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有军事头脑但为何非军事家

希特勒有军事头脑但为何非军事家
希特勒有军事头脑但为何非军事家

希特勒有军事头脑但为何非军事家

希特勒的一生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89年4月20日,是其父阿洛伊斯·希特勒与其第三任妻子克拉拉(阿洛伊斯·希特勒的侄女)的第一个孩子。

早年希特勒穷困潦倒,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班长职务,这为他以后过分自信的军事指挥埋下祸根,后来参加政治活动,于1918年加入德国工人党,成为委员,1920年4月1日将“德国工人党”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并于1923年11月8日晚上近9点钟,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勒酒馆发动啤酒馆政变,后来失败入狱,在狱中写下臭名昭著的《我的奋斗》一书,阐释了他的民族等级观念和独裁统治等思想。

释放出狱后,发展纳粹政治,鼓吹纳粹文化,利用他的演讲能力,于1932年将纳粹党发展为国家第二大党,并当选总理。1933年兴登堡总统去世后,在19 33年3月5日,在希特勒一生中最后一次民主选举的那天,纳粹党人赢得了张票,占全部选票的44%,后来用手段,获得2/3的选票,出任总统,集总统、总理于一身,自称国家元首,于1938~1939年,用“和平进军”

的方式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于1939年9月1日正式进攻波兰,开始了他的武装侵略,在几个月内闪击西欧大陆,打败英法联军,然而他下令审议的“海狮计划”却并未付诸行动。在19 41年春,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代号“巴巴罗萨”,这场战争使德军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在1941年,德军虽然在军事上取得巨大的成绩,然而却失去了最有利的时机,即攻打莫斯科的时机,使德国陷入了战争的深渊。由于德军最高层(尤其是希特勒)的军事指挥失误,在1944年6月7日,盟军在诺曼底海滩登陆,加速了德军的失败。1945年4月20日,在希特勒最后的生日之际,苏联发动了对德首都柏林的进攻。1945年4月30日在秘书的帮助下立下遗嘱。1945年5月1日,与其妻爱娃·布劳恩自杀,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希特勒的政治天赋

希特勒无疑是一位政治天才,早年将小小的“德国工人党”发展为后来的德国第一大党“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并登上党魁的宝座,为纳粹党设计党旗、党徽,用他的演讲天赋和鼓动才能,为自己的政治抱负铺平道路,把日耳曼民族说成是最优秀的民族,1933年成为国家元首。

希特勒执政期间创造了空前的独裁统治,即使像

陆军参谋部、陆军最高统帅部也慑于希特勒的淫威,不得不听命于他,这使德军的指挥十分混乱,当时的德国人民都不得不听命于他。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希特勒利用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以及英法统治者的软弱,成功地用政治手段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天才政治家。

屠杀犹太人

在他执政期间,无论是德国本土,还是德国占领国,都建立起许多集中营,比如:奥斯维辛集中营等。关押在其中的大部分是犹太人,也有各国俘虏、本国革命志士。他们残害这些人的手段是十分残忍的,都知道的比如毒气室、人体实验等。将死尸进行处理,比如:牙齿做子弹、头发做编制工艺品、人皮做灯罩、人肉熬成肥皂。整个纳粹德国时期大约诛杀犹太人90 0万,其中大部分是妇女、儿童、老人,而青年男子则被迫做苦力。

一部影片就是讲犹太人在纳粹德国时期的遭遇,有兴趣的人可以看一看——《美丽人生》。

希特勒的军事指挥

可以说希特勒不是一位军事家,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早期西欧战场,希特勒没有为其装甲部队立下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虽然其装甲部队仍能猜出其战略目标,然而这确实显露出其战略目标的短浅。

二、在早期西欧战场,希特勒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下令其装甲部队停止对敦刻尔克的攻击,导致英法联军约35万人从英吉利海峡撤回英伦群岛,成为以后反击德军的中坚力量,为以后的军事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当时的英法联军丢弃了武器装备。

三、希特勒在未结束欧洲战场,而且在不了解苏联军事现状和军事潜力的前提下,就擅自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致使德军陷入苏联战场,同时陷入两面作战的局面,为德军的胜利留下很大的阻碍。

四、在非洲战场,虽然有隆美尔将军,然而希特勒却不提供任何的武器、资源和人力资源,使德军在非洲战场上损失惨重,遭到几乎全歼的命运,被迫宣布投降,而之后在防卫西西里岛的过程中,希特勒甚至没有做任何意义的有组织地防御,致使西西里岛在几天后就被盟军占领。

