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醋文化

山西醋文化
山西醋文化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O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又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大胆地改革、创新,“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使老陈醋一举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作为醋的故乡,在民间至今有做酷的遗风。如果您到山西的乡村僻壤盛夏一游,你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放一口麻纸闷着的大缸,在用“老醯儿”(制醋的醴子)晒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爷爷”(太阳)走。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然眼前。确实山西是制醋的大本营,现在全省有 100多家醋厂,著名的除清徐老陈醋之外,还有陵川玉泉老陈醋、壶关辛寨老陈醋、榆次南堡老陈醋。品种有老陈醋、名特醋、双醋、陈醋、特醋、晋醋、味醋、熏醋等。同一品种的醋,根据使用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又可分出各种各样的品种类别,真可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善制醋,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醋,而山西人爱吃醋也真可称为全国之最,在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

山西人善酿酷爱吃醋,素有“老醯儿”之称。古时管醋叫醯,把酿醋的人叫“醯人”,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因此,吃醋也不叫吃醋,而叫“吃醣”。由于山西人对酿醋的特殊贡献,再加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老西儿”对醋的贡献确实应大书特书,因为醋的作用真是太多了。醋内除含有大量醋酸外,并含有钙、铁、乳酸、甘油、氨基酸及醛类化合物。醋不仅是调味之首可以入味,还是人体健身佳品。在食用方面,它能溶解食物中的钙和铁,使人体易于吸收,也可以用于脱制萝卜、白菜、大蒜等食物。在医疗方面用醋入药,有生发、美容。降压、减肥之功效。清乾隆四年京师太医院集中全国名医,为治疗宫妃郁血病而炮制的定坤丹”,其中所采用的二十多味中药,都是用老陈醋炮制的。

几千年来,人们发现醋有许许多多奇妙的用途,吃醋确实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然而关于吃醋还另有说法,这种“醋”的产生据说源于唐朝。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房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横加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大臣之妻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大臣之妻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佳话。所以,才有了后人“失意”之人视“得意”之人而能有“醋意”,此也许与西方人谓东方人之“东方人的妒嫉”不无关系。

山西醋文化

在全过而言,山西醋厂最多,产量最大,故称之为醋乡;山西醋历史悠久,香酸可口,人人爱吃,故称之为醋最香。

有酿醋企业100余家,不仅有老字号的“溢源庆”、“美和居”,而且涌现太原东胡老陈醋集团、清徐水塔老陈醋集团、榆次四眼井牌老陈醋实业公司以及“来福”、“金元”、“绿韵”等龙头企业。总产量在3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是全国产醋第一大省。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有部分出口。

山西老陈醋的历史演变

醋古称醯,又称酢。《周礼》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记载,由此可见,我们西周时期已有酿造食醋。晋阳(今太原)是我国食醋的发祥地,史称公元前八世纪晋阳已有醋坊,春秋时期已遍布城乡,至北魏时《齐民要术》共记述了二十二种制醋方法。当时,制醋、食醋已成为山西人生活中的一大话题。《本草纲目》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醋的记载,民间中流传着许多关于醋的掌故。唐宋以后,由于微生物和制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至明代已有大曲、小曲和红曲之分,山西醋以红心为制醋用曲,该曲集大曲、小曲、红曲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种群为一体,所酿之醋最驰名者为中华老字号“溢源庆”。史称明太祖之孙朱济焕被封太原府为宁化王,“溢源庆”所酿之醋被指定为宁化王府的专用醋,使因改部分白醋为熏醋,其风味大增,后世称为暖和法熏醋。清顺治元年(1644年),梗阳(今清徐又称清源)中华老字号“美和居”改新醋陈酿工艺为“夏伏晒、冬捞冰”,形成该字号食醋的独特品味,并将产品定名为老陈醋。已故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对“美和居”山西老陈醋的工艺进行了总结和肯定,他在《黄海》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清源醋之发酵温度高至40℃以上,其酪酸菌、乳酸菌必起作用,山西醋之气味别致足可证明醋酸菌以外的细菌作用。”并称“我国有四大名醋,首推山西老陈醋”。已故著名生物学家陈驹声先生则在多种著作中明确指出:“山西老陈醋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食醋”。

山西老陈醋的独特工艺

山西老陈醋是以高粱、麸皮、谷糠和水为主要原料,以大麦、豌豆所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酒精发酵后,再经固态醋酸发酵、熏醅、陈酿等工序酿制而成。其主要酿造工艺特点为:以高粱为主的多种原料配比,以红心大曲为主的优质糖化发酵剂,低温浓醪酒精发酵,高温固态醋酸发酵,熏醅和新醋长期陈酿,与其它名优食醋工艺的主要不同点有四:

一、以曲带粮,原料品种多样:其它名优食醋多以糯米或麸皮为原料,品种较单一。加之使用小曲(药曲)或麦曲或红曲为糖化发酵剂,用曲量很少,如小曲的用量为糯米的1%以下,麦曲的用量为糯米的6%左右,红曲的用量可达糯米的25%。山西老陈醋的高粱、麸皮的用量比高至1:1,使用大麦豌豆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大麦豌豆比为7:3,大曲与高粱的配料比高达55%~62.5%,名为糖化发酵剂,实为以曲代粮,其原料品种之多,营养成分之全,特别是蛋白质含量之高,为我们食醋配料之最。经检测,山西老陈醋含有18种氨基酸,有较好的增鲜和融味作用。

二、曲质优良,微生物种丰富:其它名优食醋使用的小曲主要是根霉和酵母,麦曲主要是黄曲霉,红曲主要是红曲霉,上述微生物种群在红心大曲中都能体现,而红心大曲中的其它微生物种群在上述曲种未必都能得到体现,特别是大曲中含有丰富的霉素,使山西老陈醋形成特有的香气和气味。

