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pdf

季延中学2015年秋高二年期末考试化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S-32 Cl-35.5 Cu-64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共22小题,每题2分,总分44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是实现“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径 B.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深埋处理,防止重金属污染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D.人类日常利用的煤、天然气、石油等的能量,归根到底是由太阳能转变来的 2.升高温度,下列数据不一定增大的是 A.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B.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C.化学平衡常数 D.化学反应速率 3.下列有关反应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H=-241.8 kJ·mol-1 ②由单质A转化为单质B是一个吸热过程,由此可知单质B比单质A稳定 ③X(g)+Y(g)Z(g)+W(s) ΔH>0,恒温恒容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④已知: 共价键C—CC===CC—HH—H键能/(kJ·mol-1)348610413436上表数据可以计算出的焓变 ⑤根据盖斯定律,推知在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或石墨燃烧生成1 mol CO2固体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⑥25℃,101 kPa时,1 mol碳完全燃烧生成CO2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⑥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热的纯碱去油污效果更好 B.实验室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高压下有利于提高合成氨的产率 D.在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混合气体颜色变深 5.在密闭容器中存在下列平衡:CO(g)+H2O(g)CO2(g)+H2(g); CO2(g)的平衡物质的量浓度c(CO2)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理科)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含第I卷、第Ⅱ卷]和答题卷两大部分。
考生只能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做答,答案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2.考生在答卷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及座号填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第一次用无机物制备有机物尿素,开辟人工合成有机物先河的科学家是()A.德国的维勒B.英国的道尔顿C.德国的李比希D.俄罗斯的门捷列夫2.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丙的结构简式不可能是()A.CH3CH2CHBrCH2Br B.CH3CH(CH2Br)2C.CH3CHBrCHBrCH3 D.(CH3)2CBrCH2Br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C=C的物质一定是烯烃B.最简式为C3H6的物质一定是丙烯C.CH≡CCH2Cl属于不饱和烃D.烯烃中一定含C=C4.2005年1月,欧洲航天局的惠更斯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
科学家对探测器发回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
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B.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C.乙炔是含碳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D.分子式为C4H10的烃有三种同分异构体5.加热聚丙烯废塑料可以得到碳、氢气、甲烷、乙烯、丙烯、苯和甲苯。
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废旧塑料的再利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聚丙烯的链节是—CH2—CH2—CH2—B.装置乙的试管中可收集到芳香烃C.装置丙中的试剂可吸收烯烃以制取卤代烃D.最后收集的气体可做燃料6.能将直馏汽油、裂化汽油、溴苯三种液体鉴别出来的试剂是()A.水B.AgNO3溶液C.酒精D.溴水7.已知1,3-丁二烯结构中,两个碳碳双键中相隔一个单键,像具有这样结构的烯烃称为共轭二烯烃,加成时可以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β—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一分子该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不考虑顺反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6种8.高中阶段我们相继学习了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的概念,下列有关这四个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因为2638C H C H 与互称同系物,所以48612C H C H 与一定互称同系物B .氕、氘、氚互称同位素C .2O 与3O 、红磷与白磷、金刚石与石墨互称同素异形体D .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互称同分异构体9.某有机物分子中含n1个—CH2—,n2个—CH —,n3个—OH ,其余为甲基。
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福建晋江市季延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化学试题及答案

季延中学2015年秋高二年期中考试化学(文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2分,共4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做法中,不利于实现让泉州市“天更蓝,水更清”目标的是()A.向深海排放污水B.推广使用脱硫煤C.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2.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A.淀粉的含量B.三聚氰胺的含量 C.亚硝酸盐的含量 D.甲醛的含量3.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A.蒸馏法是海水淡化的方法之一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C.生活饮用水与饮用纯净水的水质卫生标准相同D.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可能引起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症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体缺碘,可通过食用加碘盐补碘B.缺铁性贫血,可通过食用铁强化酱油预防C.锌摄入量过多,也会引起缺铁性贫血D.为了防止龋齿,人人都适合使用含氟牙膏5.二十世纪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各组物质都必须由化学合成才能得到的是()A.玻璃纤维素青霉素B.尿素食盐聚乙烯C.涤沦洗衣粉阿司匹林D.石英橡胶磷酸钙6.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泡沫绝缘塑料、化纤地毯、书报、油漆等不同程度释放出的气体,该气体是()A.CO和SO2 B.甲醛和苯等有机物 C.SO2和NO2 D.O3和Cl27.下列关于氨基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B.人体自身不能合成所有必需的氨基酸C.氨基酸分子中含有-NH2和-COOH结构D.人体内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8.