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徐悲鸿励志学画时的奋发努力(潜心临摹、生活清苦)2、体会真正中国人的精气神(有才能、有志气、勤奋、刻苦等)3、了解过渡段的形式及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复习“励志学画的原因”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齐读课题。

先来考考大家:(出示词语)第一组:嫉妒礼貌激怒第二组:疲倦陈列临摹第三组:优异承认震惊(1)、读一读(2)、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

)同学们运用这些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真不错。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激怒了年轻的徐悲鸿,他由此立下了一个伟大的志向(出示):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在外国学生的眼中,中国人是怎样的?指名自由说。

(2)作为中国人,你服气吗?对,徐悲鸿也不服气,所以他知道:(再读志向句子)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3)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怎样的?(有骨气,有志气,勤劳刻苦的,努力的……)二、感受“励志学画的经过”过渡:徐悲鸿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用事实来说话的!(1)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指名读,思考:从此,指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句话是在总结课文前面的段落。

这叫承接上文。

(课件出示在此句下面)。

(2 )他比以前还要努力了,(课件出示)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3)这是一句——比喻句。

徐悲鸿和骏马的共同点是什么?出示课件:()的徐悲鸿用此句中的词语说。

所以作者在这里把徐悲鸿比作了(),读了这句比喻句,你知道文章的下面段落是写什么了?(怎样奋发努力)这句话启示了我们下文要写的内容,这就叫启示下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从“一整天”看出来他都没有休息,一直在画画。真想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
从“常常”看出来他不是一天两天这样,而是几乎天天都是这样画。
插追问:当他沉浸在他画画的世界中时,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他忘记了休息,他忘记了劳累,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点评】
“哪里有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
看了这段材料,你想说——
若你就是徐悲鸿
我很想问问你:徐悲鸿,你这样的潜心学画,就不累吗?
徐悲鸿呀徐悲鸿,难道你就没想过住得舒服点吗?
清贫的生活也没有阻挡徐悲鸿奋发的脚步,正因为他胸怀崇高的志向啊!
小结:他要为中国人争气,要用事实让重新理解一下真正的中国人!这个信念深深地扎根在徐悲鸿的心中,——【出示】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齐读)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主备人: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7.徐悲鸿励志学画
共几课时
2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2.学习第二大段的总分式的构段方பைடு நூலகம்。
3.学习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
4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教育学生从小立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我想对同学们说……
2.组织学生交流。
3.总结。
作业设计
★ 完成《补充习题》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
★★★写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书。
这样写,显得很有条理。
【出示】再读课文4—6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词、句,说说你的体会,准备在小组里发言。

徐悲鸿学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

徐悲鸿学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

徐悲鸿学画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徐悲鸿励志学画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历,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分析徐悲鸿的绘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历。

2.分析徐悲鸿的绘画作品。

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内涵。

2.如何指导学生运用徐悲鸿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相关资料。

2.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图片。

3.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徐悲鸿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历。

2.展示徐悲鸿的部分绘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徐悲鸿的艺术风格。

(二)自主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徐悲鸿绘画作品的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历,引导学生理解徐悲鸿的艺术追求。

2.教师分析徐悲鸿的绘画技巧,如构图、用笔、用色等。

(四)实践操作1.学生根据所学,尝试运用徐悲鸿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教师讲解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创作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

4.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学生能够客观评价他人作品,提出建设性意见。

5.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徐悲鸿的绘画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2.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建议在课后组织作品展览,让更多学生参与。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课方案(第二课时)一、教课目的: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楷模,从小发奋爱国,矢志勤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二、教课过程一、复习导入1、开火车读要点的词语2、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徐悲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觉得他是一个如何的人)二、精读课文过渡:说得真好,正是由于徐悲鸿学习特别勤苦努力,所以遇到了当时法国有名的绘画大师达仰的器重。

而这也恰好惹起了一些人的妒忌。

1、精读第一段( 1)下边请同学们把书翻开,自己读一读课文1—— 3 自然段,思虑:徐悲鸿在遭到了一个外国学生的欺侮后,立下了什么理想?在重要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引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一定用事实让他们从头认识一下真实的中国人。

”①齐读句子②“他们”是谁?(外国人), 那些外国学生本来是怎么对待中国人的呢?③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并请学生思虑:a.“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或跟达仰学画。

)b.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①中国人太笨拙,学习条件再好,也不可以成材。

②徐悲鸿即便跟了达仰学画也不行能成为画家;)c.从他的话中你感觉到什么?(外国人瞧不起徐悲鸿或看不起中国人)特别好,您能经过你的朗诵表达出来吗?(评论,我感觉到了外国学生的那份骄横!)④恩,刚才我们从语言上感觉到外国学生瞧不起徐悲鸿,那你在这段中还从哪个方面看出那个外国学生瞧不起中国人?(从态度方面“很不礼貌”、动作方面“冲着”)⑥恩,我忧如看到了那个傲慢的外国学生,让我们一同读好这段话。

