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胆子大起来的三个秘诀(很有用)
提高小朋友胆量的方法

提高小朋友胆量的方法如何锻炼小朋友的勇气和胆量:1.让小朋友树立自信心父母应该让小朋友知道,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胆怯退缩的重要法宝。
胆怯退缩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些事情表示怀疑,结果可能会由于心理紧张、拘谨,使得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弄糟了。
因此,父母要教导小朋友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就应该为自己打气,相信自己有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然后按照想法自己去努力就可以了。
2.鼓励小朋友与人交往父母要鼓励和带领小朋友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开朗活泼的同龄人交往,并带小朋友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小朋友的友好尊重,能使小朋友感到快乐,小朋友也会愿意与人交往。
父母也可以借助家庭、学校、小朋友的伙伴、亲朋好友的作用,给小朋友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
3.让小朋友尝试做一些不喜欢做的事有些小朋友总是屈从于他人,不敢鼓足勇气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时间久了就会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喜欢某些东西,而不喜欢另一些东西。
应该让小朋友认识到,什么事情都要敢于去尝试,尝试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喜欢做的事,就会品尝到一种全新的乐趣,从而慢慢从老习惯中摆脱出来。
关键要看是否敢于尝试,是否能把自己的想法贯彻到底。
4.让小朋友学会照顾自己父母要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小朋友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小朋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小朋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当小朋友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小朋友自己想办法解决。
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小朋友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否则会使小朋友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5.多带宝宝接触外界很多胆小怕羞的宝宝都是出门较少,不常见生人、不常与小朋友玩耍的,而大胆大方的宝宝一般都是接触外界机会多,见多识广的。
所以,不要让宝宝总是呆在屋里不出门,出门之后也不要过度保护,可以让宝宝多与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宝宝多一些可以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是纠正宝宝胆小害怕的最好方法。
培养孩子胆量和勇气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孩子胆量和勇气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孩子胆量和勇气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勇气。
1. 设立挑战目标:帮助孩子设立一些适应年龄的小目标,如在公共场合提问、主动与陌生人打招呼等。
逐渐增加难度和挑战性,帮助孩子慢慢克服自己的恐惧。
2.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与一些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通过参加团队活动或者个人项目,孩子可以与他人交流、合作,从而增强自信和勇气。
3. 提供支持和鼓励:无论孩子在面对什么挑战时,我们都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让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的,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可以更加勇敢地面对困难。
4. 为孩子树立榜样: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要以身作则,勇敢面对挑战。
告诉孩子并向他们展示,面对困难不可怕,只要勇敢面对,一切都能克服。
5.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学会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一起思考解决办法,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样,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就会更加有信心和勇气。
6. 倡导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做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并让他们思考和决定。
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7. 鼓励孩子表达意见:在家庭中,让孩子学会自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鼓励孩子提出问题,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8. 竞争中培养勇气:鼓励孩子参加一些竞争性活动,如比赛、运动会等。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勇气,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9. 正面引导孩子:在孩子面对危险、恐惧或者挑战时,家长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引导孩子。
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害怕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气去尝试,我们就能够取得成功。
10. 培养自律意识:帮助孩子培养自律的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如时间管理、晨间习惯的养成等。
如何让小孩子变得胆子大

如何让小孩子变得胆子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希望他们能够勇敢、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然而,有些孩子可能天生胆小,对新事物和陌生环境感到害怕。
那么,如何让小孩子变得胆子大呢?这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
首先,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一个稳定、温暖和充满爱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与他们建立亲密的关系。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感到害怕时,及时给予安慰和支持。
比如,当孩子晚上做噩梦醒来哭泣时,抱抱他们,轻声地告诉他们“别怕,爸爸妈妈在呢”。
让孩子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有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过度的焦虑和恐惧。
如果家长自己对一些事情都显得胆小害怕,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
相反,家长要以积极勇敢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其次,逐步让孩子接触新事物和陌生环境。
不要一下子把孩子推到一个完全陌生和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而是要循序渐进。
例如,如果孩子害怕小狗,可以先从远处观察小狗,然后慢慢靠近,最后尝试轻轻触摸。
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孩子逐渐克服恐惧。
在这个过程中,要多鼓励孩子。
当孩子勇敢地迈出一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比如,说“宝贝,你真勇敢,能靠近小狗了,太棒了!” 这种正面的强化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其他的挑战。
另外,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也非常重要。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让孩子自己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
当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这些任务时,他们会感到自己有能力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胆量。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绘本的方式,让孩子从故事中汲取勇气和力量。
有很多关于勇敢的故事,比如《勇敢的小兔子》《不怕黑的小熊》等。
在讲完故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主人公为什么勇敢,以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给孩子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让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爬山、露营等。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会面临各种自然环境和困难,需要自己去克服。
如何教育孩子胆大有哪些方法