将硫酸铜和过量氢氧化钠的混合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该病人尿液中含有()A.食醋B.白酒C.食盐D.葡萄糖9.下列对水体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含盐酸的酸性废水用中和法处理B.含Cu2+、Fe3+的废水用沉淀法处理C.含有细菌的污水用臭氧杀菌 D.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用明矾处理10.阿司匹林的结构简式为,关于阿司匹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属于抗生素B.阿司匹林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D.阿司匹林之所以成为经典药物是因为服用该药物没有不良反应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糖类摄入不足,人易患低血糖;而摄入过多,则可能引发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B.某些植物油和鱼油中的不饱和酯含量丰富,而动物脂肪中饱和酯含量较高C.蛋白质溶液遇到浓的硫酸铵等无机盐溶液,会析出沉淀,这个过程称为“变性”D.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是,人类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它12.宇航员在升空、返回或遇到紧急情况时,必须穿上10公斤重的舱内航天服,“神舟七号”宇航员所穿舱内航天服是我国科学家近年来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做成,其主要成分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它耐高温,抗氧化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C.它没有固定熔点 D.它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1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5—16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文)试题(无答案)

晋江一中2015年秋季高二年期中考化学试卷(文科)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4分)1、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
以下做法与低碳要求不相适应的是()A.提倡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出行B.多挖煤,多发电,加快经济发展C.利用特殊材料建屋顶、墙面,充分利用太阳光照明D.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竹、木筷子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A.0.8 mol二氧化碳B.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C.3.6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D.含N A个氢分子的氢气3、常温下能发生反应的一组气体是()A.NH3、HCl B.N2、O2C.H2、CO D.CO2、O24、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氢氧化钠应选用的标志是()A B C D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KCl B.FeCl2C.FeCl3D.Na2O6、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盐酸B.Fe(OH)3胶体C.NaCl溶液D.CuSO4溶液7、下列气体中,可用固体NaOH干燥的是()A.CO2B.Cl2C.HCl D.NH38、成人人体中缺某种微量元素时,会引起甲状腺肿大,该元素是()A.碘B.氟 C.铁D.锌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氯水B.液氯C.海水D.盐酸10)A.NH4Cl===NH3↑+HCl↑ B.Mg+2HCl=MgCl2+H2↑C.CaO+CO2=CaCO3 D.NaCl+AgNO3=AgCl↓+NaNO311、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是()A.O2B.HCl C.H2D.NO12、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 O”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4HNO32H2O+2H2O↑+O2↑B.NaOH+HCl=NaCl+H2O C.Fe2O3+6HCl=2FeCl3+3H2O D.2H2+O22H2O13、下列反应中,观察不到颜色变化的是()A.往氨水中滴加酚酞B.往稀硫酸中通入氨气C.往品红溶液中通人足量二氧化硫气体D.氯气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14、实验室中配制250mL 0.20mo1·L-1NaOH溶液时,必须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锥形瓶试管分液漏斗容量瓶A B C D15、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Al+Fe2O32Fe+Al2O3B.2Mg+CO22MgO+CC.N2+3H22NH3D.SiO2+CaO CaSiO316、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纯碱属于碱类B.漂白粉属于混合物C.氧化铜属于氧化物D.淀粉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17、氯化钾、盐酸、氢氧化钾三种溶液的试剂是()A.紫色石蕊试液B.AgNO3溶液C.Na2CO3溶液D.淀粉碘化钾溶液晋江一中2015年秋季高二年期中考化学试卷(文科)18、以下物质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A.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B.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C.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D.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配有玻璃塞的细口瓶中19、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H+、OH-、Na+B.K+、NO3-、Cu2+C.Ba2+、SO42-、Na+D.Fe3+、OH-、NH4+20、工业上用洗净的废铜作原料来制备硝酸铜。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

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一、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H=+725.8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C(s)+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3.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正确的是()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 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mol气体4.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A.B.C.D.5.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 的能量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③由H 原子和Cl 原子形成1mol HCl 分子时释放431kJ 的能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 (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6.用惰性电极电解2L、1mol/L的CuSO4溶液,在电路中通过0.5mol电子后,调换正、负极,电路中又通过了1mol电子,此时溶液中H+的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是()A.1.5mol/L B.0.75mol/L C.0.5mol/L D.0.25mol/L7.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8.