五、在苏德战场上,希特勒过于自信,甚至没有为德军准备冬装,这使德军不得不在苏联的酷寒中作战,这使德军减员十分迅速,一个连甚至不到满编的一半,装甲部队的装备损坏极其严重。

六、在苏德战场上,希特勒擅自更改战略目标,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短期战略目标。在战争初期,德军的战略目标是攻占莫斯科,而几个月后,又确立为列宁格勒,又过几个月,改为基辅,而最后又成为莫斯科,这使得德军的兵力部署十分混乱,装甲部队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和修整,减少了装甲部队的战斗力。

七、在德军陷入不利的处境时,希特勒没有及时地调整部署,缩短战线,造成德军在较长的战线上拼杀,造成了比较大的不必要的损失。

八、希特勒虽然重视武器装备的研发,然而却在战争后期大量地研制新式武器,这样,德军前线的坦克等装甲部队的武器装备得不到足够的零件去修复;希特勒大规模的制作对战场没有太大用处的自行火炮,大大削弱了德军的进攻力量;而且,希特勒曾下令停止对原子弹的研究,这使德军少了一个和敌人抗衡的手段。

然而希特勒却也有一定的军事头脑,比如:

一、大量地提拔有军事指挥艺术的将领,如:隆美尔元帅、曼施坦因元帅、古德里安将军、龙德施泰特元帅等等。

二、希特勒在战争前期大力发展装甲理论、装甲部队和闪击理论,为德军开始时的辉煌创造了条件。

总评希特勒总的来说,希特勒是一个十分有政治头脑,但又缺乏长久的军事指挥艺术头脑的人。他是2 0世纪的战争恶魔,他制造了20世纪的血雨腥风,是我们全世界永久的公敌。

古今中外历史上最天才的军事家007

古今中外历史上最天才的军事家 ----韩信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贬为淮阴侯。古代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军事家、大战略家。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战术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当时人们说他是“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 官爵一路做过执戟郎中——连敖——汉军大将军兼左丞相——大将军兼相国——齐王——楚王——最后是淮阴侯。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成语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善于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他在战争史上的杰作; 韩信为平民,但是平日里比较邋遢。没有被推举当官,又不会赚钱养活自己,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到处蹭吃蹭喝,所以当时许多人都讨厌他。后来他常常到亭长家去吃饭,一连好久天天去,这个亭长的妻子就很讨厌他,后来他们就早早把午饭吃了,韩信愤然离去,又去钓鱼,钓的还不够自己吃的,一天一个漂丝一漂母见韩信饥饿,便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他吃,一连好几天日。韩信十分感激日:“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听了就很诧异,说你连自己的饭都吃不上,我还期望你报答?韩信听了,深感惭愧。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他长的高大别看他一天拿着刀,其实是个胆小鬼,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看了对方半天,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了出去。在场的人无一不耻笑他。这就是有名的胯下之辱。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先投奔了项梁,默默无闻,后来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理睬。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了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说话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饶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他依旧没有出彩。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 刘邦被项羽排挤到汉中封为汉王,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汉王以后也不会用他,就跟着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又怒又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这么多人都跑了你不追,你单单追韩信干什么萧何替韩信说了话,刘邦也觉得应该试着用一下韩信,想把韩信召来为命。韩信的转机就从这开始了。 萧何出主意让刘邦说要在各位将领里选一个大将,大家听说后,都很高兴,都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大家都很惊讶,但是韩信的表现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作战勇猛,善于用兵,终于成为一个大将军,军事家。关于韩信之死,有句话叫‘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一种说法是韩信居人臣之位,功高盖主,刘邦赏无可赏,所以只有赐死了。 阅读典籍没有一本是记载韩信打仗输了的。韩信从出道开始,打的仗一仗比一仗精彩,一仗比一仗过瘾,其战术之多变丰富,让人叹为观止。从后来再想想他胯下之辱,连自己的饭都吃不上被大家嘲笑,厌恶,真是又应了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所以韩信一直是鼓励我们年轻人在这个物质的时代,经济上有所拮据,只要不忘了自己的学习和修养,一定会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子来的。

