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

合集下载

精品医学课件-疔疮

精品医学课件-疔疮
好发于暴露部位。接触后2-3天发病。 二、局部表现:起初,暴露部位出现一个小的红色斑
丘疹,痒而不痛。第二天,变成水疱,内含淡黄色 液体,周围明显肿胀,继而水疱发生出血性坏死, 周围有成群的灰绿色小水疱,形如脐凹。10~14天 后,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离,肿势局限,身热渐 退。 三、全身表现:常有发热等热毒症状。 四、合并症:极易走黄。
手足部疔疮是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 脓性疾病。若治疗不当容易损筋伤骨,影 响功能。虽然因部位、形态、预后不同, 名称各异,但其病因、症状、治疗大致相 同。
中医命名及西医病名对照
蛇头疔:生在指头顶端——化脓性指头炎 蛇眼疔:生在指甲旁——甲沟炎 鱼肚疔或蛇腹疔:生在指中节前肿如鱼肚— —手指化脓性腱鞘炎 托盘疔:生在手掌中心——掌中间隙感染 足底疔:生在足掌中心——足底皮下脓肿 其他如沿爪疔、蛇背疔、螺疔、蛀节疔、手 足丫疔、涌泉疔;
❖ 4 蛇腹疔:生于指腹,患指整个红肿,不能屈伸, 疼痛逐渐加重,伴有畏寒发热等。化脓时胀痛剧烈。 溃后脓出,症状逐渐减轻。如损伤筋骨,则愈合缓 慢,并影响手指功能。
❖ 5 托盘疔:生于手掌,成脓时掌部凹陷消失,手背 肿胀反而明显,肿胀可波及前臂,伴有恶寒发热。 因患处皮肤韧厚,虽已化脓,不易向外穿透,亦有 损伤筋骨可能。
由于四肢远心端化脓性疾病火毒炽盛, 或外伤染毒,再加内有火毒,以致火毒 流于经脉而成。
【诊断】
一、一般情况:发生于四肢,有四肢远心端原 发化脓性或外伤染毒病灶的存在。
二、局部表现:在原发病灶的近心端出现一条 或数条红线,红线坚硬而有压痛。
三、全身表现:可有轻重程度不同的热毒表现。
红丝疔
红丝疔
四 烂疔
足部烂疔
五 疫疔
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 染性疾病。又称“鱼脐疔”,相当于西 医的皮肤炭疽。

疔疮检查手段是什么

疔疮检查手段是什么

疔疮检查手段是什么疔疮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名称亦不同,如生于眉心的称眉心疔,生于两眉棱的称眉棱疔,生于颊车的称颊疔,生于鼻部的称鼻疔,生于眼胞的称眼胞疔,生于颧部的称颧疔,生于人中穴处的称人中疔,生于人中两旁的称虎须疔,生于口角的称锁口疔,生于属部的称唇疔,生于颏部的称承浆疔。

病名虽异,但其病因病机、辨证基本相同,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颜面部的疖、痈。

一、疔疮的检查方法1. 尿常规检测:内容包括尿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蛋白质、比重及尿糖定性。

2. 血常规检测: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

3. 皮肤真菌镜检:是通过直接镜检的方法,找到菌丝和孢子,以供初步诊断。

而培养的方法,则根据菌落的特征和镜下形态,结构以确定菌种。

4. 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是检查血、尿、脑脊液、胸膜液、心包液及腹膜液中,是否有细菌的存在的一种检查方法。

5.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必要时应作血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二、疔疮的鉴别诊断1.疖:虽也好发于颜面部,但根脚浅表,范围不超过3—6cm,一般无全身症状。

2.有头疽:初起有粟粒样的脓头,但逐渐范围扩大形成多个脓头,破溃如蜂窝状,范围往往超过9~12cm;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厚之处;发展较慢,病程较长。

疔疮多发于额前、颧、颊、鼻、口唇等部位。

依据病程变化可分为三期:1.初期:在颜面部的皮肤上面有一粟粒样的脓头,或痒或麻,以后逐渐红肿热痛,肿势在3~6cm以上,顶突根深坚硬,犹如钉丁之状。

轻者可无全身不适,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2.成脓期:起病后约5-7天,肿势逐渐增大,疼痛加剧,后肿势局限。

