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侦察轨道器(LRO)任务概览
月球新发现

月球新发现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美国宇航局最年轻的月球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自2009年6月发射升空,开始执行探月任务以来,已经传回地球大量宝贵数据。
下面是它已经获得的十个最酷的新发现。
1.月球水最近几年研究人员获得的最大发现,是在月球上的陨石坑里和广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岩石里发现水。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通过在2009年10月观察“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撞击月表,协助科学家发现了地球的这颗卫星上隐藏的水。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和它的飞船最终在月球北极和其他地方发现了月球上存在大量水冰的证据。
2.“阿波罗”痕迹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在阿波罗11号的着陆点拍到的照片清楚地显示出被抛弃的降落级(直径大约有12英尺,约合3.66米)、宇航员的脚印和仪器部署的位置。
这个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数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因为它为“阿波罗”带回地球的样本找到了参照物。
3.月亮河月球表面的沟槽看起来很像河槽。
研究人员把与这张图里类似的沟槽称作“蜿蜒”谷,它们一般非常弯曲。
“蜿蜒”谷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不过有人认为它有多种不同的形成机制,例如远古岩浆流和地下熔岩管道坍塌。
4.月球另一面月球永远只有一面面向地球。
月球的另一面应该被称作“月球远侧”,而非“月球暗面”,因为面向我们的月面和背向我们的月面的日照量都一样。
该图显示的是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激光测高仪(LOLA)的测量结果,红色代表最高地,蓝色代表最低地。
5.月球永亮处月球的轴只有一点点倾斜,因此位于极地的一些最高处几乎永远有阳光照耀。
科学家利用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地形精确测量结果,已经绘制出详细地图,并找到一些日光可见度高达96%的地方。
这些地方几乎一年243天都受阳光持续照射,完全黑暗的时间永远都不会超过24小时。
6.月球洞迄今为止,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至少已经收集到两个月球坑洞(月球上的最大的洞)的最详细图片。
科学家认为这些洞是在陨石撞击的影响下,由地下熔岩管道的顶部坍塌形成的。
月球探测器工作原理

月球探测器工作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月球探测器那神奇的工作原理呀!你说这月球探测器,就好比是咱派去月球的勇敢小使者。
它呀,带着我们满满的好奇和期望,独自踏上那遥远又神秘的月球之旅。
它得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吧,这就是各种先进的探测仪器啦。
就像我们的眼睛能看清周围的一切一样,它的这些仪器能把月球上的各种信息都“看”得清清楚楚,什么地形啦、矿物质啦,都逃不过它的“法眼”。
然后呢,它还得有个强壮的“身体”,能经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
月球上可不像咱们地球这么舒服呀,那里温差极大,白天热得要命,晚上又冷得要死。
这探测器的“身体”就得能扛得住这样的折腾。
它还得有个聪明的“大脑”,能指挥自己该往哪儿走,该干啥。
这“大脑”就是它的控制系统啦,能让它准确地在月球上行动,完成各种任务。
你想想看,它一个人在月球上,多孤单呀,但它可不怕!它就那么坚定地在那里工作着,给我们传回宝贵的信息。
这就好像一个勇敢的战士,独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多了不起呀!探测器在月球上的行动,就跟我们走路似的,得一步一步来。
它得小心翼翼地探测着周围的一切,可不能出一点差错。
要是不小心摔倒了咋办?那可就麻烦啦!所以它每一步都走得特别谨慎。
它就像是我们派出去的秘密特工,在月球上执行着重要的任务。
它要把月球的秘密都给我们带回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那个神秘的星球。
哎呀,这月球探测器可真是太神奇啦!它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还能为我们工作,给我们带来那么多惊喜。
咱可得好好感谢这些小家伙们呀!它们让我们对宇宙的了解又多了那么一点点。
总之,月球探测器就是我们探索宇宙的小先锋,它们勇敢地冲向未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宇宙奥秘的大门。
让我们一起期待它们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更精彩的发现吧!。
