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训练与舞蹈编导基础第七节-舞蹈排练群舞编花篮(七)-教案

合集下载

《编花篮》幼儿园教案8篇

《编花篮》幼儿园教案8篇

《编花篮》幼儿园教案8篇《编花篮》幼儿园教案1【设计意图】编花篮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趣味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什么器械,它不但能锻炼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团结,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游戏。

【活动目标】1、锻炼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

2、通过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他们互相协调、团结友爱的精神。

【活动准备】《健康歌》光盘、一块平坦的场地。

【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播放《健康歌》,幼儿随着《健康歌》的音乐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热身运动。

二、游戏指导1、孩子们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名孩子将自己的一只腿放在旁边两孩子的手上,单腿站立。

2、孩子依次将自己的一条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将腿搭好后,最先那个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

3、开始游戏,边单腿跳边唱儿歌:“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

三、游戏规则:1、参加游戏的人数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个小孩的腿掉下来了,游戏必须重新开始。

四、放松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

【活动延伸】回家和小朋友们继续玩《编花篮》的游戏。

【活动反思】孩子们很喜欢编花篮的游戏,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锻炼了幼儿单腿站立、单脚跳跃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编花篮》幼儿园教案2活动目标锻炼腿部力量,提高平衡能力及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宽阔的场地等。

活动过程1、跟随音乐,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

2、教师交代游戏玩法:幼儿单腿站立,另一条腿与其他幼儿腿盘在一起,视幼儿能力确定2至4人一组,边说儿歌边跳,说到最后一句,轮流给“花篮”里的'孩子起名字(可起花的名字、树的名字、水果的名字等)。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指导。

(1)幼儿在教师提前学会童谣。

童谣: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什么?叫某某。

(2)提示幼儿蹦跳时每个人要落脚起跳一致。

《编花篮》中班音乐舞蹈教案

《编花篮》中班音乐舞蹈教案

编花篮中班音乐舞蹈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能力;2.提升幼儿的动感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4.通过舞蹈表演,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歌曲选择:选择一首节奏明快、动感十足的儿童舞曲作为教学曲目,如《编花篮》;2.舞蹈动作编排:设计一套简单易学但富有创意的舞蹈动作,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CD或音乐播放设备;2.相关道具或服装(可选);3.教室清理和布置。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头部、肩部、手臂等部位的活动。

2. 学习舞蹈动作•播放《编花篮》音乐,让幼儿先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氛围;•逐步教授舞蹈动作,分为几个小节进行学习,确保幼儿能稳固掌握每个动作;•每学习完一小节,进行多次反复练习,直至幼儿能够熟练掌握。

3. 整合舞蹈动作•将各个小节的舞蹈动作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编舞;•带领幼儿进行整体练习,强调节奏感和动作的协调性;•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编舞的难度,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够参与和完成。

4. 创造自己的舞蹈•鼓励幼儿根据学习的舞蹈动作,尝试创造自己的舞蹈;•设计小组互动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合作编排舞蹈;•引导幼儿将个人创意融入到小组舞蹈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5. 舞蹈表演•组织幼儿进行舞蹈表演,可以选择在班级内部进行,也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在表演前,进行适当的排练和演练,确保每个幼儿都熟悉自己的舞蹈动作;•鼓励幼儿展示自己个人的特长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舞蹈情感。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观察幼儿在整合舞蹈动作和创作舞蹈时的表现;3.评估幼儿在舞蹈表演中的舞台表现和自信心。

六、教学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和优化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延伸活动1.组织幼儿参观相关的文艺演出,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2.邀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或团队来幼儿园进行舞蹈讲座或示范,激发幼儿对舞蹈的热爱和学习兴趣;3.策划班级或学校的舞蹈演出活动,让幼儿有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编花篮》详细教案

《编花篮》详细教案

《编花篮》详细教案目标:1.了解编花篮这一传统手工艺,并了解其意义和历史渊源。

2.学习编织花篮的基本技巧。

3.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1.感兴趣导入: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编花篮。

引导学生谈论并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猜测,激发学生学习编花篮的兴趣。

2.介绍编花篮: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和视频展示,向学生介绍编花篮这一传统手工艺的起源、发展和意义。

3.示范教学:教师向学生展示编织花篮的基本技巧,包括选择材料、编织方法和装饰等。

学生可以同时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

4.分组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其他成员进行编织花篮的实践。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组合小组人员。

5.创作花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在编织花篮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的花篮。

6.展示和评价:每个小组完成编织花篮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也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参观和评价。

7.总结提升: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编织花篮的体会和收获,了解学生对编花篮的理解和喜好,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资源:1.真实的编花篮和编织工具2.图片和视频展示3.编织花篮的材料,如竹篾、彩色布条等4.数字相机或手机,用于拍摄学生的作品评价方式:1.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学生完成的编织花篮的质量和创意。

