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技术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207期交 通 科 技

Serial N o .207 2004年第6期T ranspo rtati on Science &T echno logy N o .6D ec .2004

收稿日期:2004206231

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技术研究

干宏程 孙立军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

摘 要 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特点,运用交通流理论对拥挤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模型及算法,并进行有效性评价。最后,提出关于可变限速控制应用的一些建议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城市快速道路 可变限速控制 可变限速标志

1 可变限速控制策略的提出

限速的目的就是使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变得更

加一致,从而实现改善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挤、减少污染和降低能耗等控制目的。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道路运行的主要问题是拥挤和事故,因此本文以改善行车安全、缓解交通拥挤为控制目标对可变限速控制进行研究。

国内外多以85%位车速作为限速值,然而85%位车速改善行车安全的作用取决于车速分布的离散程度,即车速离散性越小,作用越明显。由于拥挤时车速分布的离散性往往很大,因此85%位车速并不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深入分析拥挤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合理的可变限速(variab le

speed li m its V SL )控制策略。

拥挤可以分为两类,即需求增加引起的拥挤和通行能力下降引起的拥挤(如道路几何条件制约、事故等引起的供给不足)。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1.1 对于需求所致拥挤的控制

对于高速公路和封闭式的城市快速道路,当车流密度较低时,驾驶员选择速度的自由度很大,车间距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选择速度和驾驶的自由度减小,跟车变得越来越多,平均车速随之降低。这时候,只要车辆到达率小于通行能力,车辆就能够以较低的速度稳定行进。然而,当车辆到达率大于通行能力时,瓶颈路段上游就会出现排队,交通状况随之迅速恶化。

从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运行特点来看,造成交通流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车头时距小、车速离散性大和交通扰动频繁。而交通流不稳定

时就会发生车辆在队列中停停走走的拥挤现象,甚至是严重的拥堵。

国内外对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道路的观测数据显示,交通流的密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大于该值,车速离散性很大,容易引起更多的交通扰动,造成交通流不稳定。而车速离散性增大正是由车头时距离散性增大引起的,因此也存在一个“临界平均车头时距”,小于该值车速离散性和车头时距离散性都变得很大。这样,当密度大于临界密度值时,就会造成车头时距小、车速离散性大,交通扰动频繁等结果,从而引起交通流的不稳定。结合以上的分析,可以概括出需求所致拥挤的控制策略:

(1)确定道路的临界密度的大小;

(2)当密度超过临界密度值时,减小限速值;(3)当密度继续增大时,进一步减小限速值。对于(1),即临界密度的确定,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国内大多数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都埋设了环形线圈等检测器用以检测流量、速度和占有率等交通参数,积累了大量数据,这就为确定临界密度提供了条件。

对于(2)和(3),当密度小于临近密度时,可以简单地用85%位车速作为限速值,但是当密度超过临界密度时,由于车速分布的离散性过大,就需要降低限速值,以防止车速分布的离散性过大和平距车头时距超过临界值,从而保证交通流的稳定和维持较大的流量,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推迟或避免拥挤的发生。

1.2 对于供给所致拥挤的控制

对于供给所致拥挤的基本控制策略以图1来说明,假设可变限速标志沿着行车方向等间距布置,道路在逻辑上被分成若干小段(控制单元),每个小段至少包含一个V SL 。假设初始的限速值为

100km h ,事故发生在小段5上,则对于供给所致拥挤的控制策略为:

(1)对事故发生的小段(路段5)进行限速控制,限速值可以由管理人员通过控制台人工设置。

(2)设置事故上游相关路段的限速值,离事

故从远到近限速值逐渐减小。

(3)距离事故一定距离以外的小段的限速值保持为原来的值不变

图1 用于供给引起的拥挤的控制策略示意图

具体在进行限速控制时,控制算法将根据交通需求(或到达率)的变化而改变事故上游路段的限速值。例如对于图1的情况,路段5发生事故后,路段4与路段5交界处出现排队,于是采用图2所示的控制策略。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加,排队向上游扩散,控制算法会进一步减小上游各路段的限速值,增加限速路段数,从而减小相邻路段的速度差以平滑交通流。

此外,可变限速控制也可以用在对工作带(作业区)这类特殊事故路段的实时控制中

图2 事故发生后采用的控制策略示意图

以上提出的针对两类拥挤的控制策略,在缓解拥挤的同时,也实现了改善行车安全的目的。拥挤状况下,车辆速度下降,车速离散性增大,而车速离散性大正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可变限速控制就是要减小车速离散性,从而在缓解拥挤的同时改善了行车安全。对于事故等引起的拥挤,通过对速度进行控制,不但可以降低单个路段内高速车辆的比例,改善其速度的不均匀,而且可根据相邻两路段限速值的配合减小其速度差,从而达到平滑交通流,在发生拥挤时,减少首尾冲撞,改善交通安全之目的。2 控制模型、算法及评价

根据以上提出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可以建立相应的V SL 控制模型:如前所述,设高速公路分为N 小段,每小段包含一个可变限速标志及一

组(或多组)可检测密度(占有率)和流量等的检测器。第i 小段的代表占有率为O (i ),i 减少的方向为行车方向,那么第i 个限速标志的限速值v lin (i )应根据以下公式联合确定:

v lin (i )={20,30,40,50,60,70,80,90,100}

i =1,2,…,N

(1) v lin (i )≤v up lin (i ) i =1,2,…,N

(2) O (i )=f (O (i ,1),O (i ,2),…,O (i ,m i ))

i =1,2,…,N 。m i 为第i 段包含的检

测器组数。

(3) v lin (i )=f (O (i )) i =1,2,…,N

(4) v lin (i )-v lin (i -1)≤p (i ) i =1,2,…,N

(5)

这里,式(1)表示限速值只能取根据实际情况规定的几个离散值。式(2)表示限速值应小于或等于由气候条件、道路几何条件及事故条件所规定的最大限速值v up lin (i ),此值由管理人员通过控制台人工设置。式(3)表示第i 段的代表占有率O (i )由该段包含的多组占有率值决定。式(4)表示限速值是占有率O (i )的函数,一般用分段函数表示,其中当占有率小于临界占有率(对应于临界密度)时,可简单地以第85百分位限速来代替。式(5)中的p (i )为路段i 与路段i -1的允许限速差,可以由管理人员根据经验确定,一般取10或20km h ,这样在拥挤或事故发生的情况下,仍能平滑交通流、延缓拥挤、减少首尾碰撞事故。

根据以上分析,各可变限速标志的实际限速值应为:

v lin (i )=m in{v up lin (i ),f (O (i )),v lin (i -1)+

p (i )}

(6) 由式(6)可知,计算应从最下游路段开始。以上模型和算法的实现可以采用集中式控制结构和分散式制结构两种结构[1],限于篇幅,不作展开。

一般来说,可变限速控制技术在出现拥挤或发生事故的时候具有明显的效果,然而进行这种实地试验是不安全的。为了评价本文提出的可变限速控制策略及相关模型、算法的有效性,这里采用波动理论对高速公路运行状况进行仿真计算。设有一条高速公路,每隔2.5km 设置一块可变限速标志,单向双车道,每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1800辆 h ,在某时刻,一条车道因事故而阻塞,事故位置距离上游可变标志1600m 。发现及处理事故的时间t 1,t 2分别为6m in 和5m in ,事故发生时高速公路单方向交通量为2000辆 h 。使用和不使用V SL 控制两种情况下交通状况的差

29干宏程 孙立军: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技术研究 2004年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