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猜题卷试卷(有答案)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题2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册月考试题2

第I卷选择题(共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将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下者因以予之卜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这反映出A. 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B. 项羽贪财好利导致政治斗争失败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 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2.朱元璋建国之后,废除宰相制,发布《皇明祖训》警告子孙:“凡我子孙,钦承肤命,毋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并救谕群臣国家罢垂相,设府、部、院、寺以分理庶务,立法至为详善.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垂相。

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这一做法A. 导致了明朝政治的腐败 B.消除了皇权旁落的隐患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堵塞了制度改良的可能性3.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为国旗。

这说明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4.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

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B.苏区的土地革命使农民得到了翻身解放C. 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5.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

这说明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B.中日军事互有攻守战势胶着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D.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有异6.《雅典政制》提到,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

湖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试卷历史试题

湖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试卷历史试题

湖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原创精准预测试卷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春秋时期,南方的吴楚称王,而北方的齐晋仅称霸。

周朝衰弱,自古相沿称王,北方诸侯既不反对,也未取而代之;齐桓、晋文等称霸,倒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举。

这种现象说明A.分封制在南方率先被根除 B.宗法制在北方根深蒂固C.春秋时称霸均借天子名义 D.传统礼乐制度逐步瓦解2.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

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

”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A.小农经济的分散性特点B.小农国家意识比较淡薄C.小农不能划分到阶级中 D.小农应当建立政治组织3. 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 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 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 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 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4. 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法。

2019届湖南省六校联考高三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十)历史试卷

2019届湖南省六校联考高三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十)历史试卷

2019届湖南省六校联考高三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十)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1.雅言是周代的王畿之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致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

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A. 强化了中央集权B. 促进了文化认同C. 实现了文字统一D. 消除了语言隔阂【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一致的语言有助于共同文化的形成,促进文化认同,故选B。

语言的大体一致,不能得出文字统一的结论,故排除C。

中央集权是在秦开始的,故排除A。

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2.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

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郑伯弟段作乱”、“卫弑其君桓公”、“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这四段史料都表明贵族集团中的以下犯上,表明此时宗法制的破坏,贵族内讧,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体现王室衰微,诸侯兼并,B项排除;C项等级不存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85位主政者中,世族占92%,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81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26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8人,共计只占总数的42%。

此现象说明A. 王公数量大幅减少________B. 诸侯权力受到威胁C. 宗法制度日趋衰落________D. 官僚政治完全确立2. 下面是陕西绥德出土的东汉农耕画像石的拓片。

根据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发展________B. 农业生产力发生革命性变化C. 耕作技术的发展趋于停滞________D. 租佃土地耕作现象较为普遍3. 宋代开封府官员赵孚上奏,认为庄宅买卖中屡屡出现诉讼纠纷缘由在于“衷私妄写文契”,建议朝廷下令“集庄宅行人,众定割移,典卖文契各一本,立为榜样。

违者论如法”。

该建议得到宋太宗的批准。

宋徽宗崇宁三年干脆下令“印卖田宅契书,并从官司印卖”。

这表明宋代A. 开始承认土地买卖的合法性________B.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官方契约C. 力图对物业交易进行国家干预________D. 政府出台措施抑制土地兼并4. 王守仁认为,人生追求自由,从吾所好,应该听从真己即心、性或良知之所好,而不应该听从躯壳即口耳眼鼻的己之所好。

这才是君子所具有的处世态度。

这种认识A. 反对开展实践活动________B. 有助于良好习性的养成C. 教导人们节衣缩食________D. 否定直观感受的合理性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某个时期经济发展时说:“这些工厂好像商业组织,可是他们没有相对应的公司可以发生商业上的关系。

他们是制造者,可是社会上没有材料与零件供应者和推销员。

”这类企业:A. 可能属于19世纪70年代的民营企业________B. 产品用于供应皇室和贵族C. 为民族工业出现或发展创造了条件________D. 在建国初期发挥过作用6. 1924年孙中山在新成立的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内,专门设立了工人部、农民部,负责指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并亲自核准了《农民协会章程》,《工会条例》。

2019届湖南省六校联考高三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八)历史试卷

2019届湖南省六校联考高三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八)历史试卷

2019届湖南省六校联考高三原创精准押题考试(八)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4件。

这些信息说明秦汉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

依据材料可知,秦汉铁制农具种类丰富,农具丰富说明了耕作的繁复和精细,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中展现的是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与种类,首先并不能说明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

其次依据史实当时冶铁主要用于锻造兵器;C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些农具来源于官营手工冶铁业,并且根据铁制农具数量也不能得出其发达程度;D选项错误,材料中展现的是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与种类,不能说明铁器已得到全面推广,且秦汉时期铁器已得到全面推广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湖南省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南省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湖南省2019届高考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儒家经典《春秋·榖梁传》中说,“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下列各项对史料解读正确的是A. 《春秋·榖梁传》的说法符合“上古”的实际情况B.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崩溃C. 《春秋·榖梁传》中四民的排序说明儒家反对重农抑商D. 儒家四民的划分体现了对军人的歧视2. 春秋时期,文武不分家。