3.学生的发言和听取他人意见的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展示编花篮,引发学生兴趣。

2.介绍编花篮的起源和意义。

3.示范教学:向学生展示编织花篮的基本技巧。

4.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练习,并边练习边提问解疑。

5.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编织花篮的实践。

6.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力,进行花篮的创作。

7.展示和评价:学生小组进行花篮展示和评价。

8.总结提升:与学生一起总结编织花篮的体会和收获。

拓展活动:。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音乐舞蹈《编花篮》中班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音乐舞蹈《编花篮》中班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音乐舞蹈《编花篮》中班教案名称:音乐舞蹈《编花篮》中班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学习《编花篮》的音乐和舞蹈,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集体舞蹈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

3. 通过歌曲和舞蹈,让幼儿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编花篮》的歌曲,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习《编花篮》的舞蹈动作,掌握基本的舞蹈步伐和节奏。

3. 创新和改编舞蹈动作,进行小组表演。

三、教学准备:1. 音乐《编花篮》的音频文件。

2. 舞蹈《编花篮》的教学视频或示范图片。

3. 花篮道具若干,用于舞蹈表演和创新环节。

4. 分组标识物,如颜色不同的丝带或手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编花篮》的音乐,引导幼儿聆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学习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编花篮》,解析歌词含义,引导幼儿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学习舞蹈:播放舞蹈教学视频或展示示范图片,逐步教授幼儿舞蹈动作和步伐。

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幼儿掌握舞蹈的基本技巧。

4. 创新与实践: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花篮道具和分组标识物。

鼓励幼儿在掌握基本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创新和改编舞蹈,形成各具特色的小组表演。

5. 小组表演:每个小组上台表演自己的《编花篮》舞蹈,其他幼儿和教师作为观众给予掌声和鼓励。

五、教学延伸:1.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创作与《编花篮》相关的艺术作品,如绘画、手工等。

2. 安排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体验真正的编花篮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感受歌曲和舞蹈的主题。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强调幼儿在音乐感知、身体协调、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进步。

表扬幼儿在学习和表演中的优秀表现,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学习歌曲和舞蹈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大班艺术活动《编花篮》教案

大班艺术活动《编花篮》教案

大班艺术活动《编花篮》教案教学目标本次艺术活动的目标是让大班幼儿了解花篮的基本结构,掌握编织花篮的方法。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细节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前期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准备:1.准备所需教具和材料,如编织篮子用的草线、剪刀、圆笼、丝带等。

2.布置教室环境,设置现场展示的花篮例子,激发幼儿对花篮的兴趣。

3.准备教学辅助材料,如《编花篮》的动态PPT等。

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在开始活动前,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现场展示的花篮,并和他们进行交流,介绍花篮结构和用途,鼓励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讲述自己理想中的花篮样子。

2.授课环节教师可以用动态PPT对花篮结构进行详细讲解,介绍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例如:•先教大班幼儿用一节草绳编织出一个四方形的底板。

•然后,用两节草绳分别绕过四周,形成篮子的壁面。

可以在篮子壁面上加上丝绸花卉等装饰品。

•最后,用丝带将篮子口缝合。

3.实践环节在完成了理论授课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一步步进行实践操作,先让幼儿使用草绳编织基础形状,然后逐渐增加复杂度,引导幼儿制作出他们想象中的花篮。

4.后期复盘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商量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心得,展示自己的作品。

同时,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审和鼓励,加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本次活动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和实践,掌握编制花篮的方法。

2.合作式学习,让幼儿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花篮制作,锻炼沟通和合作能力。

3.自主创造,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的花篮样式。

教学评价针对此次活动,教师应该对幼儿制作的花篮进行评价,既要关注花篮的美观程度,也要考虑花篮的实用性。

同时,鼓励并维护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认知。

教学延伸在本次活动后,可以引导幼儿将编制花篮的方法应用到其他手工艺品上,如编织手提包、织毛衣等,从而提高幼儿动手创作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结语<<大班艺术活动《编花篮》教案>>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编制花篮的制作方法和教学技巧。

《编花篮》教案及教学反思

《编花篮》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编花篮》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唱歌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编花篮》这首歌曲,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以及如何处理歌曲中的高潮部分。

1.4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教材、钢琴等。

1.5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编花篮》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教学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3)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歌曲合唱练习。

(4)歌曲处理: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处理歌曲的高潮部分,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对《编花篮》这首歌曲的学习兴趣较高,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

在分组练习和歌曲处理环节,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2.2 教学亮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美感;分组练习和歌曲处理环节,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2.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关注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他们的音乐素养培训。

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教学内容3.1 歌曲背景介绍《编花篮》是一首流传在我国的民间歌曲,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歌曲以花篮为载体,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2 歌曲结构分析《编花篮》歌曲结构简洁,旋律优美。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歌曲的导入部分,第二部分为歌曲的主题部分,第三部分为歌曲的尾声部分。

