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10.19)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第十九周(2019.1.12)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

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这反映了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答案】 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的状态,故B项正确。

A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

C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

D项,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不能直接得出汉代经济水平,故排除。

3.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泡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待客时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浓茶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饮茶时表现为“饮罢茶敬方深知,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A. 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B. 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C. 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D.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联系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中庸”“礼”“恭谦让”,材料中的茶道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排除A;材料中的茶道无法体现是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排除B;材料中“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体现了儒家思想,D错误。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顾炎武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

……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实际上作者意在表达(________ )A.理学悖离“五经”原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孔孟之道为理学之根本C.取儒学之本,舍宋明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用思辨方式来对待理学2. 对下表的解读,正确的有(________ )①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推动了这时期农业的进步②重农抑商政策是这时期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③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这时期农业的发展④人口的增幅快于耕地面积的增幅推动了农业的精耕细作A.①②___________ B.②③____________________ C.①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②④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________ )A.掀起瓜分狂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割占中国台湾4. 以下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纺织品进口情况表》。

该表能反映(________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棉、毛织品是最大宗的进口商品C.中国这一时期外贸顺差不断扩大________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 《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组卷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组卷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适用年级:高三试卷类型:高考模拟试题总数:16浏览次数:251上传日期:2019/1/211 . 《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B.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C.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D.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2 . 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3 .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4 . 宋代选官入仕的途径相当多元,通过恩荫入仕者尤多;但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在当时被认为“无出身”,在出官,转迁等方面都受到种种限制,而跻身高层者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现象说明宋代A.世家大族左右国家政权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科举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党派纷争破坏官僚体制5 . 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

这些古代商业思想A.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D.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6 . 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十九周周测文综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成都七中2019届高三第十九周考试文科综合试题1.以往的诸侯国,都是早已存在的或由古代氏族部落繁衍而产生的土著氏族组织,而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

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A. 实现了周王权力的高度集中B. 有利于对地方直接管理C.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意识【答案】C【解析】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反映出分封造成了不同族属的混居,打破了以往聚族而居的氏族社会的基本状态,为各种文化的融合、形成统一国家的民族文化创造必须的历史前提,因此,周代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说法错误,错在“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

点睛:材料“诸侯国则是由王廷任命的王室亲戚为首领的外来氏族与土著氏族的结合体”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

这反映了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的状态,故B项正确。

A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

C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

D项,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不能直接得出汉代经济水平,故排除。

3.下图茶道的诠释反映了当时A. 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B. 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C. 儒家思想渗入社会生活D. 道家养生理念的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联系所学可知,儒家思想主张“中庸”“礼”“恭谦让”,材料中的茶道蕴含了深厚的儒家思想,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饮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排除A;材料中的茶道无法体现是市民阶层的饮茶文化,排除B;材料中“中庸之美”“明伦之礼”“谦和之仪”体现了儒家思想,D错误。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pdf版)

【精选】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10月阶段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pdf版)

成都七中高2019届高三文综考试试题(第二次10.5)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位置处,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选择题,每题4分,全为单项选择题,共140分。

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

别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离支”后写成“荔枝”。

荔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18°N 29°N,两广地区栽培最盛。

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北方某中学地理小组研究杨贵妃所食荔枝来源,发现存在四种学说,下图为四种学说运输路线图。

据此完成1~3题。

1. 四种学说涉及的荔枝产地中,两广地区栽种荔枝最突出的自然条件是A. 气候B. 地形C. 水源D. 土壤2. 地理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A. 福建说路线翻越南岭B. 涪陵说路线翻越秦岭C. 两广说路线经过云贵高原D. 合江说路线经过青藏高原3. 地理小组所在学校附近居民如今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这主要得益于A. 荔枝新品种的培育B. 当地种植规模的扩大C. 市场需求快速增加D. 交通和保鲜技术发展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

据此回答4~5题。

4.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沙漠 B.沼泽 C.海洋 D.苔原5.由上图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A.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B.山麓气温比山顶约高21℃C.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D.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6~7题。

6. 图中甲、乙、丙、丁可能是冷锋的是A. 甲、乙B. 丙、丁C. 乙、丙D. 甲、丁7. 关于①处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 气压值较②处偏低B. 水平方向气流辐散C. 与③处气压成因相同D. 垂直方向气流上升下图为我国天山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图。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019届高三上期入学考试(历史学科)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班级:一、单项选择题(32小题,每题 1.5分,共48分)1.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