(3)学生读后,请学生思虑:孩子们,假如当时你是徐悲鸿,你听到这句话会有什么感觉?(生气,愤慨,痛苦、丢人)追问:生气以后呢?你还会怎么想怎么做?(学好画画,证明给他们看。

必定要为中国人争口气等。

)( 4)很好,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徐悲鸿当时的反响:(课件显示第三自然段)①徐悲鸿被激怒了,②一定用事实让他们从头认识一下真实的中国人。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演示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教学过程:一、复习反馈1、默写本课词语2、交流网络课上搜集的资料。

二、问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2、生自由朗读课文,“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研读。

3、为什么徐悲鸿要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细细读读课文的第一大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三、情景再现1、读第二自然段中有关语句。

2、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准备,体会人物心理,说话的语气,把朗读转化为表演语言。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在感悟的基础上齐读外国学生的'话,把表演语言再转化为朗读语言。

四、品味感悟1、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了这个志向。

(师指板书)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再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读)徐悲鸿要让外国人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直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们来看一下第二个大段。

2、重点体会“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说他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也可抓关键词。

3、学习构段师:大家默读第二大段,看看这一大段三小节这间的关系。

(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师: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发奋努力,后从学习的勤奋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

给一个总分的情境,让学生练习说话,内化知识。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

《徐悲鸿励志学画》公开课教案柳堡镇中心小学解启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10个一类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4、学习标画批注的学习方法,感受徐悲鸿的爱国精神和刻苦学习的态度。

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中受到启示,能够立志为祖国而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一、精读课文,运用方法提出学习要求: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2——6自然段,看从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和经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徐悲鸿怎么样?把这些句子标画下来,在关键词下面画上着重号,在旁边简单地写写你的感受,读书要注意标画批注。

(板书:标画批注)1、自学标画批注。

2、集体展示标画批注,相机有感情朗读课文。

谁来有感情的读一读你标画的句子,然后谈一谈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什么。

对同一个地方,你有不同感受,他谈完你可以直接站起来谈。

【交流中提醒学生:你没有标画批注的,如果觉着别人说得有道理,你就在书上再标画批注一下。

】(1)读:1、2、3自然段,感受到徐悲鸿爱国,或我们都要有一颗爱国心,我们要为祖国而努力学习,我们要为祖国争气……——老师相机引导学生写批注,把学生谈的句子读得有感情。

(2)读:4、5自然段,感受到徐悲鸿为祖国而刻苦学习——老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好。

(3)读6自然段,感受到他为了画画,生活十分清苦——读出十分清苦,而不是八分。

(4)读4、5、6自然段。

徐悲鸿为祖国而刻苦学画,他下了别人下不到的功夫,找一个同学把4、5、6自然段,我们再来感受一些他下的功夫。

二、方法总结,练习说话:1、我们用“标画批注”的方法,读懂了徐悲鸿为祖国而刻苦学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把4、5、6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再读一下第7自然段,这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功夫不负有心人”什么意思。

只要肯下功夫,最后就能取得成功。

这就叫——“功夫不负有心人”。

学生把这个句子画下来。

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和“功夫不负有心人”表示的意思差不少多?(“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过渡句,了解总分结构的写法。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徐悲鸿立下了一个志向,是什么志向呢?(板书:立志)(生说)3.(课件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理解一下真正的中国人!”(齐读)4.他们指谁?(二)学习励志学画的原因过渡:徐悲鸿为什么会这么想呢?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能读懂外国学生说的话吗?1.自由读2.你能听懂他话里的意思吗?我请个同学读读他说的第一句话,这句话是说?交流:从这儿能够看出外国学生觉得徐悲鸿肯定成不了画家。

第二句话:“天堂”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说?交流:从这儿能够看出外国学生看不起中国人!3.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4.指导朗读:你能把外国学生的这种傲慢无礼读出来吗?指名读(这话中含有嘲笑、侮辱、瞧不起……同学们,外国学生不过冲着徐悲鸿说的,谁再来读一读?语气更强烈些。

)齐读5.外国学生口口声声,你们中国人,你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到底怎么了?补充:1919年,我们中国国内战乱持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常遭人白眼。

在外国人的眼中,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生说)这是他们的无知,他们的偏见,所以徐悲鸿——(指名读)(出示“必须”这句话)你读出了徐悲鸿的——(生说:坚定、决心)(指“必须”让我们一齐读出徐悲鸿的决心。

)(三)学习励志学画的过程过渡:徐悲鸿为了这个志向,又是怎么做的呢?2.交流:“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齐读。

