、西亚的范围和国家
西亚在亚洲的西南部。西亚主要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土耳其、阿塞拜疆、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及首都;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二、沟通两洋,联系三洲、五海之间的交通要道
海陆位置:位于黑海、里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之间。
三、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1、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特点炎热干燥。
2、畜牧业发达,是西亚许多国家传统的经济部门。阿拉伯半岛以骆驼称著于世。著名的畜产品有:土耳其——安卡拉羊毛,阿富汗——紫羊羔皮,阿富汗、伊朗等国的出口商品——地毯。3、灌溉成为西亚农业发展的关键,以色列发展了节水农业。
四、阿拉伯国家与宗教
1、阿拉伯国家主要是以阿拉伯人占多数,说阿拉伯语,大都信奉伊斯兰教。
2、西亚石油的海上运输路线
西运:①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东运: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教师格言(课堂寄语):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重点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