顶高根软。

全身伴有发热、口渴、便干、溲赤等火毒炽盛的症状。

3.溃后期:脓头溃破,脓栓随脓外出,肿消痛止,身热渐退,疮口即可愈合。

以上是顺证演变的一般规律。

但生在危险三角区(鼻、上唇周围)的疔疮,如若处理不当,或受挤压碰撞,或过早切开等,可引起疮顶千陷无脓,疮口周围皮肤暗红,肿势扩散,甚至头面耳项俱肿,全身伴有壮热烦躁,恶心呕吐。

疔疮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疔疮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疔疮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疔疮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变化而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容易形成走黄内陷。

如果处理不当,发于颜面部的疔疮容易走黄而有生命危险,发于手足部的疔疮则易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所以了解和掌握疔疮的中医防护措施,对于疔疮患者病情的愈后转归是十分重要的。

中医预防护理疔疮措施:一、病情观察疔疮的部位、形态、色泽、肿势范围、深浅,腐脓的量和色,疼痛的性质、程度。

做好记录。

若见下列情况,表明发生了走黄内陷,立即报告医生实施抢救。

1、疮顶忽然陷黑无脓,根脚走散,皮色由焮红转为暗红或灰白。

2、全身高热、寒战、烦躁、呼吸困难、神志昏迷等。

二、生活起居保持居室安静、清洁、通风、凉爽,温度保持在20—22℃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

颜面疔疮患者宜少说话,不可迎风而卧,忌发怒和房事劳累。

手足疔疮患者应限制肢体活动,忌持重和剧烈活动。

三、情志护理经常和患者交谈,向其解释病因,以消除其顾虑,稳定情绪,避免各种不良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四、用药护理1、使用箍围药消肿解毒时,范围必须大于肿势范围,注意保持湿润。

2、使用拔脓祛腐药时,注意有无过敏,过敏者禁用。

3、清热解毒药煎熬时间宜短,一般武火煮沸后15—20分钟,并宜凉服;脾胃虚弱者,宜温服。

4、颜面疔疮者中药汤剂宜偏凉服,忌服发散药。

五、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为原则。

宜食流质和半流质饮食。

如水果汁、蔬菜汤、绿豆汤等,鼓励多饮水。

禁食酒类、辛辣、煎烤、生冷硬物、鱼腥、肥甘之品。

颜面疔疮患者应减少咀嚼活动。

温馨提示:疔疮患者需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再次染毒。

一旦发生疔疮要及时就医,切记过早挑剔。

并且不要自行挤压,防止碰伤,以免感染扩散。

避免阳光暴晒、蚊虫叮咬、抓伤碰伤。

修剪指甲不宜过深,避免阵尖、竹、木刺伤;避免赤脚劳动。

平时饮食清淡。

保持大便通畅。

患病期间注意休息,保护患处,遵医嘱用药。

恢复期间注意保护患处,避免再次染毒,影响伤口愈合。

疮疡、疖、疔的诊断及治疗

疮疡、疖、疔的诊断及治疗
疮疡、疖、疔
垫江县中医院 皮肤科龙永婷
最新课件
1
概论
含义——体表化脓性疾患, 传统中医外科重点。
一、病因病理
1、病因
外感六淫邪毒
外来伤害 饮食不节
“五气过极均能化热”故疮 疡以热毒、火毒为常见。
情志、房劳损伤
2、病理
气血凝滞,营卫不和最,新课经件 络阻塞,热盛肉腐,肉腐化2 脓。
二、辨证
既重视局部,又和整体结合是疮疡辨证的独 特体系。
最新课件
36
7、预防与调摄:注意保护,防 治手足皮肤损伤,手部疔疮忌持 重物剧烈活动,足部疔疮抬高患 肢减少行走,愈后手指功能锻炼。
其他参照“颜面部疔疮”。
最新课件
37
(三)红丝疔
1、定义:发于四 肢,皮肤呈红丝 显露,迅速向上 走窜的急性感染 性疾病。
最新课件
38
2、特点:手足部应先有疔疮或 破损,而后突然出现红丝,延患 肢内侧迅速向上走窜。
最新课件
20
7、预防与调摄:注意个人卫生, 少食辛辣炙煿肥甘厚腻之品,患 疖时忌食鱼腥发物,保持大便通 畅,防暑降温,体虚者积极锻炼, 消渴病等及时治疗。
最新课件
21

最新课件
22
(一)颜面部疔疮
1、定义:一种发 病迅速,易于变 化而危险性较大 的发生于颜面部 的急性化脓性疾 病。
最新课件
23
1、定义:一种发 病迅速,易于 变化而危险性 较大的发生于 手足部的急性 化脓性疾病。
最新课件
30
2、特点:蛇眼疔甲旁红肿,蛇头 疔手指末节肿如蛇头,蛇肚疔通指 红肿,托盘疔手掌、手背肿胀延及 腕臂,足底疔肿在足底等。均易损 筋伤骨。
最新课件

