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设计
履带式行走机器人行走系统设计

履带式⾏⾛机器⼈⾏⾛系统设计本团队全部是在读机械类研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精通各类机械设计,服务质量优秀。
可全程辅导,知识可贵,带给你的不只是⼀份设计,更是⼀种能⼒。
联系⽅式:QQ712070844,请看QQ资料。
⽬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移动机器⼈的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履带系统越障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履带侦察机器人结构设计

履带侦察机器人结构设计
履带侦察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基本上包括底盘设计和机身设计两个部分。
底盘设计:
1. 履带:使用履带作为机器人的底盘,以增强其在不平地形上的稳定性和通过能力。
2. 驱动系统:采用电动马达驱动履带的转动,以使机器人能够自由移动。
3. 悬挂系统:在履带上安装悬挂装置,以增加机器人通过不平地形的能力。
4. 转向系统:设置转向装置,使机器人能够改变行进方向。
机身设计:
1. 机身外壳:机身外壳应具有坚固耐用的特性,以保护内部机械部件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2. 摄像装置:在机身上安装摄像装置,用于收集和传输图像信息。
3. 传感器:在机身上配置环境感知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雷达等,以提供机器人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4. 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机身上设置数据传输装置,将机器人收集到的信息传输给操作者或其他系统。
5. 能源系统:机身内部配置电池或电源供应装置,为机器人的电动驱动系统和其他电子部件提供能源。
总的来说,履带侦察机器人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器人在不
同地形中的行进能力和操作需求,并充分利用各种传感器和装置来实现侦察任务的要求。
浅述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设计

浅述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设计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是一种非常灵活和多功能的机器人设计,它可以在复杂地形中自由移动,适用于各种工业和军事应用。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对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进行浅述。
设计原理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设计原理主要包括履带系统、铰接系统和驱动系统。
履带系统是机器人的移动部分,它能够克服不同类型地面的阻力,保证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中的移动性能。
铰接系统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它可以使机器人在不平坦地形中保持平稳行驶,提高了机器人的通过能力。
驱动系统是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它能够为机器人提供动力,使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动力性能和操控性能。
通过这些设计原理的结合,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能够实现在复杂地形中的灵活移动和多功能应用。
技术特点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具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1. 灵活性: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能够在不同地形中自由移动,具有良好的通过能力和搬运能力,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工作任务。
2. 多功能性: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配置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多种功能,如巡逻、侦察、救援、采矿、清障等。
3. 自主性: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可以通过自主导航系统,实现自主避障和路径规划,能够独立完成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4. 鲁棒性: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采用坚固耐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抗摔打和抗震能力,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应用范围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民用和科研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军事应用: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可用于作战支援、侦察侦查、野战运输等军事任务,能够提高作战效率和保障作战人员安全。
2. 工业应用: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可用于采矿、工地施工、物料运输等工业应用,可以代替人工完成危险和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 科研应用: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在科研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如考古勘探、海底探测、极地科考等,能够在恶劣环境下执行科研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摘要本篇论文旨在设计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以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通过对消防机器人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结合现有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一种具有远程控制、自动灭火和烟雾检测功能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
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机器人在火灾现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火灾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目前消防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进行,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自主执行消防任务的机器人对于提高消防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毕业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履带式消防机器人,具备远程控制、自动灭火和烟雾检测等功能。
通过对现有机器人技术和消防需求的分析,实现机器人在火灾现场的实用化。
第二章文献综述2.1 消防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消防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机器人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2.2 已有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已有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设计多采用了液压驱动和电动驱动等方式,通过远程控制实现机器人在火灾现场的操作。
这些机器人具备一定的灭火能力,但大多数缺乏烟雾检测功能。
第三章系统设计3.1 需求分析根据消防工作的实际需求,本设计确定了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远程控制模块、灭火模块和烟雾检测模块等。
3.2 系统结构设计本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履带式消防机器人结构设计。
该机器人由控制模块、运动模块、传感器模块和执行模块等组成。
3.3 系统流程设计本设计基于事件驱动的系统流程设计,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自主决策和操作。
第四章硬件设计4.1 控制模块设计控制模块采用了单板计算机作为主控制器,通过串口和无线通信模块与操作员进行远程控制。
4.2 运动模块设计运动模块采用履带式结构,通过电机和减速器驱动履带的运动。
履带式巡检机器人 毕业设计