三、熏醅技术源于山西,熏香味是山西食醋的典型风味:熏醅是山西食醋的独特技艺,可使山西老陈醋的酯香、熏香、陈香有机复合;同时熏醅也可获得山西老陈醋的满意色泽,与其它名优食醋相比,不需外加调色剂。

四、突出陈酿,以新醋陈酿代替簇醅陈酿: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麸醋等均为醋醅陈酿代替新醋陈酿,陈酿期分别为20~30天和一年左右;唯有山西老陈醋是以新醋陈酿代替醋醅陈酿,陈酿期一般为9~12个月,有的长达数年之久。传统工艺称为“夏伏晒,冬捞冰”,新醋经日晒蒸发和冬捞冰后,其浓缩倍数达3倍以上。山西老陈醋总酸在9~11度,其比重、浓度、粘稠度、可溶性固形物以及不挥发酸、总糖、还原糖、总酯、氨基酸态氮等质量指标,均可名列全国食醋之首。并由于陈酿过程中酯酸转化,醇醛缩合,不挥发酸比例增加,使老陈醋陈香细腻,酸味柔和。

综上所述,山西老陈醋的典型风味特征为:色泽棕红,有光泽,体态均一,较浓稠;有本品特有的醋香、酯香、熏香、陈香相互衬托、浓郁、协调、细腻;食而绵酸,醇厚

柔和,酸甜适度,微鲜,口味绵长,具有山西老陈醋“香、酸、绵、长”的独特风格。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人们常说“南甜北酸”,1978年有关部门在华北五市对每人每年的食醋量作过一次调查,结果是:天津市5.1斤,石家庄市8斤,北京市8.4斤,呼和浩特市10斤,太原市18斤。据最近的初步统计,山西全省年人均食醋在10斤以上,为全国之最。这说明,山西不仅是全国的产醋大省,也是食醋大省。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除了山西醋品种多,质量好之外,还有其特殊的地理生活原因。一是山西煤炭丰富,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相对较多,醋有解除煤气的作用;二是山西水土较硬,醋可以起到软化的作用;三是山西人喜欢吃各种面食,尤其各种杂粮面食,醋有帮助消化的作用。久而久之,醋成了山西人的必备食品,故人们戏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目前在山西老陈醋的发祥地清徐,清徐水塔牌老陈醋集团建有醋都广场和醋博物馆。在太原东湖老陈醋集团院内,建有山西醋史展览馆,其展出的众多文物古迹和传统山西老陈醋生产工艺,充分显示了山西醋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醋是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佳品

随着现代科学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遍追求健康长寿,醋已不仅仅是人们烹饪佐餐的调味品,众多书籍与现实证明,醋已成防病治病,健身强体的保健产品。据考证,醋厂的职工没有得感冒的,调查醋厂职工祖孙四代没有得癌症的。实验和实践证明,醋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特妙用。因此,各醋厂纷纷开发出具有多种疗效和保健作用的苦荞醋、醋胶囊、保健醋、醋饮料等等。醋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民族品牌,而且是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保健产品生命品牌。

食醋行业基本概况

食醋行业基本概况 我国的食醋行业现在是一种大市场、小企业的产业格局。 食醋行业产量很大,2005年我国食醋年产量为200万吨,2006年为250万吨,2007年为300万吨,占全世界食醋年产量1,650吨的18.2%。2007年我国人均年消费食醋2.3kg,而同期美国为6.5kg,日本为7.9kg,以人均食醋消费量衡量,我国食醋行业产量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食醋行业行业集中程度很低:2007年食醋行业产量比同期酱油行业275.59万吨的产量要大,说明中国的食醋市场也是同酱油一样的大市场,但是,食醋行业共有近6,000家企业进行生产,其中品牌企业产量约占30%,其他作坊式小企业占70%,行业缺乏全国品牌,多为区域性、作坊式企业,行业集中程度较差,前十名行业企业的市场集中程度仅为22.5%。食醋行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名醋有: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米醋、四川保宁醋。地方名醋的市场份额占有率也很低,而且以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山西老陈醋为例,其发源地清徐县作为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通过认证的食醋企业就有38家,而山西全省则有多达100多家的食醋生产企业。 图一地方名醋的市场占有率 食醋制造分为酿造和勾兑两种方式,由于食醋行业大市场、小企业的行业状况,大量的小企业使用勾兑方式生产,甚至使用工业醋酸进行勾兑,其产品安全

保证低,且对正规生产的大企业造成一定的提价困难。随着国家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升高,食醋行业的整合正在加快进行,行业规模效应正在逐步形成。品牌企业的产品销路旺盛,产量不断提高。 恒顺醋业作为食醋行业的唯一上市公司,也是我国食醋行业的领军企业,其食醋的产能近年来增长迅速。 图二恒顺醋业的食醋产量(单位:万吨) 2010年恒顺醋业食醋产量达到18万吨,食醋产量增幅达到20%。 品牌食醋企业通过对醋产品更深层次的开发创新,开发出新的、高附加值的新醋产品,正在逐步改变行业微利的状况。同时对醋的使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烹调中,食醋已经开始转变为具有保健和养生功能的营养饮品。对附加值高的食醋产品的研制和细分市场的开发,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 (三)行业监管体制与产业政策 1、行业监管体制 为提高加强食醋产品质量,规范食醋生产过程,切实从源头加强食醋质量的安全监督管理,我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了《食醋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对食醋生产施行许可证管理制度。食醋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由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和西班牙(43处),居世界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 1、泰山(山东,) 2、黄山(安徽,) 3、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四川,) 4、武夷山(福建,)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8处)】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黄龙风景名胜区 4、三江并流 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6、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 7、中国南方喀斯特 8、中国丹霞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沈阳故宫(辽宁),世界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世界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世界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世界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世界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世界文化遗产) 10.福建土楼(福建,世界文化遗产) 11.丽江古城(云南,世界文化遗产) 12.平遥古城(山西,世界文化遗产) 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世界文化遗产) 14.颐和园(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15.天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 16.大足石刻(重庆,世界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盛京三陵(辽宁),世界文化遗产)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世界文化遗产) 19.龙门石窟(河南,世界文化遗产) 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世界文化遗产) 21.云冈石窟(山西,世界文化遗产)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世界文化遗产)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醋文化