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疔疮,又称疖肿、疖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颈部等部位。

疔疮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局部发热等,严重时还会有脓液排出。

疔疮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两个方面,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疔疮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疾病的恶化。

疔疮的症状。

疔疮的主要症状是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触摸时会感到明显的热痛,严重时还会有脓液排出。

在疔疮初期,患处会有红肿、硬结,随着病情的发展,红肿处逐渐变软,形成脓肿,脓肿破裂后脓液排出,留下溃疡面。

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疔疮的治疗方法。

1. 局部处理。

局部处理是治疗疔疮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患处的清洁,避免局部受到外界污染。

对于初期的疔疮,可以热敷患处,促进脓肿的成熟,有助于脓液排出。

在脓肿破裂后,要及时清洁患处,避免感染的扩散。

局部处理还包括外用药物的使用,如抗生素类药膏、消炎药膏等,有助于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2. 全身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疔疮,需要配合全身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当的口服抗生素药物,以控制感染的扩散。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的康复。

预防疔疮的发生。

预防疔疮的发生同样重要。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污染。

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干燥,避免长时间潮湿,有助于减少细菌的滋生。

此外,要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总结。

疔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发热等。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处理和全身治疗两个方面,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疔疮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疾病的恶化。

预防疔疮同样重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疔疮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健康的皮肤状态。

什么是疔疮?

什么是疔疮?

什么是疔疮?
疔疮是一种发病迅速,易于恶化,危险性较大的疮疡。

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

若处理不当,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

疔的范围很广,包括西医的疖、痈、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

因此名称繁多,证因各异,按照发病部位和性质不同,分为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红丝疔、烂疔、疫疔五种。

疔疮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内发。

若热毒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属危证。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1%
易感人群:无特殊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新生儿泪囊炎脑囊虫病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中医科中医综合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1-2周
治愈率:95%
常用药品:头孢氨苄胶囊阿莫西林颗粒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500元)
温馨提示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疔疮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疔疮,又称为脓毒病或疖子,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感染病,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

疔疮病症状明显,患者会感到剧痛,并且会导致皮肤发红、肿胀,常伴有化脓和溃疡。

疔疮通常发生在脸部、胸部、颈部、腋下、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毛囊和皮脂腺比较密集,容易受到感染。

一般情况下,当皮肤受到微小创伤时,病原菌容易进入毛囊或皮脂腺,导致疔疮的发生。

疔疮的主要症状包括:1. 剧烈的局部疼痛:疔疮通常会导致患者感到剧烈的疼痛,特别是当疔疮位于面部或其他敏感区域时,疼痛感更为明显。

2. 红肿和局部发热:疔疮会导致患处的皮肤发红、肿胀,并且局部温度会升高,有时还会出现皮肤潮红现象。

3. 化脓和溃疡:疔疮破溃后,常常能够看到有脓液从疮口排出。

如果没有及时排除脓液,疮口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甚至出现坏死组织。

4. 发热和乏力:如果感染比较严重,病原菌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全身的发热和乏力。

治疗疔疮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方法,只有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的方法如下:1. 局部消毒和湿敷:在疔疮初期,可以使用消毒药物如酒精或碘酊进行局部消毒,并使用湿敷水包裹患处,帮助疮口排脓。

2. 抗生素治疗:一般情况下,脓毒病常采用口服抗生素治疗,例如青霉素或红霉素。

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医生可能会选择静脉注射抗生素。

3. 切开排脓:当疔疮发展到一定程度,脓液无法自行排除时,医生会进行切开排脓手术。

手术后还需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消毒。

除了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大型、严重感染的疔疮来说,手术治疗能够更彻底地清除感染灶。

手术治疗主要分为两种方法:1. 疔疮切开和排脓:在手术中,医生会使用手术刀开刀,将疗程中的脓液彻底清理干净,并清除病原菌。

术后患者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2. 排查导管:有些疔疮会形成导管,导致脓液无法排除。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进行导管的手术切除,使得脓液能够顺利排出。