履带式巡检机器人毕业设计履带式巡检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主移动、巡视、检测的智能机器人。
该机器人使用履带作为移动装置,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具有较强的越障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履带式巡检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功能实现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设计原理(1)履带式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履带式机器人由履带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以及电源系统等部分组成。
其中,履带系统由履带轴、履带链、驱动器、托带轮和张紧轮等组成,能够提供稳定的行走和越障能力。
控制系统负责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和工作任务的执行。
传感器系统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温度传感器等,用于感知环境和采集数据。
电源系统提供电能供给,保证机器人的正常工作。
(2)履带式巡检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履带式巡检机器人通过控制系统对履带系统进行控制,实现机器人的移动和转向。
传感器系统可以感知机器人周围的环境信息,如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
机器人通过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对环境进行巡视和检测。
同时,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以实现更高效的巡检任务。
二、功能实现(1)环境巡视功能机器人通过搭载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对实际环境进行巡视,可以获取环境的实时图像和距离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机器人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物体、人员以及障碍物,并及时反馈给操作员或控制中心。
(2)故障检测功能机器人搭载了温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故障检测。
例如,在电力设备巡检中,机器人可以检测电缆温度、设备振动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并提供故障诊断数据,以便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3)安防监控功能机器人可以通过搭载的摄像头和红外传感器对安全风险进行监控。
例如,在工厂巡检中,机器人可以对禁区、危险区域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报警。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烟雾、火焰等危险信号,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4)自主导航功能机器人搭载了导航系统,可以通过SLAM算法实现自主导航和路径规划。
大学毕业设计---履带式行走机器人

1 绪论1.1机器人发展概况在工业机器入问世30多年后的今天;机器人己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生产工具。
在制造、装配及服务行业,机器入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由干传感器、控制、驱动及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进步,通过智能机器人系统首次在制造领域以外的服务行业,开辟了机器人应用的新领域,让机器人作为“人的助手”,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目前在许多领域己经进行了很大的努力来开发服务机器入系统,并力争在较大范围内使用它们。
这些机器人系统尽管有不同的应用领域,但它们所从事的工作仅限于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及数据采集等方面。
机器人是一个通用的自动化装置。
国际标准化组织(1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这种操作机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可编程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各种任务”。
从1954年美国工程师乔治.大卫发表了《适用重复作业的通用性工业机器人》论文开始,到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推出第一台机器人“尤尼麦特”为止。
机器人开始在工业生产的各种场合中,起到了置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所有的机器人研究中,尤使日本的机器人研究最为突出。
现在国外大多都在致力于直立行走机器人和微型机器人的研究。
特别是注重对于机器人控制和视觉识别方面的研究。
对于行走机器人而言,最引起大多数科学家注意的是对于视觉识别方面的研究。
并且也取得了许多可人的成果。
行走机器人分很多种,不仅有直立式,还有履带式,多支点式等等。
而这里只谈谈履带式行走机器人。
履带式行走机器人是一种利用履带进行支撑机器人机体的移动机器人目前我国发展了多履带式机器人,有四条和六条履带的移动机器人。
他们的优点是转向方便移动稳定的特点,所以适合在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1.2 履带式行走机器人概述所谓履带式行走机器人(我们这里指的是普通的履带式行走机器人)利用两条履带进行支撑机体进行移动的机器人。
它具有运行稳定,转向灵活,能够越过较小的障碍,并且承载重量较大的特点。
履带式机器人讲解

自动化工程学院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履带式机器人车体特性
• 轮式机器人: 优点:速度快、效率高、运动噪声低、 缺点:越障能力、地形适应能力差、转弯效率低,或转外 半径大。 适合:野外、城市环境都可以,但是地形不能太复杂,如 上楼梯难以实现 履带式机器人: 优点:越障能力、地形适应、抓地能力强,可原地转弯 缺点:速度相对较低、效率低、运动噪声较大 适合:野外、城市环境都可以,尤其在爬楼梯、越障等方 面优于轮式机器人
管道清理机器人
管道勘察机器人
履带式防爆机器人
搜救机器人
侦查型
侦查型机器人
履带式机器人的机构特点
• 形状可变履带机器人 • 所谓形状可变履带机器人,是指该机器人所用履 带的构形可以根据地形条件和作业要求进行适当 变化。该机器人的主体部分是两条形状可变的履 带,分别由两个主电动机驱动。当两条履带的速 度相同时,机器人实现前进或后退移动;当两条 履带的速度不同时,机器人实现转向运动。当主 臂杆绕履带架上的轴旋转时,带动行星轮转动, 从而实现履带的不同构形,以适应不同的运动和 作业环境
形状可变履带机器人外形结构示 意图
博学笃行 盛德日新
履带式机器人
自动化工程学院
1916年9月,英法联军与德 军在法国索姆河畔展开激战。 英军突然出动了49辆黑黝黝的 钢铁怪物,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 度在松软的土地上隆隆地冲向 德军阵地。打得德军人仰马翻。 这就是最早的实战坦克。坦克 为什么能在松软和泥泞的土地 上快速行驶呢?这与它那双 “铁脚板”----履带是不开的。
履带式管道机器人方案

