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材料

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材料
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材料

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

一.

1 、实验概要

实验项目名称: 抽象数据类型的实现

实验项目性质: 设计性实验

所属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

实验计划学时: 6

2、实验目的

对某个具体的抽象数据类型,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全部基本操作。通过本设计性实验,检验所学知识和能力,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熟练地运用本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及技术的目的。

实验要求如下:

1.参加实验的学生应首先了解设计的任务,然后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从中选择一题。一般来说,选择题目应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并能得到应有的锻炼为原则。若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相关题目较感兴趣,希望选作实验的题目时,应征得指导教师的认可,并写出明确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及说明。

2. 实验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理解实验要求,掌握辅助工具的使用,了解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及意义,以及其基本操作的算法并设计合理的存储结构。

3. 实验时严肃认真,要严格按照要求独立进行设计,不能随意更改。注意观察并记录各种错误现象,纠正错误,使程序满足预定的要求,实验记录应作为实验报告的一部分。

4. 实验后要及时总结,写出实验报告,并附所打印的问题解答、程序清单,所输入的数据及相应的运行结果。

所用软件环境或工具:DEV-C++5可视化编程环境.

3.动态查找表的抽象数据类型

ADT DynamicSearchTable {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每个数据元素含有类型相同的关键字,可唯一

标识数据元素。

数据关系R:数据元素同属一个集合。

基本操作P:

InitDSTable(&DT);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动态查找表DT。

DestroyDSTable(&D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动态查找表DT。

SearchDSTable(DT, 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函数值为该元素的值或在表中的

位置,否

则为“空”。

InsertDSTable(&DT, e);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e为待插入的数据元素;

操作结果:若DT中不存在其关键字等于e.key的数据元素,则插入e到DT。DeleteDSTable(&T, 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删除之。

TraverseDSTable(DT, Visi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按某种次序对DT的每个结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至多一次。一旦visit()失败,则

操作失败。

} ADT DynamicSearchTable

二.动态查找表的特点

二叉排序树是一种动态树表,其特点是,树的结构通常不是一资生成的,面是在查找过程中,当树中不存在关键字等于给定值的结点时再进行插入。新插入的结点一定是一个新添加的叶子结点,并且是查找不成功时查找路径上访问的最后一个结点的左孩子或右孩子结点。

三.算法设计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ElemType{

int key;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bitnode{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表示

ElemType data;

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左右孩子指针

int length;

}bitnode,*bitree;

bitree Search(bitree T,ElemType e,bitree f,bitree &p)//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数据

{

if(!T)

{

p=f;

return NULL;

} //查找不成功

else if(T->data.key==e.key)

{

p=T;return T;

} //查找成功

else if(T->data.key>e.key)

return Search(T->lchild,e,T,p);

else

return Search(T->rchild,e,T,p);

}//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数据

void Insert(bitree &T,ElemType e) //在二叉排序树中插入数据{

bitree p,s;

if (!Search(T,e,NULL,p))//查找不成功

{

s=(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s->data=e;

s->lchild=s->rchild=NULL;

if (!p) T=s; //被插入结点*s为新的根结点

else if (e.keydata.key)

p->lchild=s; //被插结点*s为左孩子

else

p->rchild=s; //被插结点*s为右孩子

return ;

}

else return ;

}

void Init(bitree &T)//构造一个动态查找表T

{ int x;

int i;

int n;

ElemType e;

printf("请输入结点个数: ");

scanf("%d",&x);

for(i=1;i<=x;i++)

{

printf("第%d个结点数据值:",i);

scanf("%d",&n);

e.key=n;

Insert(T,e);

}

printf("二叉排序树已经建立!\n");

}

void Destory(bitree T)//后序遍历二叉树,销毁动态查找表T

{

if(T)

{ if(T->lchild)

DestoryTree(T->lchild);

if(T->rchild)

DestoryTree(T->rchild);

free(T);

T=NULL;

}

}

void Delete(bitree &p)//从二叉排序树中删除结点p,并重接它的左或右子树{

bitree q,s;

if(!p->rchild) //右子树空,只需重接它的左子树

{

q=p;

p=p->lchild;

free(q);

q=NULL;

}

else if(!p->lchild) //左子树空,只需重接它的右子树

{

q=p;

p=p->rchild;

free(q);

q=NULL;

}

else{ //左右子树均不空

q=p;

s=p->lchild;

while(s->rchild)//向右走到尽头

{

q=s;

s=s->rchild;

}

p->data=s->data;//将被删结点的前驱s的内容直接替代该结点的内容

if(q!=p)//若被删除结点的左子树的右子树不为空

q->rchild=s->lchild; //重接*q的右子树

else

q->lchild=s->lchild; //重接*q的左子树

free(s);

s=NULL;

}

} //删除结点

void Deletebit(bitree &T,int n)//删除二叉排序树中的数据

{

if(!T)

return ; //不存在关键字等于n的数据元素

else{

if(T->data.key==n)

return(Delete(T)); //找到关键字等于n的数据元素并删除它else if(T->data.key>n)

