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和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使安西》赏析《送元⼆使安西》赏析 《送元⼆使安西》这是唐代⾮常著名的⼀⾸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是⼀⾸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以下是⼩编为⼤家推荐的《送元⼆使安西》赏析,希望能帮到⼤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原诗】: 送元⼆①使②安西③ (唐)王维 渭城④朝⾬⑤浥⑥轻尘, 客舍⑦青青柳⾊⑧新。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⑨⽆故⼈⑩。
【注释】: ①元⼆:姓元,排⾏第⼆,作者的朋友。
②使:到某地出使。
③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治区库车县附近。
④渭(wèi)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长安西北,渭⽔北岸。
(《汉书·地理志》),位于渭⽔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⑤朝(zhāo)⾬:早晨下的⾬。
朝,早晨、清晨。
⑥浥:(yì):湿润,沾湿。
⑦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⑧柳⾊:即指初春嫩柳的颜⾊。
⑨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肃省敦煌县西南。
⑩故⼈:⽼朋友,旧友。
【写作背景】: 《送元⼆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王维的⼀⾸极负盛名的送别诗。
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本诗曾被谱⼊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为流传。
【翻译】: 早晨的细⾬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你再喝⼀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的⽼朋友了。
【翻译⼆】: 渭城⾥早晨的⾬润湿了平⽇⼩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青翠,嫩柳⾊绿清新。
请你再⼲⼀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向西⽽⾏就再也没有⽼朋友了。
【简析】: 《送元⼆使安西》这是唐代⾮常著名的⼀⾸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 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元二使安西》唐朝: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诗文赏析】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王维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深度鉴赏】《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翻译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翻译及赏析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翻译及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以下是“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及赏析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古诗送元二使安西,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及赏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及赏析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原文: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的细雨,湿润了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一片青翠,嫩柳色绿清新。
劝您再喝完一杯酒,向西出了阳关,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本诗又题《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
清晨绵绵春雨飘然而降,沾湿了驿道上的灰尘,使得微尘不扬,路边的杨柳经过朝雨的洗涤润泽,这清新怡人的新绿,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
这里一个“新”字,一扫与离愁别恨相联的孤寂惨淡的情绪,而使诗歌的基调趋于乐观开朗。
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春雨”、“杨柳”等词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素来有象征离情别绪之意,从而曲折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们含蓄地告诉读者:春雨可以洗净天地之间的灰尘,却洗不尽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意;杨柳之色可以因雨涤而更新,而诗人对朋友的情谊却会永远依旧。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⑴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
古人常以兄弟排行称呼,类似现在的“元老二”。
⑵使:出使。
⑶安西: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⑷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⑸浥:(yì) :湿润。
⑹客舍:旅店。
⑺青青柳色新:亦作“依依杨柳春”。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在文中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
⑻更:再。
⑼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⑽故人:老朋友。
⑾尽:喝尽。
一作“进”。
⑿君:元二。
(13)尽:喝(完)【古诗今译】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
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
【名句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
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
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
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古诗三首之送元二使安西注释翻译【唐】王维

渭城清晨的一场如酥小雨, 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 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 朗。请你再喝一杯离别的酒, 只因为向西走出了阳关,就 再也碰不到的像我这样的交 情深厚的老友了。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 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 地理志》), 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 ):湿润,沾湿。 (5)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指元二。 (8)更:再。 ( 9 ) 更尽:再尽。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 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 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友。 (12)更尽:再喝完。 (13)朝(zhāo):早晨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1、《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唐代〕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3、赏析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