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地形和地形图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
•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是地球内力和 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主要表 现为该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洋板块向亚欧 板块俯冲的影响不断抬升;外力作用主 要表现为雅鲁藏布江河水的不断冲击。
23
黄土高原为何沟壑纵横?
24
想一想:河流中的小岛是怎么长大的?
25
珠江三角洲
26
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51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⑴判断地形部位的名称:
A、___山__顶____ C、___山__谷____
D、___鞍__部____ E、___峭__壁____
⑵ 山峰A和B哪个较高? B
⑶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属C、高原
D、盆地
较大,相对高度较小
16
盆地 周围为山脉、高原环绕,中部相对较低
17
地丘形陵类型 海拔(H)
丘陵
有高有低
相对高度(h) 小
平原 山地 高原 盆地
较低
小
较高
大
较高
小
四周高,中间低
18
你能说出下列照片展示的是哪一种地形吗?
19
想一想: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地形? 你能谈谈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吗?
20
二、地形的变化
27
想一想: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
28
想一想:海蚀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30
风 化 的 岩 石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受物理、化学、
生物等作用而逐渐崩解、疏松或改变化学成
分,变成岩屑和砂土,这种现象称为风化,
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32
风蚀景观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沙丘能在眼前缓缓移动的现象,是小科同学在新疆旅游时最难忘的沙漠风光。
若从引起地形变化的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变化的影响B. 风力的作用C. 流水的作用D. 生物的影响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千沟万壑的特征,主要成因是( )A. 风力侵蚀作用B. 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 流水侵蚀搬运作用D. 流水搬运堆积作用3.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 风力B. 冰川C. 流水D. 生物4.浙江省的地形主要是( )A. 高原、山地B. 高原、平原C. 平原、丘陵D. 丘陵、盆地5.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点P表示山谷的是()A. B.C. D.6.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A. 河流B. 山脉C. 高原D. 盆地7.在等高线图中,说法错误的是()A. 等高线重叠部分表示峭壁B. 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C.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D. 等高线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顶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A. 山脊B. 山谷C. 鞍部D. 盆地9.下列表示盆地的是()A. B.C. D.10.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A. 盆地B. 山顶C. 山脊D. 陡崖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11.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而外力作用使地表________。
12.在干旱地区,对地表影响最大的外力因素是________作用;在湿润地区,________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
13.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________,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________、山地、________、盆地。
14.陆地地形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五种类型。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形图》【创新教案】(第1课时)1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主题】地形和地形图【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2)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3)能够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思考地形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提高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时,产生长大后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要的地形类型及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七节。
本节课需花2个课时进行落实。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地形类型以及特点、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4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14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学会利用图、表等数量关系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
同学们知道哪些地形的类型?【学生】回答【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动画——中国的主要地形分布【学生】完善: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教师】请欣赏不同地形2.新课呈现【教师】请同学们组内讨论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补充以及引导【教师】在教材114页上提到了两个概念:海拔以及相对高度。
同学们能从字面上揣度它们的含义吗?【学生】……【教师】地面某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张)

山顶
山顶
山谷
鞍部
峭壁
山脊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18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二、山的部位
等高线闭合,由 外向内海拔增高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等高线弯曲部分 向海拔低处凸出
等高线弯曲部分 向海拔高处凸出, 容易发育成小河。 19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缓 坡
等高线稀疏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等高线密集
16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一、等高线的特点
• 有A和B两条路线可以爬到山顶,哪一条更容易?
A
B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17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二、山的部位
•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表示图中所示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脊、 山谷等地形部位?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9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浙江省地形图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10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思考与讨论
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 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雅鲁藏布大峡谷:青藏高原的 抬升与雅鲁藏布江的冲刷形成
23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一、地形的变化
流水冲蚀使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浙教版科学七上:地形和地形图(共40 张)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与地形图》教学设计(精品).doc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7《地形与地形图》教学设计(精品).doc第7节地形和地形图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主要的地形类型,能够说出主要地形类型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立志长大后改变家乡的面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形的类型。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三、教学准备课件准备、橡皮泥四、教学预设(一、教学引入)复习:1、说说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
2、说说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3、说出火山和地震分布的特点。
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二、新课教学)讨论:地球的陆地表面不是完全平坦的,它是由哪些地形构成的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构成。
展示图片: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
师解释:,中思考: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属于丘陵。
该地形的优点是:自然条件多种多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
缺点:交通不便,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展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师:假如我们要在图上把这个山峰表示出来,该怎么表示呢?思考:那么地形是怎样绘制在地图上的呢?生思考,(提示:把实地的物体在图上表示出来可以用什么呢?)师:我们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活动:两个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做一个山峰,在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依次画上等高线。
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问:俯视山峰,上面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生:封闭曲线)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按原来的位置绘到白纸上?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确定一个山峰的固定中心点,然后一层一层地把下面部分去掉,依轮廓画。
问:山峰的等高线在白纸上什么形状?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很小的封闭曲线。
师说明:现在你在图上看到的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停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七年级上科学_地形和地形图_ppt优质课件浙教版

诗画浙江
舟山群岛Leabharlann 一、地形的类型海拔
相对 高度
山地 高500 米以上
大
特征
坡度较陡 ,峰峦高 耸,沟谷 幽深。
丘陵
较低200 米或以上
平原
很低200 米以下
小
小
盆地 高度 不等
——
地面起伏 较小,坡 度较缓
地面广阔 平坦,起 伏很小
周围山脉 围绕,四 周高,中 间低。
衢州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 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 向东逐渐展宽。境内平原占15% ,丘陵占36%,山地占49%。
(1)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风力
作用 作用 衢州总的地势特征为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东部低,中部为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
形区。
第1课时 地形和外力对地形的影响
诗画浙江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 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 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 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 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 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 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冰川移动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海浪侵蚀
植物加快岩石风化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人类活动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
七年级科学上册 3.7 地形和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上课课件 浙教版