美国探月卫星LCROSS七大法宝

美国探月卫星LCROSS七大(光学仪器)可视摄像仪(VIS)该摄像仪包括一组摄像仪模块和一个透镜,摄像仪焦平面CCD传感器分辨率为752 x 582象素,闪光频率为30赫兹。
工作目标: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土壤微粒样本性质。
中红外摄像仪(MIR)“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装配着两个中红外摄像仪(6.0-13.5微米),每个摄像仪的微型测辐射热仪焦平面传感器分辨率为164 x 128象素。
工作目标:在光谱(6.0-13.5微米)范围内,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中红外范围内土壤微粒性质;测量喷射烟尘云的热量演化;对碰撞弹坑残留物进行拍摄成像。
近红外摄像仪(NIR)“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装配着两个近红外摄像仪(0.9-1.7微米),每个摄像仪包括美国古德里奇公司传感器模块SU320-KTX和一个CCTV摄像镜头。
虽然该摄像仪最初拍摄的图像分辨率仅为28.7 x 21.7象素,但将图像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时图像分辨率将改变为720 x 486象素。
工作目标:在光谱(0.9-1.7微米)范围内,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近外线范围内土壤微粒性质;水浓度勘测成像总亮度光度计(TLP)总亮度光度计能够拍摄到波长范围为400-1000纳米等级的可见光,闪光频率为1000赫兹。
它包括两个部分:传感器电子模块(SEM)和传感器数字模块(DEM)。
工作目标:探测碰撞闪光光度(425-1000纳米);探测星光以及光曲线衰减。
可视分光计该分光计是在一种商业分光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其核心是COTS QE65000模块。
据悉,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也装配了类似的可视分光仪。
目前可视分光计装载入VSP纳迪尔输入光学管内。
工作目标:光谱(263-650纳米)范围内,探测水蒸汽反射状况;探测土壤微粒性质;测量水蒸汽的分离状态。
(悠悠编译)近红外分光计(NSP)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包括两个近红外分光计,装配在R6面板上。
有关人类探月的故事

3. 中国探月计划:中国于 2004 年启动了探月计划,旨在实现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的目标。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多个月球探测器,如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这些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进行了着陆和巡视探测。
有关人类探月的故事
人类探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以下是一些关于人类探月的故事:
1.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gram):美国在 1960 年代至 1970 年代实施的一系列载人航天任务,旨在将人类送上月球并进行科学探索。阿波罗 11 号是第一个成功着陆月球的任务,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在 1969 年成为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4. 印度月船二号(Chandrayaan-2):印度于 2019 年发射了月船二号探测器,这是该国首次尝试载人登月任务的前奏。月船二号在月球南极附近着陆,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和观测。
这些故事展示了人类在探索太空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同时也展示了人类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勇气。
月球探测从阿波罗到嫦娥

月球探测从阿波罗到嫦娥探索与征服无限的宇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月球作为地球最近的天体之一,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的首要目标,自从上世纪中叶阿波罗任务成功登月以来,人类的月球探测技术不断发展,终于迎来了中国嫦娥探月工程的到来。
本文将从阿波罗任务开始,探讨月球探测的发展历程,包括技术突破、科学收获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阿波罗任务:揭开月球神秘面纱阿波罗任务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1969年至1972年间组织的一系列载人登月任务。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成功在月球上着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类。
