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长期留置导尿管是指患者需要长时间使用导尿管,通常由于泌尿系统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导致不能自行排泄尿液。
导尿管被插入尿道进入膀胱,用于排出尿液。
然而,导尿管的漏尿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很重要的。
1. 导尿管不当插入:导尿管插入不当是导致漏尿的一个常见原因。
如果导尿管在插入过程中损伤了尿道壁或未完全进入膀胱,漏尿就会发生。
2. 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由于某些疾病或手术等原因,尿道括约肌可能会失去收缩力或放松力,从而导致尿液从尿道漏出。
3. 感染或结石: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面临着感染或结石的风险。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尿道或膀胱的炎症或刺激,产生痛苦和尿液漏出。
4. 排出管堵塞:排出管堵塞可能会导致尿液从排出口处漏出。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污物积聚、导尿管拐角处扭曲、结石等原因引起的。
1. 导尿管插入操作要正确。
医护人员在插入导尿管时应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尽量减少对尿道的损伤。
2. 定期更换导尿管。
一般建议,如无特殊情况,导尿管不宜停留时间超过4周,必要时更换导尿管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
3. 经常检查导尿管是否正常通畅。
导尿管正常通畅可以保证患者尿液排出的经济、安全,避免导尿管造成压迫、勾曲或过度伸展损伤。
4. 保护尿道健康。
患者应该避免过度用力,定期洗涮导尿口和外阴部分,以避免导致感染和结石等问题。
5. 相应饮食和药物治疗。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饮足够的水,利于尿液排出。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感染等并发症。
总之,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是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
分析导致漏尿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1. 引言1.1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危害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危害可谓是多方面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导尿管漏尿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潮湿、红肿、瘙痒等皮肤损伤,甚至可能引发皮肤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漏尿还会加重患者的尿液外渗,导致尿液残留在体表,易导致细菌繁殖、感染等问题。
长期漏尿不仅造成床单、衣物的污染,还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自尊心,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和困扰,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加强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护理工作,预防和减少漏尿的发生至关重要。
1.2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
导尿管本身的质量和材料选择可能不合适,导致漏尿的发生。
导尿管的选择不当,导致导尿管与尿道之间不密合,导致尿液无法完全通过导尿管排出体外。
导尿管留置过程中,患者可能由于移动频繁或姿势改变不当等原因引起导尿管位置不稳,导致尿液无法顺利排出。
患者可能存在尿液过多或尿液浓度过高的情况,导致导尿管无法完全排除尿液,从而发生漏尿情况。
导尿管周围皮肤不洁或护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导尿管漏尿。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和导尿管护理的细节。
只有找准漏尿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提高导尿管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护理对策一:定期更换导尿管定期更换导尿管是预防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重要措施之一。
长期留置的导尿管容易导致管腔积聚结晶、细菌、尿道异物等,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进而导致导尿管漏尿。
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有效减少导尿管积聚有害物质的机会,降低感染的风险,提高导尿管的使用寿命。
在进行导尿管更换时,护士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导管规格、材质和长度,确保导尿管与尿道的贴合度,避免过长或过短导致漏尿或尿潴留。
更换导尿管的频率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导尿管使用时间来确定,一般建议每2-4周更换一次。
留置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处理

20XX/01/01
留置尿管漏尿 原因分析及处
理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 留置尿管漏尿的处理方法 预防留置尿管漏尿的措施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
章节副标题
尿管型号不匹配
尿管型号过大:可能导致尿管与尿道壁之间的缝隙过大导致漏尿 尿管型号过小:可能导致尿管与尿道壁之间的缝隙过小导致漏尿 尿管型号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尿管与尿道壁之间的缝隙不合适导致漏尿 尿管型号选择错误:可能导致尿管与尿道壁之间的缝隙不匹配导致漏尿
尿管弯曲等
尿管堵塞
尿管堵塞的原因:尿管弯曲、尿管堵塞、尿管移位等 尿管堵塞的症状:尿液无法排出、尿液回流、尿液漏出等 尿管堵塞的处理方法:调整尿管位置、更换尿管、使用导尿管等 预防尿管堵塞的方法:保持尿管通畅、定期更换尿管、注意尿管护理等
留置尿管漏尿的处理方法
章节副标题
更换合适型号的尿管
评估患者尿管型号是否合适 选择合适的尿管型号 更换尿管时注意无菌操作 更换后观察患者尿液情况确保不漏尿
保持尿道口周围 的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感染
及时处理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定期检查尿路感 染情况
及时治疗尿路感 染避免病情恶化
保持尿道清洁避 免细菌感染
加强营养提高免 疫力预防尿路感 染
THEME TEMPLATE
感谢观看
盆底肌肉锻炼
目的:增强盆底 肌肉力量防止漏 尿
方法:进行凯格 尔运动如收缩和 放松盆底肌肉
频率:每天进行 3-4次每次1015分钟
注意事项:避免 过度用力保持呼 吸平稳保持正确 的姿势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 护 理 对 策
[ ]谢 晋 漏尿点压 力测 定诊断压 力性 尿失禁. 2 中华泌 尿外科 杂
志 ,99,0 1 )6 3 19 2 ( 1 :8 .
