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doc 14)
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技术防火防爆题及答案

热分解出的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燃烧。 ( √ ) 39.乙醇与氧作用生成乙酸是放热的化学反应,也属于燃
烧现象。 (×) 40.常压的容器是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的。 (√ ) 41.盛装具有腐蚀性介质的容器,底部尽可能不装阀门,
19.防火间距就是当一幢建筑物起火时,其他建筑物在热 辐射的作用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时,也不会起火的最小 距离。 ( √ )
20.D类火灾是指固体火灾。 ( × ) (A类火灾是指固体火灾) 21.在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正常照明电源切断情况下,
应在5s内自动切换成应急电源。 ( √ ) 22.细水雾灭火系统灭火效率高,同时对环境无影响,它
第四章 安全生产技术
(一)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共282题
一、判断题(127题)
1.一般可燃物质的燃烧都经历氧化分解、着火、燃烧等 阶段。 ( √ )
2.四氯化碳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均可作为机动的消 防器材。 ( × )(四氯化碳在灭火时由于高温的作用,产生有毒
光气,属窒息性毒剂,对人畜都有危害。已禁止使用)
向。( × ) 54.不是任一个点火源都能引燃每一种可燃物。( √ )
55.对制气、燃气和用气系统,在开车前或点火前,必须用惰 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 ( √ )
能够代替卤代烷等对环境有破坏的气体灭火系统及现有的 会造成水渍损失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 √ ) 23.由于着火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如石油液化气 或城市煤气火灾,具有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慢的特点, 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 ( × )
2014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技术第四章(新)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2012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技术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2、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3、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4、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属于( )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5、属于D类火灾的物质( )。
A、钠B、铜C、磷D、木材6.《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D类火灾、E类火灾和F类火灾,其中带电电缆火灾属于()火灾。
A.A类B.B类C.C类D.E类7、油脂滴落在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8.《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A类火灾、B类火灾、C类火灾、D类火灾、E类火灾和F类火灾,其中在家做饭油锅燃烧发生火灾属于()火灾。
A.A类B.B类C.E类D.F类9、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
A、受热自燃B、自热自燃C、着火D、闪燃10、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11、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 )。
A、初起期B、发展期C、最盛期D、减弱期12、火灾的初期阶段,( )是反映火灾特征的主要方面。
A、烟气B、温度C、烟气浓度D、特殊产物含量13、下列火灾探测器中( )适合监视易燃物质区域火灾。
A、感烟式探测器B、感光式探测器C、感温式探测器D、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14.下列火灾探测器中( )适合有机物燃烧区域的。
如油井,液化气罐等。
A、紫外火焰探测器B、红外火焰探测器C、感温式探测器D、可燃气体火灾探测器15。
感光式探测器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适宜探测( )的火灾。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3篇)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1. 规程介绍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加强企业和公共场所的防火防爆工作,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该规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防火防爆基础知识、防火防爆设备配置、防火防爆应急措施等。
