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海啸奇迹--别样的艺术表现方式
《海啸奇迹》观后感

《海啸奇迹》观后感看完了电影《海啸奇迹》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之前对印尼海啸的印象很多还仅仅是体现在各种文字资料的记忆上,影视方面的资料还是少有耳闻。
这部电影《海啸奇迹》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加以电影艺术的特有的表达效果,在电影里面运用上现代先进的电影拍摄制作技术,让观众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当时这场震惊全球的破坏力极强的大海啸发生时的情景。
我看完后感受深刻,特写了这篇观后感来分享我的心情和一些看法。
当然,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制片方并不仅仅是想再现那场大海啸的发生时的真实情况,否则他完全可以拍成一部纪录片了,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在灾难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那些身处灾难发生之地的人们的语言、表情、行为动作、心里活动等等。
以人的表现力来侧面表现大海啸的严重破坏性,以人的表现力来突出大海啸给所有受灾的人心灵带来的严重创伤,以人的表现力来歌颂人类在灾难面前所体现出来的坚强和人性的伟大。
这样的表现手法更加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有让观众即使没能身临其境也能有切肤之感的效果。
我还清晰的记得这样中这样的一个场景:巨大的海啸刚刚平息下来,镜头中的母亲玛利亚紧紧地抱着一课数,她开始使劲力气大声地呼叫着她家人的名字,一遍又一遍,直到大儿子卢卡斯回应了她,她不顾一切危险向卢卡斯游去,而就在这是,海啸突然又再次袭来,而这并不能阻挡这位母亲的路,她继续向卢卡斯游去,我们省去这一过程中母亲玛利亚的所遭遇到的巨大困难,她最终与卢卡斯对接上了,两母子就将手搭在了一棵已经浮倒在水里的大树上,他们暂时安全了。
“我害怕”,卢卡斯说,玛利亚用一只手抱住卢卡斯的头,母亲回答说我也害怕。
是的,她们两个还活着,至少是还有人还活着,这是多么地令人振奋啊,而实际上当我看到大海啸向度假村的人袭来的时候我以为这一切都已经埋在了大海之中了,母亲玛利亚和卢卡斯的出现给了我巨大的希望和安慰。
说实话整个电影我都在关注母亲玛利亚的神情和心理,在灾难刚刚停息,而她有孤身一人望着这汪洋一片的时候,心里是那么的迷茫、孤独和恐惧,不知生的希望在哪里,可同时他又是一名妻子和母亲啊,在她心中,此时的迷茫、孤独和恐惧又算得了什么啊,找到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在母亲玛利亚那种撕心裂肺的叫喊声我们就能感受到一位母亲,一位在灾难刚停息后不顾危险就去寻找失踪家人的母亲的伟大。
《海啸奇迹》观后感

《海啸奇迹》观后感
影片开篇,导演用细腻的手法描绘了一家人在海滩上的欢乐时光,为后续的灾难埋下伏笔。
但随着海啸的袭来,电影的节奏变得过于仓促,许多重要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发展显得有些突兀。
比如,母亲的爱心、父亲的坚持以及母亲的危在旦夕,这些本应是打动人心的亮点,却在电影中表现得不够充分,让人感觉莫名其妙。
在人物塑造方面,母亲的扮演者演技出色,她的痛苦和坚韧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同身受。
但电影中对母亲和大儿子的互动给予了过多的篇幅,而对父亲的刻画相对较少,导致父亲的坚持和寻找在情感上的说服力不够。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转折也显得过于生硬,比如父亲在废墟中寻找妻儿的情节,铺垫不足,转折过于突兀,让观众难以理解。
电影中的灾难场景和特效制作值得称赞,为观众营造出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但在一些关键情节的处理上,特效的运用却显得有些夸张,比如母亲手术时的场景,水中的镜头延缓处理让人联想到《山村老尸》,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可能是为了增加视觉效果,但却破坏了电影的真实感。
音乐在电影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海啸奇迹》的配乐却被观众诟病。
恐怖片的节奏、嗡嗡的声音以及突然的消音和有声,虽然可能是导演想体现某种窒息感,但这种浮夸的表现方式却让观众感到不适。
