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的教学设计
《桥》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桥》教学设计《桥》教学设计(通用2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桥》教学设计篇1单元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29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列出的25个词语,做到能正确地读写,懂得这些词语的意思。
能按指定的要求积累词语。
2、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体会用词要准确”的方法。
4、学习在一定的情景中能即兴说几句“请求”的话。
5、练习写一篇《发生在星期天的事》,要求写得真实、具体,语句连贯、通顺,能反映出星期天的“特点”。
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词的准确性。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3—5节,能用己的话介绍家乡的一种桥。
4.根据要求进行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体会这样用的好处。
2、初步学习本课第三、四、五节的“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文中介绍的四种字体课前准备:录音磁带、录像带、图片、书籍、书法作品(含楷体、篆体、草体等)。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重点:了解家乡桥的特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突破手段:通过了解千姿百态的桥型,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写家乡桥的意图一、引题1、桥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认为的桥。
学生交流2、你知道世界上哪些桥?能给大家介绍吗?学生资料介绍3、桥有些什么作用呢?家乡的桥并不出名,它能给作者留下什么呢?4、板书课题:家乡的桥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缀、撷取、刚劲、雄健、飘逸潇洒的意思。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量,下面是我整理的《《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快快拿去用吧!《桥》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词句,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贵重品质。
2、通过比较了解“桥”一课小小说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单元导读《泪光中的感动》齐读—师生读---男女生合作读—互换角色读—挑战背诵二、导课,这节课我们连续走进《桥》这篇小小说。
齐读课题三、研读细节,感受洪水的凶狠。
1、接下来请观赏一个视频。
师:凶狠的洪水,能摧毁村庄,淹没农田和人们的生命,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就发生在《桥》这篇课文,请大家回想一下文中是怎样描写洪水来临时的景象。
出示课件句子一: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句子二: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
句子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句子四: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靠近。
句子五:水渐渐地窜上来,放纵地舔着人们的腰。
2、出示课件对比读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行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靠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纵地舔着人们的腰。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很多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处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老舍《骆驼祥子》3、《桥》的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写法——单词成句,单句成段?让我们串起来读读看,边读边感受。
(急迫、紧急)你看,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知道,即使同样写下雨,可以写的.具体,也可以写得简洁;可以用长句,也可以用短句。
实用的桥教案汇总5篇

实用的桥教案汇总5篇桥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生动、极富韵味的语言,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__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都很成功,所以,这篇__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优秀品质培养和情感熏陶的经典题材,又是一篇学习表达方法的精彩范文。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4 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幻灯片一组、动画一组。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如果老师要你以《桥》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让学生说)作者谈歌的《桥》又会写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桥》。
板书: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声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自学生字,新词。
(三)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村民的恐慌1 读1---6自然段,找出描写雨水和洪水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
2让我们来看一看录像,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画面?师:洪水来得突然,无情地吞没着整个村庄,在这个危急时刻,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逃生)3课文中是怎样写村民们逃生的?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师:南面是一米高的洪水,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这意味着这座木桥是——(惟一可以求生的桥)过渡: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人们在慌乱的逃生,只有一个人是个例外,他就是——党支部书记(板书:老支书)我们来看看他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四)品味语言,激情诵读,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1 请你继续往下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动作、外貌、语言、神态的句子,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2 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朗读以下四个句子:⑴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桥》语文教学设计教案 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桥》语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一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桥》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一、初读了解梗概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瞪”。
3、检查:⑴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谈体会:⑴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3篇

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课文《桥》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3. 培养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2. 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中心意义。
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运用生字词和重点句型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课文课本、课件、草图纸、铅笔、彩笔、海报纸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桥梁,询问学生对桥梁的认识和感受。
2. 以问答形式激发学生对桥梁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桥梁进行艺术欣赏。
二、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桥》,学生跟读。
2. 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跟读、理解并翻译。
3. 教师解释课文的重点句型,学生模仿、理解并进行练习。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提问,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中心意义。
四、朗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2. 教师评选出最佳朗读组,进行班内比拼。
五、写作训练(20分钟)1. 大声朗读一遍整篇课文《桥》。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桥梁进行写作。
3. 学生将自己写作的内容进行互评、修改,然后将写作成果展示给同学。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桥梁工程师或相关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桥梁建设的知识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著名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桥梁的魅力和艺术。
评估方式:1. 学生在课上通过课文朗读、问答等形式的表现来评估。
2. 课后布置的作业通过批改来评估。
语文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师的工作。
《桥》教案(精选14篇)

《桥》教案(精选14篇)《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检查阅读效果:(1)读词述文: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
(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四、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一、诱思导学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
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精选14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味本文诗意的描写性语言,与规范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作对比。
2、认识桥之美,进而欣赏美,感悟美。
【教学重点】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
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赵州桥的结构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
对于桥,桥梁专家看桥更重视它的结构。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写桥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那么画家是如何欣赏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画家桥的世界──《桥之美》。
二、文本解读1、画家眼里的桥之美:桥的美,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片)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不同环境中的桥之美: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作者写了哪些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桥?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铁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等。
3、赏析、品味桥之美:⑴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
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的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3、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
2解题:
3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4范读课文:听的要求
画出生字,生词。
标出不明白的句子。
5自读课文,理解下列问题: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
读一读,说一说。
5师生共同讨论
6这是一位怎样的村支书?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7仔细读课文,认真体会老支书的言行。
8理解为什么老支书不让自己的儿子先走?
9最后剩爷俩是又让儿子先行?
10儿子被洪水卷走,老人会怎么想?
11老太太来祭奠,又会怎么说?
四、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想想课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理解和领悟,随机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发现。
(1)巧妙的设置悬念。
讨论:课文为什么最后才交代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
(2)用环境描写烘托紧张的气氛,突出人物形象。
(3)语言简练,语句简短。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的生字词。
2、摘录课文中有特色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