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起燃气锅炉爆炸事故案例汇编

合集下载

锅炉事故典型案例统计分析

锅炉事故典型案例统计分析

锅炉事故典型案例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锅炉的使用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由于一些管理不善和技术不过关等原因,锅炉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对锅炉事故进行典型案例统计分析,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共性,对预防锅炉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案例一:爆炸事故日期:2020年6月12日地点:某化工厂经过:在化工厂的生产过程中,锅炉发生了爆炸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施损失。

据初步调查,事故的原因是锅炉超压,压力表故障导致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压力异常。

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存在故障。

2. 案例二:燃烧失控事故日期:2019年8月5日地点:某造纸厂经过:在造纸厂的锅炉房,一台锅炉突然发生了燃烧失控,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事故原因是锅炉的进料系统出现了故障,导致燃料的供给不稳定。

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也存在问题,没有及时检测到燃烧异常。

3. 案例三:水位异常事故上述案例统计分析显示,锅炉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故障、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和操作人员监控不足等。

设备故障是导致锅炉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自动控制系统的故障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操作人员监控不足也是造成锅炉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及时的监测和处理会加剧事故的发生。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对锅炉事故预防的建议:1.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企业应该严格按照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设备故障。

2. 完善自动控制系统:企业应该对锅炉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故障。

3. 提高操作人员素质:企业应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锅炉运行状态的监测和处理能力,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建立锅炉事故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一起燃气锅炉爆炸事故案例

一起燃气锅炉爆炸事故案例

一起燃气锅炉炉膛爆炸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2002年2月10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4t/h燃气锅炉在调试过程中发生炉膛爆炸事故,造成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2人,均为调试人员。

南京师范大学锅炉房要进行改造,将原来的燃煤锅炉换成2台燃气锅炉,l台2t/h,另1台4t/h,由南京锅炉厂总承包。

2月10日17时30分左右,2t/h锅炉调试初步完成,接着调试4t/h,18时10分,几次点火点不着,再点火时即发生炉膛爆炸。

爆炸后,燃烧器盖板飞落在锅炉前方5m处,燃烧器点火电缆、电离棒已断成几节,2块后烟道挡板飞到锅炉房北墙上后掉落到地上,2块前烟道挡板飞出锅炉房。

该锅炉为卧式内燃回火管锅炉。

二、事故原因1.调试过程中,违反操作程序,将气密性检验装置WDK3/01短接,避开检测程序后强行启动点火程序。

2.装在DMV双电磁阀上点火管路接头为非原配件,其制作质量不合格,导致DMV双电磁阀内漏。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调试过程中,有大量煤气从主气管路和点火旁路进入锅炉,刚开始因为点火风量与煤气压力,浓度匹配不佳而点不着火。

经过一段时间,煤气和空气混合物到达爆炸极限(5%~35%),烟气流程总容积17.97m3,l.0m3的煤气就能达到爆炸极限,调试人员强行启动点火程序,一点火炉膛即发生爆炸。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1、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2、燃油、燃气锅炉在调试过程中要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停炉,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燃气锅炉操作规程的学习1启动、升压、供汽1.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1.1内外部检查:确认锅炉本体、燃烧机、附属设备状态良好;安全附件、各阀门,仪表等作用灵活,位置正确;1.1.2检查线路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各种开关位置是否正常,分别启动水泵、燃烧机的风机、油泵等各种辅机的运行是否正常。

1.1.3锅炉上水:打开排空阀,使水位上至正常水位(略低于中水位)。

1.2启动1.2.1燃气锅炉为程序启动,按下控制柜上的启动按钮,燃烧机风机电机进入程序启动,首先进行炉膛吹扫,时间通常为2分钟左右,然后自动点火,稳定燃烧。

电厂燃气锅炉爆炸事故案例

电厂燃气锅炉爆炸事故案例

电厂燃气锅炉爆炸事故案例电厂燃气锅炉爆炸事故是指在燃烧炉料过程中发生燃气泄漏或者燃烧异常,导致锅炉内压力突然升高,爆炸的事故。

下面将介绍一起电厂燃气锅炉爆炸事故的案例。

电厂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使用了高炉煤气来作为燃料,供给锅炉进行发电。

该电厂的锅炉是采用最新技术设计的,并且在日常维护保养方面也非常注重。

然而,在一些夏季的一天,该电厂发生了一起燃气锅炉爆炸事故。

当天白天,气温较高,电厂的负荷也比较大。

在运行中,突然发现燃气泄漏的警报声响起。

电厂工作人员立即按照应急预案执行,切断了燃气供应,并开始进行紧急排气。

然而,在排气过程中,由于排气时间过长,锅炉内燃气积聚的压力迅速升高,最终导致了锅炉的爆炸。

事故发生后,电厂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应急处置。

同时,相关部门也介入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

经调查发现,该起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燃气泄漏检测不及时:事故发生前,电厂的燃气泄漏检测系统出现了故障,无法及时发现燃气泄漏的情况。

