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这9篇《敬业与乐业》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四课时五。
教法与学法: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有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五. 教法与学法: 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 (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 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① 征引:引用。
敬业与乐业教案3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3篇这篇*,作者通过引用经典、格言、名人事例,在主观与客观上讲述了人类生活重的“业”以及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表明了敬业、乐业的人生态度。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
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总——分一总”的结构。
2.理解*中心论点,学会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重难点理解*中心论点及结构安排。
教学准备课件或小黑板。
设计思路从*结构人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议论文的方法,理解*举例论证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同学们,我们做学生的总希望自己学习,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希望做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梁启超先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路。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敬业与乐业》。
2.介绍作者。
(1)让同学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
(2)明确:(出示课件或小黑板1。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人。
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其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找出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3.*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4.*运用了几种论据?运用事实论据要注意典型性、代表性。
作者做到这一点了吗?就你的理解分析一下。
5.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课件或小黑板3。
)旁鹜亵渎骈进强聒不舍明确:(让两位同学分别解释、注音,其他同学纠正。
)2.*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明确:(*的结构是“总——分——总”。
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l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们敬业乐业。
敬业与乐业优秀教案

《敬业与乐业》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训练。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
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
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
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⑴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概括内容: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敬业与乐业 》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学目标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以及怎样才能做到敬业与乐业。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要求: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
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
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敬业与乐业教案3篇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4。)
①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文章分哪几个层次来论述的?
②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太精微”的字面意思,并简述一下文中所指。
③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为劳动而生活”。
④这段文字前面说当大总统的和拉黄包车的“并没有高下”,但最后说“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_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四、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
一(1):引出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
⑾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⑿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⒀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⒁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⒂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3、对文中作者的观点,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一点?请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二、研读,领会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三、拓展延伸
4、学生再读全文,思考:
⑴演讲开始,作者就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说它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接下来,文中围绕主旨谈了哪几个问题?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逻辑联系?
2023最新-《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帮助大家整编的《敬业与乐业》教案【精选8篇】。
《敬业与乐业》教案篇一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9课题5 敬业与乐业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听介绍了解背景及常识二、简介作者(略)三、阅读感知第一部分(1):(总)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6):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7):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分段讲读(一)学习第一部分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论述中心(二)学习第二部分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内容层次1.论述"敬业"的重要2.论述"乐业"的重要教后反思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时编号:10课题5 敬业与乐业课型常规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重点理解讲演词的结构安排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检查背诵"我老实告诉你……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学习第三部分学生讨论、交流理清内容层次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业与乐业》
中职语文第一册——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3、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建构】
1、走近梁启超(查阅资料,把你知道的有关作者的知识写在下面)。
2、朗读课文2遍,查资料,积累生字词。
(1)注音
佝偻()承蜩()心无旁骛()亵渎()骈进()强聒()倘若()禅师()德行()
(2)解释词语
心无旁骛: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强聒不舍:
【合作探究】
一、仔细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提出来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分别谈了哪几个问题?根据这几个问题,可以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问题:
结构:
二、阅读课文1—7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拓展延伸】
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的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检测基础知识。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领会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3、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习过程:
【自主建构】
1、注音
佝偻()承蜩()心无旁骛()亵渎()骈进()强聒()倘若()禅师()德行()解剖()
扯()容赦()果实累累()
2、整理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合作探究】
仔细阅读文章8—9段,回答下列问题:
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
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4、在论证乐业的重要性时,作者为什么从反面的现象谈起,可不可以去掉?
【语言赏析】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语言通俗,充分体现了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试从文中举出例子,并做说明。
【拓展延伸】
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