《海啸奇迹》是一部有潜力的电影,但在导演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故事的表现力不够强,情感的传达也不够深刻。
不过,电影中的特效、演员的演技以及对大儿子成长的细腻表现还是值得肯定的。
我还是想再次强调,这部电影的配乐真的很烂。
《海啸奇迹》电影影评

《海啸奇迹》电影影评在观赏完《海啸奇迹》这部电影后,我被其中深刻的情感、精彩的特效和对人性的刻画所打动。
影片以 2004 年印度洋海啸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在灾难中经历的生死考验和心灵成长。
电影开篇,高质量的海啸特效场景令人震撼,为影片营造出紧张的氛围。
随后的黑屏,Maria 在水面上抱住一棵树的撕心裂肺的大叫,以及大儿子 Lukas 在水面上呼喊着“mam”,两人被水流推着彼此大声叫着对方,这段感情戏瞬间将观众带入了情境之中,感受到了他们的恐惧和绝望。
而当她们在浮树上停下,诉说着害怕和惊恐时,观众的心也随之揪紧。
接着,影片着力刻画了母亲 Maria 的选择。
当她听到小孩子的求救声时,她与儿子Lukas 发生了冲突,但她坚定地告诉儿子:“这样的事即使会死也应该去做。
”这一选择不仅展现了母亲的善良和勇敢,也体现了她对生命的尊重。
这种选择也伴随着 Lukas 的心理发展与成长,他从最初的不愿意冒险,到最终理解并支持母亲的决定,完成了自我成长和价值观的塑造。
父亲 Henry 的坚持同样令人感动。
在海难中,他没有选择独自逃生,而是决定把两个小儿子送到山上,自己留下来寻找大儿子和妻子。
当他打电话给远方的家人时,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一个大男人哭得稀里哗啦,但他仍然执着地坚持寻找下去,这种对家人的爱和坚定的信念令人敬佩。
在人物心理的刻画上,影片也做得非常出色。
演员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将角色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 Maria 失去亲人时的痛苦、Lukas 面对灾难时的恐惧、Henry 寻找家人时的焦虑等。
这些情感的刻画让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鸣,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此外,影片的视听效果也非常出色。
海啸的特效场面逼真,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而影片的音乐也为其增色不少,悲伤的旋律在适当的时候响起,更加烘托出了人物的情感。
《海啸奇迹》是一部高质量的电影,它不仅在特效、剧情和演员表演等方面表现出色,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价值观:爱与坚持可以创造奇迹。
《海啸奇迹》观后感

《海啸奇迹》观后感这部电影改编自 2004 年印度洋大海啸时发生的一桩真实事件,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勇气和生存的故事。
虽然电影的题材引人入胜,但导演的拍摄手法和一些处理方式却使得本应精彩的情节显得平淡无奇。
首先,电影中母亲的爱心和父亲的坚持本应是打动人心的亮点,但在表现上却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母亲的痛苦和大儿子的互动占据了大部分篇幅,而对父亲的坚持和寻找过程的铺垫却显得不足,导致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此外,旁边一个眼睛妹不停地表现她的娇羞脆弱,与电影的主题和氛围不太相符,让人有些出戏。
其次,父亲坚持要在废墟中寻找大儿子和妻子,即使摔断肋骨也不放弃。
然而,他的行动缺乏足够的动机和铺垫,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镜头一转,他就登上了车,之前的铺垫似乎都白费了。
这种情节的转换过于突兀,使得父亲的行为显得毫无意义。
关于母亲的手术情节,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几分钟前,护士还凝重地告知孩子母亲的身体状况,腿部手术需要等恢复后才能进行。
然而,转眼间全家团聚,护士却突然说手术要开始了。
这种前后时间的急剧变化让人难以接受,仿佛是为了推动剧情而强行安排。
也许是因为腿部变黑必须马上进行手术,但如此生硬的过渡还是让人忍不住吐槽。
此外,电影中团圆的戏码过于巧合,给人一种国产浪漫喜剧的感觉。
观众本以为会看到一场感人至深的重逢,但过多的巧合和刻意的安排反而削弱了情感的冲击力。
小男孩的可爱和奔跑的场景为电影增添了一些活力,但整体上,这些情节的表现力不够,结尾时观众的反应也反映了这一点。