[ ]李为兵 . 3 漏尿点测定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 断中的应用. 解放 军
医学 杂 志 ,0 32 ( ) 12 20 ,8 2 :4 .
讲解 留置导尿 的 目的 和方法 , 轻心 理压 力 , 减 告知 患者 可 能
管即可导致漏尿 。
2 4 膀胱痉挛 导 致漏 尿 由于气 囊 导尿 管 的前 端 为 一 圆 . 头, 气囊 与膀胱 壁直接 接触 , 顿在 膀胱 颈部 刺激 膀胱 肌 肉 嵌 引起痉挛样收缩 , 使膀 胱颈 尿道 移动 度增 加 , 尿道 内括 约肌
功能不全 , 膀胱颈开放而引起后漏尿 J 。 2 5 气囊 内液体过 少或 过多所致漏 尿 . 气囊 的大 小与尿 管 的粗细成正 比, 若尿 管较粗 而气 囊 内液体 过 少 , 膀 胱颈 处 使 于一个开放状态 , 当膀胱 内压力大 于尿道夹 闭能力 时 即出现 漏尿 。相反 , 大的气 囊压 迫双输 尿 管开 口, 输 尿管 蠕 过 使
4 小 结
2 6 导尿管插 入过深导致漏尿 由于尿 管头端 落在膀胱 底 .
或膀胱 体处 而非膀胱 三角 区 , 三角 区 内尿液 沿尿 管 流出 , 将
尿 管变为引流管 。 2 7 适应 不 良 . 初次置人尿管 时 , 由于尿 管的刺激 , 多数患
通过对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 的原 因分 析 , 取 了相应 的护 采 理措施 , 并把这些护理 方法 预 防性应 用在 留置导尿 患者 中, 有效地预 防和减 少漏 尿的发 生 , 减轻 患者 的痛 苦 , 增加 患者 的舒适感 和满意度 。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PPT课件

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导尿管通畅
定期清洗导尿管,避免 堵塞和感染,确保尿液
引流通畅。
妥善固定导尿管
使用合适的固定装置将 导尿管固定在患者身上 ,防止导尿管脱落或移
位。
定期更换导尿管
根据患者病情和导尿管 材质,定期更换导尿管
,减少感染风险。
保持尿道口清洁
定期清洗患者尿道口,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预
防感染。
06
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效果评价指标设定
漏尿发生率
统计留置导尿患者发生漏尿的比例,以评估漏尿问题的严重程度 。
漏尿量及频率
记录漏尿的量和频率,以了解漏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满意度
调查患者对留置导尿及漏尿管理的满意度,以反映护理措施的有 效性。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数据收集
建立患者档案,记录留置导尿患 者的基本信息、漏尿情况、护理 措施等。
相应的护理措施。
04
实施护理对策的流程与规 范
护理前准备
了解患者病情
掌握患者的病史、导尿管留置时间、漏尿情况等 ,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 导,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准备护理用品
准备好消毒液、无菌棉球、导尿管等护理用品, 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探讨护理对策
基于漏尿原因的分析,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旨在提高留置 导尿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留置导尿的定义和意义
留置导尿的定义
留置导尿是指将导尿管插入患者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它是一种常见的医疗 操作,用于解决患者排尿困难、尿液潴留等问题。
留置导尿的意义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是指导尿管持续留置在膀胱内,导致尿液无法完全排出并漏出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感染、皮肤损伤等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其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
1. 导尿管腔道阻塞:尿液在导尿管腔道阻塞的情况下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导致尿液漏出。
对策:定时冲洗导尿管:每隔4-6小时就应进行一次导尿管冲洗,以保持导尿管通畅。
2. 导尿管固定不当:如果导尿管的固定不紧,尿液会从导尿管与尿道连接的地方渗漏出来。
对策:正确固定导尿管:使用适当的固定方法固定导尿管,例如使用导尿带固定导尿管,确保导尿管在正确的位置。
3. 肌肉松弛:尿液会从尿道漏出,而不通过导尿管排出。
对策:进行肌肉锻炼:对与漏尿相关的肌肉进行锻炼,通过提高肌肉张力来减小漏尿的可能性。
4. 导尿管被移位:导尿管在膀胱内位置不稳定,可能会导致尿液漏出。
对策:检查导尿管位置:定期检查导尿管在膀胱内的位置,确保导尿管没有被不正常地移位。
5. 尿道口损伤:因为导尿管刺激尿道口,导致尿道口损伤,从而导致尿液漏出。
对策:改变导尿管位置:尝试改变导尿管位置,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
除了针对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来进行综合护理:1.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洗、清洁尿液漏出部位的皮肤,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发生皮肤感染和损伤。
2. 密切观察导尿管状态:定期观察导尿管的状态,包括尿液色泽、异味以及导尿管有无固定疏松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3. 治疗基础疾病:如果导尿管漏尿是由基础疾病引起的,如前列腺增生、神经损伤等,应积极治疗以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发生。
4. 提供相关护理指导:向患者或其家属提供相关护理知识和操作指导,让其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导尿管、如何固定导尿管等措施,以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可能性。
针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冲洗导尿管、正确固定导尿管、肌肉锻炼等,同时综合进行皮肤护理、导尿管状态观察和治疗基础疾病等,可以有效减少导尿管漏尿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导尿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主要用于治疗尿道疾病或在手术期间暂时代替自然排尿。