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3molX和1molY进行应:2X(g)+Y(g)⇌Z(g),经2min达到平衡,生成0.6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为原来的1/2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9.在一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SO3、O2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2mol/L、0.1mol/L,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的是()A.c(SO2)=0.4mol/L B.c(SO2)=c(SO3)=0.15mol/LC.c(SO2)=0.25mol/L D.c(SO3)=0.4mol/L10.将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B.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11.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12.某化学小组构想将汽车尾气(NO、NO2)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HNO3,其原理如示意图,其中A、B为多孔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中电流方向由B到A,电子流向与之相反B.电极A表面反应之一:NO﹣3e﹣+2H2O=NO3﹣+4H+C.电极B附近c(NO3﹣)增大D.该电池工作时,每转移4mole一消耗22.4 L O213.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B.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14.用右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中,X电极上反应式是4OH﹣﹣4e﹣═2H2O+O2↑B.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不变C.在铁片上镀铜时,Y是纯铜D.电解水制氢气时,Z可以是稀硫酸溶液15.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下列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后,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5mol/L.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再达平衡时,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9mol/L.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的体积分数增大B.平衡向右移动C.B的转化率提高D.a+b<c+d16.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Ⅰ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17.可逆反应mA(s)+nB(g)⇌pC(g)+q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Φ(C)在不同温度(T)和不同压强(P)的条件下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B.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n>p+q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8.设反应①Fe(s)+CO2⇌FeO(s)+CO(g)△H=akJ/mol.反应②Fe(s)+H2O(g)⇌FeO(s)+H2(g)△H=bkJ/mol,以上两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0B.在973K下增大压强,K2增大C.a>bD.在常温下反应①一定能自发进行1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A和1mol B,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量浓度为[浓度1].然后改变外界条件又做了两组实验:①只升高温度;②只改变体系压强;分别测得新平衡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浓度为[浓度2]、[浓度3].请找出实验操作①②与实验数据[浓度2]、[浓度3]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下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由[浓度3]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增大了体系的压强B.由[浓度2]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浓度1]中a=0.05D.该组某学生在实验①过程中,测得各物质在某一时刻的浓度为[浓度4].与[浓度1]比较,可发现该同学在测定[浓度4]这组数据时出现了很大的误差20.下列有关反应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反应限度B.依据焓判据:NH4HCO3受热分解可自发进行C.大多数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定的限度D.FeCl3与KSCN反应达到平衡时,向其中滴加KCl溶液,则溶液颜色变深21.一定条件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为K=,恒容时,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CO⇌CO2+NOB.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D.恒温时,增大压强,颜色加深,因平衡左移22.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NH3)=0.01 mol/(L•s)B.(O2)=0.00l0 mol/(L•s)C.(NO)=0.00l0 mol/(L•s)D.(H2O)=0.045 mol/(L•s)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6分)23.“神舟七号”成功登天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篇章.(1)某空间站局部能量转化系统如图所示,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溶液为电解液,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如果某段时间内氢氧储罐中共收集到33.6L(已折算成标况)气体,则该段时间内水电解系统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2)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出CO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2.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转化2CO2═2CO+O2,CO可用作燃料.已知该反应的阳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则阴极反应式为.24.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某校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列装置,实现了铜与稀硫酸的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认为,不通入空气,将K与(填“a”或“b”)连接,即可实现.则Cu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乙同学认为在通入空气的同时,将开关K与(填“a”或“b”)连接,也可以实现.电池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在298K时,1mol C2H5OH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热量1366.8kJ.(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如图将此反应设计为原电池,乙池中的两个电极一个是石墨电极,一个是铁电极.工作时M、N两个电极的质量都不减少,乙池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段时间后,测得乙池中某一电极质量增加4.32g时,理论上甲池消耗氧气体积为(标准状况)ml.26.