世界著名效应/定律/法则

世界著名效应/定律/法则 150定律(Rule Of 150) 罗宾·丹巴是一名人类学家,他研究了各种不同形态的原始社会,并发现在那些村落中的人。大约都在 150 名左右,人们把他的研究理论称之为" 150 人定律"。现在我们许多人都远离村庄生活,但是却没有脱离这个概念:罗宾让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他们名单上的人数大约都在150名。 一些其他对经济和军事团体的研究显示,人们在多出这一数字的团体中合作的效率会有所降低,人数太多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这一理论也显示出,当个体的生活圈子过于狭小时就会感到孤独。作为个体我们需要他人的协助来发挥潜能。 150定律还告诉每一人身后,大致有150名亲朋好友。如果您赢得了一个人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1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个人,也就意味着得罪了150 个人。在求职过程中,接触不同的人,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快速积累人脉资源,扩大人脉关系网。 手表定律(Watch Law) 又称为两只手表定律、矛盾选择定律。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1,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这件事情无法完成; 2,对于一个人,也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 3,而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1.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一部《孙子兵法》流传了近3000年影响并未消退。:《孙子兵法》一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古老的兵法在现代社会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2.老子(约前571~前471),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道家学说史对于儒家学说的有利补充,其处世和交际观念,最直白的体现了中国人的性情,尤其在世俗大众身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3.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影响中国人思想方式以及道德内涵的文化鼻祖,其总结周朝以来的儒家文化,直到今天,仍深深的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4.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其对于文化的贡献,没有其政治理念上来的明显,但其对于知识分子的影响至今,孔孟之道,是