这表明西周A.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C.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B.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D.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2.“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但由此形成的国家不是一个有机的政治、经济整体。

”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制B.郡县制C.宗法制D.中央集权制3.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4.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C.保证皇位世袭B.体现皇权独尊D.震慑割据篡权5.记述出处“(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

”“秦王赵正(即赢政)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

’王曰可。

”司马迁《史记》西汉竹简《赵正书》“古太子皆不将兵。

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

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

二十余子,而胡亥独幸从……始皇在位,不为不久,而迄未建储,盖正因欲立少子之故。

”吕思勉《秦汉史》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秦始皇逝世、秦二世继位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推定的历史事实是A.李斯和赵高对胡亥继位起到决定性作用B.公子扶苏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C.秦始皇猝亡是胡亥得以继位的重要原因D.胡亥继位得到秦始皇生前认可6.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

成都七中19届高三文科文综10月19日考试试卷

成都七中19届高三文科文综10月19日考试试卷

2013 年乌江镇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育种基地,并大力推进节水农业,
“乌江贡米”几近
销声匿迹。 2016 年,乌江镇建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乌江贡米”的
生产。据此回答 3—5 题。
3 .与我国南方稻米相比, “乌江贡米”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季高温,热量丰富
B. 光照充足,有机质积累多
受“放弃东西会产生痛苦” (即损失厌恶)的影响,当一个人拥有某项物品后,那么他对该
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拥有之前大大增加。下列商家营销策略中利用“禀赋效应”原理的是
①汽车销售商让客户把车先开回家试用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②商家通过高价聘请明星代言自己的产品来扩大产品销售
③地产营销中常常通过先付定金的方式来锁定意向购房者
②李某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
③如果公司破产,李某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④李某所在的公司无须向全社会公开企业财务信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17 年 8 月 2 日,国务院公布的《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将融资担保公司的最
低注册资本标准从之前的 500 万元升至 2000 万元;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
C. 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 历史悠久,种植技术较高
4 .上世纪 80 年代后,导致“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市场
C. 政策
D. 技术
5.2016 年,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粮食产量
B. 保护传统品牌
C. 发展绿色农业
D. 推进农业产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水果

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

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周测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12.8)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

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B. 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C. 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D。

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都由天子任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代的“命卿”制度,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周天子控制地方诸侯,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专制”;C项说法错误,错在“有效限制”;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D项排除.【点睛】“都由天子任命”是关键信息。

2.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

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A。

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B。

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C. 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D. 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统一今文经义,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消除”;从西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占据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化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

【点睛】“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是解题的关键。

3.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

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B。

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C。

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是不断加强的;B项错误,不符合史实;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宋代,坊市界限打破,推动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故本题答案选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测(10.19)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下表是一些古籍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诸子百家思想异彩纷呈B. 牛耕技术的广泛传播C. 血缘政治已开始被打破D. 秦国成为了战国霸主【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百里奚身份卑微,但秦穆公任用为相,说明血缘政治已经开始被打破,故选C;材料是不同的著作都有同一事件,但没有以不同的学派的观点解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材料中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

2.下表取自湖北江陵风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B. 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D. 自耕小农经济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中25户,人口105,平均每户是4.2口人,耕地最多54亩,最少只有8亩,从土地占有情况可见为小农经济经营模式且为自耕农形式,故C项正确。

A项,从表中体现的土地占有情况不能说明农业生产上的精耕细作,故排除。

B项,表中田亩规模不符合田庄经济的土地占有情况,故排除。

表格中没有体现土地租佃现象,故D项排除。

3.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十六记载,“士大夫发迹垄亩,贵为公卿,谓父祖旧庐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

复以医药弗便,饮膳难得,自村疃而迁于邑,自邑而迁于郡者亦多矣”。

材料所述“地主城居”现象A.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衰落B. 导致了坊市界限的瓦解C. 推动了市镇经济的繁荣D. 密切了城乡经济的联系【答案】D【解析】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农村的生活环境差,宋朝的农民稍微有点儿余钱,都会翻修翻修自己的房子,如果有更多的余钱,他们还会离开村庄,搬到县城里住,甚至从县城搬到省城里住,这种“地主城居”密切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城市坊市界限瓦解,故B项错误;市镇经济繁荣是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