已知水溶液中CrO42﹣(黄色)和Cr2O72﹣(橙色)间存在如下平衡:2CrO42﹣+2H+⇌Cr2O72﹣+H2O△H<0(1)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正(CrO42﹣)=2V逆(Cr2O72﹣)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B、溶液颜色不变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C、溶液中c(CrO42﹣):c(Cr2O72﹣)=2:1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D、升温该反应平衡常数变大E、向平衡后的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平衡不移动(3)根据2CrO42﹣+2H+⇌Cr2O72﹣+H2O设计图示装置(两极均为惰性电极)电解Na2CrO4溶液制取Na2Cr2O7图中右侧电极连接电源的极,其电极反应式为:(4)H+(aq)+OH﹣(aq)=H2O(l);△H=﹣a KJ/mol3Cl2(g)+2Cr3+(aq)+16OH﹣(aq)=2CrO42﹣(aq)+6Cl﹣(aq)+8H2O(l);△H=﹣b KJ/mol2CrO42﹣(aq)+2H+(aq)⇌Cr2O72﹣(aq)+H2O(l);△H=﹣c KJ/mol已知酸性条件下Cr2O72﹣将Cl﹣氧化为Cl2,本身被还原为Cr3+,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7.对于A(?)+2B(g)⇌nC(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请回答(1)增压,平衡不移动,当n=3时,A的状态为;(2)若A为固态,增大压强,C的百分含量增加,则n=;(3)升温,平衡向右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8.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和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1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0,△S>0B.△H>0,△S<0C.△H<0,△S<0D.△H<0,△S>0(2)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CO2转化率为.相同温度下,某一时刻若该容器中含有1mol H2、1.2mol CO2、0.8mol CH3OH、1.5mol H2O,则此时反应所处的状态为(填“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中”、“向逆反应方向进行中”或“平衡状态”),理由.(3)在温度容积不变的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写序号字母):a.n(CO2):n(H2):n(CH3OH):n(H2O)=1:3:1:1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d.H2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消耗速率之比为3:1(4)下列条件能使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填写序号字母).a.及时分离出CH3OH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保持容器的容积不变,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29.在1.5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X2和3molY2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X2(g)+3Y2(g)⇌2Z(g)+4W(?)△H<0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开始时的0.8(相同温度下测量).(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值为(2)为提高X2的平衡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向体系中再通入一定量的X2b.降温c.移出部分Zd.再冲入一定量Ar e.增大容器体积(3)反应达平衡后,t1时刻改变条件,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t1对应条件改变为a.升温b.向体系中再通入一定量的Wc.移走部分X2、Y2d.减小容器的体积.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H=+725.8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H=﹣725.8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考点】热化学方程式.【分析】A、根据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B、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以及方程式系数的含义来分析;C、根据甲醇燃烧时的用量和放出的热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答;D、根据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来分析;【解答】解:A、反应吸热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甲醇燃烧是放热反应,故△H<0,故A错误;B、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64g甲醇即2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1452kJ,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写出为:2CH3OH(l)+3O2(g)2CO2(g)+4H2O(l)△H=﹣1452kJ/mol,故B正确;C、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64g甲醇即2mol甲醇燃烧放的热量为1452kJ,答案中焓变的数值错误,故C错误;D、反应吸时焓变值为正值,放热时焓变值为负值,甲醇燃烧是放热反应,故△H<0,故D错误;故选B.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O2(g)═CO2(g);△H1C(s)+O2(g)═CO(g);△H2②S(s)+O2(g)═SO2(g);△H3S(g)+O2(g)═SO2(g);△H4③H2(g)+O2(g)═H2O(l);△H52H2(g)+O2(g)═2H2O(l);△H6④CaCO3(s)═CaO(s)+CO2(g);△H7CaO(s)+H2O(l)═Ca(OH)2(s);△H8.A.①B.④C.②③④D.①②③【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分析】①②③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④中前者为吸热反应,后者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H>0,放热反应△H<0,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①都为放热反应,△H<0,前者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则△H1<△H2,故①错误;②都为放热反应,△H<0,由于S(s)→S(g)吸热,则前者放出的热量少,则△H3>△H4,故②正确;③都为放热反应,△H<0,消耗的氢气越多,则放出的热量越多,则△H5>△H6,故③正确;④前者为吸热反应,△H7>0,后者为放热反应,△H8<0,则△H7>△H8,故④正确.故选C.3.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正确的是()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 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mol气体【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真题集萃.【分析】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组成原电池时,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石墨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若闭合K2,该装置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电解池,Fe与负极相连为阴极,碳棒与正极相连为阳极,据此判断.