山西做醋的历史大约有3O00年之久。北魏贾思勰在其名著《齐民要术》中总结的22种制醋法,有人考证认为就是山西人的酿造法。其中“作米酢法”便是“山西老陈醋”的酿制方法。到了清初顺治年间,介休出了一位“醋仙”,名叫王来福,他在清徐城关开办了一个“美和居”醋坊,又在白醋的基础上增加了熏醋工艺,大胆地改革、创新,“冬捞冰,夏伏晒”,终于创出了山西“老陈醋”名牌,使老陈醋一举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 作为醋的故乡,在民间至今有做酷的遗风。如果您到山西的乡村僻壤盛夏一游,你会发现,老乡们在烈日之下。放一口麻纸闷着的大缸,在用“老醯儿”(制醋的醴子)晒醋,而且醋缸需不断地搬动,因为醋缸要跟着“爷爷”(太阳)走。看到此情此景,过去山西“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的场景定会跃然眼前。确实山西是制醋的大本营,现在全省有 100多家醋厂,著名的除清徐老陈醋之外,还有陵川玉泉老陈醋、壶关辛寨老陈醋、榆次南堡老陈醋。品种有老陈醋、名特醋、双醋、陈醋、特醋、晋醋、味醋、熏醋等。同一品种的醋,根据使用原料和生.产工艺的不同,又可分出各种各样的品种类别,真可谓琳琅满目,各具特色。人说山西好地方,地肥水美醋更香。山西人善制醋,是因为山西人爱吃醋,而山西人爱吃醋也真可称为全国之最,在山西民间有无醋不成味之说。 山西人善酿酷爱吃醋,素有“老醯儿”之称。古时管醋叫醯,把酿醋的人叫“醯人”,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因此,吃醋也不叫吃醋,而叫“吃醣”。由于山西人对酿醋的特殊贡献,再加山西人嗜醋如命,又巧合了“醯”和山西的“西”字同音,所以外省人就尊称山西人为“山西老醯”了。“老西儿”对醋的贡献确实应大书特书,因为醋的作用真是太多了。醋内除含有大量醋酸外,并含有钙、铁、乳酸、甘油、氨基酸及醛类化合物。醋不仅是调味之首可以入味,还是人体健身佳品。在食用方面,它能溶解食物中的钙和铁,使人体易于吸收,也可以用于脱制萝卜、白菜、大蒜等食物。在医疗方面用醋入药,有生发、美容。降压、减肥之功效。清乾隆四年京师太医院集中全国名医,为治疗宫妃郁血病而炮制的定坤丹”,其中所采用的二十多味中药,都是用老陈醋炮制的。 几千年来,人们发现醋有许许多多奇妙的用途,吃醋确实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然而关于吃醋还另有说法,这种“醋”的产生据说源于唐朝。唐太宗要为一位名叫房玄龄的大臣纳妾,大臣之妻横加干涉。太宗无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纳妾中选择其一。大臣之妻也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鸩之酒一饮而尽。当大臣之妻含泪喝完后,才发现杯中是醋,从此便留下了这段“吃醋”的佳话。所以,才有了后人“失意”之人视“得意”之人而能有“醋意”,此也许与西方人谓东方人之“东方人的妒嫉”不无关系。 山西醋文化 在全过而言,山西醋厂最多,产量最大,故称之为醋乡;山西醋历史悠久,香酸可口,人人爱吃,故称之为醋最香。 有酿醋企业100余家,不仅有老字号的“溢源庆”、“美和居”,而且涌现太原东胡老陈醋集团、清徐水塔老陈醋集团、榆次四眼井牌老陈醋实业公司以及“来福”、“金元”、“绿韵”等龙头企业。总产量在3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是全国产醋第一大省。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并有部分出口。

