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排行十九。
出身名门望族,十五岁即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
安史乱后,失职流落。
代宗广德元年(763),为洛阳丞。
德宗建中二年(781),擢尚书比部员外郎。
三年,出为滁州刺史。
贞元元年(785),任江州刺史,世称“韦江州”。
三年,入朝为左司郎中,人称“韦左司”。
四年,出为苏州刺史,故世称“韦苏州”。
约贞元八年(792),卒于苏州。
韦应物为中唐著名诗人,其诗众体兼擅,尤长于五言。
白居易评曰:“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与元九书》)韦诗题材广泛,而以山水田园诗最著。
后人往往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或与柳宗元并称“韦柳”,又将其与陶渊明并称“陶韦”。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五言古诗源出于陶,而熔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
刘熙载又将他与元结并提,认为“元、韦两家皆学陶”,而“韦苏州忧民之意如元道州”(《艺概•诗概》)。
有《韦苏州集》(又称《韦江州集》)。
【原文】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 [1] ,上有黄鹂深树鸣 [2]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
【注释】[1]独怜:唯独喜爱。
生:一作“行”,较胜。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韦苏州《滁州西涧》诗,有手书,刻在太清楼帖中,本作‘独怜幽草涧边行,尚有黄鹂深树鸣’。
盖怜幽草而行于涧边,始与性情有关,今集本‘行’作‘生’、‘尚’作‘上’,则与我了无与矣。
其为传刻之讹无疑。
”王安石《初夏即事》之“绿阴幽草胜花时”,与此意同。
[2]黄鹂:即黄莺,正是春日所见。
[3]野渡:郊野渡口。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之“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即化用韦应物句。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滁州西涧译文及注释

滁州西涧译文及注释
《滁州西涧》译文及注释如下: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2)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3)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注“有本作‘处’”。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原文】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滁州西涧》是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滁州西涧》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滁州西涧的注释及诗意

《滁州西涧》的注释及诗意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及诗意:
滁州:古代地名,现为安徽省滁州市。
西涧:滁河的支流。
独往:孤独地走。
途中:途中的景色。
雨潦:雨水涌流的样子。
斜阳:斜着的太阳。
照壁:照在山壁上。
清辉:清澈的光芒。
疏影:稀疏的影子。
横斜:横卧,倾斜。
水声:水流发出的声音。
空山:空无一人的山林。
新雨后:刚下完雨的样子。
诗意: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人独自行走在滁州西涧途中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对山水的赞美和对孤独的感悟。
诗中描写了滁河支流雨后的情形,斜阳照在山壁上,清辉映照着横
斜的影子,空山里传来了水声。
作者孤身一人在山水之间行走,感受到了自然的清新和宁静,同时也感悟到了人生的孤独。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
滁州西涧古诗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
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滁州西涧古诗相关内容,仅供浏览。
滁州西涧古诗1【古诗词】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喜欢这首诗,自一开始就喜欢上了。
因为这首诗所表达出的意境:“独怜”让我感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怜悯着涧边的幽草,在草旁有一棵很大的树,有几只黄鹂在叽叽喳喳的叫着,这是正值春天,斜斜的细雨刷刷的下了起来,树旁拴着的木质小船,被雨打得横在水面上,并在轻轻的摇晃,世界仿佛只剩下这些,昏暗的天空,仿佛不再让人厌恶,而是充满了清新沉静,于是每当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便会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什么都不存在,眼前便只有黄鹂,幽草,大树,溪涧,春雨,以及那“野渡无人舟自横”了。
滁州西涧古诗2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1]幽草[2]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3]带雨晚来急,野渡[4]无人舟自横。
【注释】[1]独怜:唯独。
[2]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
[3]春潮:春天漫涨的潮水。
[4]野渡:郊野的渡口。
[5]横:指随意漂浮。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译文】我非常喜爱这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的很急,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经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

《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滁州西涧》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滁州西涧朝代:唐朝作者: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及注释:译文河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独自横漂在河边上。
韵译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注释①滁(chú)州:州名,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滁州、来安、全淑三市县地。
②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③独怜:独爱。
④黄鹂:黄莺。
⑤深树:树荫深处。
⑥春潮:春天的潮汐。
⑦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⑧横:指随意漂浮。
赏析:这是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写于滁州刺史任上。
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市区,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
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文言文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和译文