封君们平时担任民政长官,战时充任军队统帅。

而战国时期军队就多由职业军官统率,名将如白起,李牧、赵奢,都专职打仗而不问政治,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 职业军队取代了兵农合的民兵________B. 军事指挥学发展到专业化水平C. 分封制的崩溃和郡县制的兴起________D. 儒家的教育忽视军事3. 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

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 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B. 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C. 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D. 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加深4. 西汉武帝以侍中、尚书等组成内朝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后又任命外戚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不但掌管全国军事,还进入内朝,参与政治决策,位在三公之上。

武帝驾崩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的身份正式作为内朝的领袖执掌朝政。

从此,外戚担任大司马大将军,掌控内朝成为西汉惯例。

下列对这种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 霍光以后三公被剥夺了相权B. 大司马大将军掌握决策权,西汉政府从文人政府转变为军人政府C. 大将军卫青进入内朝后,皇权受到严重威胁D. 西汉后期内朝逐渐成为外戚专政的工具5. 唐未至宋初,中国政坛有“不相南人”的说法。

2019年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版

2019年湖南省长沙一中高三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解析版

1/4,美元汇价暴跌。 1973 年初美
元再度贬值 10%,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 1979 年 3 月欧洲货币体系正式建立。 20 世纪 70 年代日
本垄断银行在国际领城广泛活动。这说明(

A. 国际金融体系呈现三三足鼎立的局面 C. 多极化趋势显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7.0 分)
1160
338
430
0.07
13
7.69
初步计
6800
1900
800
830
--
--
8.8

实际完
6440
2140
616
592
2.39
4.89
8.18

A. 计划制定时具有灵活性
C. 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第 1 页,共 7 页
B. 实际未能完成“一五”计划 D. 经济危机冲击工业建设
12. 1971 年,美国对外短期债务的增长已使黄金储备不足以抵偿债务的
A. 武帝“尚法”的不良后果 C. 董仲舒儒学吸取法家理论
B. 中央集权受到郡国冲击 D. 汉代司法体系颇为混乱
3. 北宋太宗年间规定,各地如有缺少种子、土田、男丁者,农师与本乡耆老可明立要契,召集余夫,举
种借粮,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这一规定(

A. 体现了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劳动 C. 加深了农夫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印图书,举办演讲,推销报纸,宣传新学。国人对西学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是(

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 定的位置上。
A. 中国社会性质已经改变 C. 有识之士广泛传播西学

高考历史密码猜题卷3

高考历史密码猜题卷3

高考密码历史猜题卷一、选择题(4X12=48分)1、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2、平遥是著名的“晋商”的发源地之一。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曰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

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国很多省份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的是A.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B.晋商对外国资本有一定抵制作用C.山西是近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D.汇兑事业在中国开始发展3、中国明朝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在性质上的区别是: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4、下列有关汉字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避免了方言的差异,有利于各地文化思想的交流②统一规范的字体,便利中央政府的管理,促进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③传播保护了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书法艺术,提高了中国人的审美修养④不利于白话文的推行,阻隔了现代文学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5、《神曲》《红楼梦》《物种起源》《老人与海》四部书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

下列与这四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剧本散文小说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海明威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体现现代主义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歌颂民主自由6、北京大学马克尧教授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自由,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猜题卷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1.《大雅·瞻卬(音仰yǎng)篇》指出,“人(指领主)有土田,汝(指幽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已开始走向崩溃B.周王剥夺了土地所有权C.领土享有土地的所有权D.分封下的领主权力大增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由“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可知,分封之下的领主享有土地所有权,周天子不该无故侵犯的,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井田制崩溃的信息,A项错误;B项与材料的意思相反;材料强调土地所有权问题而非分封制之下领土权力问题,D项错误。

2.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

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B.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C.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D.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由“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

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可知,材料强调董仲舒学说对传统儒家经典的继承,故D项正确。

对《春秋》之说的继承并非代表发展到完善程度,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杂糅性,B项错误;材料并非涉及董仲舒学说的发展状况,C 项错误。

3.1926年3月13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一项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谴责党由于在吸收工人时的“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而使组织发展缓慢。

据此可知()A.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重重B.国共第一次合作已频临破裂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D.国民大革命出现的叛逆倾向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大革命。

“坚持‘国民党与共产党人的战斗联盟’”、“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反映了1926年国共两党内部矛盾和中共党内存在的错误倾向不断,体现出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危机日渐突出,故A项正确。

1926年3月,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此时国共合作虽出现矛盾但并非到了破裂程度,B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国民大革命期间存在的问题,并非是错误指导,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

4.阅读1985~2007年中国农村产业总值图。

对该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效性减弱B.市场经济体制拉动农村经济发展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最利于非农产业D.土地经营方式变革引起体制转型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由图示可知,2000~2007年的农村产业总值尤其是非农产业总值迅速上升,而21世纪初社会主要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这说明该体制对农村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

