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刘春芳(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阳泉045000)后,二次妊娠的发生率将逐渐提高,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人数也将大量增加[4]。

因此,探讨产程护理新模式成为眼下产科护理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产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实施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的临床效果优于产程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分析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产痛程度并实施产程的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可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继而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陈志芳,吴宏荷,孙晓琴,等.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产妇产痛程度及产程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6,31(5):759-761.[2]郑琳.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5,7(5):405-407.[3]崔文霞.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7(1):188.[4]崔艳.全程连续性助产护理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中应用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9):644-645.(收稿日期:2017-10-14)作者简介:刘春芳,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医学科(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380例ICU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

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发生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ICU 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应用效果DOI :10.19435/j.1672-1721.2018.03.016集束化护理是指一组护理干预措施,每个元素都经过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它们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能提高患者结局。

集束化护理用于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集束化护理用于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集束化护理用于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6-24T07:47:23.1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8期作者:汪聪[导读] 分析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汪聪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目的:分析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选择集束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6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2组。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集束化护理。

对比感染、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P<0.05),感染发生率低(P<0.05)。

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率,确保疗效,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重要场所,也是感染最严重的区域,最高可以达到30%左右,远远超过其他普通科室[1]。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包含患者免疫力低、体质差、手卫生不到位、环境卫生差等因素。

而多重耐药菌是ICU医院感染住院来源,具有复杂、难治等特点,需及时干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感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疗效[2]。

有研究提出,针对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中,可干预集束化护理,减少感染,促进疗效,安全性高[3]。

对此本文选择集束化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资料时间:2019年1月-2021年3月;以60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抽签分2组各30例。

对照组男、女为13例、17例,年龄35~70岁,平均(55.69±3.24)岁;观察组男、女为15例、15例,年龄34~68岁,平均(55.31±3.22)岁;基本资料一致,无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内容:对患者展开用药、宣教、饮食、病情等方面的基础护理服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告知医生处理或治疗,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还要加强环境卫生护理,定期消毒清洁,控制温度和湿度,做好手卫生工作,从而预防感染。

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ICU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中的效果

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ICU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中的效果

探讨集束干预策略在ICU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干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效果。

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集束干预策略。

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率,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集束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且治疗费用少,患者接受度高,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集束干预策略;ICU;多药耐药菌;感染预防【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65-02ICU患者因为住院时间长、病情危重,多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令患者的耐药性不断增加,常出现多重耐药和高度耐药等情况,是导致多系统器官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广泛应用抗生素加重了细菌耐药问题[1],多重耐药菌可引起暴发流行,且治疗难度大、致死率高,随着耐药菌的广泛出现,可出现无药可治的局面,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延长了住院时间[2]。

因此,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是各个医院控制感染的关键[3]。

集束干预是为了治疗困难疾病而大量综合的可以循证的护理和治疗方法,所有护理干预策略均经过临床实践证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质量[4]。

为了探讨集束干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效果,我们特别抽取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34例患者进行研究,已取得满意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4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0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4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1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的应用研究罗少颜;马洁葵【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重症医学科(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的效果。

方法2013年入选病例作为对照组,实施 ICU 常规护理;2014年入选病例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

观察两组病例 MDRO总感染率、环境卫生学消毒效果、手卫生合格率。

结果实施集束干预策略后 ICU MDRO 感染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实施集束干预策略能使 MDRO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2页(P1308-1309)【关键词】集束化干预策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作者】罗少颜;马洁葵【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集束化干预策略是目前重症医学科(ICU)的新专业名词,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每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同时使用在患者身上才有效,如有某项措施得不到贯彻执行,整个干预过程可能会失败[1]。

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与传播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但处理棘手的问题,如何有效降低MDRO感染率,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难题。

根据2011年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有关《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精神,结合ICU 工作特点,我们归纳了集束化干预策略应用于重症医学科MDRO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以期降低ICU MDRO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入选病例28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72例,女114例,年龄20~98岁,2013年1-12月入选病例2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8例,女112例;年龄18~86岁。