Deletebit(T->lchild,n); //继续在左子树中删除

else

Deletebit(T->rchild,n); //继续在右子树中删除

return;

}

}

void Xianxu(bitree T) //先序遍历

{

if (T!=NULL)

{

printf("%d\t",T->data.key);

Xianxu (T->lchild);

Xianxu (T->rchild);

}

}

void Zhongxu(bitree T)//中序遍历

{

if(T!=NULL)

{

Zhongxu (T->lchild);

printf("%d\t", T->data.key);

Zhongxu (T->rchild);

}

}

void Houxu(bitree T)//后序遍历

{

if(T!=NULL)

{

Houxu (T->lchild);

Houxu (T->rchild);

printf("%d\t", T->data.key);

}

}

int main()

{ bitree T=NULL,p;

ElemType e;

int n;

int h;

char c;

do

{

printf("***********************************************************\n"); printf("* *\n"); printf("* 动态查找表*\n"); printf("* 1. 建立二叉排序树*\n"); printf("* 2. 二叉排序树查找元素*\n"); printf("* 3. 二叉排序树插入元素*\n"); printf("* 4. 二叉排序树删除元素*\n"); printf("* 5. 遍历二叉排序树*\n"); printf("* 6. 销毁二叉排序树*\n"); printf("* 7. 退出*\n"); printf("* *\n"); printf("***********************************************************\n");

printf("请输入你的选择: \n");

scanf("%d",&h);

switch(h)

{

case 1:

Init(T);

break;

case 2:

char a;

printf("请输入要查找的数据:\n");

scanf("%d",&n);

e.key=n;

if(Search(T,e,NULL,p))

printf("数据已经存在!\n");

else

{ printf("数据不存在!\n");

}

break;

case 3: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数据:\n");

scanf("%d",&n);

e.key=n;

if(Search(T,e,NULL,p))

printf("已经存在!\n");

else

{

Insert(T, e);

printf("成功插入!\n");

}

break;

case 4:

printf("请输入要删除的数据:\n");

scanf("%d",&n);

e.key=n;

if(Search(T,e,NULL,p))

{

Deletebit(T,n);

printf("已经成功删除!\n");

}

else printf("数据不存在!\n");

break;

case 5:

int z;

do {

printf("********************************************************************\n"); printf("* *\n"); printf("* 遍历二叉排序树*\n"); printf("* 1. 先序遍历二叉排序树*\n"); printf("* 2. 中序遍历二叉排序树*\n"); printf("* 3. 后序遍历二叉排序树*\n"); printf("* 4. 退出*\n"); printf("* *\n"); printf("********************************************************************\n"); printf("请输入你的选择: \n");

scanf("%d",&z);

switch(z)

{

case 1:

printf("先序遍历二叉排序树: ");

Xianxu(T);

printf("\n");

break;

case 2:

printf("中序遍历二叉排序树: ");

Zhongxu(T);

printf("\n");

break;

case 3:

printf("后序遍历二叉排序树: ");

Houxu(T);

printf("\n");

break;

case 4:

printf("退出!返回上级菜单!\n");

break;

default: printf("选择错误,重新开始!\n");

}

} while(z!=4);

break;

case 6:

printf("确定是否要销毁二叉排序树?(y/n)\n");

scanf("\n%c",&c);

getch();

if(c=='y')

{

Destory(T);

printf("所选数据已成功销毁!\n");

getch();

T = NULL; }

else

printf("所选数据销毁失败!\n");

break;

case 7:

printf("退出!\n");

break;

default: printf("选择错误,重新开始!\n");

}

} while(h!=7);

}

四.调试

主页面

1.建立二叉排序树

输入十个数据:10,15,26,96,82,37,46,50,61,03,99

2.查找元素: 26存在则输出

3.插入元素:

4.删除元素:56(不存在)99(存在)

5.遍历:跳入二级子菜单,里边分别有三种遍历方式可供选择,分别为先序,中序,后序

6.在子菜单中选择4退出则返回到上级菜单,即主页面

7销毁二叉树:先询问是否确认要销毁,输入y则销毁,输入n则销毁失败

说明:

(1)输入十个数据:10,15,26,96,82,37,46,50,61,03,99

(2)查找26,26存在则输出(3)插入100

(4)删除56和99,56不存在则输出“该数据不存在”,99存在则输出“成功删除”(5)遍历:跳入二级子菜单,里边分别有三种遍历方式可供选择

分别是先序:15,3,13,26,96,82,37,46,50,61,100

中序:3,13,15,26,37,46,50,100,61,82,96,

后序:13,3,100,61,50,46,37,82,96,26,15,

退出后则返回到上级菜单

(6)销毁二叉树:先询问是否确认要销毁,输入Y/y则销毁,输入N/n则销毁失败

五.实验总结

这次实验难度不是很大,因为很多算法书本上有,而且我在图书馆里也找了几本数据结构算法实现的书,参考了很多,而且我选择了最简单的二叉树的存储结构来实现。这次实验使我认识到存储结构和算法实现之间的关连。存储结构决定算法的实现。不同的存储结构,在算法的实现方面有很大差别。例如你选择B树或键树的话相对于我来说就比较困难,因为掌握的不是很好。很开心自己完成了这次实验,因为这次实验让我多翻了几本书,对动态查找表有了比上课更深的认识,除此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掌握了一些从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思想交流和一些处理大问题的一些好方法,就是把大问题模块化和模块规划等等。