2.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2.1 火灾的危害性火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
火灾引发的原因有很多,如电气设备故障、火源暴露、电线老化等。
因此,加强火灾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2.2 火灾的防范措施(1)建立完善的火灾预防制度,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
(2)加强消防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使用。
(3)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加强火灾逃生演练。
3. 防火防爆设备配置3.1 常见防火防爆设备常见的防火防爆设备有火灾报警器、灭火器、防火墙等。
这些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迅速控制火势,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2 设备配置要求(1)根据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并配置防火防爆设备。
(2)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加强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
4. 防火防爆应急措施4.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是减少火灾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
应急预案包括火灾报警、疏散、灭火等方面的内容。
制定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定期组织演练。
4.2 应急物资的配置应急物资是在火灾事故发生后提供救援的重要条件之一。
应急物资的配置包括灭火器、应急照明、救生绳等。
这些物资应安放在易于取用的地方,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4.3 应急演练的组织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是提高员工火灾应对能力的有效途径。
演练过程应真实、严肃,能够提高员工的实际应对能力,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5. 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防火防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是保障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在检查过程中要注重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和公众的火灾防范意识。
6. 总结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规程是加强防火防爆工作、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燃烧及其特性(一)燃烧及燃烧条件1.燃烧的含义燃烧是可燃物与助燃物(氧气或氧化剂)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有新物质的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二是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2.燃烧的条件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A.有可燃性的物质,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B.有助燃性物质,常见的有空气和氧气;C.有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电火花、高温物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构成燃烧三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也不一定会发生燃烧,只有当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且都具有一定的“量”,并彼此作用,才会发生燃烧。
对于已经发生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会终止,这就是灭火的原理。
(二)燃烧的种类1.闪燃各种液体表面都具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浓度取决于该液体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遇上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樟脑、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随时都有被火点燃的危险。
2.自燃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产生的着火燃烧,通常由缓慢的氧化作用而引起,即物质无外部火源条件下,在常温下自行发热,由于散热受阻,热量积聚逐渐达到燃点而产生燃烧。