自然法则之三大定律

自然法则之三大定律 自然法则 自然法则是无所在无所不在,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统御宇宙一切万有的隐性秩序。 其作用范围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覆盖一切的时空界域: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它是宇宙的驱动程式、宇宙的运行规律、宇宙的游戏规则。 它界定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关系。 它界定了”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自然法则的三大定律: 吸引定律Law of Attraction 自主创造定律Law of Deliberate Creation放任自流定律Law of Allowing 自然法则的三大本质: 一切的本质都是能量Everything is about energy 一切的本质都是振动Everything is about vibration 一切的本质都是吸引定律在运动Everything is about Law of Attraction 创造定律 创造定律说:你会得到你所聚焦的,不管你要还是不要!不管你是否察觉这聚焦的过程!我们的意念本身是能量,能够召唤能量,并且启动能量的循环。 当我们聚焦在一样东西(某种想法,某个人,某件事,某项物),我们的心灵就会与之产生共振。根据吸引定律,同频共振同质相吸,于是我们与我们所聚焦的,开始互相吸引,彼此往对方互相靠拢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聚焦在你想要的财富、健康、爱情,你会得到;如果你聚焦在你所不要的贫困、疾病、孤单,你也会得到! 绝大部分的人所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却恰恰得到了,正是因为他们聚焦在自己不要的,多过聚焦在自己想要的,却浑然不觉。 吸引定律是独立存在的,不因为你的不了解、不认同、不留意而转移。所以,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存在,它依然坚稳一贯的作用到你的身上去,你依然受其影响! 当你有意识地选择你所想的,你所聚焦的,则你就是一个自主创造者。你创造一切你想要的经验,没有意外。你是一个顺心自主,心想事成的魔法师,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能够作主。你会得到你所要的,而避开一切你所不要的。 当你总是被动地任由外在的世界牵动你的思绪,无意识地想东想西,则你就是一个默许创造者。你创造你要的经验,你也创造你所不要的经验,人生显得很随机起伏。你要的经验有一些,你不要的经验也有一些,而你对这一切似乎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放任定律 放任定律说:如果我要享有自己的自由,我就必须放任别人享有他们自己的自由。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吸引定律,他就无法相信创造定律;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创造定律,他就不可能相信放任定律。每一个定律是下一个定律的基础。 每一个人创造自己的实相,没有任何人能够未经邀请而擅自闯入他人的经验造案,没有任何人能够强塞不要的经验给另一个人。 吸引定律与创造定律明定了:你所想的就是你所创造的,一切都是还归己身的,一切都是“包含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任何你所聚焦的都会被你的磁场包含进来。 所以,如果你放任别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你就是放任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放任别人自由选择他们所要的,你就是放任自己自由选择自己所要的。 反过来说,当你不能够放任别人,你同时也失去自己的自由了!因为,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108名)提名 1、美尼斯(约在公元前3100年)统一古埃及。 2、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古巴比伦统一者,《汉谟拉比法典》。 3、姜尚(约公元前1128-约前1015)政治家、军事家。 4、梭伦(公元前638年—前559年)古希腊雅典改革家、政治家、诗人。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5、居鲁士大帝(公元前590—前529年)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 6、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3年-前483年,)古印度佛教创始人。 7、老子(约公元前561~前471)道家学派创始人,辩证思想家。 8、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 9、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著《孙子兵法》,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10、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出生)古希腊悲剧之父。 11、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古希腊历史之父。 12、米隆(活动于约公元前480年-前440年)古希腊雕塑家。 13、阿里斯多芬(约前450年-前380年),古希腊喜剧之父。 14、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 15、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16、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皇帝。 17、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古代第一位大诗人。 18、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几何之父。 19、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古代印度统一者,佛教护法名王。 20、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 2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统一中国。 22、汉高祖(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23、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90年)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 24、维吉尔(公元前70年-前19年)古罗马诗人。 25、屋大维(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 26、蔡伦(?-121年)中国造纸术纸的重大改进者。 27、张衡(公元78年-139年)发明地动仪、浑天仪。 28、张仲景(约公元152年--约217年)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29、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书法家。 30、祖冲之(429年-500年)精确圆周率。 31、迦梨陀娑(约公元5世纪)印度诗人、剧作家。 32、贾思勰(公元六世纪)农学家。 33、隋文帝(541年-604年)统一中国,改革。 34、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创立者。 35、唐太宗(598年-649年)李世民,大唐帝国的主要开创者。 36、吴道子(约680年-759年)画圣。 37、李白(701年—762年)诗仙。 38、杜甫(712年-770年)诗圣。 39、查理曼(约742年-814年)查理曼帝国建立者。 40、花拉子密(约780年-约850年)阿拉伯代数之父。 41、鲁达基(850年~941年)波斯诗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6位军事家简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十年的光辉历程中,英雄辈出,将星璀灿。1988年和1994年,中央军委先后两次审定了36位具有非凡军事才能、早已彪炳史册的我军将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他们是: 毛泽东(1893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和战略家,我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的领导人。担任过中革军委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他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创建了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的人民军队。他领导了20去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了所有全局性的重大战役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他领导我国建立了强大的国防,推进了我军现代化建设。他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为我军军事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军事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和《毛泽东军事文选》。1976年9月病逝。 周恩来(1898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央特别军委书记、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军事部长。红军总政委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47年兼代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参与决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领导人民解放军总部对全国战场的作战指挥,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伟略和军事家的非凡指挥艺术。解放以后,曾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筹建空军、海军和陆军的技术兵种,领导组建军事院校,领导国防事务和陆海边斗争。主持中央专委会的工作,发展国防尖端工业。他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主要军事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1976年1月病逝。 朱德(1886一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历任军长、红1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八路军总指挥、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解放军总司令、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建树已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著有《朱德军事文选》。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6年7月病逝。 邓小平(1904一1997)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1929年后领导百色起义,创建红7 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和政委。发动龙州起义,创立红8军,兼任政委。创建左江革命根据地。1933年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红1军团政治部主任。主编《红星报》。1937年后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29师政委。创建晋冀豫、太岳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945年后历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1950年江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促成西藏和平解放。1954 年后任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委常委。1975年后两度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1981年任中央军委主席。1983一1989年任国家军委主席。领导实现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进行军队体制改革,加强军事学术研究,加速装备现代化。系统地形成新时期的建军思想,主要军事著作收入《邓小平文选》。1997年2月病逝。 彭德怀(1898一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5军,任军长。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930年后历任红3军团总指挥、中革军委副主席、陕甘支队司令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指挥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7

影响世界的100个经典管理定律

影响世界的100个经典管理定律 (2013-08-13 20:07:19) 转载▼ 分类:自我管理 影响世界的100个经典管理定律 一、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 ·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 ·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 ·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 ·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 ·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 ·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 ·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 ·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 四、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美国评选世界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一的竟是他