疔疮的针灸治疗

疔疮的针灸治疗

疔疮(其他治疗)
• 挑治法 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 脾俞等。 方法: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 纤维样物,每次取2―4处。
• 隔蒜灸法 选穴:阿是穴 方法:将蒜片置于疔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 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炷,每日1次,10次为 1疗程。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1 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疔疮(病因病机)
• 多因肌肤不洁,铁木刺伤而妄施针挑挤压, 以致火毒乘隙侵袭,邪热蕴结肌肤;或因恣 食膏粱厚味和酗酒等,以致脏腑蕴热,毒从 内发。若毒热内盛则流窜经络,内攻脏腑则 属危候。
• 饮食不节-----火毒结聚--脏腑蕴热 • 肌肤不洁(恣食高粱厚味醇酒辛辣炙) ---------------------- 邪毒内侵 • 昆虫咬伤或竹木刺伤-----肌肤染毒
疔疮(概述)
• 疔疮是好发于颜面 和手足部的外科疾患。 本病以发病开始即有 粟米样小脓头,发病 迅速,根深坚硬如钉 为特征。 • ]因发病部位和形状不 同,而有“人中疔”、 “虎口疔”、“红丝 疔”、“托盘疔”、 “对口疔”、“鼻疔” 等名称。现代医学的" 疖"属本病范畴。
[说明] 本图颐面部有一 粟米样疮头,渐红肿热痛, 肿块范围在1-2寸以上, 顶突根深坚硬,肿势渐大, 出现脓头后顶高根软溃脓,滞-疔 疮(邪毒亢盛) 内攻脏腑(走 黄)
• 现代医学认为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葡 萄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疔疮(辩证)
• 本病初起为毛囊口脓疮隆起呈圆锥形的炎 性硬结,状如粟粒,其色或黄或紫,有红、 肿、热、痛,数日内硬结增大,疼痛加剧; • 继而形成脓肿而硬结变软,疼痛减轻,溃 脓后脓腔塌陷,逐渐愈合。如发生于四肢, 患处有红丝上窜的,称“红丝疔”。 • 如见寒战、高热、神昏、谵语、头痛、呕 吐为全身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疔疮走黄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期:
约第7-10日 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脓栓随脓外 出,肿痛渐消,身热减退 10~14天即可痊愈

变证—走黄
颜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 妄加挤压挑刺 过早切开 不慎碰伤 表现:

中医辨治
热毒蕴结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火毒炽盛
凉血清热解毒 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
蛇眼疔的切口
1、手指部的切口 2、3、4、手掌部的切口
最佳治疗方案

初期在西药抗感染、对症的同时,结合 中医局部外治;中期脓熟,如有指骨损 伤或指甲溃空,或疼痛明显,须首选手 术治疗。后期以中医治疗为主。Fra bibliotek红丝疔
急性淋巴管炎
别名
红丝疮 赤疔 血箭疔 红演疔 红线疔 血丝疔


辨证
所伴症状 火毒入络-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加减 火毒入营-凉血清营,解毒散结 犀地、黄解、五消

外治
泄其毒 结节“消” 脓成排脓 脓尽生肌

最佳治疗方案

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灶的前提下,初、中 期以西药抗感染,局部砭刺泻毒、手术 切开排脓为主;后期以中医外治为先。
蛇头疔
手丫疔
蛇头疔合蛇腹疔
托盘疔
病因病机
内因 外因 内因是发病的基础 外因是发病条件及诱因 火毒炽盛-----气血凝滞、经络阻塞、热胜 肉腐。

蛇眼疔
首见于《外科大成》 虾眼疔、沿爪疔、 清以前“代指“ 《证治准绳》最详

(1)红肿热痛,一般2---3天成脓 (2)指周炎 (3)甲下脓肿。黄色或灰白色的

内治
(1)火毒凝结—清热解毒 要点:初期,火毒凝结;营卫失和 (2)热胜肉腐—清热透脓托毒 要点:邪正斗争剧烈。驱毒外出之势。 (3)湿热下注—清热解毒利湿 部位:足底部。
外治(切开)

原则: 指腹部不作切口 纵形切口 手指多从侧面切开 不跨关节 手掌部应依掌横纵切开。不能误从手背 切开。
蛇头疔的切口
迎香疔
虎须疔
虎须疔
地仓疔
走黄之势
走黄之势
特点
颜面部 红肿热痛 疮形小3-6cm左右,有些如粟米般大小。 坚硬、根深,外形象钉子一样。 易走黄。(头为诸阳之会;西医认为感 染沿静脉回流到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 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

病因
内发:恣食膏粱厚味、醇酒辛辣炙煿,脏腑蕴热 火热之毒 炽 盛 外 受 感受风热火毒 皮肤破损,复感毒邪,蕴蒸肌肤
蛇 眼 疔 。 虾 眼 疔 , 沿 爪 疔 , 代 指
沿爪疔
蛇头疔
手指末端 化脓性指头炎 《证治准绳》:天蛇毒 《外科正宗》:“天蛇毒一名蛇头疔, 乃心火旺动攻注而成,其患指大若蛇头, 赤肿欣痛,甚者疼及连心,寒热交作, 或肿痛而延止。”