在配乐方面,恐怖片的节奏和水底镜头的穿插让人误以为在看一部心理悬疑惊悚片。
嗡嗡的声音和突然的消音与有声虽然可能是导演想体现窒息感,但这种手法显得过于浮夸,与电影的整体氛围不太协调。
手术过程中母亲从水中起来象征着手术成功,但延缓的镜头却让人联想到其他电影,缺乏独特的表现力。
导演试图在电影中展现人性、亲情、成长、求生欲和善意等多个主题,但侧重点不明确,导致一些富有张力的情节被一笔带过,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到一哽哽的,不够畅快。
《海啸奇迹》影评

《海啸奇迹》影评这部电影以真实事件为题材,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导演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却未能充分展现其潜力,使得一些本应精彩的情节显得平淡无奇。
电影中母亲的爱心、父亲的坚持以及母亲的危在旦夕,这些本应是打动人心的亮点,但在电影中却表现得有些莫名其妙。
可能是由于电影的篇幅分配问题,导演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展现母亲和大儿子之间的互动,导致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好痛好痛好痛好痛”,再加上旁边的眼睛妹不停地表现她的娇羞脆弱,那一声声“嗯”“啊”“雅蠛蝶”让我忍不住唾骂这场苦肉戏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接着,父亲的坚持也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他坚持要在废墟中寻找大儿子和妻子,甚至摔断了肋骨也在所不惜,然而之后的剧情却没有很好地交代他的行动,镜头一转,他就登上了车。
这种情节的转换显得很突兀,使得前面的铺垫都浪费了。
虽然父亲在废墟中寻找妻儿的行为在现实中可能很傻,但电影中对这一情节的处理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此外,电影中母亲的手术情节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几分钟前,护士还严肃地告诉孩子,母亲太虚弱了,腿部手术要等恢复后才能进行,而之后全家团聚时,护士却突然说手术要开始了。
前后时间间隔如此之短,没有任何过渡,让人不禁对手术的紧迫性产生疑问。
也许是因为母亲的腿部变黑必须马上进行手术,但如此直白地展现这种不合理性还是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
电影中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团圆的戏码过于巧合,缺乏真实感;配乐过于恐怖片风格,与电影的整体氛围不太协调等。
不过,这部电影也并非一无是处。
特效制作精良,演员们的演技出色,尤其是母亲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她的痛苦表现得非常真实,甚至让观众感同身受。
电影中对大儿子成长过程的表现也很隐晦且细腻。
《海啸奇迹》是一部有潜力的电影,但在导演的处理下,一些情节显得过于平淡,节奏也不够紧凑,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一哽哽的,不够畅快。
同时,电影的配乐也存在一些问题,过于浮夸,影响了整体的观影体验。
《海啸奇迹》电影影评

《海啸奇迹》电影影评一家五口来到泰国度假,享受着阳光沙滩的悠闲时光。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惊世海啸打破了这一切的平静。
在回身之间,命运被彻底改写,所有人的未来都陷入了未知。
妈妈和大儿子在洪流中随波逐流,他们紧紧相拥,试图在伤痕累累的情况下保持彼此的靠近。
历经千辛万苦,他们终于在树上等到了附近村民自发组织的救援行动。
当他们来到医院时,满目疮痍的受灾人群宛如人间地狱,令人心碎。
与此同时,父亲孤独地寻找着失散的家人。
尽管历经艰难,他终于找到了两个小儿子,但命运却又再次捉弄了他们,让他们失散。
在遍寻所有医院后,奇迹终于出现,这对饱受折磨的一家人得以再次团聚。
这部电影根据 2004 年 12 月 26 日发生在泰国印度洋海啸的真实事件改编,由《灵异孤儿院》的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执导,并邀请了英国演员伊万·麦克格雷格和娜奥米·沃茨加盟饰演苦难夫妻档。
他将这场“简单”而“残忍”的灾难,以真实而震撼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尽管这部电影获得了众多奖项的提名,但最终收获寥寥。
