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2新

合集下载

液氨MSDS

液氨MSDS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根据GB16483—2000编写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氨气(液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企业电话号码:国家应急咨询电话:(0532)83889090技术说明书编码:20110601生效日期:2011年06月01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分类:纯品主要成分:氨CAS号:7664-41-7(无水)分子式:H3N;NH3相对分子质量:17.03(国际原子量)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分类,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燃爆特性:空气中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氯混合易发生爆炸。

环境影响: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预防措施:严禁烟火;配备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头盔、面罩)、护目镜、抗氨渗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灭火器材、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理。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4年2月22日 SDS编号:WH-YH-01产品名称:液氨版本:YH-MSDS-2014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氨;氨气(液氨)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a 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国家事故应急咨询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气体:类别2 (GB20577-2006)急性毒性:类别3 (GB20592-2006)皮肤腐蚀: 1B (GB20593-2006)皮肤刺激:类别2 (GB20593-2006)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易燃气体受热后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对呼吸道损害防范说明:操作: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烟火;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次氯酸漂白剂等酸类、卤素、金、银、钙、汞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个体防护:预防措施:——在得到专门指导后操作。

_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_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氨气(液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企业电话号码:国家应急咨询电话:(0532)83889090技术说明书编码:20110601生效日期:2011年06月01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分类:纯品主要成分:氨CAS号:7664-41-7(无水)分子式:H3N;NH3相对分子质量:17.03(国际原子量)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分类,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燃爆特性:空气中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氯混合易发生爆炸。

环境影响: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预防措施:严禁烟火;配备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头盔、面罩)、护目镜、抗氨渗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灭火器材、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理。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丙烯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液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是氮肥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硝酸、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料。

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有刺激性恶臭味的气味,水溶液呈碱性,能与多种物质互溶,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第2.3 类有毒气体,金属、非金属腐蚀物类别:1、急性毒性物质类别2(经口)、皮肤腐蚀类别1、严重眼损伤类别1。

呼吸或皮肤过敏。

标签要素:图形符号名称危险危险危险性说明吸入可能引起哮喘症状、或呼吸困难1.可腐蚀塑料、橡胶、涂层2.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3. 引起严重的眼睛损伤防范说明:接触后的主要症状: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因难、紫绀。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究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如果发生事故或身体不适,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急救站或医生前往治疗时,应随身携带产品标签。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发生急性中毒时,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液和皮肤。

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使用。

避免吸入氨气。

避免将氨气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混合。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与不相容物质接触。

使用前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技术说明书。

急救措施:吸入氨气时,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

如呼吸困难,立即使用呼吸器。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如有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直到化学物质被冲洗干净。

如误食,立即给予大量清水漱口,不要催吐。

立即就医。

第三部分物理化学特性外观:无色气体或液态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熔点:-77.7℃沸点:-33.3℃相对密度(水=1):0.7719(液态)蒸汽压:8.6 atm(-20℃)溶解性:易溶于水和乙醇稳定性:稳定第四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危险反应:液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混合时,易发生爆炸。

液氨接触到火源时易燃烧。

与强酸、强碱、氯等接触时,会产生剧烈反应。

与金属接触时,会腐蚀金属。

第五部分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吸入氨气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和中毒,严重者可造成肺水肿和窒息。

皮肤和眼睛接触可引起灼伤。

误食可引起中毒。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可引起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的慢性损伤。

致癌性:无致癌作用。

致突变性:无致突变作用。

致畸性:无致畸作用。

第六部分生态学信息对水环境的影响:氨气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长期持续影响。

对土壤的影响:无影响。

对大气的影响:氨气是一种温室气体,会对大气造成影响。

第七部分处置和储存处置:按照当地法规处理。

不要将废液或废气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储存: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避免阳光直射。

储存过程中应避免与不相容物质接触。

储存区域应有防火设施。

储存应密封,避免泄漏。

度氨可引起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肺水肿、眼和皮肤灼伤等。

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肝损害。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并就医。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2014-4-1 SDS编号:产品名称:氨版本: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传真: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企业应急电话: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已签委托协议):0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可作为冷冻机、制冷机的循环致冷剂,制造铵盐、氮肥;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有毒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易燃气体第2类,高压气体(液化气体),皮肤腐蚀/刺激第1类、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第1类,急性毒性(经口)第4类,急性毒性(吸入)第3类, 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吞咽有害; 吸入会中毒;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火源、火花、明火、热表面,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保持容器密闭;采取防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安全面罩、安全防护眼镜,穿氨用防化服、防化靴;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