阿波罗任务的成功不仅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也开启了人类对太空的探索新纪元。
阿波罗任务采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技术突破。
宇航员的太空服、登月舱以及月球车等设备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与测试。
此外,阿波罗任务还通过携带月壤样品返回地球,为地质学家提供了研究月球起源和演化的重要证据。
二、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嫦娥工程的崛起中国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于2004年启动的一项月球探测计划,目标是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即在月球上进行智能探测。
嫦娥探测器分为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三个部分,由火箭将其送入近地轨道后,再经过一系列轨道变换,最终进入环月轨道。
嫦娥探测工程以其快速发展、稳步前行的态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瞩目。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成为自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后第一颗载人工程周围的月球探测器。
此后,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相继发射成功,实现了从绕月观测到月面软着陆再到月球背面探测器的首次成功。
嫦娥探测工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
通过探测器上搭载的各种仪器,科学家们得以研究月球的地质构造、地壳厚度,以及月球磁场等重要参数,进一步拓展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三、月球探测的未来展望月球探测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但我们对月球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合作的加强,未来的月球探测将前景广阔。
近代世界探月活动概览

近代世界探月活动概览截至目前,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探月活动主要有:1990年1月,日本发射飞天号月球轨道器,飞天号接近月球后与地面失去联系。
1994年1月,美国发射克莱门汀号月球轨道器,发回180万张图片。
1998年1月,美国发射月球勘探者号轨道器,进行遥感探测,同年7月撞击月球寻找月球存在水冰证据。
2003年9月,欧空局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成功完成预期月球探测任务,2006年9月撞月。
2007年9月,日本月亮女神(SELENE)月球轨道器发射成功,2009年6月,‚月亮女神‛受控撞月。
2007年10月,我国嫦娥一号发射,圆满完成预定探测任务,于2009年3月受控撞月。
2008年10月,印度月船1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对月球进行了全球成像。
2009年8月,月船1号与地面失去联系。
2009年6月,美国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遥感卫星(LCROSS),10月9日LCROSS成功撞击月球,发现了水。
2010年10月,我国发射嫦娥二号,为嫦娥三号验证了部分关键技术并详细勘察了落月区域,获得了世界首幅7米分辨率全月图,目前已飞离地球约7000万公里。
2011年9月,美国用德尔塔二号运载火箭将圣杯(重力恢复和内部结构试验室)探测器发射升空,实现双星环月探测。
2013年9月,美国发射月球大气尘埃环境探测器,进行环月探测。
月球上的中国名根据国防科工局的资料统计,月球上共计有14个以中国人名和地名命名的19个月球地理实体,包括12个撞击坑、2个月溪和5个卫星坑。
这14个中国人名和地名包括:石申、蔡伦、张衡、祖冲之、李白、毕昇、郭守敬、万户、高平子、张钰哲、神话传说中嫦娥和瓷都景德镇。
此外,1976年和1985年有两条月球正面的月溪被外国人分别用两位中国妇女的名字命名。
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至今无法确认这两位发音为‚Wan-Yu‛和‚Sung-Me‛的中国女性是谁。
月球探测任务实施方案

月球探测任务实施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月球的探测也变得更加深入和详细。