第十二页,共21页。
等高线的投影(tóuyǐng)原理
第十三页,共21页。
▲你能利用细铁丝,做这个实验?
▲从模型(móxíng)上方看一看!
▲归纳各种等高线地形(dìxíng)的特点?
第十四页,共21页。
各种(ɡèzhǒnɡ)地形等高 线的特点
NNoo ImImagaege
第十五页,共21页。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分相对应处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 洼地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降低 (盆地)
第十六页,共21页。
你知道下面(xià mian)是什么地形 吗?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的 识 别 (sh íbi é) 和 应 用
第十九页,共21页。
我们所处(suǒ chǔ)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二十页,共21页。
再见 (zàijià n)!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的 识 别 (sh íbi é) 和 应 用
第十七页,共21页。
同
陡坡
学
等 高
(dǒup ō)
们 想 登
线 地 形 图
鸡
冠
山脊
山
的
走
识
哪
别 和 应
山谷 (shāng
一 条 路
用
缓ǔ坡) (huǎn
好 呢 ?
pō)
第十八页,共21页。
你知道(zhī dào)O点的海拔高度吗?
地形和表示(biǎoshì)地形的地图
【新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形图》【创新教案】(第2课时)1

《地形和地形图》教案【内容来源】七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三章【主题】地形和地形图【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提高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外力因素对地形的影响时,产生长大后努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地形的变化教学难点:地形的变化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的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七节。
本节课需花2个课时进行落实。
第二课时主要介绍了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级中学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4岁左右,具备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
由于目前处在形式运算阶段初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总体较薄弱,需要教师加以耐心的辅导和帮助。
14岁左右的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有意注意和责任感意识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培养他们学会利用图、表等数量关系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教师】地表形态,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学生】呈现观点并说明理由【教师】喜马拉雅山过去曾经是一片海洋,而如今呢?【学生】如今是一座山【教师】为何会这样?【学生】这是板块的碰撞导致的【教师】非常好!这就是内力的作用。
请观看视频:内力的作用2.新课呈现【教师】地形的变化只受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吗?【学生】不是【教师】青藏高原抬升是受到了内力作用,而雅鲁藏布江冲刷则属于外力作用。
【学生】……【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内力、外力各起着什么作用?【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归纳:内力:使地球表面起伏加大(火山、地震、板块运动)外力:使地球表面处于平坦(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外力的作用【教师】谈一谈从视频中收获了什么?【学生】……【教师】在降水多的地区,什么作用起着主导?【学生】流水【教师】流水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学生】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教师】在降水较少的地区又是什么起着主导作用呢?(呈现图片)【学生】风力作用【教师】补充:风力作用会侵蚀地貌3.巩固练习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B.流水C.冰川D.海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A.流水的溶蚀作用B.流水的沉积作用C.风的吹蚀作用D.冰川移动的作用黄山顶部的飞来石,主要受()A.风的作用B.流水的作用C.火山的作用D.冰川的作用4.板书设计《地形和地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第3课时
(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和地形图制作)
高都镇初中薛其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制作简单的地形模型
2、学会用等高线地形来表示地形特征
3、培养学生在分阻制作中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如何制作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三、教学方法
实践法、讨论法等
四、活动情景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分布着高低起伏、多种多样的地形。
有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等,为了认识他们,我们借助于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
在我们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地形模型与真实地形的关系
2、地形中的山峰、山谷等地形中是如何的
五、分组制作
在该制作过程中我们分为13组,每组4人,男女搭配合作。
其中由一人担任组长,组织本组同学的制作过程以及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向老师汇报。
以便能及时处理一些问题。
制作后由组长向老师汇报制作情况和制作心得,最后由全班同学对该13组的制作成果作一评价,评价出最佳的制作组给予表扬,通过本次制作培养学生在组内相互制作合作,组间相互竟争,制作完成后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写一篇关于制作的小文章。
六、器材准备
橡皮泥、水、直尺、牙签、细钢丝、木板、盛水的小容器、水粉颜料等
七、制作过程的注意事项
1、橡皮泥不能加水制作
2、不宜将模型放在阳光下暴晒
3、在山体的不同高度做记号、尺子要垂直摆放
八、制作过程和记录
1、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1)将橡皮泥堆成山体形状,作出山峰、山谷等
(2)在手上蘸些山摸拭山体表面,使其光滑
(3)在山体旁垂直放直尺,按照相同的高度间隔,用牙签在山体表面不同的高度处做上记号,并标
出高度
(4)用细钢丝沿记号处将山体切开
(5)将切开的山体编号后分开摆放、并移到通风处
(6)在凉干的山体表面用水粉颜料涂上不同的颜色
(7)将山体根据编号重新摆成山体形状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1)分别将取下的山体放在白纸上,用笔沿山体块边缘描线,并注明相应的高度,就得到了简单
的等高线地形图。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高度之间涂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在图的左下角把各种颜色所代表
的高度范围的图例画出来,这样便得到了用分层
方法表示的地形图。
九、制作后讨论
1、制作等高线的关键是?
2、等高线地形图有何特点?
3、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