自燃又可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可燃物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直到燃点产生燃烧叫受热自燃,如:可燃物接触高温表面、加热、烘烤过度或冲击摩擦等均可导致受热自燃。
而自热自燃是没有外来热源影响,由于物质内部发生化学、物理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逐渐积聚,温度升高直到燃点产生燃烧。
造成自燃自热的原因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
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都是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燃烧,其区别在于热的来源不同。
2016年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防火防爆

2、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
(1)清水灭火器:A类火灾。
(2)泡沫灭火器。
二、消防器材
(一)灭火器
2、灭火器种类及其使用范围
• 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会造 成人或物的损失。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 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在火灾防治中, 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一、燃烧与火灾
(二)燃烧和火灾过程和形式
1、燃烧过程
•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 不相同。
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第二节 消防设施与器材 第三节 防火防爆技术
第四节 烟花爆竹安全技术
第五节 民用爆破器材安全技术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一、燃烧与火灾
(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
1、燃烧的定义
• 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 或可见光。
2、火灾定义
• 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 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 自燃: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分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
• 闪点: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 燃点: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 自燃点: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 引燃能、最小点火能。
• 着火延滞期(诱导期)。
二、爆炸
(五)粉尘爆炸
1、粉尘爆炸的机理和特点
• 当可燃性固体呈粉体状态,粒度足够细,飞扬悬浮 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 遇到足够的点火能量,就能发生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的特点:
•
(1)爆炸速度或升压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 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 (2)爆炸感应期较长。
安全生产技术练习4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一、单项选择题1、火的三要素是燃烧的()条件。
A.必要B.充要C.充分D.无关2、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可燃物、点火源和()三个要素。
【2009年真题】A.水蒸气B.助燃物C.还原剂D.二氧化碳3、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B.放热的氧化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4、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A.着火B.闪燃C.火灾D.自燃5、煤炭、稻谷等可燃物质长期堆积在一起可能发生自燃火灾,其点火源是()。
【2009年真题】A.摩擦生热B.化学自热C.蓄热自热D.绝热压缩6、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的能源。
A.温度B.热量C.温度和热量D.能量7、通常说的A类火灾是指()。
A.金属火灾B.气体火灾C.液体火灾D.固体物质火灾8、蜡烛是一种固体可燃物,其燃烧的基本原理是()。
【2009年真题】A.通过热解产生可燃气体,然后与氧化剂发生燃烧B.固体蜡烛被烛芯直接点燃并与氧化剂发生燃烧C.蜡烛受热后先液化,然后蒸发为可燃蒸气,再与氧化剂发生燃烧D.蜡烛受热后先液化,液化后的蜡被烛芯吸附直接与氧化剂发生燃烧9、《火灾分类》(GB/T 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其中甲醇火灾属于()火灾。
