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术后中药内服外洗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的禁忌
中药泡洗时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包括以下几点:
1.孕妇禁用:孕妇在怀孕期间要尽量避免使用中药泡洗,因为有些中药成分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

2.有过敏史的人:对中药或其成分过敏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3.患有肝肾疾病的人:中药泡洗有时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患有肝肾疾病的人应避免使用中药泡洗。

4.正在进行药物治疗的人:如果正在进行其他药物治疗,尤其是使用西药治疗的人,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以避免中药泡洗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穿刺伤口或破损皮肤:中药泡洗的过程中,药物成分可能会直接进入伤口,引起感染或刺激,所以在有创伤或破损皮肤的地方不宜进行中药泡洗。

注意:以上禁忌只是一般情况下的参考,具体是否适合中药泡洗,最好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意见。

中医的调理良方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的调理良方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的调理良方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中医的调理良方——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中医学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几千年来,中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特别擅长调理身体的健康,尤其是伤口的愈合过程。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念之一,这一调理方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的愈合。

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的调理良方,帮助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

一、食疗调理1.花生红糖粥:取适量花生,浸泡后煮熟,加入适量红糖调味。

花生红糖粥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E,对促进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效果。

2.酸枣仁炖乌鸡:将适量酸枣仁与乌鸡一同炖煮,酸枣仁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乌鸡则富含蛋白质和胶原蛋白,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过程。

3.红豆山药粥:将适量红豆和山药煮成粥,可以养血活血,促进伤口愈合。

二、中药外敷1.当归酒精擦洗:取适量当归,浸泡酒精中,使用棉球蘸取当归酒精,轻轻擦洗伤口周围,当归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加速伤口愈合。

2.益母草敷贴:将适量益母草煎煮成糊状,待温热时敷贴在伤口上,益母草能够活血化瘀,促进伤口的愈合与恢复。

3.蜂蜜金银花药膏:将适量蜂蜜和金银花煮沸,冷却后涂抹在伤口处,具有消炎杀菌、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中医推拿按摩1.拇指按压太溪穴:太溪穴位于足底部最凹陷处,用拇指揉捏按压此穴位5-10分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

2.推拿擦脚心:将双手握拳,以拳头关节部位在脚心用力擦拭,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摩,每天坚持数分钟,可促进足底的血液循环。

3.刮痧活血:使用刮痧板按摩伤口周围的肌肤,可以刺激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这些中医的调理良方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活血化瘀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合理的食疗、中草药外敷以及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在使用中医调理方法时,请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以确保安全有效。

中医 外伤治则

中医 外伤治则

中医外伤治则摘要:1.中医对外伤的认识2.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3.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4.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正文:一、中医对外伤的认识中医学对外伤的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经典中就有关于外伤的论述。

中医认为,外伤是指因外部暴力、锐器、火焰、寒冷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肌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损伤。

外伤不仅会导致局部损伤,还可能影响全身气血运行,因此需要及时恰当的治疗。

二、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中医外伤治则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活血化瘀:外伤后局部容易出现瘀血,瘀血会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因此治疗外伤时要重视活血化瘀,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2.消肿止痛:外伤后局部肿胀和疼痛是常见症状,中药治疗要力求消肿止痛,缓解患者痛苦。

3.接骨续筋:对于骨折、脱位等外伤,中医治疗要重视接骨续筋,促使骨折端愈合,恢复关节功能。

4.疏通经络:外伤可能导致经络受损,治疗时要重视疏通经络,恢复经络气血运行。

三、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中医外伤治则的方法主要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1.内治法:主要运用中药内服,根据患者受伤部位、程度和全身状况,辨证施治,选用适当的方剂。

内治法能够调节气血、脏腑功能,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2.外治法:包括敷贴、熏洗、按摩、牵引等方法。

外治法能够直接作用于损伤部位,起到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等作用。

四、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以骨折为例,中医外伤治则的实际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受伤部位,了解骨折部位、类型和程度等信息。

2.复位:在局部麻醉或无痛状态下,采用手法或牵引等方法将骨折端复位。

3.固定:采用石膏、夹板等外固定或内固定方法,将骨折端固定,保持复位后的位置。

4.药物治疗:内服中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外用中药敷贴、熏洗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5.康复锻炼: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恢复关节功能。