在争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时,娜奥米·沃茨竟然输给了泼妇詹妮弗·劳伦斯。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 70 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竞争中,《刺杀本·拉登》中的杰西卡·查斯坦实力最弱,《南方的野兽》中的夸文贾妮·沃雷斯年龄最小,《爱》中的埃玛妞·丽娃年龄最大。
然而,要说实力相当、最具感染力且催人泪下,娜奥米·沃茨无疑是最具资格的。
但无奈遭遇了保护主义的奥斯卡,这位杰出的演员最终与殊荣擦肩而过。
对于情感脆弱的观众来说,观看这部电影无疑会让他们泪流满面。
尽管这场海啸灾难造成了 15 万多人的死亡,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而且电影中的场面震撼程度也不及《海云台》那般富有想象力,但它聚焦于一家五口在短暂时间内的真实遭遇,所有海啸场景仅在一个游泳池中完成。
然而,仅仅是想象这样的真实经历,就足以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和揪心不已。
《海啸奇迹》影评

《海啸奇迹》影评在观看电影《海啸奇迹》之前,我并未对其进行过多了解,满心期待着一场震撼人心的灾难大片。
然而,影片开始十五分钟后,我发现自己的预期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海啸奇迹》改编自 2004 年 12 月印度洋海啸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片中主人公的姓名均未作改动。
亨利和玛利亚夫妇带着他们的三个儿子卢卡斯、汤玛斯和西蒙来到泰国海边度假,享受着欢乐的时光。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打破了这份宁静。
在海啸中,一家人被冲散,重伤的玛利亚带着大儿子卢卡斯艰难获救,亨利带着另外两个儿子幸运地保住了生命。
在这片混乱的景象中,他们四处寻找着彼此。
电影主要讲述了在灾难环境下,关于亲情与家庭的故事。
观影结束后,我认为这部电影有以下几个亮点:电影中那 8 分钟的海啸场面制作精良,其场景表现力真实而宏大,立体感强。
尤其是玛利亚和卢卡斯在洪水中拼搏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据说,这 8 分钟的制作成本高达 1000 万美元,确实物有所值。
然而,或许是由于这笔资金的投入,使得电影后半部分在场景和格局上没有太大的突破。
玛利亚在伤痛中不断向卢卡斯灌输帮助他人的观念,自私的卢卡斯最终也因此而顿悟。
他在避难所的茫茫人海中用灵活的身姿帮助失散的难民寻找家人。
这个情节原本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但导演未能充分利用,实在令人遗憾。
电影中对灾难人物形象的设计较为成功,化妆细节也十分到位。
难民们的颓废、落魄和疾苦都得到了真实的展现,而玛利亚呕吐水草般秽物的细节更是令人感同身受,印象深刻。
纵观整部电影,其故事情节简单,叙事平淡,亮点不多。
导演试图通过孩子清澈的视角来表达灾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进而升华到家庭离散、骨肉分离的悲惨境遇,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然而,他的功力似乎还不够成熟。
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以真实事件为背景改编的电影,固然可以忠于事实,但如果不懂得艺术加工,还不如直接拍摄纪录片来得更加直观。
难以想象,如果《辛德勒的名单》没有对男主角形象的艺术加工和精彩的台词,它还能否成为一部伟大的电影;如果《泰坦尼克号》没有一次又一次的颠覆性改编,还能否如此经久不衰;《忠犬八公的故事》《逍遥法外》等作品也是如此。
《海啸奇迹》观后感

《海啸奇迹》观后感《海啸奇迹》与《唐山大地震》有相似之处,两者均以灾难爆发、亲人离散、艰难寻找、最终团圆为结构框架。
然而,《海啸奇迹》的时间跨度不及后者长,而是将分散到团聚的主线浓缩在海啸发生前后的特定时间内,这对导演的整体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在这方面表现出色,他成功地以天灾来袭开篇,又以对抗灾难作结,首尾呼应,画龙点睛。
影片内容紧凑,洪波涌起、生灵涂炭等场面震撼人心,同时也不乏煽情催泪的情节。
然而,过于密集的剧情导致支线剧情发展混杂,剧情衔接不够自然。
交叉蒙太奇的运用虽然丰富了人物戏份,但也使得片中人物的戏份分配显得过于分散,影响了整体的表现力。
与国产同类电影相比,《海啸奇迹》的艺术价值观有所不同。
它并未将重点放在依靠国家、政府或国际救援上,而是强调了人自救和施救的重要性。