月球探测任务的实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准备和计划。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月球探测任务的实施方案,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首先,月球探测任务的实施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探测器的设计和制造,对探测任务的详细规划,以及对探测器的发射和运输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在设计和制造探测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月球表面的环境和条件,以及探测器需要具备的功能和性能。
同时,对探测任务的规划也需要考虑到月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以及需要进行的科学实验和研究。
其次,月球探测任务的实施需要充分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这包括对探测器的发射和运输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以及对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的运行和实验过程中的技术保障。
在探测器的发射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发射器和运输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对探测器的定位和控制。
在月球表面的运行和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探测器的能源和通讯保障,以及对探测器的数据采集和传输。
最后,月球探测任务的实施需要充分的协调和合作。
这包括对各方面的资源和支持的协调和整合,以及对各方面的工作和任务的合作和配合。
在资源和支持的协调和整合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需求和限制,以及对各方面的资源和支持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在工作和任务的合作和配合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工作和任务的衔接和配合,以及对各方面的工作和任务的协同推进。
综上所述,月球探测任务的实施方案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准备和计划,技术支持和保障,以及协调和合作。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充分准备和配合的情况下,月球探测任务才能够取得成功,并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方案

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方案月球探测工程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一步,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未来的太空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提出一套完善的月球探测工程实施方案,以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和取得科学研究成果。
一、任务目标。
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月球表面的全面探测和科学研究,包括但不限于月球地质构造、地质成分、月壳厚度、月球磁场等方面的研究。
同时,还需要对月球表面的地貌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为未来的月球基地建设和人类登月提供科学依据。
二、任务内容。
1. 月球探测器研制,研制一套适合月球环境的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巡视器、探测设备等,确保其能够在月球表面进行长时间稳定运行。
2. 发射和着陆,通过火箭将月球探测器送入月球轨道,然后进行精确的着陆操作,确保探测器能够安全着陆并展开工作。
3. 数据采集和传输,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图像、地质样品、地球大气和空间物理参数等,然后通过卫星传输至地面控制中心。
4. 数据分析和研究,地面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提炼出科学研究成果,并及时发布和共享。
5. 任务执行结束后,对月球探测器进行回收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工程提供参考。
三、任务实施。
1. 技术研发,开展月球探测器的关键技术研发,包括着陆和起飞技术、太阳能电池、通信设备等,确保探测器能够在极端的月球环境下正常工作。
2. 任务规划,制定详细的任务计划和时间表,包括发射时间、轨道调整、着陆时间、数据采集时间等,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3. 地面控制中心建设,建设配套的地面控制中心,包括数据接收、指令发送、数据分析和研究等功能,确保对月球探测器的有效控制和数据处理。
