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读后感
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10篇

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10篇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1我从小就爱看许多著名现代作家写的文章,尤其是大家熟悉的巴金、冰心、老舍等作家,他们写的文章或作品,我是百读不厌。
我们课本的第一篇课文,名字就叫《养花》,是老舍先生写的,我对它非常欣赏,因为老舍用非常朴素、简练的话语,记叙了自己养花的经历以及养花的乐趣。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看似很普通的话语,却说明了劳动是人生活的根本,养花需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你们说对吗?在平时的工作中,老舍先生也运用了劳逸结合的方法,使自己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这正告诉了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可以写一会就到室外去晒晒阳光,看看绿色,开阔视野,有益身心。
当然,养花也会得到许多知识。
比如说:有的话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底下,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我们在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总会或多或少地积累一些知识,多得些知识绝不是坏事。
这篇课文抒发了老舍先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我想,我们也要像老舍先生那样,把自己的爱好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精心的照管它们。
你的生活会因此丰富多彩,自身也会感到充实、幸福。
老舍先生作品读后感2老舍先生是著名的作家,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是《老张的哲学》,最有名的是《四代同堂》、《骆驼祥子》。
现在来说说他写的一篇散文——《母鸡》吧!《母鸡》主要写了,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然后又喜欢母鸡。
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是:母鸡从前院嘎嘎到后院,又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母鸡喜欢随便乱叫。
母鸡不反抗公鸡,却欺侮鸭子——它欺软怕硬。
母鸡每下了一个蛋,都想要全世界知道它这点成绩——爱炫耀。
作者喜欢母鸡的原因是:每当有鸟飞来或是有东西响了一下,它会鸡雏躲到它的身边来——负责。
每当母鸡发现了一个食物,它会把食物让给鸡雏吃,自己却消瘦了——慈爱。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它趴下时鸡雏们就啄它的头,它也没抱怨——辛苦。
要是夜间有什么动静,它会立刻叫起来,让人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勇敢,有责任心。
老舍《一些印象》读后感

老舍《一些印象》读后感读老舍先生的《一些印象》,就像是跟一位老朋友坐在胡同口的大槐树下,沏一壶茉莉花茶,慢悠悠地聊起那些年的事儿。
这书啊,不张扬,不华丽,就像老舍先生的文字一样,朴实无华,却句句戳心窝子。
开头几篇,老舍先生就像是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那些个老北京的街景、人物,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
他说胡同,我眼前就浮现出那弯弯曲曲、四通八达的小道儿,两旁是斑驳的青砖灰瓦,偶尔传来一两声叫卖声,热闹又不失宁静。
他说茶馆,我仿佛能闻到那股子茶香,混合着人来人往的烟火气,坐在里面,时间都变得慢了起来。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老舍先生对人物的描绘。
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鲜活,有血有肉。
有那么一位老邻居,爱养花,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儿就是给花儿浇水,那认真的劲儿,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
老舍先生没直说,但我能感受到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还有那些小贩儿,挑着担子,吆喝声此起彼伏,虽然生活不易,但他们的笑容里总是透着那么一股子乐观和坚韧。
读着读着,我就像是在跟老舍先生一起,穿梭在老北京的大街小巷,感受着那个时代的脉搏。
他的文字,就像是一台时光机,带着我回到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年代。
我跟着他一起笑,一起感慨,仿佛自己也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份子。
最让我动容的,是老舍先生对家乡的深情。
他笔下的老北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寄托。
他爱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更爱那里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这种爱,是深沉的,是刻在骨子里的,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根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暖洋洋的,就像是被一股暖流包围着。
我感慨于老舍先生的才情,更敬佩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
他用最简单的文字,描绘出了最真实的生活,让我们在忙碌和喧嚣中,找到了一丝宁静和温暖。
我想,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
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也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只需要一颗敏感而真挚的心,就能触动我们的灵魂。
老舍先生的《一些印象》,就是这样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老舍读后感最新8篇

老舍读后感最新8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老舍读后感最新8篇优秀的读后感能快速抓住读者的眼球,书写一篇读后感有助于加深大家对名著思想的了解,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老舍读后感最新8篇,供大家参考。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10篇

