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的、地、得用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通用12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通用12篇〕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教案篇1教学要求:1、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
2、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1、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
能看图说反义词。
2、能在详细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3、培养学生朗读、说话、写话的才能。
教具准备:形近字卡片,找反义词的画面,几种熟悉的动物、植物画面。
课时划分: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的发现这个活动安排了两局部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
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
教学过程: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一样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
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
指名说。
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本局部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
“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
“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消费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
“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才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过程:一、读读记记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2、自己想方法记住这些词语。
〔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二、我会选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络。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地得的用法

熟练(地)操作 丰富(的) 知识 认真(地)思考 轻快(的)步伐 清澈(的)泉水 讲解(得)详细 冷 (得)颤抖 跑 (得)飞快
谢 谢
灿烂( )阳光 肥沃( )土地 郑重( )宣布 尽情( )欢笑 刻苦( )学习 精彩( )马戏 反复( )练习 优美( )舞姿
熟练( )操作 丰富( ) 知识 认真( )思考 轻快( )步伐 清澈( )泉水 讲解( )详细 冷 ( )颤抖 跑 ( )飞快
小试牛刀
灿烂(的)阳光 肥沃(的)土地 郑重(地)宣布 尽情(地)欢笑 刻苦(地)学习 精彩(的)马戏 反复(地)练习 优美(的)舞姿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的地得”的用法
教师:黎国
重庆市潼南区崇龛九年一贯制学校
de 的地 得
魔术师
的
洁白的鸽子
美丽的蝴蝶
可爱的娃娃
金黄的稻子
好吃的棒棒糖
高高的楼房
热爱运动
地
静静地写字
愉快地跳舞
开心地踢球
飞快地跑
认真地扫地
高兴地唱歌
嘴巴甜、会夸人
得
她长得真漂亮
地扫得真干净啊
花儿开得真香啊
字写得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看
我的发现
的:说明事物是什么样的
的+名词
如:雄伟的长城
地:说明动作怎么样
地+动词
如:坚定地回答
得:说明动作的结果怎么样
得+形容词
如:唱歌唱得真好听
小口
诀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左边两人就是得,形容词后要用它。
请认真记哦
小试牛刀
小学二年级语文 “的、地、得”的用法教学设计

“的、地、得”的用法
地
满意地点头 静静地写字 欢快地唱歌
“的、地、得”的用法
得
跑得快 跳得高 扫得干净 白得像雪 红得像火
“的、地、得” 用法口诀:
左边白,右边勺, 名词跟在后面跑。
的
左边土,右边也, 地字站在动词前,
地
左边双人就使得, 得 形容词前要用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地、得”的运用
清晨,可爱( )多多兴高采烈( ) 来到金灿 灿( )葵花园。她兴奋( )东瞧瞧,西看看,一 会儿轻轻( )摸摸,一会儿细细( )闻闻,情不 自禁( )翩翩起舞。
机灵( )猴子在宁静( )湖边尽情( )玩 耍,它跳( )可欢快了。平静( )湖面多美呀! 绿树( )影子在水里晃来晃去,金色( )阳光洒 在水面上,像无数条可爱( )银蛇在跳动。
请给课程打个分吧
我有话要说
我的听课导航
学会正确区别“的、地、得”的用法
“的、地、得” 的用法
“的、地、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它们都是念轻声“de”, 都是结构助词, 起连接作用。
02
不同之处
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 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的、地、得”的用法
的
树的叶子 大象的尾巴 猫的爪 漂亮的衣服 清澈的湖水 明媚的阳光
【免费】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地得”用法+练习(全)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地、得”用法+练习(全)一、“的、地、得”用法小析①“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1. 如果“ 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 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 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 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10篇

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10篇二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设计理念】着力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1.学习含有反义的叠词。
乐于探究,能发现词语的结构规律。
2.在比较辨别中学习新字,复习旧字。
能独立识字,区分形近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阅读现代诗《一个石头小姑娘》。
4.通过口语交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习兴趣。
