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28、《枣核》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2、学习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了解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写法的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1、抓住线索梳理内容,简要概括故事情节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品味简洁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游子的思乡情结,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教学重、难点:1、较为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题内涵,是重点也是难点2、品析本文质朴情真的语言,是重点教学构想:“读”为手段,“品”为重心,“情”为基调,“悟”为目的教学用具:儿歌《一个枣核大不大》,歌曲《我的中国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儿歌,切入课题儿歌:一个枣核大不大?一间屋子盛不下。

一个枣核小不小?一间屋子盛不了。

(板书课题、作者)二、用心聆听“枣核”,感知内容1、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记叙了美籍华人索要生枣核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了同窗美籍华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2、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师读文章的第1、2、10、11段,男生1读第3至6段的旁白,男生2读7至9段的旁白女生3读第3至6段中“美籍华人”的话,女生4读第7至9段中“美籍华人”的话)读后小组合作: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含有“枣核”或“枣树”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枣核”展开故事情节的。

枣核——枣核——枣核——枣核3、同学们,面对梳理出来的情节,在本文构思上,你会有怎样的发现?(一线串珠)4、“美籍华人”只索要枣核却不说用途本已“蹊跷”,要了枣核不回答我的询问更显“故弄玄虚”。

(巧设悬念):设置悬念——加深悬念——解开悬念“人情重怀土,飞鸟思故乡”,小小枣核,饱含真情同学们说,这一粒枣核小不小?三、用智美读“枣核”,品析语言1、这枚小小的枣核确实“不小”,因为她寄托着美籍华人浓浓的思乡之情,真挚的爱国之心。

那么此情、此心具体体现在哪些字词上呢?请自由美读课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词下加小圆点、好句下画波浪线,然后选择你个人最受触动的一处进行简要旁批。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8课 《枣核》教案二篇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28课 《枣核》教案二篇

28*枣核【课前解析】本课是篇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

《枣核》是一则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教学本课既要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又要注意单元要素“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在本课教学中的落实。

关注民间故事的特点:民间故事主要有以下主要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它们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关注课文插图:课文插图中,一对夫妻高兴地站在田间,父亲手中托着小小的枣核,母亲满是喜爱地望着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枣核的小巧与可爱。

关注表达语言:课文语言鲜活,有很强的画面感。

如枣核“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

”小小的枣核机智灵活的模样、县官狼狈不堪的样子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注课处拓展:◇与聪明有关的四字词语:足智多谋冰雪聪明秀外慧中神机妙算大智若愚七窍玲珑机智过人聪明绝顶◇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教学目标】1.认识“核、妻”等10个生字,读准“折、涨”两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枣核”,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枣树、枣核,“核”是一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念“hú”,多用在口语中。

咱们今天要学的一则民间故事的名字也叫“枣核”,讲的是什么内容呢?咱们一起走进28课去看看。

板书:(28 枣核)出示课件1.2:(设计意图:感知枣核的具体形象,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内心、语言、行动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学习并掌握设置悬念、巧妙构思的写法。

(3)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1)会用概括的语言。

(2)掌握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阅读作品理解海外游子思念故乡、依恋故土之情。

(2)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作者巧用陪衬的笔法,突出写作意图;了解作者巧用比较的手法,突出海外赤子身在异国他乡,心恋故土的游子心境。

2、难点重点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生听完后,交流听歌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完成2个任务。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

同窗离开故土50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表达了身在异国,心系故土之情。

三、互动探讨(1)具体说来,文章共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情是如何融为一体的?(2)文章以“枣核”为题好在什么地方?,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枣核是全文的线索,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

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四、品味语言(一)教师示范1、这篇文章体现了友人思乡的深沉情感,但却未出现“思”“恋”一类的词语,请你们速读课文,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体会妙处所在。

2、“年纪越大,思乡越切”说明了什么?3、文中写“美丽的山城”、“漂亮的小楼”、“精致的花园”、“美满的家庭”,是不是离题了?如没离题,叙写它们有什么作用?①殷切、托、劈头、感慨良深、那是……开、挑选、买、拉、堆语言朴实,透过这些字词却能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1篇】《枣核》教学反思枣核教学反思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怀着忐忑又十分期待的心情开展我的第一次公开课。

我所讲授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枣核》。

《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

文章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

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句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

我把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友人平常生活的细节之处表现文章的主题。

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并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公开课,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进之处有以下几点:其一,本节课我以歌词(《我的中国心》)导入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期望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海外游子那一段思乡怀人的情感历程。

