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3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3 篇导语:《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3 篇,欢迎[亠丿]』—I大家参考!《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 (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教学安排:四课时五、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教学过程与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这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四课时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有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通用6篇)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介绍演讲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介绍议论文常识五、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先后谈也哪些问题?(有业、敬业、乐业)(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才是最高境界)(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乐业敬业人生法门)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优秀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集合》,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精神旨意。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概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弄清本文字面上意思,熟悉课文内容。
(2)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学习并能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培养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及“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使他们认识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在苦学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学习精神与生活态度的转变与升华。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2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1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录音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梁启超的有关资料,课堂质疑与辩论。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精心导入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大屏幕: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敬业与乐业》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3、大量经典语句、格言的积累【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德育目标】培养科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教学方法】1、诵读法2、研讨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俗话说:人各有志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老师很想知道大家以后想从事什么工作……到时,你拥有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职业,你是否会因为是做家政而自卑地抬不起头或者因为是个官员就趾高气扬?或者当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就轻易地选择“跳槽”?我们究竟该怎样去看待自己的职业,这里有一篇文章《敬业与乐业》或许会给我们极大的启示二、作者简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及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这篇文章是梁先生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噗该校学生所做的职前演讲三、整体感知1、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演讲者的口吻,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难懂的句子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有业、敬业、乐业3、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四、合作探究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二(2~5):论述中心论点前的铺垫,强调“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基础三(6、7):论述“要敬业”的原因以及怎样“敬业”四(8):论述“要乐业”以及怎样才能“乐业”五(9):总结全文,强调“责任心”和“趣味”的重要性2、思考演讲稿与一般议论文章的异同:相同点:⑴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⑵ 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本论、结论⑶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不同点:⑴ 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⑵ 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五、布置作业同学们现在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能否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来进一步解读文中那些耐人寻味的语句?下节课交流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三、拓展延伸1、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深入解读,谈谈感受(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进行自省式阅读,鼓励“有独特见解”“进行个性化表达”)2、仿写练习:既然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有如此深切的见解,不如让我们动动笔以“乐学之必要”为论点,运用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写一两段文字四、作业摘抄文中经典语句、格言五、结语课堂学习时间终归非常有限,所以课内学习并非终点让我们课外再去读一些关于“敬业与乐业”的名言或文章,让这些思想渗透入我们的灵魂深处,在你面对现在的学业唉声叹气时,在你将来面对不喜欢的职业怨天尤人时,希望这篇文章以及课外阅读的文章都能给你带去无穷的力量!《敬业与乐业》教案2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
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
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
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⑴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概括内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敬业与乐业教案8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8篇敬业与乐业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中心论点,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2.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教学准备或小黑板。
教学重难点理解中心论点及结构安排。
设计思路从结构人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理解本文举例论证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期望自己学习最好,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期望做到最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介绍作者。
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
明确: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
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要求:记住作者。
二、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4.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作者做到这一点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旁鹜亵渎骈进强聒不舍明确: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明确::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4.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中作者做到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明确:5.研读赏析,课文第三段。
学生读课文,透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
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
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选自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文章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接着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
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深入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与乐业精神。
2、教材的地位:此单元的课文除了《敬业与乐业》外,还有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两则》。
本单元的文体是演讲和书信,将它们放在一起,旨在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
将《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作为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课文语言通俗,文短意长,有助于学生们在语境中理解、积累和掌握丰富的语句。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看,学习课文,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先哲的思想风采,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品味哲理,深入思考人生问题,丰富个性内涵。
3、学情分析:九年级上册要重点学习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学生虽然对这种表达方式并不陌生,但对知识点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因此在该课的教学前,先要有一个知识的准备,简介议论文的一些相关知识,学习议论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同时,九年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理解还非常有限。
因此,既要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又应尽量和他们的自身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3、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2、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实质。
【德育目标】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开场音乐:儿歌《读书郎》。
阅读经典:(学生带读)《神童诗》北宋汪洙[zhū]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师:北宋著名学者汪洙[zhū],自幼聪明好学,九岁便能写诗,有神童之称。
他编纂的《神童诗》,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
一、导入新课师:传诵经典,浸润人生!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
学习其实就像小水滴(蓝色粉笔艺术绘制水滴)。
“水滴石穿”,执着、坚持,一定会有大收获!【多媒体显示】1.本文要说的中心话题是:业业,大版也。
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
--东汉·许慎《说文》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古人写书用方版,写字用的业版。
《尔雅》:“大版谓之业”,故书版谓之业。
(黄色粉笔写“业”,要与水滴吻合)二、走近作者师: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变法运动领袖之一的梁启超,用他不懈的呐喊和殷切的期盼,希望中华儿女自强不息。
简介作者【多媒体显示】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写作背景《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①征引:引用。
②佝偻gōulóu③骈进pián④亵渎(xièdú):轻慢,不庄重。
⑤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点也不分心。
(骛wù)⑥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⑦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⑧不二法门: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⑨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⑩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聒guō)四、整体感知学生讨论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复习提问:议论文的三要素及其议论文的结构。
【多媒体显示】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敬业与乐业)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明确: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提示:引论——本论——结论)明确: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有业:做人之本;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乐业:生活的最高境界)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多媒体显示】(1)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
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答案】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五、积累品味一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
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请结合文下注释,弄懂它们的意思。
【多媒体显示】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整天吃饱了饭,不肯动脑筋去做点事,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②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和大家整天混在一起,不说一句有道理的话,只是卖弄小聪明,这种人是很难造就的呀!③主一无适便是敬。
——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敬业。
④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自知。
——天地虽大,万物虽多,我只知道有蝉翼罢了。
⑤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坐在这座山上,又想着那座山,结果一事无成.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做事不分心,精神就能集中。
⑦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现在只做分内的事,不要希望做职分外的事。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这种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⑨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做人要是发愤读书忘记了吃饭,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而忘记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将要老了,如此而已。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作者在文章中有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语句,选出自己影响最深的句段品味。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多媒体显示】明确: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六、拓展延伸兢兢业业中国制造,淮北好人。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大概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笑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随大流。
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提出论点: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分析论证:有业(基础)敬业(举例、引用)乐业(对比、道理)总结:勉励人们敬业、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