美国评选世界十大军事家:排名第一的竟是他美国杂志评选古今十大军事家中国一人入选 NO.10.【霍雷肖·纳尔逊】,英国海军司令,以其在拿破仑战争,特别是特拉法加战役中展现的领导才能闻名。对英国而言,特拉法加战役是决定性的一战,也就是在这次战役中,霍雷肖·纳尔逊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被认为是史上"最有感召力"的军事领袖之一,并且被评为最受尊敬的英国将领。 霍雷肖·纳尔逊 NO.9.【托马斯·乔纳森】·“石墙”杰克逊被认为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最受尊敬、最有能力的指挥官。1862年的“河谷会战”使他名声大震。但是不幸的是,杰克逊却被自己的部队不慎击中身亡,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军史学家经常将杰克逊评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天赋的战术指挥者”之一。 托马斯·乔纳森 NO.8.【朱可夫】,苏联军事将领。二战期间,他领导红军战胜轴心国的侵略。此后,他的军队深入到东欧大部分地区,最终占领了德国首都柏林。 朱可夫 NO.7【狮心王理查】,英格兰国王,1189-1199年间在位。理查将他毕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四处征战、扩张疆域上。他控制了法国大部分领土,还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沿途占领了西西里,并攻克了塞浦路斯。 页 NO.6.【乔治·巴顿】,通常被尊称为巴顿将军,在二战中率领美国军队赢得了在北非战场、法国战场、西西里岛和德国本土艰苦战役的胜利。一战中,巴顿曾担任部署在法国的新坦克军团的高级指挥官。 NO.5.【拿破仑一世】,在法国大革命中是一位将领,后来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官。同时,拿破仑还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

NO.4.【汉尼拔】,迦太基军事将领和战略家,常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富建树的指挥官之一。汉尼拔的卓越领导使当时的迦太基超越了马其顿、叙拉古和塞琉西帝国。汉尼拔是最知名的迦太基将领,他一生中取得的诸多胜利中包括第二次布匿战争,当时他在自己的军队中使用了战象。 NO.3.【裘力斯·凯撒】,权倾一时的古罗马军事和政治领袖。他执政时期,依靠其影响力和权力大大扩展了统治的疆域。凯撒被认为是世界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他在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换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NO.2.【亚历山大大帝】,也称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36到公元前323年期间在位。"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大帝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事领袖。到他逝世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已经征服了当时希腊人眼中的世界的绝大部分。 NO.1.【毛泽东】,中国军事家和政治家。毛泽东在中国备受尊敬,被认为是一名伟大的革命家和战略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自然法则:吸引、创造、放任三大定律

自然法则是什么?(转载) 自然法则是无所在无所不在,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统御宇宙一切万有的隐性秩序。其作用范围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覆盖一切的时空界域:无始无终,无边无际。它是宇宙的驱动程式、宇宙的运行规律、宇宙的游戏规则。 它界定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关系。 它界定了”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自然法则的三大定律: 吸引定律Law of Attraction 自主创造定律Law of Deliberate Creation 放任自流定律Law of Allowing 自然法则的三大本质: 一切的本质都是能量 Everything is about energy 一切的本质都是振动 Everything is about vibration 一切的本质都是吸引定律在运动 Everything is about Law of Attraction

信念没有对错,同频吸引-创造实相的信念(转载) 这个宇宙,并不是一个你对我错,或我对你错的二分世界,只能二选一。 因为吸引定律让每一个人都是”对”的。 你相信什么,你就会创造什么;你创造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你看见什么,就会回过头来证明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对”的…… 你的信念总是自我证明的,你所不相信的总是自我证伪的。 你的信念总是创造实相(事实)回过头来支撑自己,自己是对的。 吸引定律说: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创造定律说:你得到你所聚焦的。 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法形成不同的信念,不同的信念创造不同的实相,不同的实相都各自回过头来证明自己原先的想法是对的。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各执一辞,言之凿凿地向别人强调:”我说的是真的,我是有事实依据的,我是有统计数据的……我是有证据的!”。 其实,在吸引定律之下,每个人都是对的,因为每个人都能够找到事实依据支撑自己的想法。 其实,我的对不会使你变成错,你的对也不会使我变成错。 因为,我们各自创造不同的实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吸引定律底下,宇宙可以同时容纳不同并且互相矛盾的实相并存并行! 吸引定律让我们每个人,住在同一个地球上,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这就是吸引定律在玩的把戏。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八位军事家,第三为一代杀神,第一折服全世界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八位军事家,第三为一代杀神,第一折 服全世界 在中国军事斗争史上,总是有无数伟大的军事家涌现出来,他们个个英武不凡,功勋卓越。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其中最杰出的八位军事家。NO.8 戚继光戚继光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名将,也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在抗倭的过程中,他创造性的发明了鸳鸯阵,并且大力发展火器,大胆使用火枪火炮,甚至自己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据说戚继光所率领的戚家军火枪的覆盖率达到三分之一,绝对是一支准近代部队。不仅如此,在军事理论方面,戚继光也有较高成就,他通过自己的带兵经验,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具有重要的军事指导意义。NO.7 岳飞岳飞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岳飞他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还留下了直捣黄龙的典故。岳飞没有专门军事著作遗留,但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NO.6 李靖李靖李靖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战术继承古典战术体系,并且举一