如何教育孩子胆大有哪些方法有的孩子从小就胆小怕事,不敢跟朋友一起开心游戏,尤其是不跟着妈妈时,更加胆小。
面对孩子的胆小,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大胆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胆大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胆大的方法一:在家别太宠溺“胆怯型”的孩子并不少见。
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敢说敢做,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唯唯诺诺。
但是,一旦他们置身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或面对生人,便会完全“失去”聪明与灵巧,缺乏信心,不敢表达,尤其害怕失败。
与“胆怯型”相对,“表现型”的孩子倒是特别不怕生,人越多、场面越大,他们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
“胆量的差异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响,也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
专家建议,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二:鼓励使人大胆一些孩子不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总不愿意主动问好,要么低着头、要么把脸扭向一边、要么涨红了脸没有一句话、要么干脆躲到爸爸妈妈身后。
一些家长便向别人“解释”:“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爱说话,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的”。
专家告诫,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
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励:“第一次见面谁都会紧张,以后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会说得更好。
”“这次没完成没关系!下次我们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能行!”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三:不要操之过急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让胆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长与老师都不能操之过急。
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儿童心理】八大绝招让孩子胆子大起来

【儿童心理】八大绝招让孩子胆子大起来1、要顺其自然,切勿操之过急孩子胆怯的不良心理行为是随着年龄增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来的,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克服,一定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引导。
例如孩子不敢自己回去卖东西,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一同购物;告诉孩子购物的通常程序,下次再吃饭孩子回去同一家商店,引导必须卖多少等。
已经开始时孩子可能将不敢骂人,家长可以帮忙他上开个头,然后使孩子接着往下说道。
几次下来,孩子渐渐熟识了这家商店后,家长就可以在远处看著孩子自己回去出售,以后再使孩子单独回去其他商店。
2、不要当众指责、羞辱孩子这样只可以减少孩子的压力和挫折感,并使他更加畏惧和退却。
当孩子不敢叫做人时,不要当着客人的面胁迫他叫做,也不要说道“人都不能叫做,就是个哑巴”等训斥和侮辱的话,而应等客人离开后再冷静教育和引导孩子。
3、创造条件,扩大孩子的接触范围家长应当有意识地使孩子广为碰触社会,鼓励孩子与其他人碰触,使他在不知不觉中参予至游戏、购物、接待客人等活动中回去。
对不敢去找别人玩玩的孩子,可以先拎他观赏别的小朋友游戏,当他被别人的快乐情绪病毒感染时,恳请别的小朋友去应邀他,并引导他积极参与。
4、放手磨炼孩子必须勇于认输使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获得磨练。
有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当做小孩子,或怕其经不起叠起,动不动就说道:“你没用”,“你还大”。
家长的包办代替可以培养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缺少独立精神和应变能力,一旦返回父母便神色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适当的挫折与磨难,对孩子的蜕变来说,就是不可或缺的财富。
家长千万不要轻而易举地将之褫夺,而必须认输使孩子民主自由嬉戏。
孩子尤其爱玩沙子、玩玩泥巴,家长应当不懈努力不回去干预他怎么玩玩。
5.树立正面的榜样经常跟孩子说道说道英雄故事,或鼓励孩子看看一些充分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卖一些这方面的书刊,使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列举一些他的勇敢行为,如打了没有哭,或仅哭了一小会儿,能大声讲话承认错误等等。
儿童练胆子大的方法