总之,中医外伤治则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对外伤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中医草药的奇妙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草药的奇妙作用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草药的奇妙作用促进伤口愈合伤口是人体受到外界损伤后的一种生理反应,通常表现为切割、撞击、烧伤等。

如何促进伤口的愈合是医学界一直探索的课题之一。

而中医草药通过其丰富的活性成分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在促进伤口愈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草药在促进伤口愈合中的奇妙作用。

一、中医草药通过消炎抗菌作用减少感染风险伤口愈合的关键是保持伤口清洁和减少感染的风险。

中医草药中许多植物有着出色的消炎抗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杀灭伤口内的病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例如,黄芩、金银花等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具有广谱抗菌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清除伤口内的细菌,促进伤口的愈合。

二、中医草药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修复血液循环是伤口修复的基础。

中医草药中的一些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流经伤口的血液供应,从而加快伤口修复进程。

当有草药应用于伤口上时,其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中,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例如,川芎、三七等草药中含有的活血化瘀成分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口的愈合进程。

三、中医草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伤口抵抗力免疫系统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草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能够增强伤口的抵抗力。

例如,黄芪、淮山等草药中的多糖类成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细胞修复和再生。

四、中医草药通过减轻疼痛舒缓伤口不适感伤口愈合过程中常常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疼痛和不适感。

中医草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痛和舒缓作用,可以减轻伤口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例如,当归、白芷等草药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以通过皮肤吸收迅速发挥镇痛舒缓的作用,给患者带来更好的伤口愈合体验。

综上所述,中医草药在促进伤口愈合中具有独特的奇妙作用。

其消炎抗菌、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免疫系统和缓解疼痛的特性,可以起到协助伤口愈合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中医草药促进伤口愈合时,仍需谨慎使用,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手外伤中医护理常规
定义:因外伤导致手部的组织损伤、功能障碍,常伴有深部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折。

临床表现:肢体疼痛、伤口渗血、功能障碍。

证型:气滞血瘀
一、一般护理
1、保持病室环境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室内严禁吸烟。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5~10cm,功能位固定。

二、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肢末梢循环,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2、手部肌腱修复或肌腱移植手术病人,注意保护好石膏外固定,以维持手指在修复肌腱松弛位置上,禁止被动牵拉患指。

三、给药护理
中药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行气止痛为法,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四、临证护理
1、不寐时,对患者讲解不良情绪对睡眠的影响,劝导患者不能思虑过度。

2、便秘时,遵医嘱予以中药泡水代茶饮。

通腑合剂内服或中药保留灌肠。

3、剧烈疼痛时,遵医嘱予以曲马多足三里注射。

4、血压偏高时,嘱其卧床休息,起床宜缓慢,防跌倒,放松心情。

五、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饮食,忌辛辣、肥甘刺激之品,戒烟酒。

六、情志护理
因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予以疏导。

七、健康指导
1、向患者解释手外伤的相关知识,强调严禁吸烟的重要性。

2、调情志,慎起居,避风寒,防外感。

3、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蔬菜水果,防便秘。

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告知不可过急,要循序渐进,力量由小到大,缓慢进行,不可用力过猛;在开始锻炼之前先做物理疗法,如理疗、按摩等。

出院后仍须坚持,定期复诊,直至完全康复。

养生草药改善内外伤的五种常用草药

养生草药改善内外伤的五种常用草药

养生草药改善内外伤的五种常用草药养生草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草药在改善内外伤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并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

在本文中,将介绍五种常用的养生草药,它们对于改善内外伤具有良好的效果。

草药一: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在改善外伤方面,金银花可以用于治疗烧伤、刀伤等皮肤损伤。

金银花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并且具有抗菌的作用,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外,在治疗刀伤时,可以使用金银花浸泡的水或制成药膏涂抹在伤口上,有助于止血和减少疼痛。

草药二:薄荷薄荷是一种清凉解毒的草药,对于改善内外伤具有显著的效果。

薄荷可以用于缓解内伤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同时,薄荷还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肠问题引起的不适。

在外伤方面,薄荷可以用于治疗扭伤、骨折等创伤,具有镇痛和消肿的作用。

薄荷油可以直接涂抹在患处,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草药三:红枣红枣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兼药材,有助于调养身体和改善内外伤。

红枣可以滋补脾胃、补益气血,并且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

在内伤方面,红枣可以用于调节体内能量,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在外伤方面,红枣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并且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食用红枣不仅可以改善身体的内外伤,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草药四: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