悲剧总是呼唤人们共同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巨,即便生活多现实、多残酷,也不能被困难打败,坚持即王道。
全文约:672字,阅读时间:83秒。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3
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非常喜欢他的作品,最近我又品味了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这部小说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命运
祥子一贯要强与奋斗,他所梦想的不过是以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像他这样善良、正直的人,可就是得不到上天的疼爱……好不容易买来的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这些事,给了祥子一重重的打击,他本想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但是经过这些打击,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信心,自甘堕落,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诱惑,得了一身脏病,成为一堆行尸走肉。
老舍《骆驼祥子》读后感6
从善良到堕落,从纯真到邪恶,从大度到无情吝啬。《骆驼祥子》就描绘了一个这样的人的悲惨故事。
祥子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长着一身壮肉,个子很高,谁见谁怕。他的梦想就是挣钱,买一辆自己的车。他在刘四那里好不容易有了一辆,被士兵弄走了。那是的他没有放弃,老天也开了眼,他在逃跑的时候正好旁边有3匹骆驼。他便牵去了。卖了些钱。回到了刘四爷那里的祥子仿佛有了更大的志向,甚至想过开自己的车店呢。
对于祥子的悲剧,我感到万分同情。他本是个很正直的人,却落得如此下场。其实他一开始也在努力地与生活斗争,只是他没有坚持,假如他坚持了,那么事情就不会是这样。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读后感5篇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读后感5篇《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读后感1这个暑假,我读了老舍先生的经典小说《骆驼祥子》。
老舍先生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讲述的一个黄包车夫坎坷艰辛的大半生。
本书的主人公叫祥子,他来自乡间,带着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背景,骨子里带着一股农民特有的质朴和固执。
当他进城,并决定拉车时,他就已经从心底认准了这一行,努力工作挣钱;想要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凭着自己的努力,在三年之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拥有了一辆只属于自己的车、成为了上等车夫。
但是好景不长,不多久,他的车就在兵荒马乱中失去,只牵回来三头骆驼。
此时的他并没有灰心:更加努力的工作,攒钱买车。
这次,上天似乎并不是十分眷顾他,他攒下的钱被一个侦探洗劫一空。
为了自己的车,他与虎妞结了亲。
不多久,命运再次捉弄了他:虎妞死在了难产中。
连连受到生活打击的祥子,终于还是向命运低头了。
他开始游戏生活;开始自甘堕落;彻底沦落为城市的垃圾。
通过祥子这大半生的经历,我明白了:命运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祥子的一生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证明,一开始,他辛苦工作,正视命运,命运便也回报他,让他如愿以偿得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后来,他自暴自弃,逃避命运;于是命运也不停地回敬他:让他愈加堕落。
所以在生活中,不管命运给我们带来如何的磨难、挫折,我们都不能轻易向命运低头。
试想一下:如果祥子在虎妞死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继续迎战生活,他一定可以再次靠自己劳动再拥有一辆车!我们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老舍先生骆驼祥子读后感2我最近读了一本好书——《骆驼祥子》,老舍的代表作。
每当翻开这本书,一个追梦人在我的眼前飞奔,拉着他刚刚买来的车,好像装在这一生的幸福,这个人就是祥子。
《老舍》读后感三篇

《老舍》读后感三篇 (一)《老舍 》读后感 冰心 曾这样赞叹过老舍: “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 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 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 本地风光; 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 辛酸,向往与希望。
”我想着这句话,看了《老舍》这本书。
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区小杨家胡同的一个普通旗人家庭。
但幼年丧父, 生活清 苦,让他从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对母亲也是特别的孝顺。
让我最佩服的,还是 他的坚贞不屈,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
当他面对着凶残、毫无人性的敌人、黑暗 的腐败社会的时候,他从没低头,不被压抑住,坚决与他们抗争。
他以自己宝贵 的生命为沉重的代价, 为人民写了一本本充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扛鼎之作。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七七事变”的时候,书上介绍说,那时,祖国又陷入了 空前大劫难。
老舍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用笔做武器,着写了《剑北篇》,里面 热情地赞颂了边疆军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这场战争中, 老舍成了民族英雄,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
老舍是个广交益友的人, 虽然他自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大作家, 但他不妄自 尊大,和许多知名作家都是好朋友,如:郭沫若 、茅盾、张恨水、丰子恺等。
他们在一起,不耻下问,一起探讨文学 方面的琐事,老舍幽默生动的语言,让大家都理所当然地喜欢与他交谈。
我真想像老舍那样,语言虽然平凡,但却用得很精辟,恰到好处,他的人敬 尊之也很值得我学习。
我现在一定要努力,我相信,我将来一定能和老舍一样出 色! (二)《老舍》读后感 在读《老舍》读本之前,我的心情非常紧张,因为老舍是位大作家,我想他 的文章一定很深奥、难懂,而且这本书还要写读后感。
读了几篇文章之后,我的心情顿时轻松了,老舍爷爷的文章简洁、易懂,充 满了童趣。
读着读着, 我仿佛看见了老舍爷爷笔下的小猫正在他的稿纸上踩印几1/6朵小梅花; 我仿佛看见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在花园里摆弄花草; 我仿佛听见了 送信的邮递员叔叔在说“你们家的花真香啊! ”; 我仿佛看见了一位慈祥的父亲 在对自己的女儿说“洋娃娃考了 4O 分!”;我仿佛听见了母鸡在老舍爷爷家的 花园里“喔喔”地叫着;我仿佛观看了土地庙的一场比武,一场拳打脚踢…… 读完整本书,我知道了老舍爷爷是个“老小孩”,他对生活永远好奇,永远 有兴趣,他什么都写,面特别广。
老舍作品读后感

