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宣言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一种科学的哲学观。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全过程的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的发展变化的统一体,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下面我们将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入手,深入探讨这一哲学理论的内涵。
辩证唯物主义观强调辩证法。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指的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组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矛盾统一体。
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被否定,但同时也会保留其积极因素,从而产生新事物。
质量互变规律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质的飞跃,即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观关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整体,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革新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观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检验和验证,才能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达到真知灼见的境界。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反对空想、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观强调人的历史使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冲突的共产主义社会。
辩证唯物主义观是一种科学的哲学观,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全过程的认识,关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注重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强调人的历史使命。
辩证唯物主义观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篇首 辩证的宇宙观

篇首 辩证的宇宙观宇宙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宇宙的一切行为是不是在宇宙之初就已经决定了?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些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困绕着人们,而只有出现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些问题才能有了正确的答案。
一、宇宙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宇宙间断性和连续性统一的特征,反映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在空间上,宇宙既不是连续的,也不是间断的,而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宇宙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统一的特征主要反应在宇宙的政区结构上。
什么是宇宙的政区结构呢?拿出一张政区图,我们知道:乡、镇组成县,由县组成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组成整个中国,最后由国家组成整个世界。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政区结构。
人类社会的政区结构宇宙的结构和政区结构相类似:由粒子组成原子,由原子组成分子,由分子组成细胞,由细胞组成生物个体,由个体组成种群,由种群组成群落,群落和它生活的无机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宇宙的政区结构整个宇宙。
在宇宙中,特定的物质单位,我们把它叫做系统。
粒子、原子、分子、细胞、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恒星、星系、星系集团乃至整个宇宙都是系统。
宇宙在空间上的基本结构模式就是由小系统组成中系统,由中系统组成大系统,由大系统组成更大的系统。
空间在系统内都是相对连续的,比如:在细胞系统内,物质的运输是比较自由的,但细胞内同细胞外的物质交换时,就要受到细胞膜的阻隔。
人体内物质可以通过循环系统、组织液进行交换,但人体内的物质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就要受到各种上皮组织的制约。
人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有害物质进入人体,而吸收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在一个国家内部,人员的流动和物质的运输是相对连续的,而国家和国家之间物质运输就要通过海关检查,人员的流动就要签发护照。
因此,国界线使国家之间的人员流动和物质的运输形成一定的阻隔。
宇宙的政区结构充发反映了宇宙在空间上连续性和间断性相统一的特征。
宇宙的政区结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质量互变规律的体现。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归纳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归纳
1.主观唯心主义:
⑴孟子:万物皆备于我⑵王守仁:心外无物
⑶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⑷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⑸笛卡尔:我思故我在⑹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⑺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⑻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⑼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⑽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⑾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⑿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⒀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阳明
2.客观唯心主义:
⑴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⑵柏拉图:理念论
⑶黑格尔:绝对观念论⑷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⑸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⑹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
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⑻“8”就是发,喜鹊报喜
⑼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⑽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⑴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⑵中国“五行说”
⑶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⑷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谢;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⑸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
⑹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⑺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4.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⑴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⑵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⑶霍尔巴赫: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⑴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⑵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辩证唯物主义观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并且物质是永恒存在的,没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观强调物质的本质及物质的运动发展规律,提出了对世界及一切事物的认识方法,是一种对世界及事物发展运动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观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质是存在的根源。
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世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物质的表现。
物质是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是永恒的、不可逆的,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存在形式,在物质的基础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
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物质是具有运动的。
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特征。
物质运动的本质是矛盾的运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事物内部存在各种对立的方面,这些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导致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观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经历变化、发展和终结的过程。
物质世界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通过矛盾的运动而形成,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事物的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在辩证唯物主义观看来,事物之间的联系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和把握也必须从这种联系性出发。