在改善内伤方面,当归可以用于调理女性身体,缓解经期不适和月经不调等问题。

当归还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头晕、乏力等症状。

在外伤方面,当归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并且具有止血和消肿的作用。

当归可以制作成药膏或者煮水饮用,对于改善内外伤都有良好的效果。

草药五:川贝母川贝母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在改善内伤方面,川贝母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胸闷等症状。

川贝母还可以改善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在外伤方面,川贝母可以用于治疗肺损伤引起的气促、咳嗽等症状。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

外洗中药使用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外洗中药是指将中药以一定的浓度冲泡成药液,然后外用于患处。

外洗中药通常用于皮肤病、烧伤、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和伤口的清洗。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外洗中药的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外洗。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不同的中药材进行外洗。

比如在治疗烧伤时,可以选择壮腰活络中药方剂,如川穹、白胁、三牛膝等药材;在皮肤病的治疗时,可以选用化湿止痒的中药,如黄连、苦参、连翘等药材。

然后,将选好的中药材洗净,用适量的水浸泡。

浸泡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以使中药材释放出有效成分。

接着,将浸泡好的中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煮沸10-20分钟,使药材充分溶解。

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煮沸的时间,每次使用时可重新煮沸药液。

将煎煮好的药液倒入容器中,待稍凉后进行外洗。

使用前需要先将患处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擦拭干净,以免细菌感染。

然后,用药棉或纱布蘸取药液,轻轻擦拭患处,或者直接将患处浸泡在药液中,每次持续约10-15分钟,每天2-3次,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外洗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一般以体温左右为宜。

同时,要避免用力擦拭患处,以防止加重疼痛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此外,患处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次外洗后可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防止细菌感染。

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处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中药的种类和浓度。

如果用药后患处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外洗,并就近就医。

如果使用中药外洗效果不佳,可咨询中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和调整。

此外,在使用中药外洗时,还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卫生原则。

比如,保持用具的清洁,使用前用开水烫洗消毒,每次使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保存;避免与他人共用用具,以防交叉感染;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总之,外洗中药是一种非常常见且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通过正确使用中药进行外洗,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辅助伤口愈合的作用。

在使用中药外洗时,要选择合适的中药材,掌握正确的外洗方法,并注意卫生原则。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中药外洗药是指用中药煎剂、外敷药膏、药粉等形式直接涂敷或敷贴在患处的治疗方法。

它具有渗透作用、局部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外伤等方面。

正确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发挥中药外洗药的疗效,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中药外洗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1. 选用适当的中药材。

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中药材是中药外洗药的第一步。

不同的病症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药材,比如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病,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功效的中药材;对于外伤、烫伤等情况,可以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材。

在选择中药材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选用过敏原或有毒药材。

2. 合理熬制中药煎剂。

熬制中药煎剂是中药外洗药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然后按照药方中的比例将药材加水煎煮,直至煎出浓缩液。

在熬制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煎制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药效。

煎制好的中药煎剂要先让其降温至适宜的温度再使用,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3. 清洁患处并涂敷中药外洗药。

在使用中药外洗药前,要先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患处,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然后将熬制好的中药煎剂或外敷药膏均匀涂敷在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渗透。

对于药粉,可以直接撒在患处,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

在涂敷中药外洗药后,患者要避免用手搔抓或摩擦患处,以免影响药效。

4. 注意药物搭配和剂量控制。

在使用中药外洗药时,要注意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中药外洗药,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此外,要控制好中药外洗药的使用剂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影响疗效。

5. 注意药物保存和药效观察。

熬制好的中药煎剂和外敷药膏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药效反应,比如是否出现过敏、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总之,中药外洗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中药材、合理熬制中药煎剂、清洁患处并正确涂敷药物、注意药物搭配和剂量控制,以及注意药物保存和药效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40mg,每日1次,口服。

④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漏出,白蛋白注射液10g或血浆200mL静脉滴注,每周1~2次。

⑤用头孢曲松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感染。

共用药4周。

若有合并症发生,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处理。

研究组:用加味胃苓汤。

郁金9g,陈皮12g,茯苓12g,黄芪15g,泽泻6g,白术12g,白芍6g,猪苓12g,木香12g,厚朴12g,蒲公英9g,大腹皮6g,黄连6g。

水煎120mL,1日1次口服。

两组均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腹水消失,脾肿大及门脉高压控制或改善,肝功能恢复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腹水减少,脾肿大稳定不变,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