集束化干预措施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集束化干预措施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ill patients from the emergency depart­
随 之 增 加 抢 救 室 的 接 诊 能 力 ,表 现 为 抢
Global and regional mortality from 235
ment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 Crit Care
Med,2007,35(6):1477-1483.
[8 ]
叶立刚,许永安, 何小军,等.收 住 IC U 多
发伤患者急诊科滞留时间与预后的关系[J]. 中华创伤杂志,2014,30⑶ =798-802.
收稿日期:2016-12-11
(本文编辑:孙海儿)
集束化干预措施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son to the Glasgow Coma Scale in predic­
抢 救 室 危 重 患 者 的 滞 留 状 况 ,增 加 患 者 家 对 抢 救 室 危 重 患 者 提 供 全 方 位 、多角度
ting outcome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Usefulness of the abbreviated injury score
分 体 系 的 有 效 补 充 [6]。本 项 跟 踪 系 统 ,整
综 上 所 述 ,危 重 患 者 跟 踪 系 统 可 有 效
and the injury severity score in compari­
地弥补彼此i¥ 估方面的不足,明显地改善 合 ISS、GCS及 MEWS等 三个评分体系,
属 的 满 意 度 ,降低医患纠 纷 的 风 险 。
J Trauma,2007,62(4):946-950.

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外科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中的应用

AB ) 、 泛 耐 药鲍 曼 不 动 杆 菌 ( MD R—A B) 、 泛 耐
药铜 绿 假 单 胞 菌 ( MD R—P A) 。监 测 内 容 包 含 :
患者及其标本的基本情况、 感染来源、 管理措施落
实等 。
1 . 5 集 束干预 策略
1 资料与方 法
1 . 1 一 般资 料 2 0 1 1 年 0 1月一2 0 1 1年 1 2月 , 本 科 共 收 治 5 5 2例 患者 , 其中, 男 3 8 4例 , 女1 6 8例 ; 颅 内肿 瘤
行考核 , 考 核结 果 纳 入科 室 成 员绩 效 考 核 。② 特 殊人 员 培 训 : 对 于 轮转 、 进修 、 实 习 的新 进 入 科 的 医务 人员 , 由院感 质 控 护 士 负 责入 科 的 院感 知识 培训 , 并 每季 度参 加科 室 的定 期 培训 , 并将 院感 知 识列 为 其 出科 考 核 项 目之 一 。护 工 协 助 护 士 工
1 . 2 组 建 MD R O 感染质 量控 制 小组
《 MD R O医院感染 预防及控制技术指南》 、 《 医务 人员手卫生规范》 、 感染质控小组制定 的相关规章 制度及我科 MD R O 目标监测情况等。全科 医护 人员 均需 参加 , 并 由质 控 护 士 每 月对 科 室 成 员 进
2 0 1 3年第 1 7卷第 2 0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o u r n a l o f C l i n i c M Me d i c i n e i n P r a c t i c e -1 3 7・
集 束 干预 策 略在 神 经 外 科 I C U 多重 耐 药 菌 感 染 预 防 中 的应 用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感染发生率与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症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干预;重症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效果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速度较快,且合并昏迷、意识障碍或抵抗力低等[1]。

患者长期住院、深静脉置管以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治疗难度大,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医疗质量与安全。

因此,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数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区间23~78岁,平均(45.12±5.36)岁。

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24~75岁,平均(45.63±5.34)岁。

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期间密切的监测其生命体征与病情,保证其呼吸道畅通,遵医嘱给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结合医院感染的要求加大感染防治力度。

观察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内容如下:(1)成立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为专业护理人员、感控医生及护士,分析真正患者的病情及其高危院内感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病房内配置空气消毒机,每日至少空气消毒3次,间隔1小时1次,同时消毒病房地面和物品表面;对于患者直接接触到的物品或医疗器械,必须专人专用,使用前后按照要求消毒。