3.3 歌曲演唱技巧(1)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2)注意歌曲中的高潮部分,适当加强语气;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及演唱技巧,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4.2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唱歌技巧。

4.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音乐素养。

编花篮(教案)

编花篮(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编花篮的起头、编辫、收尾等基本技巧,并能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编花篮作品。
-起头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起始点,确保编花篮的稳定性;
-编辫技巧:如何合理搭配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绳子,使编出的花篮美观大方;
-收尾方法:如何将编好的花篮进行收尾,使之整齐、牢固。
编花篮(教案)
一、教学内容
《编花篮》(教案)
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中“民间美术”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编花篮的历史背景和民间习俗;
2.学习编花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创作属于自己的编花篮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欣赏民间美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编花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编花篮》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编制品吗?”(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编花篮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编花篮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演示编花篮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编花篮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编花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编花篮,学生们对我国民间美术产生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他们在欣赏和创作过程中,感受到了民间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这让我深感责任重大,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弘扬民间文化,传承民间艺术。

舞蹈学校篮子编织教案

舞蹈学校篮子编织教案

舞蹈学校篮子编织教案教案标题:舞蹈学校篮子编织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篮子编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篮子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3. 提供学生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篮子编织工具和材料,如竹条、彩色绳子等。

2. 展示篮子编织的范例作品。

3. 计时器。

4. 学生桌上的工作区域。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篮子编织的范例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是否有过篮子编织的经验,了解他们对篮子编织的认知。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篮子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交叉编织、固定编织点等。

- 演示如何开始一个篮子编织项目,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3. 活动实践(2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份篮子编织工具和材料。

- 设定一个时间限制,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小篮子编织项目。

-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编织方法和创意。

4. 展示和反馈(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篮子编织作品,可以进行评价和互动交流。

-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强调他们的创造力和努力。

5. 总结(5分钟):- 回顾篮子编织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 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自信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篮子编织活动,可以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设计。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手工艺品市场或工艺品展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篮子编织的文化背景和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评价学生完成的篮子编织作品的创意和技巧。

3.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篮子编织活动的体验和收获。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篮子编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并提供展示作品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导入
首先,通过理论讲解和身体示范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度安排、教学目的等进行介绍;其次从理论上对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加以阐释,对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以规定;再次,示范讲授教学内容的内容。
课程教学
1、学习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所有动作,掌握莲花灯舞闪、躲、避、让的动律形态,并了解其自身艺术特征和文化特点,进行细致化的要求。
舞蹈排练:群舞编花篮(七)(舞蹈教案)
课程相关情况
课程名称
形体训练
与舞蹈编导基础
教师
李乐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数
2分
第六章
舞蹈排练
7群舞编花篮(七)
教学对象
音乐学专业
(本科)
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35课时
学生学习条件分析。
2、依据学生程度的不同调整教学内容、难度。
课堂总结
1、总结本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巩固学生学习的知识;
2、总结本节课训练中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动作,并对其进行分析;
3、针对分组训练的观摩感进行阐述,以及学习的心得体会;
4、强调组合内容的重点难点,舞动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
5、有针对性的进行布置课后作业等。
教学准备
钢琴伴奏VCD机电视机CD机音响MP3动作图片舞蹈道具等
教学目标
1、能够完成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的动作,准确把握莲花灯舞的动律形
态。
2、以边唱边跳的形式展示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
3、学习、认识河南民间舞舞蹈《编花篮》的舞动过程中展现出高兴、欢快、自豪的内心情感,并感受河南民间舞地域性、独特性。
2、熟练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所有动作,并要求与音乐配合完成。音乐快慢的变化与动作的质感需要融合在一起。注意中间的连接部分。
1、配合音乐完成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完整性训练。
2、独立完成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连贯性训练,并重点强调在舞动过程中的表现力、情感的抒发。在完成技巧动作时不可炫技。“边唱边跳”表演形式的把握。
3.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在排练中要特别提醒,舞动过程中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检查
包括对学生着装要求的检查、考勤情况检查、教学设备检查、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准备情况检查,以及上次课布置课外作业(笔记)完成情况的检查等。
准备活动
包括热身运动,身体柔韧度训练和能力训练。首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以避免在随后进行的大量身体运动时出现的肌肉扭伤、韧带拉伤等损害;随后进行适度身体柔韧度训练,包括腿腰髋脚背等,以达到本课时的需要;最后进行适度的能力训练,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上次课的律动组合,达到复习和导入新课的目的。
教学内容
1、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所有动作的掌握。
2、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所有节奏的掌握。
3、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配合音乐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难点
1.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在排练中要强调,舞动过程中动作与动作的衔接要保持娴熟与连贯性。
2.河南民间舞蹈《编花篮》在排练中要注重,舞动过程中队形变化的配合与默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