还有这次在算法的实现上我最大的困难时在头文件那里,因为很少自己搞编程,所以对于这些也要花费很长时间,说来惭愧,但是还是很开心,通过上网查找,还有师兄师姐的帮助,终于搞定了这个头文件。所以说以后要多自己动手,动脑。其实这次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体会,那学程序的要先学会看程序,接着是改程序,然后才是写程序,这也是以前的老师告诉我们的。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模板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年月日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碳钢的热处理 ●金相试样的制备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常用工程材料的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一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了解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2)金相显微镜的构造3)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与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各种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3)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区别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三碳钢的热处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钢的几种基本热处理操作: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了解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等主要因素对45钢热处理后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加热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3)冷却方法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四金相试样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 2)学会金相试样的制备技术。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取样 2)镶样 3)磨制 4)抛光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五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观察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钢冷却时所得到的各种组织组成物的形态 2)钢淬火回火后的组织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六硬度计的原理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显微硬度计的原理、构造。 2)学会三种硬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三、实验内容 1)洛氏硬度实验原理 2)布氏硬度试验原理 3)显微硬度计的原理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 实验七碳钢热处理后的硬度测试

查找表实验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班学号 2019年5月21日姓名教师白云飞 实验名称查找表操作成绩 实验类型设计型实验批阅教师白云飞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查找表的基本概念。 2.掌握静态查找表(顺序查找、折半查找)的存储和算法实现。 3.掌握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的存储和算法实现。 二、实验内容 1.给出静态查找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描述。 2.实现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操作。 3.给出二叉排序树的二叉链式存储结构描述。 4.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初始化、插入、删除、查找、清空等操作。 5.编写主程序实现对这些运算的测试。 三、实验环境 硬件:CPU I 5 内存4GB,硬盘512GB 操作系统:Windows XP 软件编程环境:VC++6.0 四、实验步骤 1.用VC建立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命名为Search。 2.新建一个头文件,命名为datastru.h,包含标示符常量的定义和Status类型定义。 3.新建一个头文件,命名为Search.h,包含查找表的存储类型描述和基本运算的声明。4.新建一个程序文件,命名为Search.cpp,包含查找表基本运算的实现和复杂运算的实现。5.新建一个主程序文件,命名为SearchMain.cpp,包含对这些运算的测试。 五、程序源代码(对复杂的设计思想描述要有较详细的注释) 1.头文件datastru.h内容。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INFEASIBLE -1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2.头文件Search.h内容。 …… 3.程序文件Search.cpp内容。 ……. 4.主程序文件SearchMain.cpp实现。 //设计测试程序 …… 六、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描述最终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说明) 既要有正确数据的测试也要有异常数据的测试。 七、结论体会 (说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个人的收获;未解决的问题等)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册概要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同组者_____________审批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拉伸和压缩试验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材料拉伸的屈服极限σs 、抗拉强度σb、断后延伸率δ及断 面收缩率ψ。 2.测定灰铸铁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压缩的强度极限σb。 3.观察低碳钢和灰铸铁材料拉伸、压缩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现象,并分析 比较其破坏断口特征。 二、试验仪器设备 1.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系统 2.微机屏显式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 3.游标卡尺 4.做标记用工具 三、试验原理(简述) 1

四、试验原始数据记录 1.拉伸试验 低碳钢材料屈服载荷 最大载荷 灰铸铁材料最大载荷 2.灰铸铁材料压缩试验 直径d0 最大载荷 教师签字:2

五、试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1.拉伸试验数据结果 低碳钢材料: 铸铁材料: 2.低碳钢材料的拉伸曲线 3.压缩试验数据结果 铸铁材料: 3

4.灰铸铁材料的拉伸及压缩曲线: 5.低碳钢及灰铸铁材料拉伸时的破坏情况,并分析破坏原因 ①试样的形状(可作图表示)及断口特征 ②分析两种材料的破坏原因 低碳钢材料: 灰铸铁材料: 4

6.灰铸铁压缩时的破坏情况,并分析破坏原因 六、思考讨论题 1.简述低碳钢和灰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以及力-变形特性曲线 的特征。 2.试说明冷作硬化工艺的利与弊。 3.某塑性材料,按照国家标准加工成直径相同标距不同的拉伸试样,试 判断用这两种不同试样测得的断后延伸率是否相同,并对结论给予分析。 5