这是一句什么句子?(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3.为什么说奋发努力的徐悲鸿像这样一匹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骏马呢?默读5、6自然段,找一找,并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 长大为国争光。

3.唤醒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奋发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教学准备】:有关课件PPT【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读一首古诗,作为表扬,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名画。

(出示《奔马图》)。

2.欣赏名画,走进课文。

3.齐读课题,解释“励志”。

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励,激励;志, 志向。

为了实现某一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三个问题:(1)为什么励志学画?(2)怎么励志学画?(3)结果怎么样?)老师板书。

师:同学们问题提的很好,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认真的阅读,会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2.边读边做记号,本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三、再读课文,情景再现1.为什么徐悲鸿立下这个志向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第2 段,边读边做记号,找出有关的话。

(找同学们模仿角色读一读,注意语气。

)过渡:这个外国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鸿立下这个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2.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呢?谁能找出课文中的话来读一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师出示本句。

3.“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呢?我们来继续往下看。

4.师:从文中找出句子说说他是如何更加奋发努力的,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老师板书)四、总结提高过渡:徐悲鸿奋发学习的结果如何呢?(学生讨论后,自主回答)(1)、我们再来看一看外国学生的态度变的怎么样了?(指名读一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2)、随机请学生总结课文:学习徐悲鸿励志勤奋学画,最后经过自己的勤学苦练,终于为国争光的精神,回击了外国学生的嘲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外国学生说了侮辱中国人的话后,徐悲鸿立下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出示句子,引读。

徐悲鸿励志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他励志学画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学习。

二、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经过
1、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徐悲鸿做出了哪些努力呢默读第4-6小节,拿起笔,画出有关语句,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紧扣关键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1)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时,板书“奋发努力”,提问:
以前的徐悲鸿学画时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鸿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预设1:以前学画仅仅是学习而已,而现在学画,是要为自己的祖国争口气,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有实力的。

预设2:此时的徐悲鸿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到绘画中,因为他心中有了一个坚定的志向。

引导,其实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都只是为了他立下的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引导学生齐读。

(2)当学生回答出“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时,板书“勤学苦练”,提问:昨天我们知道了“潜心”是指非常专心并且更加深入学习,请你想象一下,徐悲鸿潜心临摹时的神态、动作会是怎样的呢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吗
预设1:徐悲鸿两眼紧盯着大师的作品,全神贯注地临摹。

预设2:徐悲鸿的双手不停的在画板上临摹,一刻也没有松懈过。

……
出示:潜心临摹的一整天里,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
……
师:徐悲鸿这样潜心临摹,都是为了自己立下的志向:(引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徐悲鸿每逢节假日在巴黎博物馆潜心学画只是他刻苦学画的一个例子。

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他每天坚持学画10个小时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连动物园的老虎也常常会成为他的写生对象。

师:(出示《骏马图》,看,这只仰蹄奋起的骏马,不就是徐悲鸿的最好写照吗学生读四、五节去体会徐悲鸿的刻苦学画精神。

(3)当学生回答出,徐悲鸿宁可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时,板书“生活清苦”,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徐悲鸿的生活进行对比,感受徐悲鸿生活的清苦。

再问:A、是什么支撑徐悲鸿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钱购买绘画用品再次回到“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上,齐读这句话,深化理解徐悲鸿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B、课文写徐悲鸿励志学画,为什么要写他生活清苦呢
认识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作用:更加突出他刻苦努力学画的决心)
2、引导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同学们看,第4小节总写了徐悲鸿奋发努力,接下来第5小节从正面描写他的刻苦努力,第6小节则从侧面描写徐悲鸿他生活清苦,更加突出他刻苦努力。

这样的写法就是先总后分。

同学们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可以将这方法用进去。

三、学习第三部分努力学画的结果。

1、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徐悲鸿的画展轰动了整个世界,他用事实让外国留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

齐读第7、8小节。

2、面对徐悲鸿取得的如此优异的成绩,那位曾经对他很不礼貌的外国学生震惊了。

提问:刚开始,外国留学生对徐悲鸿说话时态度是而现在呢是什么让那位外国留学生的态度由刚开始的“很不礼貌”到现在这样的变化(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学苦练的精神)
(读留学生的话,在通过对“震惊”、“鞠了一躬”、“有眼不识泰山”朗读品味中,感受到那个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重新认识以及他的忏悔。


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

比喻见识短浅,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泰山在文中指徐悲鸿和中国人。


3、学习了课文,现在你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的含义了吗
(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收获)
四、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年轻的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了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争了光,他代表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永不服输的精神,让外国人再也不敢小视我们民族,小视我们中国人。

他就是真正的中国人的代表!
此时你想对徐悲鸿说些什么呢,我们又能从徐悲鸿身上学到哪些精神呢
(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
五、课堂练习
《补充习题》第三大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