老舍作品读后感8篇老舍作品读后感1主人公赵子曰盲目自大,粗俗腐败,展现出他卑微的心理和空虚的灵魂。
欧阳天风阴险狡诈,阿谀奉承。
而有正义感的李景纯则寄托着作者的希望,但最后却倒在了敌人的枪下。
老舍用讽刺幽默的笔调来描写北京平民的日常生活细节是部作品的特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刻画出中国人的灵魂状态。
《月牙儿》《断魂枪》是老舍先生的两部短篇小说,这两部短篇小说也都是对旧中国黑暗社会的批判。
它们的主角都是小市民,描绘的都是他们的灰色生活。
《月牙儿》是老舍根据自己被战火烧毁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要情节改编的。
展示了母女两代人相继沦为暗娼的悲惨命运。
“月牙儿”贯穿全文是主人公命运的象征,使小说一开始就洋溢着一种凄清哀婉的情愫。
在《断魂枪》中“神枪沙子龙”被人遗忘,他不愿再与人比武,炮声中,他的武艺、事业都变成了昨夜。
虎妞死后,他也想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但是小福子不幸的死去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他开始浑浑噩噩的生活,他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
在最后作者说“体面地、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态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阅读到最后让人感到了无限悲凉无奈。
老舍作品读后感2机器的翻着书本,想到春节,居然就看到有一篇《北京的春节》,不想被吸引住了。
草原下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
“不知怎样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还端来了最著名的手抓羊肉。
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一首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怪不得老舍老师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原来的春节多热闹啊。
照这个日子计算,现在也该为春节准备了。
老舍《我这一辈子》读后感9篇