但效果并不太突出,我应该给学生播放所选歌曲片段,从而能让学生能感触更深,更快的融入情境。

其二,应该加强师生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思想情感。

其三,课堂教学不应该贪多、图全,讲授要做到详略结合,巧妙过渡。

其四,要注意板书艺术,能抓住文章大意,整体美观大方。

其五,还应该搜集了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名篇(比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等,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这一主题的体会理解,完成了从文本解读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以求在合理控制讲授进度的基础上达到课堂效果更好。

这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以后会多加学习改正!感谢同仁们的指导提点!【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2篇】枣核——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

28 《枣核》教学设计(含反思)

28 《枣核》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28 课枣核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枣核的聪明机灵,体会枣核孝顺父母、帮助他人的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认读并书写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突破方法:1.学生合作交流认识新生字。

2.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诵课文,把握字词,并能恰当运用。

难点:字词进行品读,感悟课文的道理。

突破方法: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引导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会认10个生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教师讲述:枣核本指枣子的核,但在这里指的却是像枣核一样大的孩子。

(板书:枣核)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什么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那么大的孩子能做什么呢?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就有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主朗读,合作识字。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找出生字。

(2)同桌相互认读生字词,帮助纠正读音(3)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4)比一比,记一记。

(5)本课生字读音难点较多,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注意:“折”“涨”是多音字。

2.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

(1)学生通过讨论生字识记方法。

(2)学生展示识记技巧,教师点评。

三、课堂预习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

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2.检查预习(1)指读课文。

(检查是否通顺)(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提问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提问: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四、课后拓展学生收集民间故事,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板书设计28 枣核核妻爹犁折困牲府罢涨课时作业一、连一连枣核gong fu老爹fu qi夫妻qin kuai勤快ba gong罢工lao die一、我会多音字zhe(折断)折zh6(折腾)she(折本)三、将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父母听。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从质朴而富于抒情色彩的语言中体会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重点)2、学习用枣核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方法;(重点、难点)3、体会以小见大,借物抒情的写法;(重点、难点)4、结合语境,品味词语的深刻含义。

(难点)教学思路: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

原名萧秉乾,曾用名萧若萍。

毕业于燕京大学新闻系。

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反法西斯战场上,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特写报道。

主要作品集有:《篱下集》、《栗子》、《人生采访》等。

著作选编为《萧乾选集》(六卷本)。

悬念:在文学作品中故意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造成并维持读者期待、关切的心情的方法。

期待是一种艺术享受。

作者一旦把矛盾摆在读者面前,他们就会对人物的命运、情节的发展变化产生期待的心理。

期待心理是悬念的实质,因此,悬念的设置要尽量早,而其消释则宜尽量晚些。

读者明确感到问题的存在,但对后事一无所知或略知一二是悬念设置的条件。

(一)走进课本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枣核()蹊()跷()掐()指殷()切玛()瑙()衣dōu()嫣()红匀()称()卵()石喏()2、根据意思写出成语:①用拇指掐着别的指头来计算。

()②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③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3、找出一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故弄悬虚()风烛残年()迫不急待()如火如茶()姹紫焉红()感慨良深()不约而同()再接再励()4、在“枣核”前加一个合适的修饰语,说说你加这个词语的理由。

一颗_____的枣核。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课文的题目是《枣核》,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有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活动二:这位友人不远万里,再三托付“我”带去几颗普通的枣核,她想做什么呢?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活动三:那么,我们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思念故乡呢?(读第七自然段后找关键字词、句)活动四:这位老人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1】篇〗《枣核》是当代著名作家萧乾表现海外华人思乡之情的美文__紧紧扣住思乡这一主题,以“枣核”为线索,一一记述了友人的思乡之情之恋之举在教学中以朗读为基础,辅以圈画、品味词句等方式,同时捕捉一些关键词共同品味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感情教学的难点落实在作者如何用具体化的生活细节表现__的主题这是一篇看似很普通的随笔,但是随笔不随便,作者用“枣核”为线索巧设悬疑,对“旧时同窗”家后花园的铺陈描写都是为了曲折地表达出海外游子们对故土的依恋,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是值得学习的完成情况:本节课我以读《月之故乡》这首诗引起学生思乡的共鸣,然后让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生敞开心灵进行师生对话创设了有利的情境,进而师生共同游历那一段生命情感历程后来还让学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思乡爱国的名句、歌曲等,加深了爱国主义这一主题,完成了从文本精神到学生人格精神的飞跃,课堂效果很好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语言表达力较差改进措施:1、加大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加强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3、大力提高小组合作,全面推进学生的自主互助学习能力〖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反思第【2】篇〗在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上了一节《枣核》,回顾整个参与过程,收获颇多。

从定下以《枣核》为课题起,我将本课的教学定位为立足文本,构建富有语文味、具有实效性的语文课堂。

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关注文本和学生,设计具有弹性的问题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准确地体悟作品情感,理解作者的用心。