(初期)麻、痒、刺痛。欣红肿胀。 (中期)肿胀如蛇头,10天化脓伴剧烈的跳痛 (溃后)早溃黄稠,如自溃较晚,脓出稀而臭秽 多为损骨之象。
蛇肚疔
蛇腹疔、鳅肚疔、泥鳅痈(疔)、 生于指腹部 化脓性腱鞘炎 《外科证治全书》:“泥鳅痈,一指通 肿,色紫,形如泥鳅,欣热,痛连肘 臂”;“蛇腹疔生于指中节前面,形如 鱼肚,色赤疼痛。”

蛇 腹 疔
(初期)手指通红肿欣痛 (成脓)7---10天,疼痛剧烈、跳痛 (溃后)脓出黄稠易愈,切开不及时, 脓出稀而臭秽。

最佳治疗方案
未“走黄”者,初期和中期以中药内治 和西药抗感染为主,结合中医局部外治; 溃后以中医外治为主。 一旦“走黄”,又应以西医静脉抗感染 和对症治疗为先,控制后再按未“走黄” 处理。

手足部疔疮
蛇眼疔
蛇 眼 疔 。 虾 眼 疔 , 沿 爪 疔 , 代 指
沿爪疔
蛇头疔
蛇腹疔
蛇腹疔
按部位分:
颜面部、手足部
按性质分
红丝疔 烂疔 疫疔等。

重点
颜面部疔疮、手足部疔疮、红丝疔。
颜面部疔疮
好发部位
颜面部均可发生。 但好发于:额前、颧、颊、鼻、颏、口 唇等处。 命名方式较多,但多以部位与穴位命名。

鼻根疔
眉心疔
鼻疔
唇疔
颧疔
颧疔
颌疔
鼻疔
人中疔
托盘疔
掌心毒或手心毒 发于手掌部劳宫穴处 易伴发红丝疔 易引起“走黄” 易伤筋骨

手掌肿胀,手背较手心肿甚(手心角质层 厚,淋巴引流向手背)严重时肿及手臂。
辨脓
点压法 透光法

辨是否损骨?
药线 X光摄片

血常规
白总升高 中性粒细胞升高

治则
内治:清热解毒。 外治:脓成尽早切开。

溃后余毒未尽
五心烦热 人参清神汤 陈皮、茯苓、地骨皮、麦门冬、当归、 白术、黄芪、远志、柴胡、黄连

外治
初起 成脓 溃后

箍毒消肿 提脓祛腐,切开排脓 提脓祛腐,生肌收口
注意
静卧休息,减少活动 忌服辛热发散之药 忌早期切开及针刺,忌挤脓 忌灸 忌过食膏粱厚味,忌食烟酒及辛辣、鱼 腥发物
首见
《证治准绳》
部位

四肢
特点
细红丝一条 迅速向上走窜

病史

破损史
皮损
红丝线(或红或暗红) 细 粗(伴症状) 可伴淋巴结肿大 条索状肿块和压痛

红丝疔
中医治疗
《外科大成》
生于手有红丝入腋,入腋者不治,生于 足有红丝入腹,入腹者不治,生于唇有 红丝入喉,入喉者不治。 宜入红丝尽处刺断
疔疮
首见
《素问•生气通天论》
《诸病源候论》
“疔疮者,风邪毒气于肌肉所生也” “初起时突起如丁盖,故谓之疔疮,令人 恶寒,四肢强痛。” “手足头面骨节间者最急,其余处则可也, 毒人腹则烦闷恍然大惚不佳,或如醉, 患此者三、二者便死。”
《外科精义》
“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 “其候本因甘肥过度,不慎房酒,以致邪 毒蓄结,遂生疔疮” “如针不痛,其人眼黑,或见火光者,不 可活也,此邪毒之气入脏腑故也。”
内燔营血
疔疮走黄
临床表现
初期:
火毒炽盛,气血凝滞 初起局部即有粟米样脓头,或痒或麻, 继则红肿热痛,3~6cm,根深坚硬,如钉 丁状 表证 重者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中期
火毒壅滞不散,热胜肉腐成脓(5~7天) 肿势渐大,四周浸润明显 疼痛加剧 疮顶破溃 里证 伴有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苔、 脉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