【解答】解:A、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铁作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Fe﹣2e﹣=Fe2+,故A错误;B、若闭合K1,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所以构成了原电池;不活泼的石墨棒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 ﹣=4OH﹣,所以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故B正确;C、K2闭合,Fe与负极相连为阴极,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故C错误;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 A个电子时,阴极生成0.001mol氢气,阳极生成0.001mol氯气,两极共产生0.002mol气体,故D错误.故选B.4.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A.B.C.D.【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A、B、D均形成原电池使铁腐蚀,而C中铁被均匀的铜镀层保护.【解答】解:A、铁做负极、铜做正极,食醋为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故A不选;B、铁做负极、合金中的碳等材料做正极,食盐水为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故B不选;C、铁被均匀的铜镀层保护,不易被腐蚀,故C正确;D、铁做负极、铜做正极,酸雨为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故D不选.故选C.5.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 的能量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 的能量③由H 原子和Cl 原子形成1mol HCl 分子时释放431kJ 的能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 (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A.热化学方程式应标出反应热;B.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来解答;C.根据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来解答;D.反应中的热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应标出反应热的数值,故A错误;B.H2(g)+Cl2(g)=2HCl(g)的反应热=生成物的键能减反应物的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 kJ•mol﹣1=﹣183kJ•mol﹣1,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H=﹣183kJ/mol,故B错误;C.反应热=生成物的键能减反应物的键能=436kJ•mol﹣1+243kJ•mol﹣1﹣2×431 kJ•mol﹣1=﹣183kJ•mol﹣1,故1mol氢气与1mol氯气反应时放出热量为183KJ,△H=﹣183kJ/mol,故C正确;D.当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时,放出的热量是原来的一半,△H=﹣91.5kJ/mol,故D错误.故选C.6.用惰性电极电解2L、1mol/L的CuSO4溶液,在电路中通过0.5mol电子后,调换正、负极,电路中又通过了1mol电子,此时溶液中H+的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是()A.1.5mol/L B.0.75mol/L C.0.5mol/L D.0.25mol/L【考点】电解原理.【分析】调换正负极前后电极反应式如下:调换前:阳极:4OH﹣﹣4e﹣=2H2O+O2↑;阴极:2Cu2++4e﹣=2Cu,调换后:阳极:2Cu﹣4e﹣=2Cu2+(先),4OH﹣﹣4e﹣=2H2O+O2↑(后);阴极:2Cu2++4e ﹣=2Cu,故电路中转移的1.5mol电子中,只有1mol由OH﹣放电产生,即消耗的n(OH﹣)=1mol,亦即溶液中积累的n(H+)=1 mol,则c(H+)=0.5mo1•L﹣1.【解答】解:调换正负极前后电极反应式如下:调换前:阳极:4OH﹣﹣4e﹣=2H2O+O2↑;阴极:2Cu2++4e﹣=2Cu,用惰性电极电解2L1mol/L的CuSO4溶液,分别是Cu2+和OH﹣放电,通过0.5mole ﹣,那么0.25molCu2+放电,生成0.25molCu,同时4OH﹣﹣4e﹣=2H2O+O2↑,反应0.5molOH﹣,得到0.5molH+,调换后:阳极:2Cu﹣4e﹣=2Cu2+(先),4OH﹣﹣4e﹣=2H2O+O2↑(后);阴极:2Cu2++4e ﹣=2Cu,调换正负极,那么通电前的0.5mole﹣,恰好是电镀铜的过程,也就是第一个过程的Cu又溶解,在另一电极变为Cu,消耗0.5mole﹣,剩余0.5mole﹣,还是得到相同的0.5molH+,故电路中转移的 1.5mol电子中,只有1mol由OH﹣放电产生,所以总共得到1molH+,浓度为0.5mol/L.故选C.7.可逆反应:2NO2⇌2NO+O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不能说明反应v正=v;逆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③反应速率之比为2:2:1,不能说明反应v正=v逆;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不变;⑤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时密度始终不变;⑥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解答】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不能说明反应v 正=v逆,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①错误;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同时生成2n molNO2,说明反应v正=v逆,达到平衡状态,故②正确;③反应速率之比为2:2:1,不能说明反应v正=v逆,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③错误;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气体的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④正确;⑤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不变时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⑤错误;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故⑥正确;故选B.8.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3molX和1molY进行应:2X(g)+Y(g)⇌Z(g),经2min达到平衡,生成0.6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为原来的1/2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分析】A.根据v=计算v(Z),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质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v(X);B.体积变为20L,体系的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Y的转化率增大;D.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反应热.【解答】解:A.经2min达到平衡,生成0.6molZ,则Z的反应速率v(Z)==0.0005mol/(L•s),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质量数之比,由方程式可知,v(X)=2v(Z)=2×0.0005mol/(L•s)=0.00lmol/(L•s),故A错误;B.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体积变为20L,体系的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Z的平衡浓度小于原来的,故B错误;C.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Y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D.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的△H<0,故D正确;故选D.9.