从最终的实施效果看,我觉得以下几点是较为成功的地方:一、巧妙的切入本课在导入新课和感知文本的环节上处理得较为成功。

课文引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质量。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溢满感性人文色彩的作品《枣核》理解透彻,我以学生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导入本课。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

认识爹、勤等7个生字,重点指导读好“衙”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3.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枣核的机智和勇敢。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读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枣核就是枣的核。

)2.启发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枣核的孩子的故事。

大家想知道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8课《枣核》【设计意图: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爹娘勤快扶犁衙役牲口官府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衙”的读音,读yá,旧时官署的称呼。

指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个像()一般大小的孩子。

他既()又(),比正常的孩子还()。

但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夺了回来,可闯下()了,被官府()。

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和()成功地离开官府。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的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够强,采取填空法可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生动有趣,但是篇幅较长,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汇报交流:(1)枣核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孩子,从哪里能看出来出示相关句子: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

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

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从哪些事情中能看出来?(从帮乡亲们夺回牲口和机智脱险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2.续编故事。 想象一下,枣核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了许多本领 聪明:偷偷赶回牲口;与县官斗智斗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枣核》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力、复述课
文、续编故事的能力。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 考。
付=府”“四+去=罢” (2)形近字组词:核一该 折一拆 (3)组词扩展:妻子 夫妻 (4)认读生字词(以多种形式,如猜读、开火车读等。)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短文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出示词语解释) ①衙役:衙门里的差役 。
②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再使事态持续下去。 ③钱搭:古代装钱物的口袋。 ④惊堂木: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 有棱儿,使用者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古时 县官也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 静下来。 6.通过读课文,你知道枣核是个怎样的孩子? (枣核是个勤快而又聪明的孩子。)(板书:勤快 聪明) 三、深入探究,感悟文法。 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画出来。 交流展示如下。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 多……” (板书:天天干活 学了许多本领) 指名朗读。 想象一下,枣核很能干什么农活?
枣核 夫妻 爹娘 扶犁 折腾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 涨红脸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折”,前鼻音“困 ”,后鼻音“牲 涨”。 另外,两个多音字“折”,在这里读“zhē”,还有两个读音,一个读音是“zh é”,组词为“打折”,另一个读音是“shé”,组词为“折本”;多音字“涨”在 这里读“zhàng”,还有一个读音“zhăng”,组词为“涨潮”。 (2) 识记生字 4.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熟字加偏旁:“父+多=爹”“利+牛=犁”“口+木=困”“牛+生=牲”“广+
接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重点句段,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 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全面欣赏体会,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的勤劳善良、机智 勇敢品质。课堂上只有充分地读,反复地读,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在此 基础上我安排讨论理解,明辨是非。学生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总结全文,情感升
1.认识本课“核、妻”等10个生字,其中两个多音字“折、涨”。培养主动识字的习 惯。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 2.把握故事内容,复述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枣核的聪明、勇敢,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句子的分析,感受人物的反抗黑暗势力的可贵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口……) 正像枣核自己说的——“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过渡:枣核虽然人特别小,他不光能做一般人能做的事情,还能做一般人干不了 的事情。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枣核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2.默读课文4~13自然段。 (1)枣核做了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预设:把官府赶走的牲口全部偷偷地赶回来了。 预设:被官府抓去后,和县官斗智斗勇,由于人特别小,官府最后奈何不了他, 县官反而挨了打。 (板书:偷偷赶回牲口 与县官斗智斗勇)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找出来读一读。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 声吆喝着赶驴。” 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有趣了? (枣核很小,人可以钻进驴耳朵里,衙役们不会发现他。)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 哈大笑。” 你觉得以上句子,有哪些想象合理的地方?(枣核小,是完全可能从铁链缝里钻 出来的。)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衙役 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 这个片段,你想到了哪个故事?(活佛济公的故事。) (2)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小组内表演课文内容,再选代表在全班表演故事。 四、拓展延伸,说写训练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枣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枣核》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枣核如何的勤劳能干,运用自己身体特别小,容易藏匿、躲藏的 特点,偷偷赶回了被官府牵走的牲口,被抓之后,不光没有被挨打,反而害得县官挨 了打,最后,大摇大摆地回家去了。赞美了枣核的不服输,机智勇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首先,我让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读流利。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而概括了课 文的主要内容。
其次,让学生细读课文,抓词理句,深入探究,感悟文法。放手让学生去学,我 给学生出示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并写 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
么大,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机智勇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
板书课题,(板书:枣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把自己新学到的生字词读给同桌听一听 出示词语:(出示词语)
华。 不足之处: 要注意略读课文的方法的训练,阅读技能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