A.A类B.B类C.C类D.D类10、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A.无需着火源作用B.无需明火作用C.无需加热D.无需氧化剂作用11、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A.着火B.闪燃C.自热自燃D.受热自燃12、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B.越大C.无关D.无规律13、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B.化学性爆炸C.爆轰D.殉爆14、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爆炸危险性的主要示性数,其基本含义是指这类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遇到火源后就会发生爆炸的()范围。
【2009年真题】A.温度B.浓度C.压力D.点火能量15、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17.9)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不包括: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爆炸;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3、燃烧与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
即火的三要素: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
(二)燃烧与火灾的过程和形式2、燃烧的4种形式:1)扩散燃烧。
可燃气体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2)混合燃烧。
可燃气体和阻燃气体,先混合,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
往往能造成重大损失。
3)蒸发燃烧。
可燃液体遇热蒸发,蒸气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
4)分解燃烧。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气体,与氧气进行的燃烧。
(三)、火灾的分类1、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E类: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
2、按损失规模分:1)特大火灾:死亡≥10人;死亡+重伤≥20人;受灾户数≥50户;财物损失≥100万元。
2)重大火灾:死亡≥3人;死亡+重伤≥10人;受灾户数≥30户;财物损失≥30万元;3)一般火灾:除上述外。
(四)、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
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物质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
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6、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燃点对可燃物质和闪点较高的液体有重要意义。
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
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
如:汽、煤、(轻、重)柴、蜡、渣油的密度依次增大,闪点升高,自燃点降低。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讲座1.火灾基本知识(1)火灾及其类型和原因火灾通常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可燃气体火灾;●可燃液体火灾;●固体可燃物火灾;●电气火灾;●金属火灾。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而火灾大多是一种社会现象,引起火灾的原因,虽也有自然因素,如雷击、物质自燃等,但主要还是由于人的因素。
引起火灾直接原因很多,但无论哪一条原因,几乎都同人们的思想麻痹息息相关。
(2)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物质燃烧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可燃物: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态。
如煤气、汽油、木材、塑料等。
●助燃物:泛指空气、氧气以及氧化剂。
●着火源:如电点火源、高温点火源、冲击点火源和化学点火源等。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并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发生。
(3)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常见火灾发生的火源有:●炉灶设备位置不当,靠近可燃物;●烟囱设备不当,靠近可燃物;●使用炉火不慎,无人管理;●小孩玩火;在堆放可燃物附近燃放花炮、吸烟;●使用灯火不慎;●烧渣积肥;●烘烤;●烟囱飞火、窜火;●死灰复燃;●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机器摩擦发热;●熬炼;●焊接;●静电放电;●粉尘爆炸着火;●违反操作规程,将可相互产生化学反应放热作用的物品混放在一起。
2.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健全防火制度和组织;●加强宣传教育与技术培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度;●配备好适用、足够的灭火器材。