这导致了燃气泄漏持续一段时间,放大了事故的可能性。

2.排气时间过长:在排气过程中,电厂没有有效控制排气时间,导致燃气积聚的时间过长,压力迅速升高,最终引发了爆炸。

3.应急预案执行不当:电厂虽然有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在事故发生时,由于工作人员对应急措施的了解不足,处理不当,使事态进一步恶化。

针对这起事故,电厂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首先,电厂对燃气泄漏检测系统进行了维修和升级,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电厂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了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意识。

同时,电厂还完善了排气措施,确保排气时间合适,减少燃气积聚的可能性。

总之,这起电厂燃气锅炉爆炸事故是由于燃气泄漏检测不及时、排气时间过长和应急预案执行不当等多个因素共同导致的。

通过这起事故的教训,电厂加强了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了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避免了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

加气站事故案例汇编1.2024年7月23日,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家煤矿加气站发生爆炸,导致15人死亡,30多人受伤。

案件调查结果显示,事故发生是由于加气站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加上操作人员不正当操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2.2024年3月15日,中国广东省佛山市一家加气站发生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

事故原因是加气站罐车泄漏,罐车驾驶员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最终导致气体泄漏引发爆炸。

事故暴露出加气站的管理不善和设备维护不及时的问题。

3.2024年8月8日,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一家加气站发生火灾,导致2人死亡。

事故调查显示,加气站管理不善,存在火源和易燃物靠近的问题,加上贮存的燃气罐装满超标,一旦发生泄漏导致火源接触就会引发火灾。

4.2024年2月22日,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一家加气站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20多人受伤。

事故发生是由于员工操作不当,未按照操作规程和要求进行操作,其中一个员工在操作加气设备时犯了错误,导致气体泄漏并爆炸。

5.2024年5月10日,中国山东省济南市一家加气站发生气体泄漏事故,导致3人死亡。

事故调查结果显示,加气站设施老化,操作人员不具备足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经验,未能及时控制泄漏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

这些事故案例反映了加气站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设施老化、操作人员不规范、管理不善等。

为了防止加气站事故的发生,加气站经营者应该加强对设施的维护和升级,提高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掌握足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技能。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加气站的监管和检查,确保加气站的设施安全,管理到位,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加气站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加强对加气站的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2024锅炉事故案例

2024锅炉事故案例

监管不力
1 1. 安全意识薄弱
一些监管人员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
监督检查措施。
2 2. 责任落实不到位
相关部门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隐患排查
和整改工作滞后。
3 3. 监管力量不足
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难以有效开展
监管工作。
4 4. 监管机制不完善
现有的安全监管机制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和问
安全管理制度问题
1 1. 缺乏全面性
安全管理制度未覆盖所有潜在风险,缺乏对液化天然气锅
炉的特殊风险评估。
2 2. 执行不力
安全操作规程未严格执行,对设备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培训
不足。
3 3. 缺乏监督机制
安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安全责任落实不
到位。
4 4. 应急预案不足
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对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不够完善

应急预案不完善
缺乏全面性
应急预案内容不够全面,没有覆 盖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例 如,没有针对管道破裂导致泄漏 的应急预案。
缺乏针对性
现有应急预案缺乏针对性,没有 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制定相 应的措施。例如,没有针对爆炸 事故的具体应对流程。
演练不足
应急预案缺乏定期演练,导致员 工对预案内容不熟悉,无法在紧 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 件。
责机制。
对事故处置的评价
迅速反应
事故发生后,化工厂立即启动 了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 援和控制。
及时控制
消防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有效 控制了火势蔓延,防止了更大 损失。
多方协作
多个部门和机构参与事故处置 ,展现了高效协同和联动机制 。

锅炉事故案例

锅炉事故案例

锅炉事故案例锅炉事故是指由于锅炉设备发生故障或运行不当,导致爆炸、火灾、泄漏等意外事件。

下面是一个锅炉事故的案例。

某工厂的锅炉房内,一台小型蒸汽锅炉因操作不当引发了一起严重事故。

当天,由于该工厂生产任务繁重,负责锅炉操作的工人李明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在下岗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而是直接运行了下一班的锅炉。