山西醋文化

山西醋文化 醋是我国传统的调味佳品,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山西醋更以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堪称中华醋之极品。山西醋的传说趣谈在民间广泛流传,使山西醋文化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一、醋之概述 (一)醋的历史 醋自古以来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佐料,其味酸。从结构来看,“醋”字的左边为“酉”,“酉”本为古代的盛酒器,此处指酒。它说明了“醋”与酒有关,或者说“醋”是酒类物质。其右之“昔”字据许慎说为声符。自此以后,人们认为“醋”为形声字。历史上关于“醋”字的产生,有着这样一种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夏代杜康的儿子叫黑塔,成人后他带领自己的部下东迁到现在的江苏靠近长江的镇江市一带定居下来,并在长江边上开设了一家酿酒的作坊。酿酒的主要工序就是用江水浸泡酒糟,每天还要将缸中的酒糟翻动。当酒糟用水泡至21天后,他打开缸盖,突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他一尝,感到这种东西又酸又甜,与酒不同。他想给这种物质取个名字,但不知取个什么名,想了想,这东西是用酒糟经过21天后才制成,于是他用“二十一日”,即“昔”字加上“酉”字造了一个“醋”字,以此字作为这种又酸又甜的物质的名称。自此,镇江的醋闻名遐迩,直到现在,镇江的醋仍然是每21天为一个酿制周期,镇江也成为名醋①之乡。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醋本作“醯”(xī)或“酢”(zuò)。曾被先人称为“苦酒”。最初的制法是用麦曲使小米饭发酵,生成酒精,再借醋酸菌的作用将酒精氧化成醋酸。先秦时期醋还是一种贵重的调味品,汉代已渐渐多起来。《史记?货殖列传》说,“通邑大都”里面每年酿醋上千瓮。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记载了20种制醋法,其中提到的原料有秫米、粟米曲、大麦、豆、糟糠、酒糟、乌梅、蜜等。随着醋的使用原料不断增多,制造地区不断扩大,醋也就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调味料。 (二)醋与生活 1.醋疗保健 (1)食醋营养高食醋含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除了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有合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葡萄糖酸、果糖、麦芽糖、钙、铁、磷等,都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食用醋后,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适当喝醋有利于钙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醋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杀灭肠道中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能消肿、软化血管、降低血脂。醋还能抑制人体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的形成,具有一定抗衰老、养颜的作用。 (2)食醋用处多容易失眠的人睡前倒杯凉开水,再加入一勺醋,喝后可助眠。便秘者逐日酌量喝白水加醋,可润肠通便。晕车的人乘车前喝一杯兑入老陈醋的温开水,能预防晕车。在洗澡水或洗脚水中加点醋,能使肌肉放松,缓解疲劳。头发有头屑,可用加入食醋的温水洗发,或用1∶1的食醋水把头皮浸湿,轻揉发根,1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可以抑制头皮屑过多生成。头发枯干没有光泽,可在每次洗发后,用加入少量食醋的温水清洗头发,最后用清水冲净,头发会逐渐变得柔软有光泽。 (3)喝醋有禁忌虽然食醋有保健功效,但也要因人而异。大量喝醋对胃肠道的刺激很大,每天最多一至两杯稀释醋,不能大口大口直接喝醋。空腹时不要喝醋,以免过度刺激胃黏膜,可在两餐之间或餐后一小时食用,能够促进消化。胃溃疡和胃酸过多患者不宜靠喝醋保健。在骨折治疗和康复期间,应避免食用醋,否则醋会使受伤部位酸软、疼痛,延误骨折治愈。正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碳酸氢钠、氧化镁、胃舒平等碱性药物以及庆大霉素、链霉 ①:中国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药醋、福建永春老醋。

食醋行业产业链及主要企业分析

食醋行业产业链及主要企业分析

食醋行业产业链及主要企业分析

食醋是一种发酵的酸味液态调味品,多由高梁、大米、玉米、小麦以及糖类和酒类发酵制成。2016年中国食醋行业市场销售收入65.78亿元,预计2017年食醋行业销售收入为76.55亿元。由于食醋消费具有很大的衍生性,不仅限于调味品,还可以作为保健食品、饮料、美容等,未来中国食醋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 食醋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食醋行业市场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市场空间不断扩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食醋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策略研究报告》,2007年中国食醋行业销售收入仅为27.15亿元,2016年增长至65.78亿元,十年复合增长率为10.33%。预计2017年食醋行业销售收入为76.55亿元。 据悉,目前,我国人均醋消费量仅有2.3公斤左右,而与我国饮食相近的日本则达到7.9公斤,而美国人均消费量也达到6.5公斤以上。通过与国际食醋行业的比较,我国食醋行业依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这主要会得益于醋品类增加带来的人均醋消费量增加,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和产品升级带来的单价提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食醋产业链 食醋产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是谷物类农副产品,高粱、大米、谷糠、稻壳、麸皮等。食醋生产企业将这些原材料加工为食醋。根据不同的风味和功能来看,醋可以分为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饮料型、美容型等系列。尤其是保健型和饮料型醋,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目前在国内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前景看好。目前食醋的下游销售渠道为:商超、便利店、餐饮服务店、电子平台。 食醋龙头企业 由于我国各地酿醋工艺和风味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红醋”和“四川保宁醋”的我国“四大名醋”。

旅游文化实训教材

旅游文化实验教学大纲 (Tourism and Culture) (供四年制旅游管理专业2012级试用) 课程编号: 面向专业:旅游管理 实验类别:专业课实验 实验时数:6 考核方式:考试 实验总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将旅游文化学科中的理论知识点和原则性规定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要领,使学生在熟悉景区工作环境特点和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培养初步的适应能力,在策划、讲解、组织应变、景观调查等方面获得锻炼。通过模拟景区作业实训,学生能够进行设计和撰写项目策划,做好接团讲解工作,并能进行安全维护,环境布置等。

其中:验证性实验 0 %,设计性实验 50 %,综合性实验 50 % 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张文祥.旅游文化.第二版.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9 [2]王明煊,胡定鹏.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版.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 谢贵安.旅游文化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喻学才.旅游文化.第一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 赵荣光,夏太生.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6] 曹诗图.旅游文化与审美.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7] 仲富林.中国饮食文化.第一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8] 章海荣.旅游美学导论.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执笔人:蒯小群审核人:龚艳教学院长:刘曙霞