行走方式
序号 方式 工作原理 优点 结构简单,控制灵活, 平坦路面性能优越 缺点 复杂管道通过性能差,越 障能力不足 1 轮式
2
螺旋式
驱动效率高,牵引力大, 运动速率较慢,清扫机构
运动平稳,
牵引附着性能好,越障 能力较强 越障能力好,弯道通过 性能强 越障能力优越,适用于 不平整管道 弯管,坡度较大或竖直 管道通过能力强
通过弹簧压缩,可以减小上下履带间距,以跨越障碍,最大可跨越20mm障碍, 三轮腿结构相同,亦可以保证三条轮腿在管道截面不是标准圆形的情况下总能与管 壁保持良好接触。安装时绞牙减振器可以调节弹簧高度,使履带张紧。
属性
对于800mm管径,支管直径最大在500mm左右,两倍的履带接触长 度,可以使在轮腿刚好处于支管上时仍能直接通过,若支管直径小 于500或支管不处于特定位置时,可减小滤袋长度,使结构更加紧凑。
履带结构
履带采用一体成型橡胶履带,外轮廓为圆弧形,直径500mm, 以适应最小500的管径,管径大于500时,两侧负重轮下压,改 变履带形状使其与管壁贴合,增大履带与管壁接触面积。
动力
由于管道内壁沉积粉尘可能 为铁粉尘、铝镁粉尘或面粉; 考虑防爆,采用气动或者软 轴驱动。本处设计采用阿特 拉斯· 科普柯公司的一款气动 马达作为驱动装置,若采用 软轴,则修改其中减速器及 部分连接件结构即可。
变径机构
1蜗轮蜗杆母副调节方式
参考上海交通大学颜国正等人的 研究,本设计方案采用第三种调 节方式。
变径机构
采用气动马达驱动,丝杠螺母与连杆机构的组合,能适应500mm~800mm的管径。
越障
1驱动轮;2行星减速器;3气动马达;4导轮;5绞牙减 振器1;6绞牙减振器2
设计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述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设计
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Small articulated tracked robot)是一种鲜为人知的机器人设计,它具有灵活的机动性和多功能的应用性。
它的设计目的是在狭窄或复杂环境下执行各种任务,例如搜索救援、地质勘测、军事侦察等。
本文将从机器人的设计理念、结构特点、运动原理和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浅述。
一、设计理念
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设计理念源自于人们对于在狭窄环境中执行任务的需求。
传统的轮式机器人在狭窄的环境中常常受到限制,无法灵活移动和执行任务。
而铰接式履带机器人通过采用铰接机构和履带运动装置,能够实现更加灵活的运动和更广泛的应用,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任务需求。
二、结构特点
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铰接机构、履带运动装置、操控系统和装载平台等部分。
铰接机构采用人工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多自由度的运动,灵活适应地形的变化。
履带运动装置采用无级变速技术,能够实现平稳的行驶和灵活的操作。
操控系统采用遥控或自主导航技术,能够实现远程操控或自主执行任务。
装载平台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需求进行改装,例如安装摄像头、机械手臂等设备。
三、运动原理
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运动原理主要包括:铰接机构的运动和履带的驱动。
铰接机构通过液压或电机驱动,实现机器人的转向、抬升和倾斜等运动。
履带通过电机驱动,实现机器人的前进、后退和转向等运动。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控制,能够实现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下的灵活运动和稳定操作。
四、应用场景
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搜索救援、地质勘测、军事侦察、工业巡检等。
在搜索救援领域,机器人可以进入狭窄的空间进行搜救,发现被困人员或探测危险物质;在地质勘测领域,机器人可以穿越复杂的地形,获取地质信息并进行数据传输;在军事侦察领域,机器人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获取敌情信息并进行情报传输;在工业巡检领域,机器人可以进入管道或设备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
小型铰接式履带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灵活机动性和多功能应用性的机器人设计,它的出现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铰接式履带机器人将会应用于更多的领域,并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