3.扑救火灾的方法一般说有三种方法:●隔离法: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窒息法: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4.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要求装卸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安全要求是:●在装车、装船前,应将车厢、船舱内的杂物打扫干净,防止有残留物。
●搬运时,要轻拿轻放,不准拖、拉、抛、滚。
●不应用电瓶铲车装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4.6水上交通防火安全技术(一)、消防与救生(1)船舶消防和应急反应:①消防规则的基本原理,防火控制图;②火灾的原因和防火灭火要领;③消防演习的内容和组织。
(2)船舶救生与应急反应:①国际公约对救生设备的要求;②弃船演习的内容和组织;③弃船决策。
(二)、水上与港口防火技术1、运输船舶消防安全与消防检查(1)船舶结构防火及舱室防火分割的内容和要求,船舶消防安全设备(中央控制站、固定灭火系统、自动探测和火灾报警系统、防火设施、灭火器、消防员个人装备、应急设备等)的种类和检查标准及技术要求;1)船舶结构防火及舱室防火分割的内容和要求船舶结构防火,即在船舶结构上设置一些耐火分隔,将船舶划分若干主竖区(区域),限制使用各种可燃物质,主要为了针对热的传播方式,使金属结构的导热减弱,并大大增强对热辐射的抵御。
所设计的各级耐火分隔,由于数有敷有不燃的隔热层,在标准火灾温升情况下,于规定受热时间内不会被火焰穿透,又能使背火面的温升不超过一定的数值,以防止火焰蔓延而扩大灾情。
①甲级分隔用钢或其他等效材料制的舱壁与甲板所组成的分隔。
并用防挠材加强。
经60分钟的标准耐火试验,结束时,仍能防止烟及火焰通过它们应用不燃材料隔热,在60分钟、30分钟、15分钟、0分钟时间内,其背火一面的平均温度较原来温度增高值不超过139℃,且任何一点最大温升不超过180℃。
②乙级分隔用不燃材料组成的分隔。
经30分钟的标准耐火试验,结束时,能防止火焰通过并应满足在15分钟或0分钟的时间内,其背火一面平均温度较原温度升高值不超过139℃,且在任何一点的温度均不超过225℃。
③丙级分隔是一种不燃材料组成。
目前各国在造船中普遍引用了结构防火要求,不仅对客船及油船,而且对一般货船都采用结构防火措施,一般的起居处所内部分隔,走廊,梯道以及起居处所与机舱的分隔,均按规定采用了各级耐火分隔。
根据海协的一些建议案及安全公约规定,甲级分隔背火面温度不大于180℃,乙级分隔背火面温度升高不大于225℃有关船舶设计建造中的防火要求由国家船可检部门负责监督。
2)隔热材料船用耐火分隔所用的隔热材料,除安全公约规定为不燃材料外。
考虑到船用的特点,还要求隔热性能好,容重小,施工方便,受火后不会产生过量的有害气体生气等。
①酚醛矿棉毡它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于船舶耐火分隔的一种半硬性隔热材料。
②硅酸钙板这是广泛用于船上一种硬质防火板材。
不燃,隔热性能好,强度高,容重较小,施工方便,贴三聚氰胺面板后可直接作船员舱室隔壁。
③改性淀粉矿棉板隔热性能好,加工方便。
④硅酸铝耐火纤维毡能耐1300℃高温,其粘结剂采用甲基维素或磷酸铝时,能达到不燃性材料要求。
⑤泡沫石棉毡多孔性有玻璃布加强毡状隔热材料。
其优点是容重小,约为50公斤/米2,导热系数小,不燃烧,不刺痒。
⑥其他在“甲60”耐火分隔结构中也有直接采用石棉板毡作为隔热的,还有矾土水,泥珍珠岩水泥板,但因强度差,施工损耗大,不能适用船舶实际需要。
3)耐火分隔结构耐火分隔的等级共有七种。
其中的丙级热物的钢板,“乙――0”是指硬质隔热板。
实际上需经耐火试验确定等级的耐火分隔为“甲――60”、“甲――30”、“甲――15”、“乙――15”四种。
一般以国产酚醛钙板、改性淀粉矿棉板、硅酸铝耐火纤维毡为甲级及乙级隔火分隔结构材料。
1、耐火分隔的具体要求a.凡电缆、管子、围壁通道,导管,门或其他开口等。
以及船体桁材、横梁结构穿过甲级或乙级分隔之处,应按公约及规范要求采取措施,保证耐火分隔的完整性。
b.符合一定耐火等级的门称为防火门,为使这些门在舱壁的任何一面均能由一人将其启闭,其隔热材料应选取轻质及隔热性能好的材料。
常硅酸钙板,酚醛矿棉毡及硅酸铝耐火纤维作防火门的隔热材料。
c.设在主竖区舱壁及梯道环围上的防火门。
应能抗火、抗烟和自闭式(倾斜35度时,仍能关闭)。
防烟门气密要求比水密高(水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800倍)。
凡必须穿过主竖区舱壁的通风导管,应在舱壁邻近装置失火后自闭。
这种防火阀门还应从舱壁的每一面都可手控关闭。
舱壁甲板结构的连接处,应用电焊焊接,经60分钟耐火试验时,仍能防止火焰气通过。
d.在舱壁甲板以下,对每一水密分舱,或类似分舱的处所,应有两个安全通道。
在舱壁甲板上,每一主竖区或类似主竖区的处所,至少有两个安全通道,其中一个有连续防火遮蔽道,能通至垂直安全通路(至救生艇甲板)的梯道)e.起居处所的舱壁及甲板,应按甲级防火要求分隔,并与相邻的机器,货舱、厨房及服务处所隔离。
服务处所、行李舱、灯间、油漆间及类似处所的舱壁及甲板,应为甲级防火分隔。
储藏易燃游液体的舱室,应为甲级防火分隔,储藏易燃液体的舱室,应位于在失火时,对旅客及船员安全影响较小的地方(船用油漆及易燃液体,一般艏楼左舱室内)运送一、二级易燃液体船舶的起居室、厨房、锅炉房、不得布置在上甲板的下面。
直接位于起居室以下的舱室,不得储存在液体燃料。
f.生活舱内的一切衬板、天花板、地板及绝缘物,应为不燃材料,敷面,装潢及装饰物、家具、工具、橱柜,桌椅、床上用品等,须经防火处理,有的可用轻金属制品或难燃塑料制品。
g.船舶的各部分,不得使用以硝化纤维素或其他易燃物作基料的油漆、清漆及类似的化合物。
水、汽、油管道和电缆穿过围壁的涵洞,应选用耐火堵料。
消防管系接合处,应用石棉纸扳,不宜用橡胶衬垫。
货船的起居室、油漆间等,也应符合防火要求(详见《钢质海船建造规范》h.蒸汽管铺设在上甲板上,并用石棉隔热,不得穿越干货舱、油漆间和易被烤焦着火的地方,以防可燃物质接近高热的蒸汽管道容易引起火灾。
