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材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实验下实验报告PVC的基本性质

料片究竟包在前辊还是后辊上取决于操作条件。由于炼塑机的操作位在前辊,后辊出片的话没有地方放片材,所以应尽可能使物料包在前辊上。由于前辊转速低,要使物料包在前辊上, 必须使前辊温度高于后辊。 所以混炼和出片前应使前辊加热电压、 电流高于后辊。
3.3 验步骤
1、 压板预热至 160℃(由实验室预先调好) 。
2、 熟悉压机操作,操作控制阀,使压板动作。
3. 迭合本准备:将 PVC 软片料入在不锈钢模板上(预先清除模板上的余料、污垢) ,复上
不锈钢板,再放一片软 PVC 片料,迭成三层组成的迭合本。注意三层片材在模板内的
位置应上下对准,以保证压力均匀。硬 PVC 板要求压成 4mm 厚板材,将几片 PVC 硬
2.4.3 炼塑
在辊筒下放置两个瓷盘,叠在一起。开始向辊间加料,记下起始时间。开始加料量不要太多。等物料塑化开始包在辊上后用刮刀切开,切口要在辊筒左下方,快速向右划开整片片材,趁势拉下后卷成一卷或打三角包,目的是保温防止冷却。拉下一部分后再继续加料,全部物料塑化后,放大辊距至1.5mm左右,将全部已塑化物料放入辊间,继续炼塑,打卷或打三角包至物料塑化均匀无粉料,表面平整。记下结束时间,这段时间为塑化时间。
5、表面光滑、色泽鲜艳、极富装饰性,装饰应用面较广。
6、施工工艺简单,安装较为方便。
另外,由于化学稳定性高,所以可用于制作防腐管道、管件、输油管、离心泵和鼓风机等。聚氯乙烯的硬板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上制作各种贮槽的衬里,建筑物的瓦楞板,门窗结构,墙壁装饰物等建筑用材。由于电气绝缘性能优良,可在电气、电子工业中,用于制造插头、插座、开关和电缆。在日常生活中,聚氯乙烯用于制造凉鞋、雨衣、玩具和人造革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综合实践总结报告 专业课程实验

PP/nano-CaCO3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及力学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纳米CaCO3对PP的增韧效果、原理。
2 熟悉PP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制备过程。
3了解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4了解电镜测样原理和具体步骤。
二、实验原理1、纳米CaCO3对PP的增韧效果原理聚丙烯(PP)是一种综合性能较优异的热塑性塑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器具、汽车零部件、家庭用品、办公用品、建筑材料、化工管道以及大量的运输和包装材料等方面,制品具有耐热好、化学稳定性高和成型性好等优点。
但同时PP也存在冲击韧性低,低温易脆裂,耐候性差强度、模量、硬度低,成型收缩大,尺寸稳定性差,制件易变形等缺点。
这些缺点大大限制了PP的应用,并且给实际生产带来了许多麻烦,因此,对PP进行改性研究以拓宽其应用领域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纳米碳酸钙(nano-CaCO3)填充PP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复合材料,nano-CaCO3原料来源丰富且价廉易成型加工,制品的耐热性、硬度、刚性及尺寸稳定性均优于PP 塑料所以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实验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将nano-CaCO3填充到PP中,研究了nano-CaCO3用量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在PP中的分散状况2、PP复合材料的注射成型制备过程⑴合模与开模。
合模是动模前移,快速闭合。
在与定模将要接触时,依靠合模系统的自动切换成低压,提供低的合模速度,低的合模压力,最后切换成高压将模具合紧。
开模是注射完毕后,动模在液压油缸的作用下首先开始低速后撤,而后快速后撤到最大开模位置的动作过程。
⑵注塑阶段。
模具闭合后,注塑机机身前移使喷嘴与模具贴合。
油压推动与油缸活塞杆连接的螺杆前进,将螺杆头部前面已塑化均匀的物料以规定的压力和速度注射入模腔,直到熔体充满模腔为止。
⑶保压阶段。
熔体充模完全后,螺杆施加一定的压力,保持一定的时间,是为了解决模腔内熔体因冷却收缩造成制品缺料时,能及时补塑,使制品饱满。
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报告篇一: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1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方法1.1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1.2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1.3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用捣棒人工捣实;1.4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1.4.1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a)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1b) 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1.4.2 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a) 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b) 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
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
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c) 每层插捣次数100mm试模不得少于12次,150mm试模不得少于25次;d) 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
1.5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1.6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2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2.1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将试件擦试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
试件尺寸测量精确至1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复合材料实习报告总结7篇