《旅游文化》课程实训指导书 洪波编写

目录实训一旅游特色饮食线路设计 实训二永宁寺参观与导游词讲解

实训一旅游特色饮食线路设计 实训时数:3课时 实训目的: 1、能够运用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编写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专辑。 2、通过调查,能够分析某一旅游地的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构成情况。 实训内容与形式: 一、理论基础 (一)中国菜肴的特点 1、选料广泛,菜品繁多 2、刀功精细,刀法多样 3、精于火候,技法多样 4、调料繁多,方法多样 5、盛器讲究,追求完美 6、医食同源,注重养生 7、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二)中国菜系的分类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淮扬菜 八大菜系:鲁菜、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浙菜 1、四川菜 四川菜简称川菜,由成都、重庆两地的地方菜组成,还包括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的地方菜。川菜的代表名菜有回锅肉、怪味鸡、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开水白菜、麻婆豆腐等。 2、山东菜 山东菜简称鲁菜,由济南和胶东两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济南菜指济南、德州、泰安一带的菜肴;胶东菜起源于福山,包括青岛、烟台一带的菜肴。山东菜选料讲究,刀工精细,重视火候。以爆、炒、炸、扒见长,口味上注重突出原料本身的鲜味,以清淡鲜嫩为主,汤醇味正,原汁原味。鲁菜的代表名菜有九转大肠、葱烧海参、锅烧肘子、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等。 3、广东菜 广东菜简称粤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以广州菜为代表。 粤菜的特点是选料精细,花色繁多,新颖奇异。口味以清淡、生脆、爽口为主,烹调技法有炒、炸、扒等。粤菜的代表名菜有片皮乳猪、白云猪手、糖醋咕噜肉、东江盐焗鸡、红烧大裙翅等。

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在哪些城市

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在哪些城市 一、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地理坐标东经126°07′59〃至126°20′33〃,北纬41°05′20〃至41°15′00〃。 二、三江并流(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江并流”自然景观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涵盖范围达170万公顷,它包括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9个自然保护区和10个风景名胜区。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景区跨越丽江地区、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三个地州。 三、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 四、苏州古典园林(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 六、颐和园(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 七、平遥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八、丽江古城(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云岗石窟(于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山西大同市西16公里武周山南麓 十、布达拉宫(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两千米处的一座小山上。 十一、黄山(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安徽省黄山市。 十二、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三、长城(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四、天坛(于1998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五、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六、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七、青城山-都江堰(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川省成都市附近 十八、大足石刻(于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九、龙门石窟(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洛阳城南12公里处 二十、莫高窟(于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甘肃 二十一、武陵源(于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湖南省张家界市 二十二、皖南古村落(于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 二十三、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9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十四、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于2000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学习资料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和西班牙(43处),居世界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 1、泰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8处)】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黄龙风景名胜区 4、三江并流 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6、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 7、中国南方喀斯特 8、中国丹霞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6处)】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 10.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11.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2.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3.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 14.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5.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镇江醋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4962621.html, 镇江醋文化旅游开发路径研究 作者:唐思琦丁婷香陈星彤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9年第07期 内容摘要:近年来,在新媒体传播效应的持续推动下,文化旅游作为新的消费热点一路 走红,已然成为引领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作为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镇江香醋,是镇江本土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在“旅游+”战略背景下,深度挖掘镇江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醋文化的旅游功能,既有利于在市场交流中继承与发展镇江醋文化,又有利于实现醋文化旅游资源的商业价值,助力镇江市旅游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镇江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本文基于对镇江醋文化历史背景、酿造工艺和民风民俗的认识,分析了镇江醋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包括品牌打造、线路設计、商品开发和宣传策略在内的醋文化旅游系统的开发对策。在充分学习成功开发文化旅游案例的前提下,结合镇江本地特色,探讨在实践过程中可行的优化策略与措施,并着重研究其方法上的创新。 一.镇江醋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一)悠久的历史渊源 《中国医药大典》记载:“醋产浙江杭绍二县为佳,实则以江苏镇江为最”,镇江香醋以其“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醇”的特色独占名醋之冠。据镇江史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镇江香醋就凭借传统制醋工艺誉满大江南北、扬名海外,素有“天下美酒推茅台,世上香醋数镇江”之说。如今,镇江香醋作为著名地方特产,已然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味觉名片。 (二)适宜的酿造环境 醋的酿造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酿造工艺都深刻影响着醋的品质。镇江深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加之地处“三江交汇”,淡水资源极为丰富且水质清冽,既培育出优质糯米作原料,又适宜酿造业的发展。 (三)浓郁的地方民俗 在封建社会,虽因时代更迭和地域文化差异,各地祭拜的醋神有所不同,但各地民间醋工艺人都保留着祭拜醋神的习俗。镇江醋业祭拜的是醋神帝予,也就是杜康的儿子黑塔。相传,黑塔习得杜康的酿酒技艺后,觉得丢弃酒糟十分可惜,机缘巧合之下酿就了“醋”,也因此被江浙一带奉为醋神。除了祭拜醋神,镇江地区流传着“镇江有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

