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教案设计
《西亚》教案

《西亚》教案(粤人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四川省合江县佛荫镇初级中学校宋文献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3、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4、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最近的关于西亚地区的新闻导入:西亚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新课教学:一、“两洋三洲”之地[读图]:读图7.40《西亚国家和地区图》,确认西亚的范围: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本区主要的海峡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注意提示大洲之间的界限)[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简要介绍有关“中东”的知识。
[讨论]: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教师解读气候特点: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讨论]: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枣椰树。
[提问]: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居民情况如何?介绍该地区主要农牧业及特产。
二、世界石油宝库[过渡]:西亚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
初中《西亚》地理教案

初中《西亚》地理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和认识西亚地理位置和特点。
2. 了解和认识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
3. 了解和认识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
教学难点:1. 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课题,介绍西亚地理位置和特点。
可以通过投影地图或地球仪展示西亚的位置,并简要介绍西亚的地理特点,例如西亚在欧亚大陆的西南部,是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重要地区等。
Step 2让学生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
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介绍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例如地势起伏、沙漠草原、高原山脉等。
同时,也要介绍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
Step 3让学生了解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图表、数据等形式展示西亚的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例如人口密集区、主要经济中心、主要产业等。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西亚的文化特点和重要城市。
Step 4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于西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对于西亚未来发展的展望。
Step 5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西亚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鼓励学生加深对西亚的了解和研究,并提出对于西亚未来发展的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认识到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资源,了解到西亚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认知和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课堂中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古代西亚国家教案

古代西亚国家教案教案:古代西亚国家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起源和发展;2.掌握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3.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重点:1.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体制;2.古代西亚国家的社会结构;3.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4.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教学难点:1.分析古代西亚国家的衰落原因;2.把握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特征。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建筑和艺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法: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合作探究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经济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分发课前准备好的古代西亚国家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1.你在地图上发现了哪些古代西亚国家?2.你对这些国家有了哪些初步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相应的解释,并简要介绍古代西亚国家的起源和发展。
重点讲解以下内容:1.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制度和体制;2.古代西亚国家的社会结构;3.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发展;4.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三、合作学习(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回答问题,然后分享给全班。
问题如下:1.总结古代西亚国家的政治特征。
2.分析古代西亚国家的经济特征。
3.探讨古代西亚国家的文化传承。
四、案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个古代西亚国家的案例,并让他们分析该国家的衰落原因。
例如:巴比伦帝国。
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思考,提出各种可能的原因,并展开讨论。
最后,全班共同总结可能的原因。
五、概括归纳(10分钟)六、拓展延伸(10分钟)提供一些相关阅读材料或网站链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后来的影响。
七、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向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古代西亚国家的文章,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
西亚 教案

西亚【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认识西亚“五海三洲之地”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石油输出路线,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了解西亚民族和宗教特色。
【重点】1.运用地图,认识西亚“五海三洲之地”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重要性。
2.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石油输出路线,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点】知道西亚石油资源的分布、石油输出路线,分析石油开发对西亚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法】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展示图片,回顾整节课的内容,西亚的冲突包括位置之争、淡水之争、石油之小组合作完成(1)位置之争:___________________之地,东西方交通要道;____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_____海峡是咽喉要冲。
(2)淡水之争:西亚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匮乏。
(3)石油之争:________________及沿岸石油资源丰富,各大国争夺,控制石油。
(4)宗教之争:___________教、__________教和___________教共同奉【板书设计】一、五海三洲之地—位置二、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淡水三、世界石油宝库--石油四、阿拉伯国家--宗教【课堂训练】1.西亚地区周围的“五海”中不是海洋的是()A.黑海B.阿拉伯海C.里海D.红海2.西亚地区处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线上,连接两大洋的捷径()A.苏伊士运河B.马六甲海峡C.土耳其海峡D.巴拿马运河3.西亚的农业特色是()A高寒农业 B 灌溉农业 C 生态农业D 立体农业4.下列国家中,不是石油输出国的是()A.伊拉克B.伊朗C.沙特阿拉伯D.阿富汗5. 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A. 地中海沿岸B. 波斯湾沿岸C. 红海沿岸D.阿拉伯海沿岸6.读“西亚某资源输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教案:西亚地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特点。
3.了解西亚的人文地理特点。
4.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准确描述西亚的地理位置和概况。
2.掌握西亚的自然地理特点。
3.理解西亚的人文地理特点。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张地理地图,引导学生利用上课所学的地理知识,明确并标出西亚的位置。
2.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西亚的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国家分布等。
(2)教师讲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地形、气候等。
(3)教师讲解西亚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宗教、文化等。
3.讲解案例:(1)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并讨论其原因。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宗教分布情况,并讨论其影响。
4.学生练习:(1)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一张关于西亚地区的地理特点的概念图。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小研究,讨论西亚地区的人口和宗教分布情况,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5.总结和展望: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以及它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提高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但是,在课堂导入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地图的识别能力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训练。
另外,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整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教案 初中地理西亚