集束干预策略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的效果观察

集束干预策略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的效果观察

室内的所有一次性物 品等进行焚烧处理 , 床边仪器 及病室环境用紫外线灯照射 3 0 m i n , 病室密闭 3日, 引入一次性吸氧装置 , 杜绝交叉感染。 1 . 2 . 3 严格 无菌 操作 及 消毒 采用层 流 净化 病房 , 定 期 维护 , 进行 微 生 物监 测 , 更换空气滤 网, 由专 人 负责 ; 集中探视 , 注意控制好每 日 探视的时间及探视 人数 , 探视时家属戴一次性帽子及 口罩 , 更换隔离服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1 . 2 干预 策略
染、 定植患者实施接触隔离措施 , 选择单间 , 床边隔 离, 于 门上 张贴 标 记 。护 理 于无 感 染 的患 者 完 毕 后 进行 或专 人护 理 , 接触 时穿戴 好 隔离衣及 护 目镜 , 注
意洗 手 , MD R O感染 患者 的用 品单 独送洗 , 出院后 病
对照组行 I C U常规护理 ,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 集束干预策略。根据《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预 防和 控制技术指南》 , 结合 I C U工作 特点制定相关 的管 理规章制度及 防控措施 。对患者的标本 、 感染来源 及管理措施实施监测 , 如新转入的患者于人 I C U时

7 2・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般 资料
1 . 2 . 1 加 强手 卫 生
加 强 对 医务 人员 医 院感 染 防 控知识的宣传 , 设置提醒标志 , 严格执行《 医务人员
选取 2 0 1 3年 1 月一 2 0 1 3年 1 1月期 间衢州 市人 民医院 重症 医学科 收治 的患者 4 2 0例 作 为 观察 组 ,
手卫生规范》 ; 完善手卫生设施 , 如配备感应式洗手 池、 抗菌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液及护手用 品等 ; 定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率明显下降 , 感染前后住 院时间、 日均药 费减 少 , 差 异有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结论 实施 集柬 干预 策略 能使
【 关键词 】 集束干预策略 ; 重症 医学科 ;多重耐药菌 : 感 染预 防