4. 任务执行,按照任务计划,进行月球探测器的发射、着陆、数据采集和传输等工作,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5. 数据处理和研究,地面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研究,提炼出科学研究成果,并发布和共享。
四、任务保障。
1. 技术保障,确保月球探测器的技术可靠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技术问题导致任务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球侦察轨道器(LRO)任务概览Gordon Chin项目科学家,NASA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GSFC)第8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2006年7月21日于中国北京 婚外情LRO 是美国空间探索展望实施的第一个任务通信轨道器/着陆器机动着陆器漫游车其它表面系统开发通信轨道器通信轨道器第7次载人着陆着陆架次月球着陆试验试验初步设计评审初步设计评审关键设计评审货运火箭先进技术计划月球表面着陆先进技术计划•LRO 支持探索目标·LRO 是一项探测系统任务署(ESMD )的任务·与科学任务署(SMD )不同,SMD 从事的是科学驱动任务•有关在2012年以后开始实施“现场资源利用”(ISRU )和机器人任务的决定将取决于LRO 和其它任务的结果LRO的主要探测目标•为什么选两极和到什么地方?·如何找到路线?·目前最好的地图分辨率不到4km·着陆安全吗?·需要高分辨率图像·需要高分辨率地形图·确切地点在哪里?·许多候选地点·我们着陆的地方是什么样子?·永久阴影区·永久光照区·表面下有冰·表面有冰池·辐射如何影响人类•月球全球图片·图像、资源以及全球重力场LRO 采用了大量高度互补的技术仪器导航/着陆点安全性资源定位空间环境生命新技术CRaTER宇宙射线望远镜,用于研究辐射影响DLRE预测者月球辐射计实验装置LAMP赖曼阿尔法测绘项目LEND月球探测中子探测器LOLA月球轨道器激光高度表LROC月球侦察轨道器相机Mini-RF技术演示·岩石丰富·斜坡·地形/岩石丰富·大地测量·岩石危险性·小月坑·温度·矿物学·表面冰·对暗月坑成像·亚表面氢增强·氢增强定位·模拟光照条件·月坑地形·表面冰反射率·极区照射电影·矿物学·高能辐射·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中子辐射环境·S波段和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演示LRO 轨道器由GSFC 自己建造全向天线全向天线仪器舱高增益天线组件天线电子设备舱三板太阳阵组件推进舱LRO 轨道器特性质量(目前最佳估计)1706kg干重:809kg 燃料:897kg轨道平均平台功率681W(Beta 0, S&Ka xmit 测量数据容量,最大下行速率572Gb/天,100Mb/s指向精度,知识60,30弧秒LRO 任务概览发射:2008年10月31日最小能量月球转移~4天月球轨道进入程序,4次机动,2~4天调试阶段,30×216km高度准冻结轨道,多达60天极区测绘阶段,50km高度圆轨道,至少1年额定任务终止时间:2010年2月LRO地面段概览S波段指令/遥测S波段系统S波段指令/遥测S波段指令/遥测Ka波段遥测S波段站点遥测/指令CFDP控制和状态(WS1)激光测距激光测距WS1地面站Ka波段系统S波段系统主站USN-4个站点备份(深空网)站状态包存储文件(测量和勤务)任务产品空间通信网跟踪数据采集数据航天器遥测飞行动力产品任务产品飞行动力学设施轨道确定机动规划图例延迟/处理后链实时链LRO地面系统LRO科学数据系统HK遥测HK遥测HK遥测HK遥测HK遥测HK遥测任务产品任务产品任务产品任务产品任务产品任务产品任务产品行星数据系统(PDS)测量产品测量产品测量产品测量产品测量产品测量产品任务操作中心测控系统ITOS/CFDP·遥测监视·指令管理·自动操作·CFDP处理任务规划·规划日常事件·形成事件计划·生成日常载荷·显示短长期规划事件·网络可浏览时间线监视/异常系统·监视地面系统部件·寻呼/通知系统·异常跟踪系统趋向系统·摄入原始数据·确定数据点趋向·产生图表和报告·遥访问数据管理系统·文件跟踪系统·发布测量数据·发布任务产品·中央存储系统·可访问所有系统·短长期存储姿态确定·处理航天器姿态遥测·制订回转计划和实施约束检查·验证姿态性能LRO 典型标称轨道操作发射早期巡航调试标称任务延期任务任务结束长达2个月12个月长达4年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动量管理位置保持动量管理仪器校准轨道1轨道2轨道3轨道4轨道5轨道6轨道7轨道8轨道9轨道10轨道11轨道12HV 下降HV 上升~0.8kbps 高达90kbps (耀斑)~0.2kbps (无耀斑)阴影~28min月极月极阳光~56.5min阴影~28min北极7天轨道地面跟踪预测北极27天轨道地面跟踪预测导航:月球轨道器激光高度表(LOLA )将提供准确的全球月球参考系统·LOLA 将获得横向~50m (点-点)/径向0.5到1m 的准确基面 - 目前的精度为全球~4km·LOLA 是一种大地测量工具,利用一个框架(栅格)为所有LRO 测量导出精确的观测地物指向- 测量从LRO 到表面的距离 - 纵向和横向轨迹有5个激光点 - 测量激光覆盖区内高程分布- 