教案初中地理西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主要的国家和地理特征。
2. 使学生掌握西亚的石油资源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以及其在全球的地位。
3. 引导学生了解西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讨论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
4. 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和图片,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教学重点:1. 西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西亚的石油资源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3. 西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文化差异。
教学难点:1. 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西亚石油资源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材《西亚》。
2. 相关地图、统计数字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新闻媒体对西亚战争的报道,引发学生对西亚地区的兴趣,突出地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让学生通过地图找出西亚地区的范围和位置,了解主要国家和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
2. 分析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石油资源(10分钟)1. 运用地图和统计数字说明石油在西亚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2. 了解西亚石油在世界中的地位,分析其对本地区经济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四、水资源状况(10分钟)1. 读图了解西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2. 讨论由此可能产生的地区争端和冲突,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五、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10分钟)1. 阅读资料和图片,了解西亚地区的文化差异。
2. 分析西亚地区的宗教矛盾,培养学生客观看待现实问题的思维方法。
六、总结(5分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西亚的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水资源状况和文化差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统计数字和资料的运用,使学生了解了西亚的地理位置、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状况,以及文化差异和宗教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资源观,使其能够从多角度看待地理问题。
西亚教学设计

西亚教学设计西亚教学设计西亚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自然环境的特征【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提问)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西亚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地形以高原为主。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知识储备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亚》教学设计
【课题】
湘教版义务教育地理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西亚第一课时西亚的位置与农牧业
【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程标准对世界区域地理认识地区这部分内容提出11项要求,每个地区具有差异性,要求达到的课程标准侧重点不同。
西亚的位置及农牧业一节应重点达到课标中以下两项要求:
⑴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⑵运用图表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材及学情分析】
⒈本节教材包括四个内容:①五海三洲之地;②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③阿拉伯国家;④世界的石油宝库。
西亚的位置和农牧业为第一课时内容。
对于西亚的地理位置,教材弱化了纬度位置及其影响,而通过图文强调海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影响,旨在让学生认识海陆位置对一个地区发展的影响。
对于西亚的自然环境教材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强调了干旱的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旨在让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⒉本节内容是世界区域地理地区的学习中的第三个区域,学生通过前面东南亚、南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区的方法,在本节教学中除了加强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继续学习认识地区的方法之外,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过程
⑴解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西亚主要的国家。
⑵解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农
牧业的发展。
⒉能力与技能
(1)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图表认识西亚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
(3)会分析西亚自然环境特征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农牧业发展特点,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
⒈西亚的地理位置特点学生读图能够得出,通过分析得到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⒉学生能够从图表中认知西亚的气候、河流、地貌等表现出的干旱特征,通过分析理解干旱的环境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是本节课的另一重点。
【教具及媒体】
1. 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源】
2. 西亚相关图片、以色列节水农业相关资料,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工程相关资料、西亚农牧业发展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陆上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之地
海上交通要冲西亚
灌溉农业自然环境:干旱的环境
发达的畜牧业
【课后反思】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引课环节中我利用大量的震撼人心的又
是充满矛盾的图片、文字引发学生对西亚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读图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是我们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本课
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得出西亚的位置、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特征,提高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
3、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课标中提出的理念之一,本课中我贯穿这一
理念。
我利用生动的生活事例:爱穿白袍、浪费水坐牢、为水而战,让学生加深对西亚干旱的环境以及对西亚生产生活的影响的认识;引用西亚合理利用水的事例引发学生对生活环境——家乡的发展的思考,使学生引起共鸣,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生活中处处有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