晚上11点30分,李明接到通知,需要转换锅炉燃料。

他匆忙地将燃油箱的油泵切换到柴油状态,并点燃油枪。

然而,由于油泵因长时间未使用而积存了空气,火花引燃了油气空气混合物,导致一声巨响,整个锅炉房烟雾弥漫,火光四溅。

听到巨响的工人赶紧向锅炉房跑去,看到锅炉内起火,火势迅速蔓延,周围的设备和管道被烧毁,炉房内充斥着浓烟和刺鼻的气味。

同时,由于锅炉房通风不畅,一时间无法扑灭火势,局势变得更加危急。

随后,工厂的消防队赶到现场,投入了5个消防车以及各种灭火设备进行灭火救援。

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消防队成功将火势控制住,并帮助工人疏散到安全地区。

经过初步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操作不当,李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检查和维护,忽视了锅炉的安全问题;二是设备老化,锅炉房的通风设备已经达到使用寿命,无法及时排除煤气和烟雾,造成了火势扩大。

该工厂对此次事故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制定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首先,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其次,增加了对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最后,更新了锅炉房的通风设备,保证了煤气和烟雾的及时排除。

通过此次事故的教训,该工厂意识到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必须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警示员工要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工作规程,确保生产和运行的安全。

总的来说,锅炉事故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教训,但也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安全管理,加强设备的维护和员工的培训,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事故的再次发生概率,确保了生产运营的顺利进行。

(整理)锅炉事故案例

(整理)锅炉事故案例

新密市某镇造纸厂锅炉爆炸事故1998年9月16日下午4时10分,新密市某镇造纸厂一台WNG4—1.2MPa(卧式内燃回火管)型锅炉在运行中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

该锅炉系鞍山锅炉厂生产,1982年11月制造,出厂编号A82075,1996年9月移装到该镇造纸厂,当年10月投入运行。

一、事故发生经过9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当班锅炉操作工周国亭对锅炉进行点火升压。

1个多小时后,锅炉压力达到0.2MPa,因为纸机车间没有生产(此时纸厂已停电),操作工周国亭就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回家吃饭,中午1时多才返回工作岗位,开始操作锅炉。

当锅炉压力升至0.3MP时,开始向车间供气。

下午2时50分左右。

因整个造纸厂全部停电,锅炉也停止运行。

当第二次来电时,因锅炉房灯泡不亮,周国亭让相邻锅炉房操作工张少华照看自己操作的锅炉,他去找锅炉班长领灯泡,就在周国亭返回距锅炉房20多米远时,锅炉突然爆炸,时间是下午4时10分。

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新密市人事劳动局锅检所对锅炉爆炸现场进行了勘查和对锅炉的损坏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结果如下:1.现场勘查情况是:锅炉爆炸后,强烈的冲击波造成锅炉房全部倒塌,相邻21.4米的另一锅炉房门横梁倒塌,周围的车间、库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2.爆炸锅炉情况是:(1)锅炉前烟箱盖冲出距锅炉本体15米远;后烟箱盖冲出4米;炉门、炉条分别冲出距锅炉本体28米和46.4米;操作工张少华倒卧在距锅炉正前方向26米处。

(2)锅炉前管板烟管以上区域,存在着明显的过热现象,在炉胆的正上方大面积已变色,存在着严重过烧现象。

(3)锅炉炉胆曾大面积挖补过,补板不规则,呈梯形状,补板纵向长度为2440mm,环向长度分别为1180mm、1200mm。

炉胆补板纵向爆炸撕裂长度有三处,在距炉胆口1067mm处(爆炸口比较对称),左侧长度为1015mm,右侧长度为900mm;在炉胆右侧1610mm处,爆炸口长度为500mm。

工厂中小型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汇编

工厂中小型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汇编

工厂中小型锅炉事故案例分析汇编工厂企业中小型锅炉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案例一:新密市某镇造纸厂锅炉爆炸事故1998年9月16日下午4时10分,新密市某镇造纸厂一台WNG4—1.2MPa(卧式内燃回火管)型锅炉在运行中爆炸,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的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

该锅炉系鞍山锅炉厂生产,1982年11月制造,出厂编号A82075,1996年9月移装到该镇造纸厂,当年10月投入运行。

一、事故发生经过9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当班锅炉操作工周国亭对锅炉进行点火升压。