东湖醋

上周五,大家一共有7组都上台讲了自己的调查报告。该讲的都讲了,该赞的都赞了,该夸的都夸了。想必大家 也对东湖老陈醋有了一个很深入的了解。于是我们推翻了 我们之前的50多页的PPT,想重新给大家做一份新的材料 上来 考虑到本组的眼界有限,未必能观察到更深的东西, 我们今天打算以一种报告会的形式给大家讲 首先,到底是醋香不怕巷子深呢,还是养在深闺无人 识呢?这是我偶然在逛贴吧的时候发现的一个帖子:这老 陈醋咋样?、 15块钱一瓶。 【图片】 这让我有一种很蛋疼的忧桑感,就仿佛看到别人发现 一个奇形怪状的柏树就说是崖柏,仿佛传承了成百上千年 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和现代工业生产线上出来的东西除了价 格完全没有区别。 (这并不是个例,再比如咱们是十一之前去的,于是 我十一回家给我爷爷带了一瓶,回去被骂乱花钱。50年前 我爷爷在太原服兵役的时候,经常被拉到现在叫清徐东湖 公园那里训练,整整两个月。可他到现在都不清楚醋和老 陈醋的区别,尤其是我还是山西人。这特么就尴尬了) 岛有啤酒节,大连有服装节,广东某些地方有荔枝节……依托当地资源,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旅 游节或文化节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手段,它是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是产品内涵的广阔外延。 醋文化旅游是将醋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的新型项目,是以得到醋物质享受 和醋文化精神享受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化旅行。醋文化旅游有一系列系统的项目开发,如:一、“醋之旅” 专项旅游 可选择以醋文化为主的旅游观光景点。以山西东湖醋园为例,建立了醋博物馆、醋疗园、传统手工精酿车 间等6个景点,将醋纳入文化旅游项目,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是弘扬醋文化的盛举。二、醋产 品会展旅游所谓会展旅游,就是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运动会、招商 会等,吸引大量客人洽谈贸易,观光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具有组团规模大、影响力强、 波及面广、利润丰厚的特点,在国际旅游界享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美称。三、醋文化节庆旅游以醋文化 为支撑,举办富有地方特色文化节,同时赋予文化节以旅游、文化传播、招商引资等多项功能,结果必将 添旺又添丁。 以刚刚闭幕的中国清徐醋文化节为例,就是一个通过旅游节庆活动营销的很好例子。在醋文化节上,通过 当地的民俗旅游风情,宣传了清徐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老陈醋酿造历史、山水合一的城市风貌主题。

醋文化的内涵

醋文化的内涵 醋,又称酢、醯、苦酒、米醋,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各地物产气候不同,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食醋。明末清初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福建红曲米醋与保宁醋并列为清代流传至今的“四大名醋” 所谓醋文化,是以醋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就是与醋相关的法典,制度,传说,风俗习惯,礼仪礼节,语言文学,典章故事,以及其所带来的心理反射和联想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等精神层面,还包括所有相关的物质对象。醋文化,是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醋文化中的各个分支。 (一)镇江醋。 镇江醋又称镇江香醋。“香”字说明镇江醋比起其他种类的醋来说,重点在有一种独特的香气。镇江醋属于黑醋(乌醋)。镇江香醋,具有"色、香、酸、醇、浓"的特点,"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享誉海外,多次获得国内外的嘉奖。存放时间越久,口味越香醇。这是因为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独特的精湛工艺。 与山西醋相比,镇江香醋的最大特点在于微甜。尤其沾以江南的肉馅小吃食用的时候,微甜更能体现出小吃的鲜美。镇江香醋用以拌冷盘,溜素菜,烹鱼肉,炖鸡鸭,可提味增香,去腥解腻,开胃生津,确为极佳的调味品,被国内外誉为"醋中上品",所以镇江醋影响到当地饮食。镇江地区的食品以“肴、点、面”驰名。“肴”是肴肉,“点”是汤包、蒸饺、烧卖、干丝等点心,“面”是用肴汤为底煮出的面,又称“锅盖面”。当地人煮这些菜肴时,多以镇江醋沾滴浇淋,镇江醋亦为日常煮食的常用调味品,或是作为佐膳汁料,其中一种是在吃大闸蟹时,蘸上加入姜丝的镇江醋,以中和蟹的寒性。醋已然与当地的饮食结为一体。 除了相当高的美味价值,镇江香醋也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据日本一项有关食醋类的研究指出,镇江醋有较高的氨基酸(amino acids)含量,有助抑制人体老化,预防各种老年疾病。 (二)山西老陈醋。 山西人和醋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全过而言,山西醋厂最多,产量最大,故称之为醋乡;山西醋历史悠久,香酸可口,人人爱吃,故称之为醋最香。 晋阳(今太原)是我国食醋的发祥地,史称公元前八世纪晋阳已有醋坊,春秋时期已遍布城乡,至北魏时《齐民要术》共记述了二十二种制醋方法。当时,制醋、食醋已成为山西人生活中的一大话题。《本草纲目》等古籍中有许多关于醋的记载,民间中流传着许多关于醋的掌故。唐宋以后,由于微生物和制曲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至明代已有大曲、小曲和红曲之分,山西醋以红心为制醋用曲,该曲集大曲、小曲、红曲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种群为一体,所酿之醋最驰名者为中华老字号“溢源庆”。史称明太祖之孙朱济焕被封太原府为宁化王,“溢源庆”所酿之醋被指定为宁化王府的专用醋,使因改部分白醋为熏醋,其风味大增,后世称为暖和法熏醋。清顺治元年(1644年),梗阳(今清徐又称清源)中华老字号“美和居”改新醋陈酿工艺为“夏伏晒、冬捞冰”,形成该字号食醋的独特品味,并将产品定名为老陈醋。 与其它名优食醋工艺的主要不同点有四:一、以曲带粮,原料品种多样;二、曲质优良,微生物种丰富;三、熏醅技术源于山西,熏香味是山西食醋的典型风味;四、突出陈

山西陈醋市场分析报告

山西老陈醋市场分析报告 第一章、山西老陈醋基本概况 在中国传统食醋业四大系列(即山西老陈醋、四川宝宁醋、福建红曲醋和镇江香醋)中,山西老陈醋以其绵、酸、香、甜、醇的独特风味和悠久历史,位居四大名醋之首。山西老陈醋具有良好的药理和保健功能,在国内外享有美誉。 此分析报告立足于山西老陈醋市场发展现状分析,通过对山西老陈醋行业现状、市场供需、市场影响因素、生产材料的详尽分析,以使企业和投资者达到对山西老陈醋产品市场发展现状的全面、深入掌握;同时为使企业和投资者把握山西老陈醋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此外还对山西老陈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与预测,并综合给出建议。