反三,奠基中古时代千年的战术体系:独立骑兵纵队,三列线,长距离索敌战术,行营方阵,交替掩护撤退,三三大队制,纵队突击等,可以说绝对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NO.5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冷兵器时代闪电战的代表。他率领的蒙古骑兵让欧洲的基督教世界、西亚的伊斯兰教世界全部心惊胆寒。他生平争战无数,灭国百余,兵威之胜无人能及。他的子孙建立起的蒙国帝国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人们称他们为“世界的征服者”,而他们在征服过程中杀死的人说更是令人胆战心惊,因为死亡人数高达2亿。NO.4 吴起吴起吴起,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阻齐拒秦,身披七十余战而未尝一败。在军事上,他主张兵不在多,但要建立一支平时守礼法,战时有威势,前进时锐不可挡,后退时速不可追的军队,于是他便在魏国组建令列国胆寒的魏武卒。他也主张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地理条件、政治状况、人民习俗、经济实力、军队素质和军阵阵法等特点,制定不同的军事策略。此外,他还最早对养马和骑战做了专门的论述。吴起著有《吴子兵法》一书,此书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后世将《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合称为《孙吴兵法》,北宋时期将《吴子兵法》列入《武经七书》中。NO.3 白起白起白起,战国时期秦国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为战国四名将之首。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

帕金森定律、墨菲法则、彼得原理-20世界三大发现

“墨菲法则”、“帕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1]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2]具体定律 定律一 冗员增加原理:官员数量增加与工作量并无关系,而是由两个源动因 帕金森定律中反映的官僚主义现象[7] 造成的。每一个官员都希望增加部属而不是对手(如“投票”);官员们彼此为对方制造工作(如行政审批,工商、税务、审计、公安,既得利益驱使)。[8] 定律二

中间派决定原理:中间派是指对决定的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意志薄弱、耳朵不大灵光的人,他们在组织的“票决制”议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争取中间派的支持,双方颇费心机进行争取,特别是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所以,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中间派成了主角。 [8] 定律三 鸡毛蒜皮定律: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8] 定律四 无效率系数: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决策性委员会多的非必要成员愈来愈多,以至于会议开始变质,变得效率低下。于是,不得不在委员会重新设立核心决策委员会或核心决策团体。[9] 定律五 认识遴选庸才:人们设计了许多的认识遴选方法,但大部分测试都是徒劳无功的,最终不得不靠偶然性标准遴选。[9] 定律六 办公场合的豪华程度与机关的事业和效率呈反比:事业处于成长期的机关一般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时间设计完美无缺的总部。所以,“设计完美乃是凋零的象征”,“完美就是结局,结局就是死亡”。[8] 定律七 鸡尾酒会公式:会议与鸡尾酒会(饭局)同在,不同重要性的人物参加鸡尾酒会,会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并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把会场从左到右分为A-F六段,从进门处到最远端分为1-8八段,则可划分出48个区域;在假定酒会开始的时间为H,且最后一名客人离开的时间是最初一名客人进场后2小时20分钟,则,重要人物都会在H+75至H+90的时间在E/7区域集合,最重要的人物自然会在其中。[8] 定律八 嫉妒症(分三个时期):在嫉妒症流行的机关里,高级主管辛苦而迟钝,中层干部勾心斗角,底层人员垂头丧气而不务正业。 第一阶段,出现了既无能又好嫉妒的人物,即患上了“庸妒症(平庸而嫉妒)”; 第二阶段,这些庸妒症患者不幸进入或原本就在高层,尽一切可能手段排斥比自己强的人,拒绝提升能力强的人;“愚蠢比赛”; 第三阶段,机关仿佛被喷了DDT,凡才智者一概不得入内,机关病入膏肓,此时的机关已经无药可救了。[8] 定律九 财不外露。[9] 定律十 退休混乱(50岁现象):一般退休的年龄是R,在前3年(R-3)人的精力会开始减退;