不同地域、种族和语言的人们在面对天灾时,摒弃了隔阂和障碍,互帮互助,展现了人性在危难时刻的伟大。
这与国产电影《超强台风》《冰雪 11 天》中着重表现政府、官员和军队拯救百姓的内容有所差异。
这种艺术价值取向的不同,使得电影能够以更客观的视角审视劫难,也更能打动观众。
电影中还安排了许多细节来深化人们对生命和拯救的思考。
例如,卢卡斯在混乱中捡起一听饮料,先给母亲喝,然后给陌生的孩子,最后才轮到自己,这体现了同理心上的情感共鸣。
此外,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丈夫在寻求他人帮助时被拒绝使用手机,这从辩证的角度审视了人性的差异,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营救也是道德的救赎。
然而,《海啸奇迹》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之一便是新意不足。
在受灾的大环境下,影片依然通过具体的家庭遭遇,以小见大,来表达灾难对所有亲历者的身心伤害。
这种叙事方式在同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已屡见不鲜,如《2012》等,缺乏新颖的叙事方式,令人感到遗憾。
演员的出色表现为影片增色不少,尤其是三位小男孩,他们的表演可谓神来之笔,其中卢卡斯更是全片的主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啸奇迹》——别样的艺术表现方式
摘要:《海啸奇迹》(The Impossible),由曾以《灵异孤儿院》惊艳亮相的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导演,故事以2004年印尼海啸真实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亨利和玛莉雅(Ewan McGregor and Naomi Watts 饰)一对前来泰国度假旅游的夫妇如何在灾难中求生的故事。
巴亚纳没有像其它灾难片般借用气势磅礴的特效刻画灾难的恐怖与无情,而是以小见大,缩小镜头,以一个小家庭在灾难前后的悲欢离合来折射出海啸来袭下人们对生的渴望以及影片中所表现的悲悯而又温情的人文关怀。
尽管听上去《海啸奇迹》与《灵异孤儿院》题材想去甚远,但在巴亚纳眼中“其实是一回事”,“它们都是关于承受伤痛和亲人的死亡,以及关于家庭的电影”。
片中扮演父亲的伊万曾表示,《海啸奇迹》最吸引他的就是故事的“简单”和“残忍”,“剧本里有一句台词是卢卡斯(大儿子)看着母亲的伤口说:…妈妈,我实在看不下去你这样‟。
这一句就打败了我”
而故事伊始,一家五口来到泰国度假,它乡的圣诞气氛,妖娆的东南亚风光,一望无际的海滩,前一秒众人还在嬉戏玩耍,顷刻间摧枯拉朽的巨浪就吞噬了一切,冲垮的房屋、折损的树枝、肿胀的浮尸遍地都是,往日歌舞升平的普吉岛顿时化为一座死城。
但对普吉岛残垣断壁的刻画并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和主要目的。
海啸的突然而至只发生在影片的开始,整部影片并没有刻意地去描写海啸是怎样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而是通过灾难的肆虐来反衬人性的美好。
导演巴亚纳深知对灾难、而且是真实的灾难进行特意地描述只会引发观众的猜测、怨念和道德的质疑,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过这场灾难的。
故《海啸奇迹》只是借助了灾难片的外衣,实际讲述了人性的美好。
而以真实事件作为改编蓝本,则保证了影片无需过多修饰就能释放出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同时也为抒情的语境增添了一份神圣感。
当然,影片没有像灾难片《后天》那样,通过虚构一场灾难的发生并为此进行手术式的精密解剖,来达到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只是以一个地方为背景来刻画灾难后的各种场景。
导演从一个五口之家的视角来以小见大,有他的高明之处,因为这样在最大限度保持人物形象的丰满和事情经过的完整的同时,又不失代表性和全局观。
在着重描述一家五口失散、寻觅、重聚的同时,导演并没有忽
略其他次要人物的描绘,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些人的衬托才使影片更为真实、更为动人。
那位把手机借给别人自己却始终未找到妻子的男人,那个病床上用残存的信念和气力等候家人的女人,那个不顾一切救人的医生,或许才真正令观众动容。
一切的一切,导演想要表达的无非是人性的美好。
本片丰富而又精致的细节描绘,极大的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并以此来放大在灾难发生后不同的人对于生命不同的看法。