4.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设立中书省以总理全国政务,后又相继分立行中书,总隶于中书省。

元人称其制为:“都省(中书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由此可知,元朝机构改革A. 奠定了全国各级行政区划的基础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C. 属于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部的产物D. 使地方最高官府居于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即中央政府,职责总理全国政务,又称“都省”;“十省分天下之治”,其余地方设十个行省管理,行省,意为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故元朝机构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B 项正确。

行省制奠定了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而不是各级行政区划的基础,排除A。

该机构改革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不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部的产物,排除C。

材料主旨强调机构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而不是使地方最高官府居于主导地位,排除D。

点睛:本题以行省制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中书省”“行中书省”,理解它们的内涵,运用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5.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在《补农书》中描述了浙江嘉兴一带植桑的情况:“—亩可养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二三筐”,“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A. 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B. 开始成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C. 桑蚕业是农民基本收入来源D. 经济作物种植超过粮食作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米贱丝贵时,则蚕一筐即可当一亩之息”可以分析得出,明末清初江浙嘉兴一带栽桑养蚕收入已可超过种粮,故A项正确。

B项,材料的主旨内容是浙江嘉兴地区的桑蚕业在明末清初发展较好,无法推断出其是否成为重要的丝织中心,故排除。

C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农民的基本收入来源是桑蚕业,故排除。

无法从材料得出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超过了粮食作物,故D项排除。

6.清朝咸丰年间,朝廷极力向晋商摊派捐输,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

如1851年,榆次晋商常怿通过捐输获得“诰封武德佐骑尉从五品武官散阶”。

之后,常家捐输频繁,朝廷封赏不断。

这种做法旨在A. 弥补清政府的国库亏空B. 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C. 开展自强运动增强国力D. 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中巨大的战争赔款使得清政府国库空虚,因此为了填补战争赔款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A项正确;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并非朝廷的主要目的,应排除B项;C项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清廷的做法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无关,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朝咸丰年间,朝廷极力向晋商摊派捐输,并给与捐输的晋商虚职官衔”,结合两次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影响分析解答。

7.严复晚年曾劝谕青年留学生:“学得一宗科学,回来正及壮年,正好为国兴业;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这反映出晚年严复A. 主张传播实业救国思想B. 认清了近代科学的本质C. 主张恢复旧的传统文化D. 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答案】D【解析】从材料“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中可以分析出,严复鼓励青年要努力留学,准备报效祖国,但嘱咐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这表明严复审视东西文化不同价值,故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严复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而不是经济思想,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认清”;C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

点睛:对材料“然甚愿其勿沾太重之洋气,而将中国旧有教化文明概行抹杀也”的理解是关键。

8.1936年,国民政府国防计划大纲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将长江以南的南京、南昌、武昌及长江以北的太原、郑州、洛阳、西安定为作战根据地。

这反映了国民政府A. 加强对国内各要地的控制B.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 全力封锁农村革命根据地D. 开始筹划对日持久作战战略【答案】D【解析】从材料“1936年”“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民族矛盾的上升,国民政府开始筹划对日持久作战的计划,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各要地的控制,故A项排除;“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提出的,随着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形势的转化,双方的这种选择逐渐演变为国共合作抗日的过程,故B项错误;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中共的斗争重心转移到北方,故C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36年”“将四川定为作战总根据地”。

9.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

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

这次会议A.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B.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政府,以及大会代表和政府委员均有一定的民主人士等信息来看,这次会议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即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故答案为B项。

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排除A项;1949年一届全国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1954年宪法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 项。

点睛: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次讲话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提出土改的总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提出革命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10.1986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一片。

而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

这一变化一定程度反映了A. 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企业开始成为市场主体“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在厂门口哭成片”反映出人们市场经济观念淡漠。

1992年中共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5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反映出人们能够坦然面对企业的破产,即市场经济的观念成为社会共识,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相关信息,A项排除。

当时的社会矛盾即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前后并未发生改变,故排除C项。

题干材料反映了人们市场观念的变化,而不是企业活力的增强,故D项排除。

11.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

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A. 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B. 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 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D.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可以看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进程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因此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批评是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的进程,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农业公有化方向没有发生变化,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世界性危机对苏联的影响,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2.下表反映了美国A. 长期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B. 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C. 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D. 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第三产业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反映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外贸易的变化,排除B项。

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结果,与两极格局无关,排除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

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

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