七、小结(结论、心得、建议等)6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热处理工艺的操作方法; 2、了解45钢、40Cr在室温下的组织结构; 3、了解合金钢经热处理工艺后硬度的测量方法并理解; 4、分析并掌握不同成分合金钢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硬度不同的原因。 二、实验设备: 加热炉、抛光机、硬度测量仪、金相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 1、将若干45钢、40Cr放在加热炉中,设定加热温度860℃,进行加热; 2、对加热到设定温度的试样做不同的冷却处理(油冷、水冷、空冷); 3、将一部分油冷和水冷的试样放到不同温度(200℃、400℃、600℃) 加热炉中做回火处理,有些试样不进行回火; 4、将经过正火和淬火未回火的试样打磨、抛光,观察金相组织;对经 过淬火和不同温度下回火的试样只进行打磨; 5、对所有试样测量硬度; 6、处理测量数据,比较分析不同成分合金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硬 度不同的原因。 四、数据处理: 材料淬火工艺回火工艺硬度HRC(三点) 45钢860℃×20min 油冷未回火24 26.4 26.5 空冷未回火19 15.5 16 860℃×20min 水冷 未回火55 62 65 200℃×60min 42.5 40.6 49.2 400℃×60min 34 36 35 600℃×60min 17.5 15.5 18.5 40Cr 860℃×20min 油冷未回火52 53 56 空冷未回火21 21.7 23 860℃×20min 水冷 未回火56 57 60 200℃×60min 48.8 49.9 50.5 400℃×60min 43.5 44.5 45 600℃×60min 22.5 21.5 20.5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的要求 一、实验室的纪律要求 1.进入实验室后,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不得大声说笑和打闹。 2.进入实验室后,对本组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如有缺损或失灵应立即报告,由教师修理或调换,不得私自拆卸。实验结束时,应将所用仪器设备按原位放好,经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要爱护实验仪器设备,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同时注意人身安全,非本次实验所用的室内其他仪器,不得随便乱动。 4.在实验过程中,当仪器设备被损坏时,当事者应立即向实验室教师报告,由其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予检查或赔偿等处理。 5.实验结束后,每组学生对所用的仪器设备及桌面、地面应加以清理,并由各实验小组轮流做全室的卫生整理。 6.完成实验后,经教师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二、实验与实验报告的要求 1.每次做实验以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步骤。 2.要以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作风、严密的方法进行实验,认真记录好实验数据。 3.在实验课进行中要认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情况作为实验课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4.要认真填写、整理实验报告,不得潦草,不得缺项、漏项,报告中的计算部分必须完成,同时要保持实验报告的整洁。 5.实验报告应及时完成,并按老师规定的时间上交。

实验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规格型号 三、实验记录 (一) 材料的表观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室温: 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结构实验七 查找

实验七查找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查找的不同方法,并能用高级语言实现查找算法; 2. 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构造和查找方法。 3. 熟练掌握静态查找表及哈希表查找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读入一串整数,然后构造二叉排序树,进行查找。 三、实验步骤 1. 从空的二叉树开始,每输入一个结点数据,就建立一个新结点插入到当前已生成的二叉排序树中。 2. 在二叉排序树中查找某一结点。 3.用其它查找算法进行排序(课后自己做)。 四、实现提示 1. 定义结构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key; int other; struct node *lchild, *rchild; } bstnode; void inorder ( t ) { if (t!=Null) { inorder(t→lchild); printf(“%4d”, t→key); inorder(t→rchild); } } bstnode *insertbst(t, s) bstnode *s, *t; { bstnode *f, *p; p=t;

while(p!=Null) { f=p; if (s→key= =p→key) return t; if (s→key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 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光学原理和构造,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 学习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了解金相显微组织的显示方法。 3、识别和研究铁碳合金(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步骤与过程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 ①.实验原理 由灯泡发出—束光线,经过聚光镜组(一)及反光镜,被会聚在孔径光栏上,然后经过聚光镜组(二),再度将光线聚集在物镜的后焦面上。最后光线通过物镜,用平行光照明标本,使其表面得到充分均匀的照明。从物体表面散射的成象光线,复经物镜、辅助物镜片(一)、半透反光镜、辅助物镜片(一)、棱镜与半五角棱镜,造成一个物体的放大实象。该象被目镜再次放大。照明部分的光学系统是按照库勒照明原理进行设计的,其优点在于视场照明均匀。用孔径光栏和视场光栏,可改变照明孔径及视场大小,减少有害漫射光,对提高象的衬度有很大好处。