5.能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心得,能向大家展示跟伙伴合作办的墙报、以及其他有关记录“六一”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我的发现1.自读词语,自己发现。
体会词语朗读时的节奏。
2.词语减肥,交流发现。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给词语减肥后,发现新词:大小深浅高低长短粗细多少(都是反义词)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
全班交流后归纳:这些词语不仅重叠形式相同,而且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构成的。
4.照样子说词语。
大大小小(大小)多多少少()深深浅浅()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粗粗细细()5.展示智慧新发现,拓展练习。
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教师相机板书)如: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进进出出、里里外外、走走停停……6.读一读书中和刚刚积累的词语。
7.选择5个词语补充在书上。
8.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设计意图]这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
二、日积月累1.读读认认(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详解精练,100题带答案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详解精练,100题带答案一、“的、地、得”用法小析① “的”后面跟的都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词语: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②“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③“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状态的词或词语,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注: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一般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二例句分析,明确用法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总结如下: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三“的、地、得”的读音“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自有着各自不同的读音,但当它们附着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10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10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学会在场面描写中词语重复使用可起到铺陈、渲染的作用。
3、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4、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5、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点拨: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如,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
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
如《开国大典》写闻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成武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
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2、练一练,学运用。
读下面的范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场面的?一天下午,在校园的葡萄架下,围满了看拍皮球比赛的同学。
参加比赛的同学,每个身旁站着两个小伙伴:一个准备计数,一个准备计时。
这时只见裁判员张老师高高扬起小红旗,大喊一声:“开始!”只见参赛的同学伸手飞快地上下拍动皮球,只听皮球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
“加油!加油!”围观的同学助威声此起彼伏。
比赛紧张极了。
有的把球拍的高,有的把球拍的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
小芳同学蹲着拍,把球拍得矮矮的。
“一、二、三、四……”随着计数员大声报数,她全神贯注,眼睛盯着上下跳动的皮球,头上渗出了汗珠。
突然,她脚下一滑,坐在了地上,那球也一下子蹦得老高。
正当同学们为她捏了一把汗的时候,她猛得又站起身来,用手继续拍球。
“71、72、73……”计数员的报数声越来越响亮,围观的同学不时地发出喝彩声和欢笑声。
这时裁判员大喊一声:“停!”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
裁判员张老师宣布:“小芳拍得次数多,获得第一名!”小伙伴们跑到她身边,纷纷表示祝贺。
小学二年级语文 "的”、“地”、“得”的用法区分《窗前的气球》知识点

法宝一:命名的区分
哆啦A梦,我知道啦,我们可以把 它们分别用:白勺“的”、“土也”地 、 “双人”得,命名它们来区分啦!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 我要拿出法宝二啦!
法宝二: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大雄,你知道什么是名词、 动词、形容词吗?
法宝二: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表示事物名称
例如:树、房子、小鸡、花儿、小明
哆啦A梦,为什么这里面
有“三个窗发前"的de气"的球音”,却是 三“个不高同兴的地字笑:了” “我“的到”底玩、应得“该很地怎开”么心、用”“呢得?”?
别着急,我有百宝箱,看 我拿出法宝,你一定会掌 握的!
法宝一:命名的区分
首先,我们给这三个 “de法”宝分一别!取个名字吧!
的——白+勺=白勺(的) 地——土+也=土也(地) 得——双人旁=双人(得)
练习
美丽(的)孔雀 高兴(地)唱歌 跑(得)真快 爽快(地)答应
清清(的)小河 认真(地)思考 玩(得)很开心 脸色紧张(得)发白
的——名词 地——动词 得——形容词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他唱(得)太好了! 风呼呼(地)刮着,红红(的)石榴花开(得)很鲜艳!
小窍门
一般来说,得的前面都是动词,也可 以根据这一点来判断,而且,如果 “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 些词,十有八九“得”!
今天,我玩得很开心! 他的字写得真漂亮! 我的小狗跑得太快了!
哈哈,哆啦A梦,我已经 把你的法宝都收入囊中啦! 不信你来考考我!
你确定你都掌握了吗? 那我可要出题咯! 看招!
最后,我们还可以靠 一句口诀来记住它!
