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20号钢热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20号钢热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20号钢热处理组织和硬度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掌握20号钢的热处理工艺、。

(2)掌握20号钢正火的步骤、规范以及硬度的变化。

(3)学会观察20号钢正火后的显微组织结构,分析其性能变化的原因。

(4)学会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探索最佳20号钢热处理工艺。

二.简述4种基本热处理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方法及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特征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冷却的一种工艺方法。

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冷却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接近平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

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71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三.简述洛氏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洛式硬度(HR-)是以压痕塑性变形深度来确定硬度值指标。

以0.002毫米作为一个硬度单位。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

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或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

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有HRA,HRB,HRC三种硬度。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处理报告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胡兴文学号10042108李东升学号10042110【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实验内容】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 880℃25min 空冷45# 淬火880℃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高温回火25min水冷T10 900℃30min 水冷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实验步骤】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工程实训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实训热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方法。

2. 掌握热处理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操作规范。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使其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性能的一种金属加工方法。

热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缓慢的速度冷却。

退火的目的在于消除金属内部的应力,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

2. 正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

正火的目的在于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降低其韧性。

3. 淬火: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迅速冷却。

淬火的目的在于提高金属的硬度和耐磨性。

4. 回火:将淬火后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

回火的目的在于降低金属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箱式电阻炉、高温计、硬度计、金相显微镜、切割机、抛光机、侵蚀剂等。

2. 实验材料:45号钢、T8钢、T10钢等。

四、实验过程1. 实验一:45号钢退火(1)将45号钢试样加热到80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放入水中冷却。

(3)将退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2. 实验二:T8钢正火(1)将T8钢试样加热到86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3)将正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3. 实验三:T10钢淬火(1)将T10钢试样加热到77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迅速浸入水中冷却。

(3)将淬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4. 实验四:T10钢回火(1)将淬火后的T10钢试样加热到150℃,保温1小时。

(2)将试样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3)将回火后的试样进行硬度测试和金相观察。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根据所学热处理的知识,了解钢的基本热处理工艺制定过程;2.学习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性能的影响;3.了解洛氏硬度计的主要原理、结构,学会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钢的热处理就是对钢在固态范围内的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及改变其内部组织,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热处理的基本工艺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进行热处理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方式是最重要的三个基本工艺因素。

正确选择这三者,是热处理成功的基本保证。

三、实验过程1、设计可使材料达到实验性能要求的热处理工艺2、对所给退火态试样进行硬度测定3、按所给定工艺进行热处理4、测定处理后试样的硬度以及检验所订工艺。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修改实验方案,重新实验四、实验仪器1、最高加热温度达1000℃的各种实验用箱式电阻炉2、可供冷却的介质水和油3、测试硬度的设备有洛氏硬度计4、捆绑式样的细铁丝,夹持试样的铁钳一、实验目的1.根据所学热处理的知识,了解钢的基本热处理工艺制定过程;2.学习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钢的性能的影响;3.了解洛氏硬度计的主要原理、结构,学会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1、加热温度的选择(1) 退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20~30)℃(完全退火)。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20~30)℃(球化退火),目的是得到球状渗碳体,降低硬度,改善高碳钢的切削性能。

(2) 正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十(30~50)℃;共析钢加热至Ac1+ (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 ccm+ (30~50)℃,即加热到奥氏体单相区。

(3) 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亚共析钢加热至Ac3十(30~50)℃;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至Ac1十(30~50)℃;(4) 回火温度的选择钢淬火后都要回火,回火温度决定于最终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按加热温度高低回火可分为三类: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

2、保温时间的确定为了使工件内外各部分温度约达到指定温度、并完成组织转变,使碳化物溶解和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必须在淬火加热温度下保温一定的时间。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篇一:热处理实验报告热处理工艺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热处理工艺、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热处理设备和几种热处理工艺的实际操作,熟悉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3.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实验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本实验采用的钢材有40、40CrNi和T8三种,对于每一种钢材,要求得到如下组织:晶粒粗大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晶粒细小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回火马氏体;回火屈氏体;回火索氏体;铁素体+珠光体。

对于40和40CrNi钢还要求得到如下组织:屈氏体网+马氏体+残余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全班分三组,每组选一种钢材,每人选一种组织进行如下实验:1. 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知识,制定合理的(或能得到所要求显微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 按照制定的热处理工艺对钢进行热处理;3. 测定热处理后钢材的性能;4. 制备金相试样,观察组织并记录;5. 总结并讨论实验结果。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40、40CrNi和T8钢试样2. 加热炉3. 硬度计4. 拉伸试验机5. 冲击试验机6. 金相显微镜及数码照相系统7. 磨光机及金相砂纸8. 抛光机及抛光液9. 浸蚀剂、酒精、玻璃器皿、竹夹子、脱脂棉、滤纸等四、实验基本要求1. 每位同学均要首先根据实验总学时和实验要求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时间的具体安排)。