滁州西涧韦应物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独怜幽草涧边生,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春潮带雨晚来急,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
韦应物滁州西涧译文及其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注释】第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第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第3、怜:爱怜。
第4、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第5、黄鹂:即黄莺。
第6、深树:树丛深处。
第7、野渡:荒僻的渡口。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作品有《韦苏州集》。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滁州刺史任上所写,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写的是诗人暮春郊游之所见所感。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白日所见所感。
胜春时节,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甚是钟爱,因而才有“独怜幽草”。
“幽草”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独怜”一词,感****彩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
如果说“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深树鸣”则写的动景。
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艺术“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是的景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的是春光明媚的晴天 白日所见所感。胜春时 节,群芳已过,诗人闲 行至涧,但见芳草萋萋 ,甚是钟爱,因而才有 “独怜幽草”。“幽草 ”虽然不及妩媚娇艳鲜 花,但它那既不甘寂寞 ,又不趋时悦人的品格 ,恰恰赢得了诗人的喜 爱。“独怜”一词,感 情色彩彩浓郁,是诗人 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 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
本 背
诗
景
这首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 当时诗人正处任滁州刺史, 步入晚年的诗人厌倦了官场的 生活,而追求一种自然简 单的生活。 这首诗是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 野渡所见。
诗文翻译
• 1.滁州:今安徽滁州,诗 人曾任州刺史。 •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 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即今天的城西水库。 •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 草的独情。 • 4.春潮:春雨。 • 5.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 理的渡口。 • 6.横:指随意飘浮。 • 【韵译】: •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 •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 •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 •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漂浮 。
总
结
这首在结构安排上对比鲜明,别具匠心, 在感情表达方面也不乏独到之处。前两句“独 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环境鲜明、 欢快而又幽深、宁静;“春潮带雨晚来急,野 渡无人舟自横”又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 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 确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描写客观 景物和抒发内心感受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含 蓄而又明了。
课 提
文
问
问答题:
1.《滁州西涧》是作者是哪个朝代 的?名字是什么? 2.本诗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
答案
1.唐代 韦应物 2.对比鲜明
理解性默写
《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 野渡无人舟自横 ”。 春潮带雨晚来急 , 之景的是:“ 《滁州西涧》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 独怜幽草涧边生 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上有黄鹂深树鸣 ” , 。 《滁州西涧》中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 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写出了作者悠闲的心 态,也给人一种寂寥的感觉的句子是:“ 野渡无人舟自横 。 ,春潮带雨晚来急 ”
滁 州 西 涧
诗 简
人
介
韦应物( 737-约789 ) ,唐代诗人汉族,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玄宗时, 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任滁州、江 州、苏州等地刺史。步入晚年的诗人厌倦 了官场的生活,而追求一种自然简单的生 活。作品《韦苏州集》,今传有10卷本《 韦江州集》 、两卷本《韦苏州诗集》 、 10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仅存一篇。 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 诗歌以田园风物著名,也有一些作品涉及 时政和民生疾苦。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 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集中笔墨写荒津野渡傍晚阴雨时的景色。 在这里,作品笔锋一转,与上文构成了鲜明的 对比。上文是涧边“幽草”茂盛,“深树”“ 黄鹂”啼鸣,好一派明媚春光;而此处无人的 “野渡”原本小舟“自横”,却又偏偏赶上“ 晚来”“春潮带雨”,给人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过诗人要表现的情怀并非悲凉和伤感,细细 品味,不难看出“春潮带雨晚来急”从某种程 度上却又渗透着某种希望与寄托,“野渡无人 舟自横”之“自横”也有自爱,自赏意蕴 。
一二
古之贤人常以花草自喻,宋代理学家周敦颐“ 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之说,当与“独怜幽草”异曲同工。如果说 “独怜幽草涧边生”写的是静景,那么“上有黄鹂 深树鸣”则写的动景。树丛深处莺啼婉啭,显然是 在说明那一天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是个响晴天儿 。另外,草是“幽”的,“黄鹂”是在“深树”婉 转啼鸣,一静一动,一幽一鸣,写出了诗人随缘自 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