i.用于甲类机器处所通风的导管,一般不应通过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或控制站,以防止失火时火焰从通风导管进行蔓延。
但是,按下列情况之一可以允许入宽此项要求:①导管用钢材建造,并且隔热至“甲――60”级标准②导管用钢材建造,且在靠近穿过限界面处设一自动防火阀门,并且从机器处所到防火阀门以外至少5米处隔至“甲――60”级级标准。
j.用于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或控制站的通风导管,一般不得通地这甲类机器处所;但如果这些导管用钢材建造跨在靠近穿过限界面处设有自动防火阀门者,则允许放宽此要求。
在起居和服务处所、控制站、走廊和梯道内,封闭在天花板、镶或衬板后面的空隙应设挡风条,间距不应超过14米。
为了使这些处所在发生火灾后,不会因空隙形成强烈对流而蔓延火灾。
k. “穿过甲级或乙级分隔的管子,应为主管机关经考虑该分隔所需经受的认可的材料“。
公约的这项规定,要调者在选用这类管子材料时不采用易熔化或易燃的材料。
l.对于具有一定隔热要求的耐火舱壁,所有过的管子,在其两过不得包覆隔热材料至必要长度。
使火焰不会因管子导热而引燃邻舱的可燃物质。
管子直径较小时,包覆热层的长度可小些。
2、耐火材料耐火材料的级别[SE]分为0级、1级、2级。
所谓0级,指物质离火源后,自熄时间为5秒以下,不超过10秒。
1级,指物质离火源后,自熄时间为25秒以下,不超过30秒。
2级,指燃烧时,物质有小滴滴落。
难燃与不燃材料的区虽,是以氧指数的高低来划分的,氧指数超过25以上为难燃材料;氧指数超过35以上为不燃材料。
“钢船规范”指不燃材料的概念,即将物质加热到750℃时,既不燃烧,又不发生足量的易燃气体,经导焰而不能着火的材料。
3、甲板基层敷料为防止机舱或货舱起火后火焰蔓延至起居处所及服务处所,并为防止起居处所及服务处所发生火灾后由一层甲板蔓延至上一层甲板,对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控制站、梯道及走廊内所敷设的甲板基层敷料,按“74年公约”规定。
①客船及油船,凡这些处所敷设的甲板层敷料为在高温时不易着火和不会发生毒性或爆炸性危险的认可材料。
②对货船,要求起居处所范围内构成机器处所和装货顶盖的甲板上,其甲板敷料应为不易着火者。
③氯丁乳胶水泥,国内选用氯丁乳水泥作为不易着火的甲板基敷料,已获成功,其主要成分及配方如下:氯丁乳水泥100份;硅酸盐水泥200份;石英砂400份;缓蚀剂及稳定剂适量该甲板基层敷料密度为2。
这是由于基料石英砂的密度较大的缘故。
若基料采用硅酸钙粉。
④限制使用可燃材料为减小火灾的可能性以及即使失火后也能使火焰传播速度减慢,在经常有人居留的地方,即在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控制站,走廊,梯道等处所限制使用可燃材料。
由于失火造成的危害,客船、油船及钻探平台较一般货船严重,因此对前者在可燃材料使用方面的限制更要严一些。
4)船舶火灾报警系统由于在火灾初起阶段,往往伴随着产生烟雾、高温和火光,为了尽早发现初起火灾,通过报警呼唤人员及时扑救,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小损失,现代船舶上均装了火灾报警系统。
该系统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即报警器和火灾探测器。
通过探测器,将火灾发生时所产生的热、烟、光转变为电信号发出警报。
火灾探测器是一种传感器,它分成感烟、感温、光辐射和可燃气体四种类型详见…但船舶采用的探测器一般为感温、感烟型。
①管道吸烟式感烟等探测器,专门用来监视货船中的烟火,通常在采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的货舱内,即利用灭火管路抽取烟样。
②船舶的探火报警系统一般由电机员负责维修,三副负责每月进行一次报警器的手动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控测的效用检测。
5)船舶固定灭火系统船舶装设的固定灭火系统有:水灭火系统、水雾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卤代烷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和干粉系统等。
①水灭火系统水灭火系统是船舶必备的灭火系统,由消防泵,总水管、分水管、消火栓、水带、水枪和国际通岸接头组成。
a.消防泵应为独立动力驱动,所需台数视船种类和总吨大水按规范要求配备。
b.水带长度一般为20米,存放在消火栓或供水接头附近,并满足只用一根水带可射至器需要使用的任何处所。
c.水枪应有直流,开花,喷雾、真流开花两用。
直流开花喷雾三用等多种。
d.管系应设有国际通岸接头,并应满足在本船失去动力时,任何一舷都可以从岸上或者其他船引水灭火。
航行于国际航线的船舶。
在驾驶台至少备有一只能与本船消火栓连接的国际通岸接头。
e.整个系统每半年检查一次,每次消防演习时检查出水情况,消防水带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受压情况。
f.寒冷季节,水管等应做好防冻保护措施、消火栓附近不得堆放任何物品,不得阻碍水带的使用。
②自动喷水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由供水泵、压力泵、监控装置、管路网、喷水器等部件组成。
a.供水泵应为独立动力驱动,当压力柜内常备淡水末完全排空前,即自动向压力柜供水,以保证喷水器每分钟每平方米不少于5升的水量。
b.喷水器多装于起居舱的顶部,每6—10米2装设一个,当喷水器遇到规定的动作温度时,即自动喷水。
c.当喷水动作时,监控装置同时发出信号报警。
(三)喷雾灭火系统喷雾灭火系统在实际使用中,由于灭火困难,因此,目前一般船舶很少采用。
但在化学危险物品运输船舶上却有一定的作用。
(1)水雾系统覆盖区域,包括:①暴露的液化气室②甲板上储存有易燃或有毒货物的露天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