第二章、山西老陈醋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山西老陈醋行业属于完全竞争市场。山西有“美和居”、“益源庆”等百年老字号品牌,又有“水塔”等新近崛起的品牌,由于缺乏有力的推广,这些品牌只为山西本地人知晓,都是区域性品牌,在知名度上没有一个能与镇江的恒顺相抗衡,可以说山西老陈醋在市场竞争上面临巨大的压力。 第三章、山西老陈醋原材料及其发展限制因素 第一节、老陈醋原材料及其酿制 山西老陈醋是以高粱、麸皮、谷糠和水为主要原料,以大麦、豌豆所制大曲为糖化发酵剂,经酒精发酵后,再经固态醋酸发酵、熏醅、陈酿等工序酿制而成。陈放一年以上的陈醋才有资格称为老陈醋,而经过“夏伏晒,冬捞冰”的损耗,存放的年头越高价格也越贵。抛开包装成本,回归到便宜的桶装来比较,4.5度的老陈醋市场价格在每500毫升6块钱左右,宁化府的老陈醋因为总酸度5.5,成本更高,500毫升要卖到7块多。而存放8年,总酸度达到8度的东湖老陈醋,黏稠有光泽口感绵香,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 截止2011年6月24日,中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仅次于意大利(45处)和西班牙(43处),居世界第三位。世界文化遗产 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遗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中国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重遗产(4处)】 1、泰山(山东,1987.12) 2、黄山(安徽,1990.12) 3、峨眉山和乐山大佛(四川,1996.12) 4、武夷山(福建,1999.12)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8处)】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2、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3、黄龙风景名胜区 4、三江并流 5、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6、四川卧龙熊猫保护基地 7、中国南方喀斯特 8、中国丹霞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6处)】 1.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世界文化遗产) 2. 长城(北京,1987.12世界文化遗产)

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世界文化遗产) 4.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5.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世界文化遗产) 6.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世界文化遗产) 7.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世界文化遗产) 8.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世界文化遗产) 9.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世界文化遗产) 10. 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 11. 丽江古城(云南,1997.12世界文化遗产) 12. 平遥古城(山西,1997.12世界文化遗产) 13.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世界文化遗产) 14. 颐和园(北京,1998.11世界文化遗产) 15. 天坛(北京,1998.11世界文化遗产) 16. 大足石刻(重庆,1999.12世界文化遗产) 17.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 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18.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世界文化遗产) 19. 龙门石窟(河南,2000.11世界文化遗产) 20. 都江堰一青城山(四川,2000.11世界文化遗产)

资本引入对打造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的利弊分析以及应对措施(2)(3)(1)(2)(1)

● 1.引言 ●提到旅游,很容易会让人产生遐想,想象着或者计划着去哪里哪里旅游,看一下那里的 风土人情,而提到山西旅游,我会想起一句歌词,那就是“人说山西好风光”,这句词肯定不是无缘由来的,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山西有风,这个也不难理解,毕竟山西位于太行山的西侧方位,属于高原,自然风大,还有光,并且是好风光,侧面意思就是山西有美好的风景,更深一层就是说明山西有旅游的好风景,因为旅游景点的风景自然是美好的。其实早在两千多年以前,那个时候还是春秋战国时期,山西就是晋国的国土。所以山西的简称是晋。 ●话说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注意这里说的是之一并不是唯一,山西也可以说是 中华文明的古国,创造了辉煌,还创造了灿烂美好的文化意蕴,留下了古代时期国家的名胜古迹,是拥有古代文化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旅游资源的省市,无疑,是国内著名的适合旅游,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经济提升发展的省市,体现中国旅游水平以及格局。 例如:云岗石窟、昔阳大寨、乔家大院等。 ●因此,分析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市场,研究旅游投入资产中存在的现有的还没得到解 决的问题,找准引导旅游投入资产方,并找对的正确方向,带动其他产业主要是促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 2.山西省文化旅游产品投资现状及优劣势 ● 2.1政府由投资主体转变为引导投资 ●尽管山西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政府对山西旅游资源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的投入资金有限。 政府在对山西产业机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政府加大对旅游资源及文化旅游产品的资金投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山西的经济增长。目前,政府引导投资旅游业,让山西不少景区对旅游景点进行开发,然后地方政府以出让经营权的方式来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帮助山西旅游资源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逐步向旅游业经济转型发展。如绵山旅游景区就是通过出让经营权的方式,个人出资自己经营,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后,吸

