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等高线地形图山谷与山脊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新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A
B
400300 200
C
200300 400
D
E
100
D
F
100
200
A 300C
200
300 B
E
A_山__顶_ C_鞍_部__ E_陡__崖_
B_山__顶_ D_山__脊_ F_山__谷_
活动三 读等高线地形图解决问题
•从B和C处上山到A点, 哪里更容易? 为什么?
C 因为从C到A比从B到A的 坡度缓(等高线比较稀疏)
P65活动1
从这幅图世你界能人悟口出仍点在什么急?剧增长
变化的趋势:缓慢 加快 更快 将逐渐趋缓
世界人口的增长
据统-计- ,我国每2秒钟就有1个婴儿出生,
每天大约出生5万人,每年_出_生__大约1900万人, 减去同期死亡人__口__,每年净增_人__口_大约1300万 左右,相当于一个上海的人口。
·人教版
练习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的地 方表示 (D )
❖ A、相对高度(值) B、海拔高度低
❖ C、坡度较缓
D、坡度越陡
2、以下表示山谷的是
3、下面A、B、C、D四图中,能反映“陡崖” 的是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学习目标
❖ 1、运用资料、地图说出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 点。
❖ 4.亚洲的东部和__南__部_____、欧洲以及_北__美__洲____
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地 区。
D
3
1
4A
C
1
3
3
B
2
四.不同的人种
1.人种和人种的主要类型 a.白种人 b.黑种人 c.黄种人Fra bibliotek 2.人种的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课程标准解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非是要求只熟悉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一样需要学生能够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对照地形模型或景观图片自己总结出规律,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之间关系的具体结论,处置不行也会是学习的难点。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重在明白得概念,概念明白得了,具体估算确实是简单的数学加减运算了。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包括识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既要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也要在素描图上识别。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要紧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功效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因此,本专题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1.通过阅读讲义资料,明白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定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进程与方式】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窗直观明白得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

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画图,着重明白得学习明白得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

3.通度日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

1.2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素材(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1.2地形图的判读同步素材(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实际中积累的各种识别山峰、山谷和山脊的方法(方法汇总)等高线地形图相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掌握难度较大,年年讲都觉得上一年讲的过程有纰漏、有缺憾,因为孩子们总是还有很多的困惑没有解决,总是希望自己这次再讲的时候要想的更周全,运用的方法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几年的学习和实课讲解使得自己也收集了很多方法,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给自己汇总一下,写出来和大家一块分享。

一、口诀法:外低内高封闭的曲线是山顶,向低处弯曲是山脊,向高处弯曲是山谷,两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作用)背记口诀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也是基础。

在实物模型认识的基础上辅助理解山地的不同部位是有必要的。

因为等高线地形图落实到平面的地图上,掌握口诀更显重要性。

二、教具演示法:1、等高线模型图:这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因为学校里一般都有,并且都不止一组道具,因为我们一般都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对于山体的各个部位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清楚的看到感知到,甚至是用手触摸它们的凹凸,感觉地形与地形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好的在脑中形成实物与地图的转换。

(我感觉视频中马燕文老师过多的以老师为中心讲解学生回答,不如先让学生对着模型图用自己知道的知识或者是小组讨论的方式猜一猜、试一试哪里是山体的部位,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再去重点讲解学生容易混淆的部位)2、课件展示法:多媒体的运用让我更多了一个方式来讲解等高线地形图这一节。

常用的就是视频中马燕文老师运用的那种,可以在平面与实体之间转换的,这种动画很直观的再现了从两座山如何制作绘制成图的过程。

(视频中虽然展示了此动画,但是老师问:看明白了吗?学生的回答不是很肯定,老师又演示了一遍,又让一位学生上台解释了一遍,效果就出来了。

感觉上经过了好几遍的过程,但是对于这种难理解的知识点,我觉得马老师处理的方式很好。

我感觉如果在演示动画之前,老师加设一个提问就更好了,那就是:同学们,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度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的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来呢?你能自己试一试如何才能做到的吗?这个提问学生一般不会有正确答案,但是会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

1.4地形图的判断

1.4地形图的判断
点击图片观看山脊陡崖 山峰山谷
山顶
等高线数值内大外小
山顶
200 300 100
盆地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 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300200 100
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从 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 指向低处。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 指向高处。
山 脊
山谷
学习区分山脊和山谷
01 海拔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即学即练
甲、乙两地海拔及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分别是多少米?
1 500米
500米
1 000米
一、等高线地形图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等高线 地形图来表示。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高度的表示
等高线的图