《我这一辈子》读后感1《我这一辈子》是一篇很独特的小说,里面没有剧烈的矛盾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他只是一幅浓淡相宜的风俗画。
描写了一个由裱糊匠出身的“三等警〞的平淡的遭遇,洞察到了纷纭复杂的人情世故,提炼出了城市贫苦市民的命运,描写了那个时期贫民生活的无奈与辛酸,阅读了这篇小说,我感受到的是心灵的震撼!这篇小说讲的是民国前后的事,文章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谈起,便是小说的主人公。
他读过一点书也有自己小小的心志,是一个渴望幸福并有一颗想干一番事业的心,可毕竟时间有太多的不如意,一些人一个字不识照样可以做大官,而主人公却依然只是裱糊匠一个,不过靠着他的一点小聪明倒也活的有趣。
穷,但有人味!顺理成章的,他成了亲,有了漂亮的妻和自己可爱的孩子,生活虽然清贫可也充满了欢乐,阳光里都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令人不快的是妻居然和自己的朋友跑了。
朋友妻不可欺,人尽皆知的话在他身上破碎了,没有给他留下任何理由的私奔让他体会到了不该有的痛。
这个打击让他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自己的妻子跟自己最好的朋友私奔了,无论发生在什么时候都会让人难以启齿吧,更何况是那个年代,那个有一丁点丑事都会被指指点点,戳脊梁骨的年代!闲言碎语不在话下,谁又能受得了呢,更多的苦只能咽进自己的肚里。
看着两个没妈的孩子,望着冷冷清清的家,生活过的是那样窘迫不堪。
老舍《我这一辈子》读后感2每天定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我这一辈子》,觉得每天两集的播出进度太不解渴。
与老舍先生的“京式幽默〞神交了几十年,这回又一次品味了他老人家让人“含着泪花苦涩的笑〞那种独特的滋味儿。
《我这一辈子》没有强加于人的概念,也不是那种几近于素材化粗陋之作。
古话说:说书唱戏劝人的方。
我想,这“劝人的方〞大概就是作品的主题,作品的教化功能了吧。
福海的厚道、死性,刘方子的阴险、钻营,赵二的庸俗、痞气,他们的处世为人决定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脉络。
福海一辈子善良为人,尽管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赵二感召之下小小不严地学了点“汤事儿〞的把戏,可该“汤〞的大事却始终被巨大的“良心〞所弹压,没有信心去“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先生》读后感
老舍写济南,首先推出的一组散文,共七篇,总题叫:《一些印象》。
在《一些印象》里,老舍用了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把一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整个地由远而近地推到读者面前:“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
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 这个济南“印象”,不仅酷似一幅写意的宋人水墨山水,而且也颇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夏天,还在《春风》中写了济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驳离,色彩斑斓。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
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济南,不能不写济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
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请看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山的吧: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
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
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
”(《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一些印象(续六)》)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面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
”“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
山前的田,绿的。
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
”(《非正式的公园》)--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
”(《一些印象(续四)》)
--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
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
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一些印象(续五)》)
--这是济南的冬日之水。
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一位文人雅士,能象老舍这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相熟、相亲、相知,而又写得这么富有诗意、这么触手可及的呢?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它们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了!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未就此止笔。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老舍对当时的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微词,称它们: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专门的文字描写了它们。
除了在多篇文中都为千佛山写上几笔外,老舍还有专篇写趵突泉,专篇写大明湖的。
在《趵突泉的欣赏》里,他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泉太好了。
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
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
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了济南的山水之胜,老舍并没忘济南的物产之美。
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这样,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大城楼、石城墙,那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历山、鹊山、华山、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目的荷花,春天的杨柳,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等等--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个…湖‟,而是被人工作成了许多…水沟‟”,“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
…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
”
在《广智院》中,老舍写了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
院。
在《药集》中,老舍写了那成捆成捆的用作治病的中药材--橘皮上一层黑泥,柴胡上沾着马粪,人们毫无卫生观念。
在《耍猴》中,老舍写了没有文化的市民不知体育为何物,视现代体育为“耍猴”。
在《估衣》中,老舍写了无知的乡民在商埠争相购买东洋破烂--日本估衣,并不知抵制仇货是怎么回事儿。
在《国庆与重阳的追记》中,老舍写了民众缺乏起码的启蒙和爱国教育,国难当头照样热热闹闹地登千佛山,并没有多少人把“九、一八”、“五、三”这些国耻日记在心上。
在《三个月来的济南》和《吊济南》中,老舍痛陈济南的亡城之危,写了面对外侮民众的麻木、散漫和缺乏组织,写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昏聩。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很留意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
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
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三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
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
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在这块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济南的文化环境中。
在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奋地创作了四年,深阔地吸纳、思索了四年。
济南四载,成为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段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响到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
应该说,对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代城市治理观。
不仅如此。
离开济南之后,对一个新生的、更清醒更合理的济南的憧憬,对济南无比的怀念,更在老舍的心中凝聚、幻化成一个美好的“济南梦”-- “我将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绿柳,柳荫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
我将看见破旧的城墙变为宽坦的马路,把乡郊与城市打成一家;在城
里可望见南山的果林,在乡间可以知道城内的消息。
我将看到大明湖还田为湖,有十顷白莲。
我将看见趵突泉改为浴场,游泳着健壮的青年男女。
我将看见马鞍山前后有千百烟囱,用着博山的煤,把胶东的烟叶制成金丝,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头;烟台的葡萄与苹果酿成美酒,供全国的同胞享用。
还有那已具雏型的制钟制钢,玻璃磁器,棉绸花边等等工业,都能合理的改进发展,富国裕民。
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脑府,用多少条公路,几条河流,和火车电话,把它的智慧热城的清醒的串送到东海之滨与泰山之麓。
”(《吊济南》)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但,他毕竟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留给后人了。
使后来我们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