无效:病情改变不明显或无改变甚至加重。

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组别例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3218122(93.8)对照组3213136(81.3)χ2 3.782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例(%)组别例恶心腹痛过敏不良反应率研究组32000(0)对照组32121(12.5)χ213.745P<0.05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logCFU/g,x±s)组别例时间金黄色葡萄球菌双歧杆菌乳酸菌肠杆菌研究组32治疗前 3.15±1.24 2.31±1.031.22±1.149.31±1.97治疗后 3.03±1.07 2.87±1.641.98±1.278.71±1.26对照组32治疗前 3.15±1.25 2.33±1.221.23±1.199.34±1.20治疗后 2.01±1.17 3.57±1.212.74±1.378.01±1.03 5 结 论肝硬化腹水是常见的肝硬化并发症,形成原因是由于门脉高压的长期存在增加了后门脉系统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由于肝功能受损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交感缩血管系统活性增高等[3],水电解质、蛋白质大量涌入腹腔内,从而形成了肝腹水。

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是因肝气郁结所致[4],治疗当理气疏肝,健脾利水。

加味胃苓汤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白术补气健脾,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白芍养血柔肝。

诸药合用,共奏气机调畅,纳运协调之功效。

药理研究证实,黄连具有抑制有害菌群的作用,茯苓、猪苓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的作用。

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比例,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1] 鲁梦倩,于天源.中医对肝硬化腹水(HAPC)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8(1):33-34.[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7,9(4):6-17.[3] 邓欣,邬艳波,吴其恺,等.加味胃苓汤治疗肝硬化腹水9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7,27(5):282-283.[4] 仁桑.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5(11):90-91.[收稿日期]2019-03-26手外伤术后手功能的恢复难度较大,甚至可发生手部畸形、感觉丧失等。

我院在手外伤术后用通络续筋方内服结合熏洗干预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16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市中医院诊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观察组男33例,女25例;年龄17~46岁,平均(30.58±8.31)岁;切割伤30例,撕脱伤15例,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5例。

对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18~46岁,平均(30.94±7.64)岁;切割伤31例,撕脱伤15例,车祸伤8例,机器绞伤4例。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手外科学》[1]中关于手外伤的诊断标准。

疼痛、肿胀等明显遗留症状,伤口愈合良好。

排除标准:伤口愈合不良,伤口感染,精神疾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2 治疗方法两组均行基础治疗。

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羟苯磺酸钙等改善神经、血管功能,常规手功能康复训练,活动关手外伤术后中药内服外洗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徐 毅(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骨伤科,河南 郑州 450000)[中图分类号]R274.98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9)07-0792-02[摘 要]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应用通络续筋方内服结合熏洗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两组均用基础治疗结合熏洗,观察组加用通络续筋方内服。

结果:干预后两组血液循环状态评分、UEFI 评分、TAM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而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外伤术后应用通络续筋方内服结合熏洗对手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状态评分、UEFI评分、TAM值,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手外伤术后;通络续筋方;熏洗;功能恢复;影响节,避免关节僵硬。

头孢他啶(开封豫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423),每日6g;羟苯磺酸钙(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88)0.5g,1日3次。

另用干姜20g,白芍15g,川芎15g,桂枝10g,艾叶10g,苏木10g,白芥子10g,红花15g,赤芍15g,甘草15g,花椒10g,草乌10g,透骨草10g。

研磨成粉,装入无纺布袋中,用时加入3000mL水煮30min,先熏后洗,1日2次,1次30min。

治疗4周。

观察组加用通络续筋方。

银花藤20g,生地黄15g,赤芍12g,青风藤10g,独活10g,秦艽15g,威灵仙12g,知母12g,羌活10g,桂枝6g。

水煎至400mL,分早晚服用,1日1剂。

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血液循环状态评分[2]:根据皮肤的色泽、温度等进行评价。

一切正常、不需要特殊保护为10分,色泽比正常略差、怕冷者为8分,色泽较差、特别怕冷者为4分,皮肤色泽晦暗、温度低是不能外露者为2分。

分值越高表示血液循环状态越好。

UEFI[3]:肩、肘、腕、手等关节进行评价,观察活动度,满分为80分,分值越高表示上肢功能越好。

TAM[4]:掌指关节、近位指间关节、远位指间关节主动屈曲度的和,减去各关节主动伸直受限度的和即TAM。

分值越高表示手指总的活动度越好。

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T A M>220°为优,T A M200°~220°为良,TAM180°~199°为可,TAM<179°为差。