2 4 2 6 .
垦 兰
至! 笙 鲞 篁 塑

! ! ! ! r n 型垒 : ! ! ! l _ 3 4 , N 0 .
1 5 c m左右 , 退 出导引钢 丝 , 用 生理 盐水 冲洗 导管 , 专 用 固定器 固定导管并将其与皮肤缝合 固定 。术 中动作 迅 速敏捷 、 轻柔 , 避免反 复穿刺 , 置 管过程 严密 观察 患 者反应 , 如有无头痛 、 胸 闷、 呼吸困难 等 ; 穿刺点 出血情 况, 有无红肿或血肿等 。 2 . 4 置管后预 防 出血的措施 穿刺成功后 , 局部 消毒 予凝血酶粉剂 1 支( 5 0 0 U ) 撒在穿刺点及缝线针孔上 , 盖上 6 层无菌纱 布 , 用透 明敷贴 固定后 再用 弹力绷 带 加压 固定 2 4 h , 在床旁拍摄 x线片确定 导管头端 的位 置( 在上腔静脉 : ~ 之间) 。遵 医嘱输 注 已准备好 的 第2 袋 同型机采血小板 。 2 . 5 封 管液及封 管方 法 血小板极度 低下患者 不适 宜用肝素盐水封管 , 因肝 素可致血小板减少 , 用肝素盐 水封管导致血小板减 少的发生率 为 0 . 5 % 。中心静 脉导管连接正压接头可用生理盐水 冲封管。李黎等 对1 5 8 例肿瘤化疗 患者用 生理盐 水正 压封 管 , 无管 腔 凝血 、 堵管现象 。 2 . 6 并发症的观 察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 出血情况 , 患 者生命体征 , 有无 血胸 、 气胸 等并发 症 的发 生 , 发 现 问
血小板水平增 加 2 0×1 0 ・ L 。本组病例 即以此为 理论依 据。结果 表 明, 患者血小 板小 于 2 0×1 0 ・ L 时, 只要 采取有效 的预 防和护理干预如术前 、 术后 输注 血小板 , 穿刺部 位撒凝 血酶 、 弹力绷带 局部 加压 固定 、
生理盐水封管等 , 其安全性也 能得到保证 。
[ 2 ] 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 与实施细节 [ M] .北京 :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 2 0 0 9: 4 6 . [ 3 ] 李黎 ,马冬苹,柴爱菊.化疗病人使用 P I C C生理盐 水封管的 观察 [ J ] .护士进修杂志 , 2 0 0 3 , 1 8 ( 7 ): 6 6 3 . [ 4 ] 英 国血液学标准委员 会 , 输 血特别委 员会 .血小 板输注 指南 [ J ] .国外 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 2 0 0 3, 2 6 ( 5 ) : 4 5 9— 4 6 6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一O 1—1 5 编辑: 林 培德 )
集 束 干 预 策 略在 预 防 I C U多重 耐 药 菌感 染 的 应用效果 术
熊小玲 ,劳 志刚 ,赵艳群 ,黄苑玲 ,吴 昊
广 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I C U( 广州5 1 0 0 8 0 )
【 摘要】 目的
果。方 法
探讨集柬干预策略在 I C U 多重耐药菌( a n t o r g a n i s m, M D R O ) 感染预防 的效
题及时处理 。
管输 注高危药 物 , 必须 留置多腔 道 中心静 脉导管来 满 足用药需要 , 中心静脉穿刺部位有 锁骨下静脉 、 颈 内静 脉、 经外 周 静 脉 穿 刺 留 置 中心 静 脉 导 管 ( p e r i p h e r a l l y i n s e r t e d c e n t r a l c a t h e t e r , P I C C ) , 由于患者血小板极 度低 下, 行颈 内静脉 穿刺不利 于局部压迫 止血 , 而P I C C只 有单腔 导管 , 无法满足用药需要 , 故锁骨下静脉是造 血 干细胞移植 患者 留置三腔 中心静脉导管 的首选部 位 , 但 由于患者血小板极度低下 , 穿刺置管风险很大 , 不 得
参 考 文 献
[ 1 ] 王芳 , 贺冠强 , 译. 基 于循证 医学 的血小板输注指南— _2 0 o 7 年美 国 A S H血小板输 注指南介 绍 [ J ] .内科 急危 重症 杂志 ,
2 0 0 8, 1 4( 2 ) :1 0 9—1 1 2 .
3 体会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及 多次化疗后仍不 能缓解 的 难治 性急性 白血病患 者血小板呈进 行性下 降 , 时间较 长, 病情危重 , 需要 靠反复 输血及 血小板来 维 持生命 , 如没有有效治疗 , 病死率较高 , 大多数 患者在用药物治 疗无效后 , 才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也有部分患 者直接选择移植 。而移植需要 较长时间多腔道静脉导
不使操作 者及患者存 在顾虑 , 但 若 因出血并 发症 而错 过移植 的最佳 时机 , 也 会危及 患者 生命。根据 血小板 输注标 准委员会 ( 1 9 9 8 ) 和美 国临床肿 瘤学会 指南 : 给 成人预防性输 注血小 板 时, 推 荐使用 1个单位 的成 人
治疗剂量。如果 不 出现 血小板 输注无效 , 这将 使体 内
实施 集束干预 策略后 I C U MD R O感 染
2 0 1 1年入选病例作为对照组 , 实施 I C U常规护理 ; 2 0 1 2年入 选病例 为观 察组 , 实施 集束 干预 策略 。观
察两组病例 M D R O总感 染率、 感染前、 后住 院时间、 日均药费、 转归。结果
MD R O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