在一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SO3、O2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2mol/L、0.1mol/L,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数据可能的是()A.c(SO2)=0.4mol/L B.c(SO2)=c(SO3)=0.15mol/LC.c(SO2)=0.25mol/L D.c(SO3)=0.4mol/L【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既可以从正反应开始,也可以从逆反应开始,或者从正逆反应开始,不论从哪个方向开始,物质都不能完全反应,利用极限法假设完全反应,计算出相应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实际变化量小于极限值,据此判断分析.【解答】解:2SO2(g)+O2(g)⇌2SO3(g),某时刻0.2mol/L 0.1mol/L 0.2mol/L极限转化0.4mol/L 0.2mol/L 0极限转化0 0 0.4mol/LA、SO2为0.4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完全反应,SO2的浓度的浓度为0.4mol/L,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故A错误;B、反应物、生产物的浓度不可能同时减小,只能一个减小,另一个增大,故B 错误;C、SO2为0.25mol/L,SO2的浓度增大,说明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SO3完全反应,则SO2的浓度浓度为0.4mol/L,实际浓度为0.25mol/L小于0.4mol/L,故C正确;D、SO3为0.4mol/L,SO3的浓度增大,说明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建立平衡,若二氧化硫和氧气完全反应,SO3的浓度的浓度为0.4mol/L,达到平衡的实际浓度应该小于0.4mol/L,故D错误;故选C.10.将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B.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K闭合时,甲乙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甲乙构成原电池,锌易失电子而作负极,铜作正极,滤纸为电解池,a是阴极,b是阳极,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原电池放电电子从负极到阴极,从阳极到正极,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电子从Zn→a,b→Cu路径流动,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故A 错误;B.电解池中,a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a电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碱性增强,所以a极变红色,故B错误;C.锌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盐桥中的氯离子向负极移动,硫酸根离子不参加反应,所以硫酸根离子浓度不变,故C错误;D.铜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而生成铜,故D正确.故选D.11.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分析】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放电过程是放热反应,结合得失电子相等进行有关计算.【解答】解:A.铁粉、氯化钠溶液、炭粉构成原电池,原电池放电过程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负极,负极上铁失电子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B错误;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正极,故C错误;D.由电子守恒知,消耗氧化剂氧气的体积(标况下)v(O2)==336mL,故D正确;故选D.12.某化学小组构想将汽车尾气(NO、NO2)转化为重要化工原料HNO3,其原理如示意图,其中A、B为多孔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质溶液中电流方向由B到A,电子流向与之相反B.电极A表面反应之一:NO﹣3e﹣+2H2O=NO3﹣+4H+C.电极B附近c(NO3﹣)增大D.该电池工作时,每转移4mole一消耗22.4 L O2【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该原电池中,氮氧化物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之一为NO﹣。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 文【会员独享】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C:12 N:14 Na:23 Mg:24 Cl:35.5 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6分,请将答案填在选择题答题卡......中相应位置)1、人体缺乏下列哪种元素会导致贫血()A、铁B、钾C、钙D、钠2、下列元素中人体缺乏时易患“大脖子病”,儿童缺乏时智力低下,被称为“智力元素”的是()A、铁B、碘C、钙D、锌3、“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 糖类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A.硬铝B.黄铜C.水银D.生铁5、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下列属于绿色食品的是()A.大米B.海带C.食醋 D.食盐6、误食重金属盐而引起中毒时,急救方法是()A.服用大量生理盐水B.服用大量冷开水C.服用大量的豆浆或牛奶D.服用大量小苏打溶液7、当我们吃馒头时,常常感觉到越嚼越甜。
在这种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 舌的搅拌B. 牙齿的粉碎C. 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D. 水的润湿8、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纯净水有一些是蒸馏水,有关这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D、用催化剂可将它转化为汽油9、关于食物的酸碱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溶于水后的溶液中PH小于7,则为成酸性食物B、由碳、氮、硫、磷等元素组成的蛋白质是成酸性食物C、蔬菜、水果多含钾、钠、钙、镁等盐类,习惯称为酸性食物D、柠檬酸是酸性食物10、长期吸食或注射毒品会危及人体健康,下列各组中都属于毒品的是()A.冰毒、青霉素 B.海洛因、阿司匹林C.大麻、摇头丸 D.阿莫西林、尼古丁11、下列食品添加剂与其说明错误的是A.食醋——酸味剂 B.苯甲酸——防腐剂C.碳酸氢钠——疏松剂 D.亚硝酸钠——咸味剂12、下列同学饮食习惯科学的是()A.多吃肉,少吃蔬菜水果B.合理摄入糖类、油脂等,注意膳食平衡C.为防止变胖,炒菜时不放油D.多饮用纯净水,少饮用矿泉水1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季延中学2015年秋高一年期中考试化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Cl-35.5;Na-23;Mg-24;Al-27;K-39;Fe-56;Cu-64;Zn-65;Ba-137第I卷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共23小题,每题2分,总分46分)1、以下是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所经历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①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②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面包原子摸型;③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古典原子论;④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其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2、有关物质分类和胶体的叙述.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B.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C.生石灰、醋酸、纯碱、氯化钠对应的物质类别是氧化物、酸、碱、盐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3.23592U和23892U是铀的两种主要的同位素。