亨利一家来到泰国本想欢度圣诞,却遭逢了始料未及的海啸,理想和现实的悬殊构成了极致的戏剧冲突;影片开始卢卡斯拿上又放下的那瓶可乐又再次回到了他的手中,前后呼应,解决了身处危境中无水可饮的难题;玛利亚医生身份的设定,不仅让她和儿子的自救显示出说服力,更为角色增加了一重人性光辉,除了母爱使然,她在自己承受苦难的同时,亦不忘叮嘱卢卡斯对他人施以援手;手术前,玛利亚依稀望见丈夫的身影,却无能为力;手术中,潜意识里海啸的来袭、尖锐的树枝、碎落的石块如梦魇般定格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红色的沙滩球牵引了彼此寻找的目光,成为骨肉重逢的关键道具;而结尾处,飞机徐徐启动,卢卡斯扯下写有自己名字的便签,回想起与母亲分离后的所见所闻;父亲拿出瘸腿男人给的纸片,寻亲路上的遭遇还历历在目;母亲的镜头落在手臂上的名字,医院里的她曾经与死亡抗争;父亲打开纸片,鲜红的字迹写着“We are at the beach”,可纸片上两个名字的主人却湮没于人世,无从寻得。
此时,稍嫌零碎的多线叙事终于被有条不紊地串联到一起,那些支离破碎的片段、线索和伏笔终于在这里汇集、完结,平铺直叙的镜头、简单的眼神和表情,伴随着悠扬的钢琴和弦乐声,用最返璞归真的方式将其娓娓道来,劫后余生中折射出了灾难中的万象。
除了丰富而精致的细节外,影片始终保持着一种客观的态度。
虽然影片是由编剧写就,但它绝非胡编乱造的凭空创造,它是依托了多少埋葬在海啸中的悲剧而迸发出的呐喊,但更是一次抚平伤痛的慈悲救赎。
观者通过此片了解到在灾难之中人性的美好与善良,但正因为基于事实,影片并没有像《2012》一样,把面临死亡大环境下各类人或自私或无私的表现进行对比而发出对人性的道德拷问,而是以客观的态度表现出人性的美善。
当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丈夫亨利想要借用手机时却被无情地拒绝,而后来却有一位主动地将手机借给他,并鼓励安慰他,导演正是从客观辩证的角度审视了人性的差异,从而更真实、更贴切地展示
了人性的美善。
影片中,镜头始终扮演着旁白的角色,客观地呈现了人所必经的悲喜苦乐,客观地呈现了自然界的无常和残酷,客观地呈现了脆弱与坚强交织并行的复杂心理,客观地呈现了灾后的宏观群像,用平稳的叙述方式,赋予一个不平稳的故事以不一样的温度。
在失散、希望、寻觅、绝望、希望、错过的密集更替中,导演牢牢把握住影片扣人心弦的节奏,张弛有度、疏密有致,让观众在不断地情感交替中体味到世间的温暖。
再者,影片独特的艺术价值观也深深吸引着观众。
像《唐山大地震》、《超强台风》等国产灾难片,甚至是国外的《2012》、《后天》等,所呈现的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兵救百姓、受难者的画面,在艺术价值观上没有较为明显的突破性。
而《海啸奇迹》这部影片却从不一样的价值角度展示出了受难者之间互助的景象。
该部影片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靠谁营救上,而是着重呈现出人们自救、施救,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在面临天灾时,排除万难,互帮互助的场面,表现了人性在灾难面前的伟大,同时也给予观众一定的教育与警示意义。
也正因为艺术价值取向的不同,造就了电影的独具一格。
全片始终站在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劫难,更让观者为之动容。
而劫难发生后,受难者的反应也较为淡然,没有国产电影那种哭天抢地,始终保持在平和的状态中,摒弃了大喜大悲,渗透出一缕哀思,沉默和冷静营造了很特别的境界,全片暖和的色调,也恰到好处地让观众置身在和缓与充满希望的观影氛围中。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该片的片名(The Impossible)在结尾处才出现。
影片中次子托马斯在篝火旁与老妪关于如何分辨星星是否死亡的对话,则是对片名“The Impossible”的点题。
在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想从天灾中存活是多么“不可能”;若从灾难中侥幸逃脱,想要抹去这段心有余悸的记忆又是多么的“不可能”。
而影片却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人性和亲情的美善,它的延续无关痛苦和生死,它却是可能的。
本文主要从影片的细节刻画,客观的、基于事实的态度以及影片的艺术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海啸奇迹》这部影片,而它所展示的人性的美好正是现代人所缺乏的,或许在真正的灾难面前,这种人性会被激发出来,但人们更需要的是平常生活中人性的美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