②.主要结构 1.底座组: 底座组是该仪器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底座后端装有低压灯泡作为光源,利用灯座孔上面两边斜向布置的两个滚花螺钉,可使灯泡作上下和左右移动;转松压育直纹的偏心圈,灯座就可带着灯泡前后移动,然后转紧偏心圈,灯座就可紧固在灯座孔内。 灯前有聚光镜、反光镜和孔径光栏组成的部件,这织装置仅系照明系统的一部分,其余尚有视场光栏及另外安装在支架上的聚光镜。通过以上一系列透镜及物镜本身的作用,从而使试样表面获得充分均匀的照明。 2.粗微动调焦机构: 粗微动调焦机构采用的足同轴式调焦机构。粗动调焦手轮和微动调焦手轮是安装在粗微动座的两侧,位于仪器下部,高度适宜。观察者双手只需靠在桌上及仪器底座上即可很方便地进行调焦,长时间的使用也不易产生疲劳的感觉。旋转粗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迅速地上升或下降,旋转微动调焦手轮,能使载物台作缓慢的上升或下降,这是物镜精确调焦所必需的。右微动手轮上刻有分度,每小格格值为0.002毫米,估读值为0.001毫米。在右粗动调焦手轮左侧,装有松紧调节手轮,利用摩擦原理,根据载物台负荷轻重,调节手轮的松紧程度(以镜臂不下滑,且粗、微动调焦手轮转动舒适为宜)。这也就解决了仪器长期使用后因磨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 程 材 料 实 验 报 告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10届机电一班 组员:魏仕宏 1000407008 崔继文 1000407010 丁元辉 1000407021 郑鹏涛 10004070

实验项目名称:金相试样的制备及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观察和分析,熟悉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熟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2.了解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分析并掌握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概述 碳钢和铸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组织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熟悉掌握它们的组织,对于合理使用钢铁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⑴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 平衡组织一般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冷却的条件下(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可以根据Fe—Fe3C相图来分析。从相图可知,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所组成。但是,由于碳含量的不同,结晶条件的差别,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形态,分布和混合情况均不一样,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特征的组织组成物。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见表1。 a)工业纯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F为白色块状(如图1所示); b)亚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铁素体(F)+珠光体(P),F呈白色块状,P呈层片 状,放大倍数不高时呈黑色块状(如图2所示)。碳质量分数大于0.6%的亚共析 钢,室温平衡组织中的F呈白色网状包围在P周围(如图3所示); c)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是珠光体(P),其组成相是F和Fe3C(如图4、5所示); d)过共析钢——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Fe3CⅡ+P。在显微镜下,Fe3CⅡ呈网状分布在层片 状P周围(如图6所示); e)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时的平衡组织为P+Fe3CⅡ+ Ld'。Fe3CⅡ网状分布在粗大块 状的P的周围,Ld'则由条状或粒状P和Fe3C基体组成(如图7所示);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

材料力学 实验报告 对应课程 学号 学生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成绩总评 学年第学期

目录 1.低碳钢及铸铁拉伸破坏实验???????????????(3 ) 2.低碳钢及铸铁压缩破坏实验???????????????(8 ) 3.引伸计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 12 ) 4.低碳钢及铸铁扭转破坏实验???????????????(15) 5.载荷识别实验?????????????????????( 19) 成绩总评定 : 拉伸压缩测E扭转载荷识别

低碳钢及铸铁拉伸破坏实验 实验日期: 同组成员: 一、实验目的及原理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试验机名称及型号: 吨位: 精度: 2、量具名称: 精度: 三、实验步骤 (一)、低碳钢、铸铁拉伸实验步骤:

四、试样简图 低碳钢试样 实验前实验后试 样 简 图 铸铁试样 实验前实验后试 样 简 图

五、实验数据及计算 低碳钢拉伸试验 (一)试件尺寸 (a)试验前 试件标直径d0( mm )最小横截距 横截面 1横截面 2横截面 3面面积L0平平平A (1)(2)(1)(2)(1) ( 2)02 ( mm )均均均( mm ) (b)试验后 断后标断口直径 d 1 ( mm )距 L1 12平均( mm )断口(颈缩处)最小横截面面 积 A1 ( mm2 ) 屈服极限:强度极限:断后延伸率: F s s (MPa) A0 F b b (MPa) A0 ( L 1 L O ) 100% L0

A0 A1100% 断面收缩率: A0 铸铁拉伸试验 (a)试验前 试件标直径d0( mm )最小横截距 横截面 1横截面 2横截面 3面面积L0平平平A (1)(2)(1)(2)(1) ( 2)02 ( mm )均均均( mm ) (b)试验后 F b 强度极限:b(MPa ) (二)绘出低碳钢的“力—位移、及铸铁的“ 力-位移”曲线低碳钢铸铁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模板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XXXXX学院 土木工程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泥性能测试试验报告 试验日期: 气(室)温: C:湿度: 一、试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记录 所选水泥样品产地、厂名 水泥品种:出厂标号:

1.水泥细度测定(干筛法) 结论: 根据国家标准GB 该水泥细度为 2.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试 室温:℃;相对湿度: % (1)试件成型日期年月日 成型三条试件所需材料用量 (2)测试日期年月日;龄期:天 (3)抗折强度测定 (4)抗压强度测定

4.确定水泥强度等级(只按试验一个龄期的强度评定) 根据国家标准 该水泥强度等级为 混凝土用骨料性能试验报告 试验日 期: 气(室)温: C:湿度: 一、试验内容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试验记录 1.砂的筛分析试验 筛孔尺寸(mm)105 2.5 1.250.630.3150.16筛底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量a(%) 累计筛余量A(%)