动前土,名前白,行动后面双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的、地、得用法教案
一、“的、地、得”的用法
“白勺的、提土地、双人得”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经常
使用的三个词,它们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各
自有着不同的读音,但当他们附在词,短语,句子的前面或
后面,表示结构关系或某些附加意义的时候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这样可以区分他们在书面语用法上的不同。
这样做的好处,
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一)首先我们来看白勺“的”的用法。
通常白勺“的”的后面往往跟名词,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的+名词”。
名
词包括哪些呢?人物,如:妈妈、老师、校长。
动植物,如:小鸟、小草、苹果。
景物,如风景、西湖、运河。
事物,衣服、头发、球赛,等等。
它们都属于名词。
现在我们来举一些例子,比如:亲切的妈妈、大大的窗户、红红的花朵、优美的风景、精彩的球赛、机灵的小鸟、
漂亮的衣服、黑黑的头发、雄伟的长城……。
通过这些短语,我们不难发现白勺“的”前面的词语一
般用来说明白勺“的”后面事物怎么样。
白勺“的”除了可以用在名词前外,句子的末尾也用白
勺“的”。
比如:我们是知道的。
我们是一起来的。
你是数
不清的。
(二)其次,我们来看提土“地”的用法。
通常提土“地”的后面往往跟的是表示动作的词,也就是动词,我们
用算式表示就是“地+动词”。
比如:仔细地看,大声地说,慢慢地走。
看,提土地后
面的看、说、走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现在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快速地跑,用力地抓,认真
地读,快活地游着,积极地参加,早早地离开,自由自在地
飞翔,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
截铁地说、用力地踢、仔细地看……。
也就是说,提土“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说明提土“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三)最后,我们来看双人“得”的用法。
双人“得”
前面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或词语,少数是形容词,我们用算
式表示就是“动词(形容词)+得”。
比如:玩得开心,红得发紫,吃得好,大得很,跳得高,急得满头大汗,“玩、吃、跳”这些是动词,“大、红、急”这些是形容词,后面都得
用双人“得”。
现在我们再来举几个例子:玩得刺激,看得仔细,唱得
好听,写得端正,举得高高的,说得真精彩,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
也
就是说,双人“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双人“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
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
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
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1. 选择“的、地、得”填空。
勇敢()农夫、雪白()羽毛、明亮()世界、清澈()泉水、
大声()唱歌、积极()举手、奇怪()问、
仔细()看、
跑()飞快、急()团团转、看()仔细、做()好、
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
愤怒()声讨、
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迅速()前进、
耐心()说服、
丰富()经验、热烈( )庆祝、巨大( )变化、积极()参加、
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阅读、
描写()生动、
贯彻()及时、毕生()精力、观察()仔细、
感动()流泪、
紧张()工作、静静()流过、变化()真快、明亮()眼睛、
缓缓()移动熟练()操作美丽()田野愉快()歌唱
雨后()景象波浪()足迹渐渐()长大大家()称赞
练习答案:
猛烈(的)北风胜利(地)到达惨痛(的)教训愤怒(地)声讨
鲜艳(的)红旗勇敢(的)战士迅速(地)前进耐心(地)说服
丰富(的)经验热烈( 地 ) 庆祝巨大 ( 的 ) 变化积极(地)参加
分析( 得)透彻服务(得)周到广泛(地)阅读描写(得)生动
贯彻(得)及时毕生(的)精力观察(得)仔细感动(得)流泪
紧张(的)工作静静(地)流过变化(得)真快明亮(的)眼睛
缓缓(地)移动熟练(地)操作美丽(的)田野愉快(地)歌唱
雨后(的)景象波浪(的)足迹渐渐(地)长大
大家(的)称赞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
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
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
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
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
说明的词语。
一、请正确填写“的、地、得”。
1.天边()晨星和山上()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倒映在湖水中。
2.周总理笑容满面()来到人群中,敲着欢乐()
鼓点。
3.整个日月潭()美景和周围()建筑,都清晰()展现在眼前。
4.我们会给小猫安排一个舒适()家,会很好()
照顾它。
5.画中()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更美了。
6.卡罗尔一蹲下,小猫就扑扑()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7.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垂着头,显()更加骄傲。
8.鹿弟弟惋惜()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
9.雷公公把藏了好久()大鼓重重()敲了起来。
他用粗重()噪音呼唤着笋芽儿。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向上钻。
10.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特别出色。
11.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收割麦子。
麦子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点头微笑。
12.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点头微笑。
13.欢快()孩子们在愉快()歌唱。
14.看看哪边()雪化()快。
15.漫天()乌云,黑沉沉()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树枝乱摆。
16.她画了个拿风车()小男孩,风车在呼呼()转。
17.狐狸()四肢酸()受不了了。
18.小鸭子吃()肚子圆滚滚()。
19.蝌蚪快活()游泳,布谷鸟欢乐()歌唱。
20.打孔后()邮票,很容易一枚枚()撕开。
答案:
1.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2.周总理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敲着欢乐(的)鼓点。
3.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4.我们会给小猫安排一个舒适(的)家,会很好(地)照顾它。
5.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6.卡罗尔一蹲下,小猫就扑扑(地)一个个跳出来,朝屋里跑。
7.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骄傲。
8.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
9.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
他用粗重(的)噪音呼唤着笋芽儿。
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地)向上钻。
10.由于李红同学学习勤奋,这次语文测试,她考(得)
特别出色。
11.田野里,农民伯伯正在紧张(地)收割麦子。
麦子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12.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13.欢快(的)孩子们在愉快(地)歌唱。
14.看看哪边(的)雪化(得)快。
15.漫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16.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17.狐狸(的)四肢酸(得)受不了了。
18.小鸭子吃(得)肚子圆滚滚(的)。
19.蝌蚪快活(地)游泳,布谷鸟欢乐(地)歌唱。
20.打孔后(的)邮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开。
二、修改下面句子中用的不当的“的、地、得”。
1.我为爷爷制作了一个漂亮得贺卡,祝他生活地愉快。
2.小兰地作文写的越来越好了。
“的、地、得”口诀儿歌: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