1个多小时后,锅炉压力达到0.2MPa,因为纸机车间没有生产(此时纸厂已停电),操作工周国亭就擅自脱离工作岗位回家吃饭,中午1时多才返回工作岗位,开始操作锅炉。

当锅炉压力升至0.3MP时,开始向车间供气。

下午2时50分左右。

因整个造纸厂全部停电,锅炉也停止运行。

当第二次来电时,因锅炉房灯泡不亮,周国亭让相邻锅炉房操作工张少华照看自己操作的锅炉,他去找锅炉班长领灯泡,就在周国亭返回距锅炉房20多米远时,锅炉突然爆炸,时间是下午4时10分。

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经对锅炉爆炸现场进行了勘查和对锅炉的损坏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结果如下:1.现场勘查情况是:锅炉爆炸后,强烈的冲击波造成锅炉房全部倒塌,相邻21.4米的另一锅炉房门横梁倒塌,周围的车间、库房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2.爆炸锅炉情况是:(1)锅炉前烟箱盖冲出距锅炉本体15米远;后烟箱盖冲出4米;炉门、炉条分别冲出距锅炉本体28米和46.4米;操作工张少华倒卧在距锅炉正前方向26米处。

(2)锅炉前管板烟管以上区域,存在着明显的过热现象,在炉胆的正上方大面积已变色,存在着严重过烧现象。

(3)锅炉炉胆曾大面积挖补过,补板不规则,呈梯形状,补板纵向长度为2440mm,环向长度分别为1180mm、1200mm。

炉胆补板纵向爆炸撕裂长度有三处,在距炉胆口1067mm处(爆炸口比较对称),左侧长度为1015mm,右侧长度为900mm;在炉胆右侧1610mm处,爆炸口长度为50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燃气锅炉炉膛爆炸事故案例
一、事故概况
2002年2月10日下午,南京师范大学4t/h燃气锅炉在调试过程中发生炉膛爆炸事故,造成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2人,均为调试人员。

南京师范大学锅炉房要进行改造,将原来的燃煤锅炉换成2台燃气锅炉,l台2t/h,另1台4t/h,由南京锅炉厂总承包。

2月10日17时30分左右,2t/h锅炉调试初步完成,接着调试4t/h,18时10分,几次点火点不着,再点火时即发生炉膛爆炸。

爆炸后,燃烧器盖板飞落在锅炉前方5m处,燃烧器点火电缆、电离棒已断成几节,2块后烟道挡板飞到锅炉房北墙上后掉落到地上,2块前烟道挡板飞出锅炉房。

该锅炉为卧式内燃回火管锅炉。

二、事故原因
1.调试过程中,违反操作程序,将气密性检验装置WDK3/01短接,避开检测程序后强行启动点火程序。

2.装在DMV双电磁阀上点火管路接头为非原配件,其制作质量不合格,导致DMV双电磁阀内漏。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在调试过程中,有大量煤气从主气管路和点火旁路进入锅炉,刚开始因为点火风量与煤气压力,浓度匹配不佳而点不着火。

经过一段时间,煤气和空气混合物到达爆炸极限
(5%~35%),烟气流程总容积17.97m3,l.0m3的煤气就能达到爆炸极限,调试人员强行启动点火程序,一点火炉膛即发生爆炸。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要求操作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燃油、燃气锅炉在调试过程中要仔细检查,发现异常立即停炉,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燃气锅炉操作规程的学习
1启动、升压、供汽
1.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1.1内外部检查:确认锅炉本体、燃烧机、附属设备状态良好;安全附件、各阀门,仪表等作用灵活,位置正确;
1.1.2检查线路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各种开关位置是否正常,分别启动水泵、燃烧机的风机、油泵等各种辅机的运行是否正常。

1.1.3锅炉上水:打开排空阀,使水位上至正常水位(略低于中水位)。

1.2启动
1.2.1燃气锅炉为程序启动,按下控制柜上的启动按钮,燃烧机风机电机进入程序启动,首先进行炉膛吹扫,时间通常为2分钟左右,然后自动点火,稳定燃烧。

1.2.2点火完毕后根据所需要的负荷调整燃烧量,锅炉投入正常运行。

1.2.3启动过程中,要严密监视水位变化情况,防止锅炉缺水事故或满水事故的发生。

1.3升压
1.3.1当汽压升到0.05—0.1Mpa时,应冲洗水位表;
1.3.2当汽压升到0.1—0.15Mpa时,应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
1.3.4当汽压升到额定工作压力时,对新安装锅炉的安全阀或检修后的安全阀都要按有关规定进行调试并铅封,对有效期内未检修的安全阀要进行排放试验。