5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循环状态评分、UEFI评分、TAM值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循环状态评分、UEFI评分、TAM值比较 (x±s)组别例血液循环状态(分)t P UEFI(分)t P TAM(°)t P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58 4.09±1.158.16±0.7723.7410.00019.54±6.1270.29±6.3455.6280.00061.18±10.45183.16±9.1778.3030.000对照组58 4.18±1.226.39±0.5512.1520.00720.79±5.7748.28±7.4931.9600.00058.38±9.34138.49±8.1457.5370.000 t-0.525 15.420 -- 1.370 23.288 -- 1.797 32.678 --P-0.5640.003--0.2170.000--0.1960.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分组例优良可差优良率观察组5818(31.03)24(41.38)14(24.14)2(3.45)(72.41)△对照组589(15.52)21(36.21)11(18.97)17(29.31)(51.72)注:与对照组比较,△χ²=5.273,P<0.05。

6 讨 论手外伤是常见骨科疾病,往往伴有软组织损伤等,容易发生炎症,甚至发生微血管破裂、组织坏死等。

手外伤临床处理治疗不当,会发生充血、水肿、疼痛等情况,如果长时间水肿,会引发关节囊性变性、增生等,预后欠佳。

手外伤主要是手术治疗,使损伤组织的快速愈合,恢复手部基本功能。

头孢他啶[5]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能抑制转肽酶在细胞壁合成的最后一步交叉连接中的转肽作用,使交叉连接不能形成,从而影响细胞壁合成,使细菌溶菌死亡。

羟苯磺酸钙[6]作用于毛细胞血管的内皮细胞层和基底层,调节和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柔韧性,增加毛细血管壁的抵抗力,降低其通透性,对淋巴循环系统有活化作用,降低血液及血浆黏稠度,纠正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血小板高聚集性,降低血浆黏度,从而防止血栓形成,达到改善神经,营养血管的功能。

中药熏洗方中干姜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其提取物姜烯酚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A)对肠系膜静脉的收缩作用;白芍、艾叶、花椒可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上肢血液循环恢复;红花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或部分对抗a-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而使血管扩张,并有较弱的直接收缩血管作用;透骨草等可以促进骨头愈合[7-8]。

诸药配伍熏洗,借助熏洗的刺激作用和药力,发挥局部或整体的调节作用,使腠理疏通、气血调和、经脉畅通、阴阳平衡,从面达到治疗效果。

其刺激作用、药物作用和综合作用,均可以发挥到最佳[9]。

通络续筋方中银花藤[10]、生地黄[11]、赤芍[12]泻火解毒、活血止痛,青风藤[13]、独活[14]、秦艽[15]通风活络、凉血消肿。

诸药合用,通经活络、散结止痛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1] 王澍寰.手外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 蔡雅楠,景斗星,孙军锁,等.清热生肌中药熏洗辅助常规创面消毒治疗手外伤术后感染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6,34(10):64-66.[3] 顾兴菊.手外伤中医综合治疗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113-114.[4] 郝敏,范红丽.手外伤患者术后中医特色护理策略[J].西部中医药,2016,29(8):148-149.[5] 苏玉华.头孢他啶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0):73.[6] 杨文波,王红雁.羟苯磺酸钙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7):1043-1044.[7] 王文心.干姜的化学、药理及临床应用特点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6):146-148.[8] 韩宇,谢国勇,李冉,等.西红花苷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9):1806-1814.[9] 房名东.熏洗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功效[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3.[10] 赵媛媛,杨倩茹,郝江波,等.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药理作用差异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422-2427.[11] 郭琳,苗明三.生(鲜)地黄的化学、药理与应用特点[J].中医学报,2014,29(3):375-377.[12] 陆小华,马骁,王建,等.赤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5,46(4):595-602.[13] 曾茜垚,杨华.青风藤药用成分、药理作用及栽培繁育研究进展[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8,5(1):46-51.[14] 胡昱,赵丹,张晓丹,等.独活不同提取部位抑制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184-188.[15] 聂安政,林志健,王雨,等.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3):597-608.[收稿日期]2019-03-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