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寻根问祖 主题三杰出的智者 课题2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西关实验小学冯慧珊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孙武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2、知道《孙子兵法》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了解一些《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一些《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介绍《孙子兵法》及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方面的资料。 四、教学媒体 课件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介绍孙子兵法的录像 2、(师过渡)春秋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部有关军事战略方面的伟大文献,它就是至今仍然

魅力四射的《孙子兵法》。 3、问:这部被中外军人推崇的《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呢?他就是生活在我国春秋时期的孙武。 板书:孙武——《孙子兵法》 (二)学文明理 1、反馈学生搜集的有关孙子的生平资料。 2、师小结:孙武是春秋末年吴国的一位将领。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国打败了楚国,并成为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国家。 3、师提问:“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为什么?一部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样广?在使用了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现代战争中,为什么人们还在向孙武这位古人请教呢?” 4、学生自由发言。 5、根据书本介绍的孙子兵法的名言以及你所搜集到的材料,谈谈对以下名言的理解。 “知已知彼”——在作战时要集中优势兵力,要了解自己和了解敌人。 “不战而屈人兵”——即不用战争而解决矛盾才是最好的办法,说明作者写的虽是兵书,而他却是个热爱和平的人。 板书:知已知彼避实就虚 6、师小结:《孙子兵法》除了广泛运用在军事上,还能用在什么领域呢?(请结合你知道的例子作分析)

影响世界的一百个经典管理定律

影响世界的100个经典管理定律 一、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 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 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 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 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 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 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 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 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 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 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 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 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事业激励人 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 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 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 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 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 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 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 三、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 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八一”南昌起义建军以来,在革命的洪流中涌现出了多位文韬武略、运筹帷幄的统帅,更有许多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在众多将帅中,享有“军事家”称号的仅有36人,可谓凤毛麟角。那么,究竟谁有资格能成为军事家呢?请看——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军事家的名单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过程中,在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亲自主持下,有关部门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众多高级将领进行了全面、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价,正式确认了33位军事家。1989年11月30日,解放军报刊登一篇文章——《中央军委确定33位军事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名列其中》,引人关注。文章写道: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徐京跃)在史诗般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涌现出多少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军事家”的评语,载入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人物分册》。 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有8位军事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叶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左权,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彭雪枫、罗炳辉。还有林彪。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基础上编纂《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过程中,1994年8月经中央军委审议,又确定增补3人为军事家: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这样,被称为军事家的共计36人。他们是: 毛泽东(1893~1976):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 周恩来(1898~1976):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邓小平(1904~1997):中央军委主席。 彭德怀(1898~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元帅。 刘伯承(1892~1986):中央军委副主席,训练总监部部长,元帅。 贺龙(1896~1969):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陈毅(1901~1972):中央军委副主席,元帅。 罗荣桓(1902~1963):中央军委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元帅。

影响世界的经典管理学定律

影响世界的经典管理定律 1、奥格威法则(美国奥格威·马瑟公司总裁,广告业创始人奥格威提出) 含义:你要是永远都只任用比自己水平差的人,那么我们的公司就会沦为侏儒;你要是敢于启用比自己水平高的人,我们就会成长为巨人公司! 启示:每个人都雇用比我们自己更强的人,我们就能成为巨人公司,如果你所用的人都比你差,那么他们就只能做出比你更差的事情。 2、不值得定律 含义: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启示: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 3、蘑菇管理定律 含义:“蘑菇管理”是许多组织对待初出茅庐者的一种管理心态,初学者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的部门,或打杂跑腿的工作),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 启示: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一段“蘑菇”的经历,这不一定是什么坏事,尤其是当一切刚刚开始的时候,当几天“蘑菇”,能够消除我们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看问题出更加实际。 4、贝尔效应(美国布道家、学者贝尔提出) 含义: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有了成功的信心,成功就有了一半把握。他天赋极高,曾经不止一个人预计说,如果他毕业后进行晶体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一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 启示:论环境如何,在我们的生命里,均潜伏着改变现时环境的力量。如果你满怀信心,积极地想着成功的景象,那么世界就会变成你想要的模样。你可以达到成功的最高峰,也可能在庸庸碌碌中悲叹。而这一切的不同,仅仅在于你是否有成功的信念!很多事情我们不敢做,并不在于它们难,而在于我们不敢做。