砂样细度模数Mx Mx= Mx= 结论:按M X 该砂样属于砂,级配属于区;级配情况。2.砂的泥含量测试 编号冲洗前的烘干试样 质量G1(g) 冲洗后的烘干试样 质量G2(g) 泥含量(%) 测定值 (%) 平均值 (%) 3.砂的视密度测试 试样名称:水温:℃ 编号试样质量 G12(g) 瓶+砂+满水 质量G13(g) 瓶+满水 质量G14(g) 砂样在水中所占 的总体积V(cm3) 视密度 ρ0(g/cm3) 平均值 (g/cm3) 编号 容量筒容积 V(L) 容量筒质量 G1(kg) 容量筒+砂 质量 G2(kg) 砂质量 G(kg) 堆积密度 (kg/L) 平均值 (kg/L) 级配连续粒级 筛孔尺寸 分计筛余(g)(%) 累计筛余(%) 石子筛分析测试结果评定: (1)最大粒径: mm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题目:动态查找表 学院计算机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别2009级 2 班 学号3109005935 学生姓名黄丽敏 指导教师吴伟民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6月

一. 动态查找表: 抽象数据类型动态查找表的定义如下: ADT DynamicSearchTable {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各个数据元素均含有类型相同,可唯一标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 数据关系R:数据元素同属一个集合。 基本操作P: InitDSTable(&DT);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动态查找表DT。 DestroyDSTable(&D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动态查找表DT。 SearchDSTable(DT,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函数值为该元素的值或在表中的位置,否则为“空”。 InsertDSTable(&DT,e);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e为待插入的数据元素。 操作结果:若DT中不存在其关键字等于e.key的数据元素,则插入e到DT。 DeleteDSTable(&DT,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删除之。 TraverseDSTable(DT,visi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按某种次序对DT的每个结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至多一次,一旦visit()失败,则操作失败。 }ADT DynamicSearchTable 二. 存储结构定义: 公用头文件DS0.h和宏定义: #include /* EOF(=^Z或F6),NULL */ #include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N 10 /* 数据元素个数 */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 */ typedef int KeyType; /* 设关键字域为整型 */ #define EQ(a,b) ((a)==(b)) #define LT(a,b) ((a)<(b))

复材综合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 姓 名: 贾高洪 专业班级 复材1301 学 号: 130690101 指导教师: 母静波、侯俊先、王光硕 2016年 5 月 27 日 装备制造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__________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手糊成型工艺实验 实验类型:_____操作实验_ 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手糊成型工艺的技术要点、操作程序和技巧; 2.学会合理剪裁玻璃布、毡和铺设玻璃布、毡; 3.进一步理解不饱和聚酯树脂、脱模剂和胶衣树脂配方、凝胶、固化和富树脂层等概念和实际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品(脸盆、垃圾桶)。 2.制品约为3mm ~4mm 厚,形状自定。 3.按制品要求剪裁玻璃布、毡。

4.手糊工艺操作,贴制作人标签。 5.固化后修毛边,如有可能还可装饰美化。 6.对自己手糊制品进行树脂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手糊成型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随着坡璃钢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但由于手糊成型具有投资少;无需复杂的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增强材料的材质、数量和方向,可以局部随意加强;不受产品几何形状和尺寸限制,适合于大型产品和批量不大的产品的生产等特点,至于仍被国外普遍采用,在各国玻璃钢工业生厂中仍占有工要地位。象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手糊成型仍将是发展玻璃钢工业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苯乙烯既是稀释剂又是交联剂,在固化过程中不放出小分子,手糊制品几乎90%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模具结构形式大致分为阴模、阳模、对模三种。 阴模可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外表面,因此适用于产品外表面要求较光,几何尺寸较准确的产品,如汽车车身、船体等。阳模能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内表面,适用于内表几何尺寸要求较严的制品,如浴缸、电镀槽等。 脱模材料是玻璃钢成型中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如果选用不当,不仅会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会使产品及模具受到损坏。脱模材料的品种很多,而且又因选用的粘接剂不同而各有所别。常用的脱模剂可归纳为三大类:即薄膜型脱模材料、混合溶液型脱模剂和油膏、蜡类脱模剂。薄膜型脱模材料有:玻璃纸、聚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等等。本次实验我们选用聚乙烯醇做脱模剂。 本实验利用手糊工艺制备简单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件。常温常压固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管式炉:差示扫描量热仪 仪器型号:OTF-1200X 生产厂商: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1.手糊工具:辊子、毛刷、刮刀、剪刀。 2.玻璃纤维布、毡,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塑料盆,塑料桶。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配制脱模剂:聚乙烯醇8克溶解于64克水,在缓慢的加入64克乙醇。 (2)按制件形状和大小裁剪玻璃布或毡备用。 (3)在模具表面均匀连续的用纱布涂上一层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剂完全干透后,应随即上胶衣或进