关于加快吉首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吉首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 发布人: 来源:州政府督查室时间:2008-11-25 15:21:43 点击:525 吉首市人民政府督查室 为充分利用吉首市文化旅游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吉首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州政府办关于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神秘湘西旅游品牌的调研要求,吉首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组织市民族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古城办,对吉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就进一步加快吉首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吉首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吉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乾州古城区域。乾州古城位于吉首城区南侧,拥有关帝庙、城隍庙、龙王庙、文庙、小溪庵、天星庵、观音阁、先农坛等古建筑20余处;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有抗击八国联军而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罗荣光故居、抗法收台的民族英雄杨岳斌故居和朱镕基夫人劳安女士就读的国立八中遗址,以及基本体现从明到清及民国时期建筑风貌特点的胡家塘古民居建筑群等;拥有独特的兵站军事历史文化,乾州古为军事要塞之地,系中国南方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之一,至今保留有头炮台、二炮台、三炮台和喜鹊营等南长城最大的驻守炮台和古兵营;拥有风味独特的乾州板鸭、熊家鸭子和柑子叶炒乳猪等饮食。二是拥有以苗族民俗风情为主的德夯风景区,景区内有大龙峡、小龙峡、高岩峡、夯峡、九龙峡等;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落差达216米,水流终年不断;景区内苗寨依山而建,封火墙、雕花窗造形奇特、格调鲜明;景区内苗民保留着独特的拦门对歌、上刀梯、打猴儿鼓、赛牯牛等习俗和六月六、四月八、姊妹节等民族节日,具有浓郁的苗族风情,还有“桃花虫”等风味独特的小吃和苗族织锦芭排等民族工艺品,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二)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先后完成了《德夯核心风景区详细规划》、《乾州古城前期保护规划》编制,目前《吉首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已经过评审,为全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同时为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编制了《吉首市旅游交通地图》,对全市和全州的主要景区点和风土人情进行了介绍,并提供了交通票务信息、涉旅企业(酒店、旅行社、购物点、特色餐饮等)信息,得到了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共有36个项目分别申报为国家、省、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湘西苗族民歌申报为国家级项目,填补了吉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空白,社塘坡乡、寨阳乡、丹青镇被申报为中国民族艺术之乡,石顺民被授予中国苗鼓传承人称号,龙英棠、滕召云、吴腊宝等获州级传承人称号;先后投入560余万元对乾州文庙、杨家祠堂、罗盛教纪念园林及吴鹤祠、伏波宫、杨岳斌故居、罗荣光故居等文物景点进行了抢救性维修,新发掘的东部苗歌拦门、调年节、上梁歌等民族民间习俗,被编入第一批市级保

山西文化遗产

世界文明看中国华夏文明看山西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上复杂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山西的文化遗产 山西现存的古建筑居全国之首,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400多处。 1、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之萃。其中,以我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南禅寺。2009.6.26被列为世界文化景观 2、太原的晋祠是形式多样的古建筑荟萃的游览胜地; 3、平遥古城是全国现存三座古城之一,1997.12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解州关帝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武庙; 5、云岗石窟是全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2001.12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6、应县木塔建于文代,高67.31米,是我国最高的古木构建筑; 7、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祁县乔家大院、县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榆次的常家庄园。 (二)山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剧晋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河曲民歌孝义碗碗腔、皮影戏 朔州秧歌戏左权开花调河曲二人台繁峙秧歌戏晋南威风锣鼓 民间社火广灵剪纸、平定刻花瓷、中阳剪纸平遥推光漆器 杏花村汾酒酿制技艺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董永传说 (三)古代山西籍名家 晋文公唐太祖狄仁杰傅山王勃、王维王之涣、 王昌龄白居易温庭筠柳宗元关汉卿罗贯中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专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西活动周”将于5月19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绛州澄泥砚、广灵剪纸、平定刻花瓷、山西老陈醋等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以全天候现场制作的形式亮相其中。“山西活动周”的主题为“魅力山西”,分为开周仪式演出、文化展示(宝钢大舞台、宝钢小舞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展示、博成路巡游、走进社区等)、8台山西精品舞台剧目展演三大板块,共动用38支精干文艺队伍1200余人的演职员大军演出70余场。此外,《走西口》《立秋》《云·冈》《一把酸枣》等8台山西精品剧目也将在沪上演。阎维文、谭晶、高保利、牛宝林、王高林等5位山西籍艺术家作为山西形象大使。 一、对外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激扬民族精神。 2、有利于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展示我们社会主义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与和平发展的文化底蕴,向世界说明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文化样式的特色所在。 3、有利于展示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有计划地、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保护,使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展示中国和谐的民族与国际关系 二、山西在世博会开展宣传、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有什么意义? 1、将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2、将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华民 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做出积极贡献。 3、将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自信心。 4、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 5、将会增强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进一步宣传、展示丰富多彩和 博大精深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醋的历史和文化

醋的历史和文化 醋字的来历 相传,酒的发明者杜康的儿子黑塔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移居现江苏省镇江的地方。在那里,他们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储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就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叫“醋”。 醋的史书记载 醋在古代称醯,醯在【说文】释为酸,也称酢。【礼记·礼运】中称“以烹以炙以为醴酪”,此处酪时为醋。【周礼天宫】中有“醯人主作醯”之称。【史记·货殖列传】载文“通都大邑,酤一岁千酿,醯酱千巩(hong,即缸)”。【汉书·食货志下】“······其三及醩酨(zai醋)灰炭给工器薪樵之费”等已说明,汉时醋已畅销市场,广为食用,进入民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关东人称醋为酸。【论语·公冶长】“子曰孰谓微生高温?或气醯焉,气诸其邻而之。” 历史名人与醋 李世民为醋添笑谈据史书记载,唐朝皇帝李世民在洛阳大会群臣,表彰重臣房玄龄辅国之功,特赐美女两名以代房夫人,房玄龄不敢抗拒,推说夫人肝火至旺,脾气刚烈,故不允,皇帝要房夫人在“同意”与“赐饮自尽”之间选择,不想房夫人忠肝烈胆,竟捧壶大饮,却原来是食醋一壶。故后人把男女情爱嫉妒传为“吃醋”,为中国食醋史添了一笔笑谈,使人们用醋不敢叫吃醋而叫吃酸吃嫉妒。 女皇武则天饮醋疗疾相传女皇武则天在东都洛阳,有次龙体欠安,常常腹胀气滞,不思饮食,御医们想尽了办法也未能奏效,有位御医因此还被砍了头。后来有一道士进献洛阳小米陈醋,武则天吃后胃口大开,龙体转安,从此以后,武则天御膳时总要放上一壶米醋。此习惯传与民间,洛阳宴席开始先上一大碗米醋,以开胃解酒,流传至今。 醋乡话“醋” 山西面好吃,还得醋来调。醋的选择既是为了佐餐调味,又是黄土地的特色,山西人和醋有着深厚友情。”在民间至今有做醋的遗风。如果您到山西的乡村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