伟大军事家拿破仑的爱情故事

伟大军事家拿破仑的爱情故事 拿破仑的爱情还要从他的初恋说起,他的初恋情人是戴斯蕾,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家的女儿,当时两个人认识之后很快就相爱了,而拿破仑的爱情也是让他幸福了一段时间,两个人甚至已经约好了以后结婚的事情,但是战争开始之后拿破仑远征离开了,而戴斯蕾始终无法忘记拿破仑,甚至踏上了寻找他的长路。可是她最后得到的消息却是拿破仑还和别人结婚了,于是伤心失望之下,戴斯蕾嫁给了别人,可是拿破仑的爱情却还在继续,但是当他最后失败的时候,戴斯蕾还曾经劝慰过他,拿破仑的第一次爱情就这样无疾而终。 拿破仑的这一次爱情有些让人惊讶,对方是约瑟芬,一个非常出名的交际花寡妇,是约瑟芬先看上了野心勃勃的拿破仑,而她的美貌也让拿破仑陷入了爱情之中,就算是全家人都非常反对,就算是拿破仑知道了她之前那些不光彩的事情,但是拿破仑的爱情还是无比火热的开始了。可以说在拿破仑的爱情中,约瑟芬是他最爱的一个女人,他为了她和全家人作对,最后还让约瑟芬成了王后,就算是后来还知道约瑟芬的背叛,但是拿破仑的爱情依旧燃烧着,可是就算是再幸福的爱情也有不甜蜜的时候,约瑟芬无法生育成了拿破仑的心病,最后拿破仑还是和约瑟芬分开了,拿破仑的爱情再一次破碎。 据说在拿破仑发动战争侵略俄国的时候,他的部队在一个小镇中战斗,拿破仑故事就发生在这个荒凉的小镇上。当时在战乱中拿破仑和他的军队失散,而俄国的一支队伍正紧紧的咬着他,无奈之下拿破仑闯进一个毛皮商贩的家中,那个毛皮商贩认出了这个伟大的英雄,让他藏在毛料子下面躲避。就在这商贩将拿破仑藏起来后,俄国的人找了过来,幸好并没有发现他的藏身之处,等那些人终于走了拿破仑才出来。这时候拿破仑的这个故事已经快要到高潮了。 那个商贩对拿破仑问道:“请允许我问个问题,你这样伟大的人在生死关头是什么感觉呢?”拿破仑听到后非常的气恼,“你竟然敢向拿破仑问这样的问题?”正巧这时候拿破仑的护卫兵找了过来,拿破仑命令他们马上让这个商贩面对墙壁,然后让护卫枪毙了他。拿破仑冷酷的声音喊道:“预备!”就在这时候商贩觉得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在他身上流转,心里更是变得一片空白。 就在商贩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的时候,拿破仑却看着他的眼睛说道:“这下你知道生死关头什么感觉了吧!” 拿破仑在扩张领土的能力是几乎是无人能敌的,欧洲的许多国家也都因此被他踏在脚下,但是英国却是一个例外,而拿破仑为了针对英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不仅仅国内出现了意外,就是在国际上也开始和俄国的关系越来越冷淡。 其实拿破仑和沙皇的关系一直不怎么好,他觉得沙皇为人太过高傲,但是其实没什么本事,但是在拿破仑提出要娶他妹妹的时候却遭到了拒绝,拿破仑并不是一个容易妥协的

影响世界的一百条管理定律之木桶定律

影响世界的一百条管理定律之木桶定律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他用管理理论对木桶效应作了形象的说明。木桶定律阐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此外,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这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自然界现象,然而往往越简单的道理总会饱含更深层的道理。不管是一个团队还是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任何一个区域都有“最短的木板”。对于团队而言,个人如同组成木桶的木板,各司其职,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团队必然会受到影响;而对个人而言,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许我们没有察觉到,也许虽然有所察觉,却听之任之,于是,这也就成为我们原地踏步或每况愈下的原因。 由此可以启发我们对构成一个系统各个要素的思考:一道好菜,要求添加的各种佐料必须都是最好的,否则这道菜烧出来就不那么可口了。一个生产流程、一种商业运作模式、一个组织系统中,如果少了一个或是某个流程不合格,那么出来的肯定是废品。因此,在一个过程中必须要下工夫抓薄弱环节,否则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取长补短”,加强对每一个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只取长而不补短,是很难提高工作整体效应的;“均衡发展”,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努力提高团队的状况和实力,提高团队整体战斗力,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如果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做三长两短的一只木桶,而把企业的生产率或者经营业绩比做桶里装的水,那影响这家企业的生产率或绩效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最短的那块板。企业的板就是各种资源,如研发、生产、市场、行销、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