注意本综合性实验为团队性实验,每位同学均无法单独完成,制定方案和时间安排时要与其他同学协调好。

2.在每个同学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制定了相应热处理工艺的基础上,以组为单位讨论并协调热处理方案;3. 按照方案进行热处理、性能测定、组织观察与记录;4. 以组为单位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然后再以班为单位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所选钢种和组织,给出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并作简要分析下图为T8钢水淬后在300℃回火得到的金相图钢淬火后在300℃左右回火时,易产生不可逆回火脆性。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实验报告试验项目:45 钢淬火及回火前后硬度测量班级:机械一班组长:林文文组员:竹凌东陈林陈书尚学号:0112011101130114指导老师:杨兰英试验日期:2011 年12 月八日45 号钢的热处理试验目的1. 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 了解洛氏硬度试验机的主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3. 初步建立碳钢的含碳量与其硬度间的关系。

4. 分析淬火温度的选择对刚性能的影响。

5. 研究冷却条件刚性能的关系。

实验仪器及材料—150A 型洛氏硬度试验机四、 2.试样:Φ20×10mm 45钢。

3.加热炉。

4.磨砂纸5.冷却液:水(20oC 左右)。

HR-150A 型洛氏硬度计主要零部件1. 机身2.加荷手柄3.升降手把4.手轮5.丝杠保护套(内有丝杠)6.待测试件7 主轴8.小杠杆9.大杠杆10.调整块11.定位标记12.吊环13.螺钉14.砝码变换器15.砝码16. 油针17. 油毡18.后盖19.缓冲器20.卸荷手柄21.压头22.上盖23.指示表24 变荷手柄25.工作台五、实验原理热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热加工的工艺方法,也是充分发挥金属材料性能潜力的重要手段。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钢的性能,其中包括使用性能及工艺性能。

钢的热处理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经一定时间的保温,然后以某种速度冷却下来,通过这样的工艺过程能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其基本工艺方法可分为退火、淬火及回火等,本次试验要求淬火与回火。

一)钢的淬火钢的淬火: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A c3(亚共析钢)或A c1(过共析钢)以上30~50oC,保温后放入各种不同的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V 冷>V 临),以获得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马氏体组织。

碳钢经淬火后的组织由马氏体及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所组成。

为了正确地进行钢的淬火,必须考虑下列三个重要因素:淬火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1、淬火温度的选择正确选定加热温度是保证淬火质量的重要一环。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钢的热处理过程及其影响;2. 掌握钢的不同热处理方法的原理和操作;3. 分析不同热处理方法对钢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钢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淬火和回火。

1. 退火:将钢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退火可以消除内应力,调整组织和改善切削性能。

2. 淬火:将钢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至室温。

淬火可以使钢的组织变为马氏体,增加钢的硬度和强度。

3.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至较低的温度,然后缓慢冷却。

回火可以降低钢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延展性和韧性。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试样的钢材,包括退火、淬火和回火试样。

2. 分别将试样加热至退火、淬火和回火温度。

3. 退火:将试样保持在退火温度持续一段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4. 淬火:将试样迅速降温,可以采用水或油进行淬火。

5. 回火:将淬火后的试样放入回火炉中加热,保持回火温度持续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6. 对不同热处理试样进行金相观察和硬度测试。

7. 分析不同热处理方法对钢的影响。

实验结果:1. 退火试样:经过退火处理的钢的组织变为珠光体,硬度降低。

2. 淬火试样:淬火后的钢的组织变为马氏体,硬度显著提高。

3. 回火试样:经过回火处理的钢的组织变为珠光体和一定比例的残留马氏体,硬度略有下降,但韧性和延展性明显提高。

实验结论:1. 退火可以使钢的硬度降低,提高韧性。

2. 淬火可以使钢的硬度和强度显著提高,但韧性较低。

3. 回火可以降低钢的硬度,提高韧性和延展性。

根据实验结果和结论,我们可以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不同的热处理方法来改变钢的性能。

45热处理实验报告

45热处理实验报告

45热处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45钢进行热处理实验,了解其显微组织及性能变化规律,掌握45钢的热处理工艺。

实验原理45钢是一种碳素结构钢,含碳量在0.42%~0.50%之间。

热处理可以改变钢材的显微组织,从而达到调节钢材性能的目的。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正火、淬火等。

实验步骤1. 取一块45钢样品,先用砂纸将其表面清洁干净。

2. 将样品放入坩埚中,加入约30g的盖有盖子的坩埚中。

3. 将坩埚放入电阻炉中,并根据实验要求设定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4. 等待加热到指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关闭电阻炉。