宝宝胆子小可以通过多带宝宝出去、多鼓励宝宝等方式进行锻炼,如果宝宝胆子小和精神心理疾病有关,则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儿科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多带宝宝出去:家长可以多带宝宝去公园、商场等地玩耍,提高宝宝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宝宝的胆量;
2、多鼓励宝宝:同时需要避免斥责宝宝,需要多给宝宝正面鼓励,让宝宝更好地走出舒适圈。
在宝宝出现退缩、不愿与人交流的情况时,需要鼓励宝宝和同龄儿童一起玩耍。
让宝宝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帮助宝宝建立自信心,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宝宝胆子小的现象。
此外宝宝胆子小还可能和精神疾病有关,如自闭症等。
此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和治疗,可以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进而缓解宝宝胆子小的现象。
锻炼小孩胆量的14种方法

锻炼小孩胆量的14种方法锻炼小孩的胆量是培养他们自信和勇气的重要部分。
以下是14 种锻炼小孩胆量的方法:1.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孩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境和挑战,从而锻炼他们的胆量。
2. 鼓励尝试新事物:鼓励小孩尝试新的食物、活动或兴趣爱好,帮助他们突破舒适区,培养勇气。
3. 面对恐惧:帮助小孩面对他们的恐惧,如怕黑、怕高或怕动物。
逐渐引导他们克服这些恐惧,增强自信心。
4. 挑战自我:设定一些小目标,让小孩逐步挑战自己的能力,如学习新技能或完成困难的任务。
5. 体育运动: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小孩的勇气和毅力,如攀岩、游泳、足球等。
6. 讲故事:选择一些关于勇敢和冒险的故事书,给小孩讲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勇气。
7. 冒险游戏:组织一些冒险游戏,如探险、解谜或野外生存游戏,让小孩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冒险和挑战。
8. 旅行和探索:带小孩去旅行,让他们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环境,拓宽视野,培养勇气。
9. 鼓励表达: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小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胆量。
10. 解决问题:教导小孩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性。
11. 团队活动:参加团队活动,如足球队、篮球队等,让小孩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勇气。
12. 肯定与鼓励:当小孩面对挑战或取得进步时,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3. 榜样的力量:给小孩树立勇敢和成功的榜样,激励他们向这些人学习。
14. 耐心和持续支持:锻炼小孩的胆量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要持续支持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逐步成长。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小孩锻炼胆量,但请记住每个小孩的性格和需求都不同,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
重要的是给予他们爱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渐建立自信和勇气。
如何锻炼孩子胆量