不同山体部位特征

山地
图 的 判
分层设色地图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地形剖面图
山脊 山峰 山谷 陡崖
随堂演练
1.连线题 山谷 山脊 鞍部 山顶
陡崖
200
300 400
A
B
400300 200
C
200300 400
D
E
2、填图 100
D
F
100
200
A
300
C
200
300 B
2)陆地地形:地形类型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 盆地五种。
02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观察下图,你能说一说分层设色地形图绘制的方法吗?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 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 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 图。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
2021/12/10
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
等高线稀疏
地形图的判读
练一练
1.不同山体部位(bùwèi)的地形特征和等高线特征。
地形
山峰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呈_闭__合___(_bì状hé)
地形特征
中部__高____四周_低_____
鞍部 山谷 山脊 陡崖 陡坡 缓坡 盆地
2021/12/10
相邻两山峰之间的低地
地形图的判读
中国(zhōnɡ ɡuó)南海等 深线地形图
2021/12/10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拓展 延伸 (tuò zhǎn)
地形图的判读
说一说:五种基本地形类型(lèixíng)的异同。
2021/12/10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九页。
拓展 延伸 (tuò zhǎn)
地形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
2021/12/10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地形图的判读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等深线
我们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 的线,叫作等深线。
等深线地形图可以表示水域底部地形 高低起伏(qǐfú)的状况。
2021/12/10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举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2021/12/10
坛山等高线地形图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 拓展 (zhī shi)
借助(jièzhù)绘图工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首先确定(quèdìng)绘图地点。(例如:坛山) 2.下载地形数据。从美国全球地形数据库的网站
(/SELECTION/inputCoord.asp)或中科院网站下 载地形数据。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和山脊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和山脊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山谷和山脊判读
山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山脊
—从山顶到山脚的 凸起部分,呈线状延伸。 类似房屋的屋脊。 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 部分,呈线状延伸 。
山脊
山谷
等高线中地形图 山谷和山脊判读
判读方法一: 山脊:等高线向拔海低处凸 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 出
模型演示
200m到 300之间

400m ⑤
判读方法一: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判读方法二:作辅助线


200m

⑥在300m到 400m之间
判读方法二:作辅助线产生 ① ②③④⑤⑥个交点,读出相应 ①②海拔为200m,③海拔在200m 到300之间,三点的海拔高度连 线呈“Ʌ”形是山脊,④⑤点海拔 为400m ,⑥在300m到400m之 间,海拔高度连线呈“V”是山谷




③ ②
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中 山谷和山脊判读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

如何让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地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地图,等高线地形图是其它地图的基础。

等高线地图就是将地表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线,直接投影到平面形成水平曲线,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相交,除非地表是悬崖,才能等高线出现重叠现像;如地表线平坦开阔,曲线之间距离就相当宽。

等高线的基准线是以海平面为准。

每张地图下方皆有制作标示说明,及主要是地图的三要素。

方便使用者使用。

常见地形有山地、陡崖、山脊、平原、高原和丘陵。

枣庄地区农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见识少,对各种地形没有概念,尤其是山地、盆地、高原。

大多数人把丘陵叫做“山”。

更别说高原、盆地。

有的只是从电视、书本中间获得的。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放各种地形的录像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次,让学生看书本,对课本中的文字描述有所了解,把课本中的不同地形部位的素描图和地形图有所比较;再就是讲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大部分学生对等高线的绘制还不是太清楚,我就让学生搞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左手握拳,手背向上放在桌面上。

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

在手面上滴水,一定会顺手指缝流;所以,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

小指和食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

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

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活动结束后,师生再总结地形图上几种等高线形状特征:山顶(山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峰一般会有一个黑色的三角符号表示,都是在等高线闭合处海拔较高处;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要看四周等高线数值是均高于此处,那么此处为盆地,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

3.2.2 学看地形图(课件35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2.2 学看地形图(课件35张)-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图中A地的海拔可能是 ( B )
A.400米
B.650米
C.750米
D.800米
2.到B地,爬图中甲、乙两坡,
哪个更省力 ( C ) A.一样省力 B.甲坡省力
C.乙坡省力 D.无法判断
等高线更稀疏
课时2 学看地形图 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100米 =700米,由于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 约0.6℃,因此⑤地的气温约是30℃(700÷100)×0.6℃=25.8℃。
课时2 学看地形图
6.(2023黑龙江牡丹江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 C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优点:醒目,有立体感
课时2 学看地形图
课堂小结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和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山顶(山峰):用“ ”表示 鞍部: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山谷:凸高为谷 山脊:凸低为脊
课时2 学看地形图
随堂练习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完成第1~2题。
第二节世界的地形
课时2 学看地形图
七年级上 湘教
课时2 学看地形图
学习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3.会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课时2 学看地形图
新课引入
地理学习中经常要用到地形图。有了合适的地形图即使是没有去 过的地方,我们也可以通过读图,了解那里的地形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