辩证唯物主义观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
辩证唯物主义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向着更高的形态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
辩证唯物主义观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它贯穿于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的认识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发展规律和整体运动方向,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它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它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区别: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看世界的两个出发点

辩证唯物主义看世界的两个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目的是对世界进行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世界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出发点,即宇宙观和人类观。
这两个出发点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思想。
一、宇宙观:复杂而统一的物质世界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无始无终的。
它将宇宙看作是一个复杂而统一的物质世界,其中存在着物质的多样性和运动的普遍性。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构成世界的基础和实质。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发展性、连续性和变化性,认为物质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宇宙观的另一个要点是辩证法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矛盾和斗争的因素。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它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的方法论被应用于研究事物的本质、运动和规律,从而揭示了宇宙中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
二、人类观:人是世界的主体和创造者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类观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主体和创造者。
人类作为生命的高级形式,拥有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人类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人类的意识,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得到的,而不是从空中掉下来的。
人类观强调人的历史决定论和社会条件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在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类观中,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个体和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个体的发展需要社会的支持和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对个体和社会关系的片面观点,强调个体和社会的统一和辩证性。
总结和回顾:辩证唯物主义看世界的两个出发点,宇宙观和人类观,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世界的方法。
它认为宇宙是物质的、复杂的而统一的,物质的发展和变化是普遍而永恒的。
辩证法的应用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辩证规律。
人类作为社会的主体和创造者,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实践得到的,个体和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名言

辩证唯物主义名言1.关于唯物主义的名人名言有哪些1. 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题。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3.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5. 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有一气。
——王充6. “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张载7. 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刘禹锡8. 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希腊泰勒斯9. 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10. 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希腊德漠克利特11.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王充12.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王充13.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14. 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王充15. 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16.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 范缜17. 水是万物的本原。
---- 泰勒斯18.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 王充19. 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 赫拉克利特20. 我愿意用鲜血打图章保证世界是物质的。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回答的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
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原文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原文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它强调认识实践的来源,即世界是被
人们理解的,而不是被观察的。
这一思想重新定义了认识的方法,以及实践的内涵。
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引起人们注意到这个世界的唯一办法是理解它。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可以把这种理解服务于“好处”,而不是仅局限于“究竟”。
它认为,明确辩证唯物
主义方法,可以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即两集中的对立性和变化的对抗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问题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辩证方法,并在辩证法中揭示这种复杂性,因而服务于实践。
历史唯物主义则以唯物主义为基础,强调历史发展的非凡性,并将这种特殊性进一步
传播到社会科学实践中。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和理性是兩種不可混淆的统一,并以实
践和理性服务这種統一為前提,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賦予不同的意義和解決方案。
历史唯物
主义主张,它的研究方法是唯一的,因此应尊重特定的历史背景,包括其多元文化和复杂性。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实践发展的复杂性,突出唯物主义和理性服务于实践方案,同时尊重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以及特定历史背景下
不同文化和复杂性的认识。
它激发了对社会发展新的见解,以及新的方法,以服务于实践
和理性。
它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宣言
山东章丘中职学校马国梁
宇宙空间的大小是无限的。
不论在你的哪个方向:上下、左右、前后,都可以无限延伸,没有界限。
宇宙空间中的物质是无限多的。
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只是其密度不同。
即便密度再低,只要不是零,那么它乘以无穷大的空间,得出的物质总量还是无穷大。
即便是宇宙中的实物质——粒子或者粒子系统,其数量也是无限多的。
如果宇宙中只有一个粒子或者粒子系统,那么与无限大的空间相比,即等效于没有物质。
因为在数学上,有限大除以无限大等于零。
同理,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也是无限多的,不管它的密度是多么稀疏。
因为在数学上,只要不是零,那么它乘以无穷大的结果还是无穷大。
如果只是唯一,即变相没有。
整个宇宙是没有起源和衰亡的,它的存在是永恒的。
因为它拥有无限多的物质资源,在无限长的时间内,它早已演化成熟且尽善尽美。
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都是相似的。
它的历史是无限长的。
假设宇宙间的实物质过去曾经相当集中过,有过一个“宇宙蛋”,那么宇宙蛋的半径也是无限大的。
因为物质的密度不可能无限大。
如果密度无限大,那就意味着有限的物质不再占有空间,而不占空间的物质也是不存在的。
而只要密度有限大,那么物质的分布范围就是无限大。
只有有限的物质系统才能拥有有限的历史。
从诞生开始,有成长、发展、衰亡、再生的循环演化史。
没有什么事物及状态是永恒存在的。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宇宙中的物质结构从大到小是分为多个层次的。
大小可与我们人类相比的物体只是其中的一个层次。
我们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研究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们知道:人类的大小尺度数量级为1米。
在微观方面,直接用我们的眼睛可以观察到大小为1毫米的物体,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1微米的粒子,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1纳米的粒子。
而利用实验分析的方法,我们则可以发现大小只有1飞米的原子核。
数量级为10的负15次方米。
但在宏观方面我们可就幸运多啦!把微观方面的最小数量级“10的负15次方米”反过来,改为“10的正15次方米”,那么这个距离只相当于0.1光年。
可我们的眼睛只要抬头仰望夜空,就能轻而易举的直接看到几光年、几十光年、几百光年的恒星,能看到距离我们250万光年的星系。
借助最先进的天文望远镜甚至能看到远达100亿光年的星系,比0.1光年扩大了10的11次方数量级。
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的距离呀!大家想想:如果把0.1光年看作是1毫米,那么100亿光年就相当于10万千米,扩大了多少倍呀!