复合材料实习报告总结7篇篇1一、实习概要与背景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深入理解和应用复合材料的理论与知识,提高自己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习地点位于国内知名的复合材料制造企业,实习期间为期X个月,全程参与复合材料的制备、检测及应用过程。
二、实习内容1. 复合材料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初期,我系统地学习了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包括树脂、纤维、填料等的性质以及复合工艺的基本原理。
通过企业提供的资料与课程,我对复合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制造工艺及应用领域有了全面的了解。
2. 生产工艺实地观摩实习期间,我有幸观摩了企业的生产线,亲眼目睹了复合材料的制备流程。
从原材料混合到成型加工,每一个环节都严谨细致。
特别是在模具设计、材料成型及后处理等关键环节,我收获颇丰。
3. 质量控制与检测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复合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
实操了如拉伸强度测试、弯曲性能测试、热稳定性分析等检测手段。
通过检测数据的分析,我了解了如何评估复合材料的质量及其性能稳定性。
4. 复合材料应用研究结合企业研发项目,我还参与了复合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工作。
在实践中探索不同配方与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为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1. 专业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检测及应用研究有了深入的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
实习过程中的实践,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加深了我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2. 理论与实践结合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复合材料领域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3. 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在企业的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多项任务。
这不仅锻炼了我的专业技能,还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虽然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但在某些环节仍存在浪费现象,部分工艺有待进一步优化。
复合材料实训报告总结

复合材料实训报告总结实习指导老师:吴悦梅,黄频波,易磊骏,实习时间:大二下半期的16至18周实训地点:复合材料实训基地实训目的:加强对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认识实习学生:第六小组黄敏实训总结及感受:实训第一周真心有点累,早上8点中既要进行整队,迟到的人要处罚,我感受到了我们是不是进入企业了.有点和平时的习惯不一样了,而且实训期间是世界杯开赛期间,很想看,又怕影响第二天的实训,纠结纠结啊.呵呵在这样的期间我们感觉学到的东西好像更多了,感觉很充实而且学习也很有劲,就好像世界杯比赛中的进球样,很难进一颗,但还是努力的想去拼搏,而我们第一天就做的是模具的清洁和保洁,我们组对于模具的清洁不重视.制成的第一件制品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是脱模下来后一看才知道有多粗糙,,老师说我们用的模具的表面和制品与模具的贴和面是有影响的.我们总结了下有几点,其一:就是要先粗后细,先用粗砂纸打磨,二打磨前要把用于大真空袋的胶除掉,其二:每打磨一次要清洁一次不然粗砂上掉下的颗粒会影响下一次的打磨,其三:打磨后没有用时要保护好避免损伤.第二个问题就是树脂胶液中气泡的处理,要处理不可避免的要了解到气泡的来源,第一是树脂胶液的搅拌卷入空气中的气泡,第二是树脂的黏度太高和纤维的浸润性.第三是层与层之间的气泡.排除气泡的方法第一是通过合理地搅拌树脂与固化剂,第二是用真空对配好的胶液进行排气,第三是刷胶时注意自己的力道和刷胶的方向。
我们做的第一件复材制品是一颗曲型板,那里面的气泡很多感到很沮伤,当老师给我们看上一届学生做的时,我们感到好受多了,因为我们在进步,我们比上一届好多了,我们有总结了些许经验,我们的下一届学弟会比我们更好,这就需要不断地传承,不断的总结对于怎样减少气泡的方式我们试了很多有通过增加吸胶材料增加脱模布,改变刷胶方式,改变树脂与固化剂的配比等各种方法,到后面我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来和前几次对比得出了一些结论,我们第六小组更是得到了气泡最少制品。
复合材料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性能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掌握复合材料的基本原理、材料选择、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二、实习时间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大学复合材料实验室四、实习单位XX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五、实习内容1. 复合材料基础知识(1)复合材料的概念及分类(2)复合材料的组成及性能特点(3)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2.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1)手糊法制备工艺(2)模压法制备工艺(3)缠绕法制备工艺3.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1)拉伸性能测试(2)弯曲性能测试(3)冲击性能测试4. 复合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1)航空航天领域(2)汽车工业(3)建筑领域六、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对复合材料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包括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组成、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等。
2. 实验操作(1)手糊法制备工艺: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手糊法制备复合材料的过程,包括基体树脂的选择、固化剂的使用、纤维布的铺层等。
(2)模压法制备工艺: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模压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原理和过程,包括模具设计、材料选择、预热、加压等。