U是制造原子弹和核反应堆的主要原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B.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C.23592U和23892U互为同位素D.23592U和23892U互为同素异形体4、同温同压下相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分子数之比为11∶16 ②体积比为16∶11 ③密度比为16∶11 ④体积比为1∶1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5、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A.10g H2和10g O2 B.5.6L N2(标准状况)和22g CO2C.9g H2O和0.5mol Br2 D.224ml H2(标准状况)和0.lmol N26.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4g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B.标准状况下,11.2L 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C.0.5mol/L AlCl3溶液中Cl—的数目为1.5N AD.17g氨气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B.常温常压下,48g O2所占的体积是33.6LC.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就是0.012k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D.把1mol NaCl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8.某元素R的阴离子R n-核外有a个电子,中子数为b,则其质量数为 ( )A. b+ nB. b+a+nC. b+a - nD. b - a+n9.实验室常用NaNO2和NH4Cl加热反应制取N2,其余产物还有NaCl和水。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 新人

季延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化学(理科)(满分:100 分 时间:90分钟)特别提醒:1)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填涂到机读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水笔全部填写到答题卷上。
请按要求规范答题,否则答题无效。
2)凡班级、姓名、座号涂写有错误或不完整的均不登记成绩!!!不重视上述提醒,将存在补考风险。
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第 Ⅰ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4小题,共48分)1.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A .苯甲酸B .甲苯C .硝基苯D .氯仿2.工业上制取大量乙烯、丙烯所采用的方法是A .石油分馏B .石油裂化C .石油裂解D .煤的干馏3.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 B .S=C=S C .CCl 4 D . 4.所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①豆油 ②酱油 ③牛油 ④甘油 ⑤重油 ⑥硝化纤维A .①③⑥B .②④⑤C .①③④D .③⑤⑥5.丙烯醇(CH 2=CHCH 2OH)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①加成 ②氧化 ③酯化 ④加聚 ⑤取代A .只有①③④⑤B .只有①②③④C .①②③④⑤D .只有①③④6.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氢核磁共振谱中只出现一种信号的是A .CH 3OHB .HCHOC .CH 3COOHD .CH 3COOCH 37.某化合物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红外光谱图只有C —H 键、O —H 键、C —O 键的振动吸收,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是A .CH 3CH 2OCH 3B .CH 3CH 2OHC .CH 3CH(OH)CH 3D .CH 3COOH8.最简式相同, 但既不是同系物, 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 .辛烯和3-甲基-1-丁烯B .苯和乙炔C .1-氯丙烷和2-氯丙烷D .软脂酸和硬脂酸9.二甲醚(CH 3OCH 3)和乙醇(CH 3CH 2OH)互为同分异构体,可采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等多种方法鉴别它们,下列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O H —C — OH O HO —C — OH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B.利用核磁共振氢谱C.利用红外光谱法 D.利用质谱法10.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2-乙基丙烷 B. 2-甲基-2-丙烯C.CH3--CH3 间二甲苯 D.CH3CH2CH2CH2OH 1-丁醇11.现有下列物质:①纤维素②甲酸甲酯③淀粉④甲醛⑤丙酸⑥乙酸⑦乙二酸其中符合C n(H2O)m的组成,但不属于糖类的是:A.②④⑦ B.②④⑥ C.①③④⑦ D.②④⑤⑥12.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在星际空间发现有一种星际分子,其分子结构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包含单键、双键、叁键等,相同花纹的球表示相同的原子,不同花纹的球表示不同的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延中学2015年秋高二年期中考试化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 e-56 C-12 O-16 Ag-108 H-1第I卷 (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25°C、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热22.68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A.CH3OH(l)+3/2O(g)2=CO2(g)+2H2O(l);△H =+725.8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H =-1452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H =-725.8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H =+1452kJ/mol2.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反应的△H前者大于后者的是()①C(s)+ O2(g)= CO2(g)△H1 C(s)+1/2 O2(g)= CO(g)△H2②S(s)+ O2(g)= SO2(g)△H3 S(g)+ O2(g)= SO2(g)△H4③H2(g)+1/2 O2(g)= H2O(l)△H5 2H2(g)+ O2(g)= 2H2O(l)△H6④CaCO3(s))= CO2(g)+ CaO(s)△H7 CaO(s)+ H2O(l)= Ca(OH)2(s) △H8A.① B.④C.②③④D.①②③3.如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B.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C.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K2闭合,电路中通过0.002N 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0.001 mol气体4.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A.B.C.D.5.已知:①1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kJ 的能量②1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243kJ 的能量③由 H 原子和 Cl 原子形成 1mol HCl 分子时释放 431kJ 的能量.