实验五 查找

山东工商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及报告书 2012 / 2013 学年第上学期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信电学院 2012

实验五查找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查找表、动态查找表、静态查找表和平均查找长度的概念。 2、掌握线性表中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的方法。 3、学会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处理冲突的机制以及哈希表的查找。 二、实验预习 说明以下概念 1、顺序查找: 2、折半查找: 3、哈希函数: 4、冲突及处理: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依据顺序查找算法和折半查找算法的特点,对下面的两个查找表选择一个合适的算法,设计出完整的C源程序。并完成问题: 查找表1 : { 8 ,15 ,19 ,26 ,33 ,41 ,47 ,52 ,64 ,90 } ,查找key = 41 查找表2 : {12 ,76 ,29 ,15 ,62 ,35 ,33 ,89 ,48 ,20 } ,查找key =35 查找key=41的算法:折半查找比较次数: 查找key=35的算法:顺序查找比较次数: 顺序查找算法算法实现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int n,s,q,i,k;//n为输入的元素个数,s为所查找的元素,k为该元素在数组中的位置 int a[100]; printf("input number:"); scanf("%d",&n); for(i=1;i0;i--){

材料力学扭转实验实验报告

扭 转 实 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了解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的构造原理,并进行操作练习。 2.确定低碳钢试样的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 3.确定铸铁试样的剪切强度极限。 4.观察不同材料的试样在扭转过程中的变形和破坏现象。 二.实验设备及工具 扭转试验机,游标卡尺、扳手。 三.试验原理: 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扭转时的力学性能。(在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时所支撑的理论依据。参考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课本的介绍,以及相关的书籍介绍,自己编写。) 四.实验步骤 1.a 低碳钢实验(华龙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控制器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沿箭头方向旋转手柄,夹紧试样。 (3)调整试验机并对试样施加载荷: 在电脑显示屏上调整扭矩、峰值、切应变1、切应变2、夹头间转角、时间的零点;根据你所安装试样的材料,在“实验方案读取”中选择“教学低碳钢试验”,并点击“加载”而确定;用键盘输入实验编号,回车确定(按Enter 键);鼠标点“开始测试”键,给试样施加扭矩;在加载过程中,注意观察屈服扭矩的变化,记录屈服扭矩的下限值,当扭矩达到最大值时,试样突然断裂,后按下“终止测试”键,使试验机停止转动。 (4)试样断裂后,从峰值中读取最大扭矩 。从夹头上取下试样。 (5)观察试样断裂后的形状。 1.b 低碳钢实验(青山试验机) (1)量直径: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样的直径。在试样上选取3各位置,每个位置互相垂直地测量2次直径,取其平均值;然后从3个位置的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样的直径。 (2)安装试样: 启动扭转试验机,手动“试验机测控仪”上的“左转”或“右转”键,调整活动夹头的位置,使前、后两夹头钳口的位置能满足试样平口的要求,把试样水平地放在两夹头之间,s τb τb τ 0d S M b M 0d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去 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综合实训的目的 (3) 2、工程资料 (3) 3、实训安排及要求 (3) 4、实训内容 (4) 4.1材料的检测 (4) 水泥检测报告 (5) 水泥检测委托单 (6) 水泥检测原始记录 (7) 砂检测报告 (8) 砂检测委托单 (9) 砂检测原始记录 (10) 石子检测报告 (11) 石子检测委托单 (12) 石子检测原始记录 (13) 4.2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4)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依据 (14)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计算过程 (14) 4.3混凝土的试拌与调整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始记录 (16)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报告 (18)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委托单 (19) 5、实训收获、意见与建议 (20) 6、实训参考资料 (21)

1、综合实训的目的 《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基础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实践操作基础。本次实训的目的为: 1)巩固《工程材料》课程中有关章节的知识,掌握不同建筑材料的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按照材料检测实际工作过程,让学生练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委托、试验、试验结果分析、报告的编制与审核、试验报告的发放等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学生将来毕业后即可顶岗工作。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格。 2、实际工程资料 3、实训的时间及要求

实训要求: 1)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不乱动、乱摸,爱护实验设备和仪器,注意安全; 2)不大声喧哗,打闹,旷课,一经发现,成绩按不及格论; 3)树立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作风,对实测数据如实整理; 4)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5)独立完成实训成果的汇总整理和装订,不抄袭; 6)实训期间应积极主动,互相配合,不能互相推诿。 4、实训内容 本次综合实训是结合实际工程材料检测内容,利用工程现场原材料,按照实际工程要求,完成各种材料的检测任务。主要任务如下: 1. 完成水泥检测、砂检测、石子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等委托单的填写。 2. 完成水泥检测、砂检测、石子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实验记录的填写。要求试验记录完善,严禁涂改。 3. 完成水泥检测报告、砂检测报告、石子检测报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测报告、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报告。检测报告要求信息全,数据和试验记录对应,结论正确。 4.1材料性能的检测 水泥的检测、砂的检测、石子的检测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完整版)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2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0--11 姓名: 郑 杰,学号: 10041127 姓名: 周邵巍,学号: 10041128 姓名: 李欣欣,学号: 10041129 姓名: 谢 强,学号: 10041118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3工程材料综合实验●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碳钢热处理操作、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一、实验目的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