即便这样大,可是与无限大的宇宙空间相比,它仍然是“沧海一粟”,甚至“微不足道”。
这就是宇宙的伟大之处。
根据目前的观测结果我们知道:最大的物质系统为恒星系。
再往上,即便星系间有群居现象,成团、成线、成片,但也都是松散的关系,构不成一级独立的物质系统。
因为星系间的相对运动速度都达到了彼此的脱离速度,很容易分开。
就像天上漂浮的白云一样。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观察到100亿光年远的星系,但还远远没有看到有边缘存在的迹象,因为在各星系间还有无数更小的星系。
其实它们并不小,都是可与我们的银河系相比的星系,只不过距离更远罢了。
所以我们认为:我们所在的“总星系”根本就没有边缘,它就按照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样子“延延续续到永远”。
它是宇宙中唯一的当然也是超级的物质系统,是无限无界的开放系统,占据了所有的空间。
虽然我们人类的观测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无论高到什么程度,所能观测到的空间范围永远是有限的。
我们不可能用观测手段证明宇宙的无限性。
需要注意的是:无法证明“宇宙的无限”并不意味着“宇宙的有限”。
可是在当今的科技界,就有那么一些人坐井观天,非要把我们所观测到的部分当成整个宇宙,并掀起了研究“宇宙的起源”的热潮。
于是,“大爆炸宇宙”、“脉动宇宙”、“有限无界的宇宙”等模型纷纷出笼,并成为当今的“主流认识”,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不过谬论就是谬论,虽然它能一时蛊惑好多人,但永远不会成为真理。
诚然,“大爆炸宇宙”的提出者和拥护者找到多条有力的“证据”,但他们忽略了对这个理论不利的更多证据,有些说起来简直是笑话。
按照他们的说法,总星系就成了一个有限的孤立的物质系统。
可这样一个自引力系统,又该如何平衡稳定呢?
靠旋转的离心力肯定不行。
如果那样的话,边缘部分所需的速度太大了,并且速度没有来源。
既然已经观测到了星系的退行红移现象,那就用“宇宙膨胀”甚至“大爆炸”好了。
可是在引力的作用下,物体的离心速度应该是越往外越小才对啊,到了边缘处速度就应该达到最小。
但事实不然,在边
缘处的速度竟然接近光速了。
那么它到底是从哪个速度开始减小的呢?超光速吗?
即便在半径方向上各物体的离心速度分配规律“越往外越大”,也只能是在第一次爆炸中才有,竟被我们赶上了。
那么往后的速度分配就应该乱了套吧?若其内部真的变成了“混沌运动”,“宇宙蛋”在今后可就永远形不成了。
如果没有“宇宙蛋”,那又怎么“脉动”呢?
但笔者还是纳闷:最初的“宇宙蛋”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好端端的它又为什么想起来要爆炸呢?爆炸所需的动力或者说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还有,我们所在的位置无意间竟成了“宇宙的中心”,可真是太荣幸了!大自然太宠爱我们啦!
从观测结果看,远处的星系应该比近处的星系更年轻才是,可是我们却看不出这个区别来。
不论远近似乎都一样。
还有一个不明白的问题就是:在大爆炸所能达到的范围之外还有无数更远的星系,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即便在大爆炸所能到达的边缘上,单是星光传播到我们这里所需的时间就已经接近宇宙的年龄了,那么这些星系又是什么时候到达那里的?
就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谬论,竟被好多人奉为真理。
真不知他们到底是缺乏智慧呀还是别有用心!
谎言可能骗人一时,但骗不了一世,更骗不了世世代代所有的人。
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过来的。
真理在被人们认识的过程中走点弯路是难免的,这很正常。
笔者坚定地认为:我们所在的总星系绝不可能是有限的,它只能是无限的。
只有无限大的宇宙,才没有边缘,才没有总体稳定的困难。
其中每个星系所受的引力,由于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无数个星系,因而能够相互基本平衡;只有相邻星系的引力作用才是最大的。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在他的《宇宙发展史概论》(又名“整个宇宙的结构及力学起源”、“自然通史与天体论”)一书中指出:“只要它的各个部分从各个方面发出的吸引力都完全相等,就能保证这些系统绝不会因内部的相互吸引而崩溃。
”生活在一七五五年的人们就有这样的睿智,实在难能可贵。
今不如昔!
至于“奥伯斯佯谬”根本就不值一驳。
如果宇宙空间是完全透明的,远道而来的光线毫无吸收,那么我们抬头仰望,远近的无数太阳肯定就能布满天空,白天晚上就应该一样亮。
既然事实并非如此,那就说明宇宙空间的透明度不是百分之百,最起码存在着尘埃。
我很奇怪的是:这么一个普通问题怎么就成了“宇宙有限”的重要证据呢?
由于各星系间的距离都很大,而相对运动速度都比较小,所以它们迁移换位所需的时间都很长,相互碰撞、解体、重组的机会则更少。
但因为宇宙拥有无限长的时间,所以在空间各处的物质分布早已经均匀了,各个星系的情况也都大致相同。
一方土地养一方人。
各星系在没有外来干扰的情况下,内部的各个星体将自生自灭,周而复始,无穷无尽的循环下去。
宇宙是统一的。
其中所有的物质都是能够相互作用的,当然也只有能够作用于物质的东西才是物质的。
我们说宇宙空间中到处充满了物质,是因为当物体变速时,它在每一处都会受到空间力的反抗,在物理上这个力叫做惯性力。
精神意识虽然本身不是物质,但它的形成、存在和传递却离不开物质——人的大脑。
人和人可以通过意识实现间接的相互作用。
总的宇宙空间和时间都是永恒不变的,但隶属于各物体的局部空间和时间则是相对可变的,完全可能因时、因地、因运动状态而异。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层次,所以性质就可能不大一样。
“天上一日,地下一年”,“动尺变短、动钟变慢”,这些皆有可能发生。
人民大众觉醒之日,就是错误的宇宙观走向灭亡、正确的宇宙观被广泛普及之时。
我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
只要是真理,它终究会发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