如何锻炼孩子胆量篇一: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如何培养孩子的胆量孩子的胆量生来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天生不爱说话,害怕生人,不敢表现自己,在大人眼中,这种表现就是胆小怕事,这对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孩子的勇气和胆量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
因此,父母要有耐心,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交往,交给孩子一些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培养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帮助孩子走出胆怯退缩的困扰,成为一个自信、独立、勇于迎接挑战和困难的人。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父母让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
孩子开始对黑夜产生恐惧心理时,家长就给孩子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灯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
晚上睡觉前,父母到孩子房间给孩子一个吻,说句“孩子,我爱你!做个好梦”,就回自己的卧室。
孩子就抱个布狗熊之类的玩具安然入梦。
2.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父母要鼓励和带领孩子多和别人交往,特别是开朗活泼的同龄人交往,并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孩子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愿意与人交往。
父母也可以借助家庭、学校、孩子的伙伴、亲朋好友的作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
3、在儿童阶段,小孩子的自我锻炼意识比较差,那么需要家长多给孩子创造机会。
培养胆量要增加孩子与外界的接触,克服胆怯心理。
家长可以采取如下办法:给小孩培养自己的兴趣,尽量要偏向于团体的兴趣、比如跳舞,跆拳道等。
这些一般要报名兴趣班学习,一起学习的还有些同龄的孩子,利于培养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
这些兴趣班定期会有汇报演出,他们得将自己学习的成果进行汇报上台表演,一般都是一个班的一起表演,不落单,可以让孩子锻炼下,不惧怕聚光灯,慢慢变得不胆小。
4、在青少年阶段,此时孩子慢慢有自己的思想了,你要逼他去学习东西通常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
你可以渐渐地引导他去做一些事,比如让他多和同学一起去打篮球,爱好运动,班上学校有些活动鼓励他去参加,如果从小有领导意识、愿意当班干部就更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孩子胆子大起来的三个秘诀
宝宝胆小全因父母犯四错
原因一:父母教养方式的问题
虽然宝宝的性格和遗传有很大关系,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态度,比如: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严格,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地做事,让孩子感到不知所措。
(2)家规太严,对有些孩子感到好奇的东西常不准摸、不准玩,甚至不准问,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按“规矩”办事,缺少了探索精神。
(3)家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孩子动辄得咎,变得谨小慎微。
(4)孩子对突然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比如先由祖父母抚养的孩子转而由父母亲自抚养时,因为教养态度不同,孩子一段时间里会变得沉默、内向。
原因二:家长保护太多
家长对孩子保护太多是让孩子胆小的主要原因。
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呵护备至,无论是在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
这种情况在城市里更加严重,家长会时常灌输给孩子过分的“安全意识”,比如“绝对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外面太危险”,甚至有些家长用恐吓的语气来教育孩子,这些意识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便会让孩子觉得只有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才是安全的,其余地方都不安全。
因此当孩子离开了家,便会出现害怕、退缩等表现。
原因三:看不到“闪光点”
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说话声音太小等,父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强烈地反应,而应善于发现并强化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避免拿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
最胆小怯弱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许在父母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但现实中不少家长不但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勇敢漠不关心,而且经常拿别的孩子来比较,“你这算什么,谁谁比你本事大多了”,“谁在演讲比赛中拿了大奖,
你连讲台都不敢上”……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胆怯。
因此,家长对于胆小的孩子必须坚持“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的原则。
原因四:恐吓孩子
在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过分担忧,精神状态持续紧张,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胆怯和退缩。
巨大的响声、突然从高处落下等,都会引起婴儿的惧怕,此时孩子会本能地扑向母亲的怀抱以求保护。
6-9个月的孩子对陌生人的突然接近产生恐惧。
认知和想象进一步发展后,对黑暗、动物、雷电或登高临下等感到恐惧,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有的家长自觉管不住孩子,一旦发现孩子害怕某件事物时,就像找到了约束孩子的法宝,甚至还添油加醋,动不动就用来吓唬孩子,使其长期处于惊恐不安的情绪之中,孩子也就胆小了。
三招让宝宝胆子大起来
孩子胆小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所以家长们首先无需太过烦恼,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用心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和教育方式,宝宝会越来越大方和自信。
法宝一:在家别太宠溺
“胆怯型”的孩子并不少见。
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我,敢说敢做,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唯唯诺诺。
但是,一旦他们置身于相对陌生的环境或面对生人,便会完全“失去”聪明与灵巧,缺乏信心,不敢表达,尤其害怕失败。
与“胆怯型”相对,“表现型”的孩子倒是特别不怕生,人越多、场面越大,他们的一言一行就越精彩。
“胆量的差异既受天生的性格因素影响,也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关。
”胆怯表现比较严重的孩子,往往在家中受到过多的宠爱与纵容,与社会的接触欠缺,这不免使其对公共场合、集体活动产生了未知的恐惧。
专家建议,在家时,家长可别让孩子太由着性子,或凡事替孩子包办,而应适时放手,让他多到社会上去见识见识。
法宝二:鼓励使人大胆
一些孩子不太善于与别人打交道,遇到父母的熟人总不愿意主动问好,要么低着头、要么把脸扭向一边、要么涨红了脸没有一句话、要么干脆躲到爸爸妈妈身后。
一些家长便向别人“解释”:“这孩子就是害羞,不太爱说话,见到客人总是别别扭扭的”。
专家告诫,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扣上“没用”、“胆小鬼”的帽子,一味指责只会更加打击本就自卑的他(她)。
当孩子表现不如人意时,父母应当耐心地予以安慰和鼓励:“第一次见面谁都会紧张,以后和阿姨熟悉了,你一定会说得更好。
”“这次没完成没关系!下次我们继续努力,妈妈相信你能行!”在尴尬的节骨眼上给孩子一个温暖坚定的眼神,他(她)的信心才会慢慢增长,直到把过度的羞怯抛到脑后。
法宝三:不要操之过急
对待胆怯型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让胆小的孩子"勇往直前",家长与老师都不能操之过急。
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更多的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家长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家长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害羞升级。
与此同时,父母也可与老师一起轻轻“推一把”,引导孩子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参与同龄人集体行动,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和沟通技巧。
鼓励为主、推动为辅,让孩子由“两面派”蜕变为“表里如一”的“自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