设备仪器: 1、分别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1、、显微镜、浴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2、、金像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 实验内容 三个尺寸形状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和冷却时间)。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880℃20min空冷45#880℃高温回火600℃20min高温回火30min水冷T101100℃20min水冷2、做实验前完成。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45#T10硬度HRB50HRC20HRC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测试。 报告文档·借鉴学习 4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马氏体F+P 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马氏体F+P 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马氏体+奥氏体P+Fe3CII 硬度高,韧性适中5、 四、

综合算法设计实验报告

综合算法设计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应用数据结构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2012 — 2013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项目名称综合算法设计 同组者无实验日期2013年 06 月 18日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 1、实验目的、意义 1)掌握查找的含义 2)掌握基本查找操作的算法和实现 3)掌握动态查找算法的实现、应用场合与优缺点 4)能够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用适宜的查找算法 5)掌握排序的基本概念,对排序的稳定性及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有深刻 的认识 6)对比折半插入排序和Shell排序的异同 7)掌握选择排序中堆排序的基本思想和算法实现 8)掌握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和算法实现 9)了解归并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程序实现 10)了解基数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程序实现 11)掌握Hash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和程序实现 12)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将所有查找及排序算法整合在一个程序中 2、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 本实验涉及各类查找和排序算法。 静态查找,折半查找的思想为:设查找表中的元素存放在数组r中,数据元素的下标范围为[low, high],要查找的关键字值为key,中间元素的下标为mid=|_(low + high) /2_|(向下取整),令key与r[mid]的关键字比较: ①若key=r[mid].key,查找成功,下标为m的记录即为所求,返回 mid。 ②若keyr[mid].key,所要找的记录只能在右半部分记录中,再对右 半部分使用折半查找法继续进行查找,搜索区间缩小了一半。 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查找表中某一个数据元素的关键字的值等于给定的值key,说明查找成功;或者出现low的值大于high的情况,说明查找不成功。 动态查找,编程实现一个开放式的高校本科招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查询系统,供师生和家长等查询,高校自愿放入该校的信息,可能随时有高校加入。要求实现的查询功能有: ①查询等于用户给定分数的高校; ②查询大于(或小于)用户给定分数的高校③查询最低录取分数线在用户给定的分数段中的高校。 直接插入排序:将当前无序区的第一个记录插入到有序区中适当位置。 折半查找法:在有序表中进行,先确定表的中点位置,再通过比较确定下一步查找哪个半区。 Shell排序:先取定一个小于n的整数d 1 作为第一个增量,把文件的全部记录 分成d 1个组,所有距离为d 1 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

金属材料工程09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金属热处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20#钢热处理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金属3班 姓名:齐希伦 学号:0907024304 指导教师:马臣 金属材料工程教研室 一、实验目的 通过选材,测试原材料硬度,设计热处理工艺,进行热处理(淬火,回火),测试处理后材料硬度,制备金相组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组织构成,分析材料成分、性能、热处理工艺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备 砂轮机,火花图谱,热处理中温炉5台,高温炉1台,金相磨抛光机4台,金相显微镜3台,布氏硬度计1台,洛氏硬度计3台,盐水1桶,机油1桶。金属材料试件(5种) 三.实验步骤 1.材料选择: 拟制造零件:拖拉机传动轴、活塞销、收割机刀片、锉刀、滚动轴承等。 根据零件挑选试样,后用砂轮机磨试样,观看活化形貌,对照火花图谱,鉴别材料。 材料牌号判定结果:20#钢 2.试样力学性能测定: 根据材料牌号,计划用于制造活塞销零件。采用调质工艺,零件硬度要求达到20-25HRC 查表制定热处理工艺。 淬火温度:930℃ 保温时间:t=KD K=1.0min/mm D为零件直径t=1×30=30分钟 淬火介质:盐水 回火温度:无

回火时间:无 画出热处理工艺 4.热处理试验: 将淬火炉 炉温升到930℃ 放入工件,保温10分后,进行淬火一冷到底。 5.热处理后材料硬度测试: 用HR150洛氏硬度计测量淬火,回火后试样硬度。 测试淬火后硬度值:42HRC –48HRC 6.制备金相试样: 通过磨平、粗磨、抛光、腐蚀与吹干等制样步骤,制备金相试样。(写明过程) 7.金相组织鉴定: 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制备后的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处 理 报 告 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 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 胡兴文学号10042108 李东升学号10042110

【实验名称】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 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 45#、高碳钢T10) 【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20# 880℃25min 空冷 45# 淬火880℃ 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 高温回火25min 水冷 T10 900℃30min 水冷 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 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 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 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 合机械性能 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 【实验步骤】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70497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关于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 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 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

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 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 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 三,实验内容 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 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实验中对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