5. 将坩埚取出,并迅速放入冷却剂中进行淬火处理。

6. 取出冷却后的样品,并进行显微镜观察和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经过热处理后,45钢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观察显微组织时发现,经退火处理后的45钢颗粒细化并均匀分布,晶粒尺寸明显减小。

与未经热处理的样品相比,其硬度和强度均有所提高,同时具备一定的韧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45钢的热处理工艺和效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退火处理可以改善钢材的显微组织,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钢材的热处理工艺必须根据具体材料以及应用要求进行选择,以实现最佳的性能调节效果。

实验感想通过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热处理对钢材性能的重要影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类型的钢材,了解其相应的热处理工艺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的使用需求。

同时,本次实验也增强了我对实验操作和观察的技能,对于今后的实验研究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1] 王光汉. 材料学实验指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156-1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处理报告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胡兴文学号********李东升学号********【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实验内容】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做实验前完成。

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2、进行热处理。

3、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

【实验处理】1、三种材料在退火状态下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异同;2、三种材料在退火状态下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异同;3、总结出碳钢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的关系;20#W(C)=0.20% 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冲压件及焊接件,经过热处理(如渗碳)也可以制造轴,销等零件。

45# W(C)=0.45% F+P 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齿轮,轴类,套筒等 T10W(C)=1.0%P +Fe 3C Ⅱ优质钢,硬度高,韧性适中 钻头,刨刀,丝锥,手锯条等刃具及冷作模具等。

4、采集出所观察显微组织示照片,并注明材料名称、含碳量、浸蚀剂和放大倍数,并将组成物名称以箭头引出标明;图1 工业纯铁﹛ω(C )≤0.0218% (×400)﹜ 图2 工业纯铁﹛ω(C )≤0.0218% (×400)﹜图3 亚共析钢﹛0.0218%≤ω(C )≤0.77%(×400)﹜ 图4 20#钢﹛ω(C )=0.2%,正火处理(加热至900后空冷)(×400)﹜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铁素体 珠光体铁素体图5共析钢﹛调质处理 ω(C )=0.8% (×400)﹜图6 过共析钢﹛0.8%≤ω(C )≤2.06%(×400﹜图7亚共晶白口铸铁﹛2.06%≤ω(C )≤4.3%(×400)﹜ 图8 共晶白口铸铁﹛ω(C )=4.3% (×400)}图9过共析钢﹛4.3%ω(C )≤ 6.69%(×400)﹜铁素体珠光体一次渗碳体莱氏体珠光体共晶渗碳体珠光体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珠光体5、每个学生做一种热处理试样( 20#钢、 45#钢、 T10钢),三人为一小组,实验数据共享。

完成实验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进行讨论,最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讨论:(1)三种材料在退火状态下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异同;(2)每种材料在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异同;(3)总结出碳钢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的关系。

20#钢实验者:侯鹏飞碳质量分数为0.20%(万分之二十)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含碳量为0.20%(万分之二十)为亚共析钢,加热到860℃后,达到Ac3线以上,铁素体转化为奥氏体,再经过空冷后,20#钢的过冷A在高温是将有一部分转化为铁素体。

而且此过程属于过冷A的高温转变,有索氏体产生。

在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是铁素体和珠光体。

硬度较高。

20#钢冷冲压性与焊接性能良好,可用作冲压件及焊接件,经过热处理(如渗碳)也可以制造轴,销等零件。

热处理方式:加热至880℃,保温30分钟左右后,正火处理。

得到的显微组织:P(珠光体)+F(铁素体)。

其中图中层片状的是P (S)珠光体;白色块状的是F(铁素体)。

正火后,组织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提高了钢的强度,硬度与韧性。

正火提高其硬度,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

其中珠光体按层间距珠光体组织习惯上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

他们的大致形成温度及性能见表1。

组织名称表示符号形成温度范围/℃硬度能分辨其片层的放大倍数珠光体P A1~650 170~200HB 〈500X索氏体S 650~600 25~35HRC 〉1000X屈氏体T 600~550 35~40HRC 〉2000XF铁素体P珠光体实验分析与讨论:由上图可知,P(珠光体,为黑色块状)较明显的可以看出;而F(铁素体,为白色块状)显得有点黑,呈灰色。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抛光后的过度腐蚀或使用稀硝酸腐蚀不均匀导致,晶面受损,致使不能观察到易损的珠光体组织,并且亮度有点暗,不十分清晰;手工磨制不够精细,还有可能是由于加热温度不够所致。

正火作为一种常化处理,一般应用于以下方面:1.作为最终热处理得到对于机械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普通钢构件。

可以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2.最为预先热处理获得细小均匀的组织,为后面的其它处理做准备。