图示显示1985~2007年农业总产值变化不大,但这并非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导致,A项错误;图示虽能体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利于非农产业发展,但在1985~1995年,农业产值和非农产值变化不大,说明C项错误;图示无法体现土地经营发生与经济体制发生转型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

5.在古希腊,克里斯提尼改革改革时期在将雅典城邦划分为十个部落的同时又给每个部落确定一位名祖英雄。

这一举措意在()A.确立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B.培养公民对共同体的认同感C.提高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D.麻痹雅典公民以维护城邦制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给每个部落确定一位名祖英雄”实际上是在为各部落设计核心的英雄崇拜,以此加强宗教上的认同,从而提升公民对各个部落共同体的认同感,故B项正确。

确立名祖英雄与民主政治的原则无关,A项错误;各部落有名祖英雄并非是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C项错误;让公民崇拜英雄不等于麻痹公民,D项错误。

6.《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

”该规定()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的马歇尔计划。

由“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可知,该规定确保了对外援助与本国民众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国内关于对外援助的反对声音,保证了对外援助进展的顺利,故C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该规定在马歇尔计划中的地位,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对外援助在保障美国民众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实施,无法体现“双赢”,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欧洲的侵略,D项错误。

7.1936年7月起,外交部长张群与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会谈八次,张群针锋日本无理要求,强硬地向日方提出:1.废止上海、塘沽停战协定;2.取消冀东伪组织;3.华北日军及日机不得任意行动及飞行;4.解散察东与绥北伪军。

张群的态度()A.标志着国民政府准备对日宣战B.彰显了国民政府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C.体现了国民政府准备联共抗战D.表明蒋介石深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7.【答案】B【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6年7月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张群对日本驻华大使谈判的强硬态度,反映了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形势下,国民政府对日态度强硬,体现了国民政府准备抗战的态度,故答案为B项。

A项是1941年日军突袭珍珠港后;C项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出现的;D项本身错误。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强调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一外交原则的提出()A.大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B.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健康发展C.说明了“一边倒”的外交结束D.体现了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是1954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在亚洲影响增强,新中国为了安抚周边国家,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周边环境。

B项本身不符合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化的实际;C 项本身错误;D项与香港有关的条约吗废除矛盾。

9.2019年2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官员时警告说: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

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A.说明欧盟已经成为了独立的政治实体B.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C.体现了彻底地欧洲摆脱了美国的影响D.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9.【答案】D【解析】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欧盟的官员对美国的批评,美国被批评反映了欧盟实力增强后,政治上独立性的增强,这是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反映,故。

答案为D项。

A项尚未形成;B项本身错误;C项错在程度上。

二、非选择题1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

这种了解,一直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

从地理意义上来说,当时中国所了解的“大秦”即罗马帝国,恐怕主要还限于它的东部边区,特别是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人就知道了“黎轩”。

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离〕靬”、“犁靬”、“犁鞬”等记载。

这个令中国人的兴趣经久不衰的绝远国度,就是亚历山大城。

——摘编自任继愈《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

堂堂天朝竟败给在了“撮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

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

所以一时的忧患意识和战败的屈辱感很快随着和约的订立而烟消云散。

拍岸的惊涛,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依然是死水一泓。

“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

——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中国对西方的了解状况及其成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13分)10.【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和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西方交流,考查学生综合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要紧扣材料一“对西方的了解也日益加深”、“远及极西之地的罗马帝国”、“此后我国的史籍中,更有“犛〔li离〕靬”、“犁靬”、“犁鞬”等记载”等信息从对西方了解的程度、国家和史书记载等角度进行概述;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一“伴随着中西交通的逐渐开通与发展和双方之间经济交流的扩大”、“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以及汉代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世界领先等方面来分析。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撮尔岛夷”、“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等信息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一时的忧患意识和战败的屈辱感很快随着和约的订立而烟消云散”等信息从中国对西方认识的肤浅的原因、鸦片战后的民族意识、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清廷的腐朽认识带来的消极影响等方面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1)状况:对西方的认识较为肤浅;了解最远国家是古罗马帝国;史书对西方部分国家有了初步记述。

(6分)成因: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华文化世界领先,对西方有一定的吸引力;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渐扩大。

(6分)(2)认识:统治者认可西方的坚船利炮;认为中国制度仍优越于西方;以传统的蛮夷观念看待西方国家。

(6分)评述:长期以来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对世界的变化认识甚少(2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感造就了“天朝上国”思想,对西方易产生鄙视心理(2分);鸦片战争对清廷的冲击力度较小,民族意识尚未真正觉醒(3分)。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论法的精神》出版后,当人们谈论“民主”的时候,对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的提及越来越少,相反,对孟德斯鸠的引述却占据了上风。

与作为乌托邦的民主相对立,现在提出的则是作为可以实现的共和政体的民主。

孟德斯鸠感叹道:“整个欧洲都读了我的书,而且所有人都承认,他们无法看出我到底是站在共和政体还是君主政体一边。

”——引自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意)《欧洲的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孟德斯鸠与民主政体”提炼出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简要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1.【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查学说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