(3)缠绕法制备工艺:在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缠绕法制备复合材料的操作步骤,包括缠绕机操作、纤维布的铺设、固化等。
3. 性能测试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实验,包括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的测试。
通过实验,我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工程应用实例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和与老师的交流,我了解了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建筑领域的应用实例,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七、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得到巩固: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复合材料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复合材料的基本制备工艺和性能测试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复材厂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和实际应用,我于2023年7月至8月在XX复合材料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目的1. 了解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熟悉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参观工厂实习的第一天,我参观了工厂的生产车间、实验室和办公区域。
通过参观,我对工厂的整体布局、设备设施和生产线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学习复合材料基础知识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特性、分类、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对复合材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环节,我跟随师傅学习了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
具体内容包括:(1)原材料准备:了解原材料种类、性能及检验标准。
(2)预浸料制备:学习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3)复合成型:学习复合成型的工艺参数、设备操作及质量控制。
(4)后处理:了解复合材料的固化、脱模、切割等后处理工艺。
4. 实验实习在实验实习环节,我参与了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实验,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
通过实验,我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四、实习体会与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对复合材料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习,我对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以及产业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今后的职业规划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建议1. 加强实习指导,提高实习效果。
木材纤维解离实验报告(3篇)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木材纤维的组成及结构。
2. 掌握木材纤维解离的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处理方法对木材纤维解离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木材纤维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复合材料。
纤维素是木材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则起到粘合作用,使木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木材纤维解离是将木材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离出来,以获取纤维素纤维。
本实验采用碱法、酸法、酶法三种方法进行木材纤维解离,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对纤维解离效果的影响,为木材纤维的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木材:杨木- 化学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纤维素酶、硫酸铵、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纤维素酶溶液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烘箱- 研钵- 粉碎机- 离心机- 电子天平- pH计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杨木粉碎成粉末,过60目筛,备用。
2. 碱法解离将杨木粉末与10%氢氧化钠溶液按质量比1:10混合,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90℃,保温2小时,然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3. 酸法解离将杨木粉末与10%盐酸溶液按质量比1:10混合,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90℃,保温2小时,然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4. 酶法解离将杨木粉末与纤维素酶溶液按质量比1:10混合,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50℃,保温2小时,然后离心分离,取上清液。
5. 纤维分离将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与硫酸铵溶液按质量比1:1混合,静置沉淀,过滤,得到纤维素纤维。
6. 纤维含量测定将纤维素纤维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重,计算纤维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碱法解离碱法解离效果较好,纤维含量较高,但溶液pH值较高,对设备有一定腐蚀性。