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低碳钢的硬度,便于进行切削加。

45#钢实验者:李东升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用钢,冷热加工性能好,硬度为35HRC,易于切削加工,但是45#钢淬透性较差,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

45#钢经过热处理以后,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用来制造齿轮、轴类、套筒等零件。

45#钢的热处理:理论分析:将亚共析钢淬火加热880℃到Ac3线以上,F(铁素体)和P(珠光体)全部转变为A(过冷奥氏体),然后进行600℃高温回火,在高温转变区过冷奥氏体现有一部分转变为铁素体,剩余的过冷奥氏体再转变为珠光体型组织,最后全部转变为回火索氏体(S)。

实际处理:45号钢的淬火温度大约为880℃,偏高的淬火温度可以使工件加热速度加快,表面氧化减少。

为使工件的奥氏体均匀化,需要600℃保温25min消除淬火应力。

细片状珠光体P条状铁素体F灰黑色区为细片状及粗片状珠光体(P),沿晶界析出白色条状铁素体(F)试验分析:㈠结果分析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到黑白相间分布的P和F,经过淬火处理的45#组织细致均匀,使用性能大大改善,硬度,塑韧性明显提高。

㈡图象分析45钢淬火后硬度不足,主要原因有两方面:① 45钢加热温度偏低,或保温时间不足。

在此状态下,组织中奥氏体的碳和合金元素含量不够,甚至组织中还残存着未转变的珠光体或未溶铁素体,导致45号钢淬火后硬度达不到;② 45号钢加热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造成45号钢表面脱碳,导致硬度变低。

45#钢金相图制备的表面不够光滑,导致了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不太清晰,试验时要严格控制淬火和保温时间,这对45#钢的硬度起决定性作用,金相的制作比较繁琐,每个过程都要充分的研磨,最后还要用酸腐蚀表面,表面越光滑,腐蚀的越慢,要控制好腐蚀的时间,大约为12s,如果抛光后的表面不够光滑,或者腐蚀时间控制的不够好,会导致腐蚀不均匀导致,晶面受损,观察不到珠光体组织,因此,要合理把握好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控制不好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T10钢实验者 :胡兴文碳质量分数为 1.00%(千分之十)的优质碳素工具钢,硬度高,韧性适中。

热处理后为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热处理方式:淬火+低温回火黑色的粗针状马氏体和白亮的残余奥氏体,硬度为58.0HRC性能:低温回火降低了淬火应力,提高了工件的韧性,减少钢的脆性并保持钢的高硬度,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工具模具和冷做模具正火作为一种常化处理,一般应用于以下方面:1、作为最终热处理得到对于机械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普通钢构件。

可以细化晶粒,使组织均匀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2、最为预先热处理获得细小均匀的组织,为后面的其它处理做准备。

3、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低碳钢的硬度,便于进行切削加工。

珠光体二次渗碳体Fe3CⅡ试验分析:㈠结果分析T10钢经过淬火+低温回火处理之后,从图中可以看到经侵蚀后的珠光体呈暗黑色,而二次渗碳体则呈现白色网状。

㈡图象分析整体图像较暗,图中划痕较多。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侵蚀过程中用小木夹碰到了处理表面所造成的;抛光后的过度腐蚀或使用稀硝酸腐蚀不均匀导致;还有其他人为因素。

【实验分析】1.三种材料在退火状态下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异同;2.每种材料在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的异同;每种材料在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和性能(硬度)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以看出,20号钢在正火后的组织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在正火后得到的是更细化的晶粒,从而提高了钢的强度硬度和韧性。

45号钢在经过淬火和高温回火调质,其显微组织由以前的(P+F),变成了回火索氏体,其综合机械性能最好,即强度、塑性和韧性都比较好。

T10钢在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组织由以前的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变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二次渗碳体。

低温回火后,淬火应力降低,工件韧性提高,淬火后的硬度和耐磨性高。

3.总结出碳钢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的关系。

碳钢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20号钢(含碳量0.17%—0.23%)是亚共析钢,在完全退火状态下得到的组织是F+P。

45号钢(含碳量0.42%—0.50%)也是亚共析钢,在同样的状态下得到的组织是和20号的一样(F+P),碳量的增加,钢的性能也在提升,所以45号钢的性能(硬度)高于20号钢。

T10钢(含碳量0.42%—0.50%)是过共析钢。

退火后组织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其性能(硬度)较退火前有所降低,但是其塑性和韧性均有提高。

它的性能(硬度)还是高于亚共析钢(20、45)的。

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可知: 随着碳钢含碳量的增加,其组织的变化过程为:铁素体+珠光体(亚共析钢)→珠光体十二次渗碳体(过共析钢)。

硬度增大,塑性降低。

对于强度,亚共析钢的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大而增大,过共析钢的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大而减小。

低碳钢可用来制造桥梁,机械,建筑物的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