事故响应:现场根据情况进行自救,互救或立即就医;皮肤、眼睛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翻开眼睑,用清水彻底清洗,根据灼伤情况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呼吸困难时输氧,若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手术,并立即就医,忌用肾上腺素;收集泄漏物,严禁废液流向水域,污染环境;火灾时,使用雾状水、抗熔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灭火;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消防防护服、防火防毒服、消防防护靴、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等安全储存:储存于通风阴凉处,温度不超30℃,远离火种、热源,超温时开启降温水管;压力不得超过储罐设计工作压力,容量不得超过容积的80%;与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分储;氨罐周围构筑泄漏围墙和分流泵。

液氨MSDS

液氨MSDS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根据GB16483—2000编写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氨;氨气(液氨)化学品英文名:ammonia企业名称:地址:邮编:企业电话号码:国家应急咨询电话:(0532)83889090技术说明书编码:20110601生效日期:2011年06月01日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分类:纯品主要成分:氨CAS号:7664-41-7(无水)分子式:H3N;NH3相对分子质量:17.03(国际原子量)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的分类,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

侵入途径:食入,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中毒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燃爆特性:空气中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与氧、氯混合易发生爆炸。

环境影响: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或2%硼酸液彻底冲洗,然后立即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就医;勿催吐。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预防措施:严禁烟火;配备全面罩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全面罩送风呼吸器)、全套自给式呼吸器(带有送风源、头盔、面罩)、护目镜、抗氨渗防护服(手套、围裙、足靴)、灭火器材、应急淋浴设施及眼药水;使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备。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情况下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理。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液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液氨

液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液氨化学品英文名:Liguid ammonia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氮肥、铵盐、无机试剂、药品、染料、金属表面氮化、制冷剂、化学气相沉积、标准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常温下稳定,高温下(450℃~500℃)分解成氢和氮。

有铁、镍O 等催化剂存在时可在300℃分解。

在空气中连续接触火源或在N2中可燃烧爆炸。

在湿气环境下对铜、银、锡、锌及其合金发生激烈作用,也能与钠、镁等金属反应。

氨可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氮、硝酸。

与酸或卤素反应激烈可能爆炸。

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心、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胃痛、闭尿等症状。

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恶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聋等。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目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和糜烂。

GHS危险性类别:加压气体-液化气体,皮肤腐蚀/刺激-1B,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1,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1,急性毒性-吸入-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常温下稳定,高温下(450℃~500℃)分解成氢和氮。

有铁、镍等催化剂存在时可在300℃分解。

在空气中连续接触火O中可燃烧爆炸。

在湿气环境下对铜、银、锡、源或在N2锌及其合金发生激烈作用,也能与钠、镁等金属反应。

氨可与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氮、硝酸。

与酸或卤素反应激烈可能爆炸。

吸入高浓度氨气引起喷嚏、流延、咳嗽、恶心、出汗、脸面充血、胸部痛、呼吸急促、尿频、眩晕、窒息、胃痛、闭尿等症状。

慢性中毒时出现头痛、恶梦、食欲不振、易激动、慢性结膜炎、慢性支气管炎、血痰、耳聋等。

刺激眼睛引起流泪、目疼、视觉障碍。

皮肤接触后引起皮肤刺激,皮肤发红,可致灼伤和糜烂。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氨安全技术说明书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液体无水氨
生产者或供应商的详情
沧州市正源化工销售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旧州镇郭村
产品信息:Email: jintiesheng@
企业应急电话:4000-4888-06
最终用户:
二、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名称:氨分子式:NH3英文名称:ammonia CAS: 7664-41-7 国标:GB536-88 技术含量99.8% 杂质:小于0.2%
三、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成分:氨
四、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2.3 类有毒气体。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
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
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
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
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
起反射性呼吸停止,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燃爆危险: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五、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六、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
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氮、氨。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
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七、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
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
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
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八、操作处置与储存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mg/m3):30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监测方法:纳氏试剂比色法
九、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十、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熔点(℃):-77.7 沸点(℃):-33.5 相对密度(水=1):0.82(-79℃) 爆炸上限%(V/V):27.4 爆炸下限%(V/V):15.7
十一、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禁忌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氧仿、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氨
十二、生态学资料
生态学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十三、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 LC50:1390mg/m3,4小进(大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眼:100mg,重度刺激。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大鼠,20mg/m3,24小时/天,84天,或5-6小时/天,7个月,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血胆碱酯酶活性抑制等。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大肠杆菌1500ppm/3小时。

细胞遗传学分析:大鼠吸入1980µg/m3/16m周。

十四、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先用水稀释,再加盐酸中和,然后放入废水系统。

十五、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23003
UN编号:1005
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包装类别:II类包装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
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照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十六、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
2.3类有害气体。

十六、其他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