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2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 1mol 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6.用惰性电极电解2L、1mol/L的CuSO4溶液,在电路中通过0.5mol电子后,调换正、负极,电路中又通过了1mol电子,此时溶液中H+的浓度(假设溶液体积不变)是()A.1.5mol/L B.0.75mol/L C. 0.5mol/L D.0.25mol/L7、恒温恒容,可逆反应:2NO22NO+O2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A. 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④D. ①②③④⑤⑥8.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3molX和1molY进行应:2X(g)+Y(g)Z(g),经2min达到平衡,生成0.6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为原来的1/2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SO2(g) +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mol/L、0.1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 SO2为0.4mol/L B. SO2为 0.25mol/LC SO2、SO3均为0.15mol/LD SO3为0.4mol/L10.将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B.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 .Cu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11.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B.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 -Fe 3+C.脱氧过程中碳作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 2+4e -4OH -D.含有1.12 g 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 mL(标准状况)12.某化学小组构想将汽车尾气(NO 、NO 2)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HNO 3,其原理如图所示,其中A 、B 为多孔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溶液中电流的方向由B 到A,电子的流向与之相反B.电极A 表面反应之一为NO-3e -+2H 2ONO 3-+4H + C.电极B 附近的c(NO 3-)增大D .该电池工作时,每转移4 mol 电子,消耗22.4 L O 213.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332Fe Fe Fe ,都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①正极为Cu ,负极为Fe ,电解质溶液为3FeCl 溶液;②正极为C ,负极为Fe ,电解质溶液为()33NO Fe 溶液;③正极为Fe ,负极为Zn ,电解质溶液为()342SO Fe 溶液;④ 正极为Ag ,负极为Fe ,电解质溶液为4CuSO 溶液A .① B.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14用右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碱工业中,X 电极上反应式是4OH --4e -=2H 2O+O 2↑B. 电解精炼铜时,Z 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不变C. 在铁片上镀铜时,Y 是纯铜D. 电解水制氢气时,Z 可以是稀硫酸溶液15、在密闭容器中,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下列反应:aA(g) + bB(g) cC(g) + dD(g) ,达到平衡后,测得C 气体的浓度为0.5mol/L 。
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体积缩小为1/2 ,再达平衡时,测得C 气体的浓度为0.9mol/L 。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C 的体积分数增大 B .平衡向右移动 C .B 的转化率提高 D .a+b < c+d16.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 2(g)+O2(g)2SO3(g) ΔH=-Q kJ·mol-1(Q>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研究的是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图Ⅱ研究的是t0时刻加入催化剂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低17.可逆反应mA(s)+nB(g) 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体积分数φ(C)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压强的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n>e+f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a kJ/mol,反应②Fe(s)+H2O(g)FeO(s)18.设反应①Fe(s)+CO+H2(g);ΔH=b kJ/mol,以上两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右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b >0B .在973 K 下增大压强,K 2增大C .a >bD .在常温下反应①一定能自发进行19.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温度、压强对可逆反应A(g)+B(g) C(g)+D(s)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恒温条件下,往一个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 和1 mol B ,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量浓度为[浓度1]。
然后改变外界条件又做了两组实验:①只升高温度;②只改变体系压强;分别测得新平衡时容器中各物质的量浓度为[浓度2]、[浓度3]。
( )A .由[浓度3]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增大了体系的压强B .由[浓度2]与[浓度1]的比较,可判断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 .[浓度1]中a =0.05D .该组某学生在实验①过程中,测得各物质在某一时刻的浓度为[浓度4]。
与[浓度1]比较,可发现该同学在测定[浓度4]这组数据时出现了很大的误差20.下列有关反应限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反应限度B .依据焓判据:NH 4HCO 3受热分解可自发进行C .大多数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定的限度D .FeCl 3与KSCN 反应达到平衡时,向其中滴加少量KCl 溶液,则溶液颜色变深21、一定条件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为。
恒容时,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 2+CO = CO 2+NO B . 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C . 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D . 恒温时,增大压强,颜色加深,因平衡左移22.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 mol/(L·s)B.v(O2)=0.00l0 mol/(L·s)C.v(NO)=0.00l0 mol/(L·s) D.v(H2O)=0.045 mol/(L·s)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6分)23(6分)“神舟七号”成功登天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新的篇章。
(1)某空间站局部能量转化系统如下图所示,其中燃料电池采用KOH溶液为电解液,燃料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