增强表面反射率(表面可能有水冰)轨道差别轨道交叉定位半径变化PASS 1PASS 1+N在赤道时出现约横距1km 和纬度3度的交叉月球轨道器激光高度表(LOLA)概览·LOLA 测量:— 到月球表面的距离(脉冲飞行时间) ±10cm (平坦表面)— 月球表面反射率(Rx 能量/Tx 能量) ±5%— 表面粗糙度(激光脉冲扩散) ±30cm·激光脉冲率28Hz ,5个点→1年在月球上40亿次发射激光器探测器(5个)(2个在反面)辐射器波束放大器接收机望远镜LOLA观测模式·LOLA是一个70米幅宽的高度表(探测器的视场),提供10到15米间距的5个剖面和~15米的纵向轨迹采样·LOLA给刈幅标上高程、斜度和表面粗糙度以及亮度·像素定位知识确定地图分辨率着陆点安全性:LROC窄角相机(NAC)将提高着陆器比例尺测绘分辨率·NAC的图像分辨率是目前最好数据的25倍— 目前最好的图像能分辨出25m的地物,NAC将分辨出1m的地物·NAC的0.5m/像素极区拼图将被处理成103块。
归档时间约为30天。
·LROC图像将被装入LOLA的改进型大地测量系统中。
NAC极区拼图块~15km×30km,包括近20亿像素月球侦察轨道器相机(LROC)·广角相机(WAC)参数—光学设备(2个镜头):f/5.1可见光,f/8.7紫外·有效焦距6mm·视场90°,瞬时视场100m/像素·刈幅100km·调制传递函数MTF(Nyquist)>0.5—电子设备:4个电路板·柯达公司的KAI-1001探测器·像素格式1024×1024·噪声30e-·窄角相机(NAC)参数—光学设备:f/4.5 Maksutov·有效焦距700mm·视场2.86°(2个5.67°),瞬时视场0.5m/像素·刈幅5km·调制传递函数MTF(Nyquist)>0.15— 电子设备·柯达公司的KAI-5001G探测器·像素格式1×5000·噪声100e-·A/D转换器AD9842A·Actel RT54SX32-S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着陆点安全性:LOLA 也将提供高分辨率地形图·LOLA 的5m 点间隔是18m ;而目前的间隔是~50m·局部面积104km 2,有适度的斜坡,表面地形精度将是10到20cm ·30度的斜坡表面上精度将达~30cm ·LOLA 可以跟踪65度的斜坡表面一年后,LOLA 在Shackleton 月坑附近10km ×10km 的区域内获得106个高程、粗糙度和亮度观测结果,提供一幅数字高程地图(DEM )资源定位:永久阴影区(PSR)和永久光照区(PIR)·LOLA地图可能模拟不同的光照条件以识别PSR和PIR— 再现地质时代·NAC极区图像将以0.5m/像素的分辨率标明着陆点的光照条件·WAC观测结果(100m/像素)提供极区光照电影—每条轨道生成一个电影帧—完成从88°到极点每次观测的重叠— WAC还生成彩色全球拼图火星轨道器激光高度表(MOLA)的火星南极模拟光照图像Clementine 的高分辨率图像,50m/像素LEND 科学概览和工作理论热和超热中子快中子宇宙射线非弹性碰撞中子捕获天然放射性快中子缓和水冰层厚度(cm)正常计数率正比计数器Stilben 晶体LEND 准直探测器CSET1-4和SHEN 以较高的角分辨率探测超热中子和高能中子,以测试表面水冰的沉积超热中子高能中子资源确定:LEND测量确定氢含量·LEND把确定高氢浓度区的空间分辨率从140km提高到10km·LEND的覆盖区比感兴趣的永久阴影区小·提高了冷点测量的灵敏度·可以用于站点选择白色区域表示根据地面雷达确定的和“月球勘测者”的氢浓度得出的永久阴影区资源确定:“预测者”热特征·“预测者”将表明月球全球热环境特征— 岩石丰度— 测绘冷带位置— 评估月球可挥发物的可能性·“预测者”的数据与LOLA地形数据、LROC的光照数据以及模型相结合 — 直接测量日温度变化Clementine长波红外白天热图像(200m/像素)水冰在温度低于100K时,稳定不升华Clementine长波红外最小可探测温度LRO”预测者”最小可探测温度午后小时数温度,K“预测者”概览·与喷推实验室为火星侦察轨道器(MRO )研制的火星气候探测仪(MCS )仪器极其相似·9通道红外辐射计,40~100K 温度范围·21像素连续推扫测绘,~300m 空间分辨率,3.15km 幅宽(50km 高度)·用于非天底观测和校准的方位和高低指向高低旋转轴方位旋转轴黑体校准目标校准望远镜·赖曼阿尔法测绘项目(LAMP )具有诊断紫外吸收特性,以确定月面上的纯水冰— 水霜在1600埃附近有较宽的紫外吸收资源确定:LAMP 可以看到表面冰和黑暗的月坑°A波长(埃)反射率%偏带水反射率带内·对永久阴影区利用周围的紫外照射以~500m 分辨率成像LAMP仪器概览高压电源望远镜镜面低压电源指令和数据处理电子设备探测器电子设备狭缝双延迟线探测器电路板光电二极管月球晨昏线传感器(LTS)光栅望远镜入射孔径LAMP(带LTS):5.3kg, 4.6W0.2°-6.0°狭缝520-1800埃通带20埃点源光谱分辨率什么时候是安全的?几乎从来没有·银河系宇宙射线(GRC)通量水平较低但是连续的,对太阳周期依赖性不高·剧烈的太阳高能粒子(SEP)(>10MeV p+)偶尔会出现,并差不多伴随着太阳周期·SEP事件的出现在银河系宇宙射线通量较弱时随太阳周期反相变化SEP事件太阳安静期空间环境中的生命·CRaTER将测量组织等效物质后面的线性能量转移(LET)光谱— LET光谱是联系银河系宇宙射线和太阳高能粒子与潜在的组织破坏所缺少的一环·LEND通过提供中子辐射环境知识做出贡献月坑仪器配置Mini-RF 月球技术演示月船1号月球侦察轨道器(LRO)月船1号LRO在S波段进行拼图成像,以确定和判断月球上的冰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