2. 酸法解离酸法解离效果较差,纤维含量较低,但溶液pH值较低,对设备腐蚀性较小。
3. 酶法解离酶法解离效果中等,纤维含量适中,溶液pH值接近中性,对设备腐蚀性较小。
1. 碱法、酸法、酶法均可用于木材纤维解离,但效果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
姓 名: 贾高洪 专业班级 复材1301 学 号: 130690101
指导教师:
母静波、侯俊先、王光硕
2016年 5 月 27 日
装备制造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__________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手糊成型工艺实验 实验类型:_____操作实验_ 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手糊成型工艺的技术要点、操作程序和技巧;
2.学会合理剪裁玻璃布、毡和铺设玻璃布、毡;
3.进一步理解不饱和聚酯树脂、脱模剂和胶衣树脂配方、凝胶、固化和富树脂层等概念和实际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品(脸盆、垃圾桶)。
2.制品约为3mm ~4mm 厚,形状自定。
3.按制品要求剪裁玻璃布、毡。
4.手糊工艺操作,贴制作人标签。
5.固化后修毛边,如有可能还可装饰美化。
6.对自己手糊制品进行树脂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手糊成型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
随着坡璃钢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但由于手糊成型具有投资少;无需复杂的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增强材料的材质、数量和方向,可以局部随意加强;不受产品几何形状和尺寸限制,适合于大型产品和批量不大的产品的生产等特点,至于仍被国外普遍采用,在各国玻璃钢工业生厂中仍占有工要地位。
象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手糊成型仍将是发展玻璃钢工业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苯乙烯既是稀释剂又是交联剂,在固化过程中不放出小分子,手糊制品几乎90%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
模具结构形式大致分为阴模、阳模、对模三种。
阴模可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外表面,因此适用于产品外表面要求较光,几何尺寸较准确的产品,如汽车车身、船体等。
阳模能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内表面,适用于内表几何尺寸要求较严的制品,如浴缸、电镀槽等。
脱模材料是玻璃钢成型中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如果选用不当,不仅会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会使产品及模具受到损坏。
脱模材料的品种很多,而且又因选用的粘接剂不同而各有所别。
常用的脱模剂可归纳为三大类:即薄膜型脱模材料、混合溶液型脱模剂和油膏、蜡类脱模剂。
薄膜型脱模材料有:玻璃纸、聚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等等。
本次实验我们选用聚乙烯醇做脱模剂。
本实验利用手糊工艺制备简单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件。
常温常压固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管式炉:差示扫描量热仪
仪器型号:OTF-1200X
生产厂商: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1.手糊工具:辊子、毛刷、刮刀、剪刀。
2.玻璃纤维布、毡,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塑料盆,塑料桶。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配制脱模剂:聚乙烯醇8克溶解于64克水,在缓慢的加入64克乙醇。
(2)按制件形状和大小裁剪玻璃布或毡备用。
(3)在模具表面均匀连续的用纱布涂上一层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剂完全干透后,应随即上胶衣或进
行成型操作,尤其在湿度较大的阴雨天,干膜易吸湿反潮,影响树脂固化。
在上第一次胶衣或树脂时,用力不宜过重、过猛,以免损坏膜层。
(4)配置胶衣树脂(按不饱和聚酯树脂常规配方,胶衣树脂也是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一种),首先在模具表面涂刷一层胶衣树脂,保证400 g/m2~500 g/m2的用量,稍侯,观察胶衣树脂即将凝胶时,将表面毡轻轻铺放于表面,注意不要使表面毡过分变形,以贴合为宜。
(5)取引发剂与不饱和聚酯树脂按3%比例配合均匀,然后再加入0.3%促进剂,搅匀,马上淋浇在表面毡上,并用毛刷正压(不要用力刷涂,以免表面毡走样),使树脂浸透表面毡,观察不应有明显气泡。
这一层是富树脂层,一般应保证65%以上的树脂含量。
(6)待表面毡和树脂凝胶时马上铺上第一层玻璃布,并立即涂刷树脂,一般树脂含量约50%;紧接着第二层、第三层依次重复操作,注意玻璃布接缝错开位置,每层之间不应有明显气泡,即不应有直径1mm以上的气泡。
(7)最后外层是否需要使用表面毡应视制品要求。
(8)固化、脱模
手糊完毕后需待制件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脱模,这个强度定义为能使脱模操作顺利进行而制品形状和使用强度不受损坏的起码强度,低于这个强度而脱模就会造成损坏或变形。
通常气温在15℃~25℃、24h即可脱模;30℃以上10h对形状简单的制品可以脱模;气温低于15℃则需要加热升温固化后再脱模。
(9)修剪毛边并美化装饰。
(10)树脂含量测定,用角磨机采取3块1克左右的样品,放进管式炉里加热到400摄氏度,保温30分钟。
记录烧之前和之后的重量,计算树脂平均含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现场照片
表1 不同升温速率下固化反应温度和反应热测试结果
瓷坩埚样品瓷坩埚加灰分树脂含量%
1 16.6795 0.4599 16.8461 63.77
2 18.2959 0.4982 18.4742 64.21
3 18.5692 0.4742 18.7520 60.12
手糊现场照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取3个样品的平均值,玻璃钢制品中树脂含量为62.70%。
玻璃钢表面质量是否平整光滑,有否有肉眼可见气泡、分层?
答:玻璃钢表面有些许不平整,阴模成型内表面光滑,外表面平整,阳模成型外表面光滑,内表面平整,肉眼可见气泡,分层较少。
七、讨论、心得
1、在本次试验中,为什么阴模成型容易脱模?
答:树脂固化需要收缩,阳模树脂固化时树脂固化会紧紧的挤压在模具上,阴模树脂固化固化收缩会与模具产生一定的空隙,所以阴模比阳模容易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