1.4暖管、并炉
1.4.1为防止供汽时产生水击,供汽前应进行暖管,暖管一般在蒸汽压力升到额定压力的三分之二时进行,暖管需要的时间可根据管道长度和环境温度而定。

1.4.2两台锅炉向同一蒸汽母管供汽时,必须按规定进行并炉操作。

2正常运行
2.1水位
2.1.1锅炉水位表应有红线指示高、中、低水位,运行中不得超过最高安全水位或低于最低安全水位。

2.1.2水位表每班至少冲洗一次,运行中对水位有怀疑时,应随时冲洗检查;
2.1.3对高低水位报警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试验。

2.2汽压
压力表应有红线指示工作压力,作到灵敏可靠,存水弯管每周至少应冲洗一次。

2.3安全阀
安全阀应铅封完好,无泄漏;每周做一次手动(或自动)排放试验,并将始启压力、开启压力、回座压力及试验时间、参加人员等记入检修记录簿,以备查。

2.4排污
2.4.1按锅炉水质要求水质化验人员指导下进行,每班排污1—2次,排污时间不易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2.4.2排污应在低负荷、低汽压、高水位时进行(最好在停炉后进行),排污时应严密监视水位的变化,并注意安全;
2.4.3多台锅炉共用一根排污总管时,禁止同时排污。

3停炉
3.1正常停炉
3.1.1锅炉正常停炉时,一般应降低锅炉运行负荷后,再按下停炉开关,锅炉则按程序自动停炉。

开动水泵进水至高水位,待锅炉蒸汽压力降至0.3MPa后进行冲洗水位表和排污操作,最后关闭主汽阀,切断控制柜电源,擦试设备,清理周围环境卫生;如需放水,水温应低于70℃后,方可进行。

3.2紧急停炉
3.2.1锅炉运行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炉;
(1)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表最低可见边缘;
(2)不断加大给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然继续下降;
(3)锅炉水位超过水位表最高可见水位(满水),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
(4)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
(5)水位表或安全阀全部失效;
(6)设置在汽空间的压力表全部失效;
(7)锅炉元件损坏且危及运行人员安全;
(8)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或锅炉构架被烧红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
(9)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安全运行。

3.3.2锅炉严重缺水,采取紧急停炉时,严禁向锅内给水。

4维修保养
4.1准备工作
4.1.1在进入锅筒内部工作前,必须用强度足够的金属堵板将连接其他运行锅炉的蒸汽、给水、排污等管道全部可靠地隔开,且将锅筒(锅壳)上的人孔和手孔打开,使空气对流一定时间。

4.1.2在进入燃烧室工作前,应可靠地隔断油、气的来源且必须进行通风。

4.1.3在锅筒(锅壳)及燃烧室工作时,工作电压应不超过24伏,禁止使用明火照明。

锅炉外面应有人监护。

4.2维修
4.2.1每季度维修
(1)清洗水泵入口滤网和油过滤器滤网。

(2)检查水泵密封填料等。

(3)打开人孔、手孔清洗锅炉,检查锅炉内部结垢及腐蚀情况,以便确定水处理再生周期和决定是否需要化学清洗。

(4)清洗水位压力表、三通旋塞等,检查有无泄露情况。

(5)检查控制箱部分是否有线路松动,并清扫积灰。

(6)检查所有阀门是否完好,并进行清洗工作。

(7)对转动部分的机械进行一次润滑油添加或更换润滑油。

2.2每年维修
(1)打开前后烟箱的火门,检查密封垫片及烟垢锈蚀情况,以决定是否更换和清理。

(2)打开前烟箱时,检查燃烧器的燃烧嘴是否烧坏,以便更新。

(3)查进水和排污管道等的腐蚀情况。

(4)检查电机、电器、电路、电缆的绝缘情况。

(5)检查电气仪表箱中各仪表、按钮、压力表的正确性。

4.3保养
4.3.1干法保养锅炉停炉后放完锅水,将内部污垢彻底清除并冲洗干净,烘干后将直径10—30mm的块状石灰(CaCO3)或无水钙(CaCl2)装于搪瓷盘内,再后定期(如一个月)检查和更换吸水剂。

4.3.2湿法保养锅炉停炉后放完锅水,将内部污垢彻底清除并冲洗干净,然后注入净水,再将配制的碱溶液(可按每吨与氢氧化钠1Kg、磷酸盐0.1Kg、亚硫酸钠0.25Kg配制或按每吨氢氧化钠2Kg、硫酸钠5Kg配制)灌入锅炉内即可。

锅炉备用期较短的锅炉(如30天以内)可用湿法保养,而长期备用的锅炉和具有结冰期的地方,建议采用防腐保养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