然而,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导尿管漏尿的情况。
那么,长期留置导尿管漏尿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漏尿的风险呢?1. 原因(1)导尿管的位置及尺寸不当:如果导尿管插入过深,或者过窄的管道,都可能导致尿液的滞留和困难的排泄,从而造成导尿管漏尿的风险。
(2)导尿管的阻塞:导尿管容易被尿结晶物、血凝块、粘液等物质所阻塞。
如果导尿管被阻塞,患者在排尿时会感到疼痛,并且尿液会向外溢出。
(3)导尿管的遗漏:导尿管的滑动轮廓容易遗漏。
导尿管遗时,导尿管将引起患者的一系列不适,如尿道括约肌张力降低、机械性刺激和分泌物的增加等。
(4)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导尿管会增加患者尿路感染的风险。
尿路感染会使尿液呈酸性,导致导尿管管道被腐蚀,最终导致导尿管漏尿。
2. 护理对策(1)正确定位导尿管:护士需要熟练掌握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尿道解剖结构,选择正确的导尿管型号和尺寸,并进行适当的设备定位,使导管的顶端位于膀胱底部,尽可能避免导管过长或过短,过深或过浅。
(2)定期排空导尿管:为避免导尿管被阻塞和感染,护士需要定期清空和冲洗导尿管,一般每4-6小时定时排尿一次。
清洗导尿管时,要使用生理盐水或稀释过的碘酒进行冲洗。
(3)定期更换导尿管:导尿管是一次性器具,应尽快更换。
如果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应该选择适合长期留置的器具,如双腔导尿管。
(4)减少感染风险:护士应遵循感染控制措施,如严格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护士手卫生技巧、加强空气和环境卫生等。
(5)定期巡视: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情况,如导管的位置和管道是否畅通等,并记录和报告患者的尿量和出现的异常情况。
总之,正确的留置导尿管和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导尿管漏尿的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舒适。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PPT课件

定期评估
医护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 的漏尿情况,及时发现并 处理漏尿问题,确保患者 安全。
05
漏尿的处理措施
及时更换漏尿的尿管和尿袋
1 2 3
定期检查尿管和尿袋的完整性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尿管和尿袋,确保其 没有破损或老化,一旦发现漏尿现象,应立即更 换。
保持尿管通畅
定期清洗尿管,避免堵塞,确保尿液能够顺畅流 出。同时,注意调整尿管的位置,避免其受到压 迫或扭曲。
关注患者舒适度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舒适度,及时调整尿管和尿袋的位置和松紧度, 确保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和 整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原因分析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主要原因包括尿管堵塞 、膀胱痉挛、尿道松弛、尿路感染等。其中 ,尿管堵塞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尿 沉渣、血块等堵塞尿管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排 出。膀胱痉挛和尿道松弛则可能与患者年龄 、性别、病情等因素有关。尿路感染也可能 导致漏尿,需要及时治疗。
一旦发现患者床单或衣物潮湿,应立即更换,保持患者皮 肤干燥,避免长时间接触潮湿环境导致压疮等并发症的发 生。
使用皮肤保护剂
对于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使用皮肤保 护剂,如润肤乳等,涂抹在患者皮肤上,增强其皮肤屏障 功能。
根据漏尿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等
要点一
要点二
及时更换尿袋
尿袋应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老化或破 损。更换时,应注意清洁连接部位,确保连接紧 密,防止漏尿。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清洗患者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尿管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摘要】脊髓损伤患者除存在运动障碍外,由于脊髓排尿中枢受损,排尿放射消失,常合并有尿储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需留置尿管护理。
在留置尿管的患者中,其中一部份会发生漏尿情况。
在本实验中,对我科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了解无漏尿组与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注水量、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留置尿管时间上的差异性,以此分析患者停留尿管后漏尿原因,提高护理水平及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脊髓损伤;留置尿管;漏尿
脊髓损伤患者除存在运动障碍外,由于脊髓排尿中枢受损,排尿放射消失,常合并有尿储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对脊髓损伤患者需留置尿管护理。
本研究对我科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8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停留尿管后漏尿原因,以提高护理水平,减轻患者痛苦。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脊髓损伤患者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
年龄18~76岁,平均(40.5±11.72)岁。
脊髓损伤原因包括:高空坠落伤、车祸伤、脊柱手术后及利钝器击伤。
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截瘫,生活不能自理。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行留置导尿术,尿管大小型号根据患者不同年龄及性别进行选择,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向气囊内注入10~20 ml呋喃西林液或注射用水,再与一次性密闭式储尿袋相连接。
早期采取持续引流尿液,后期采取尿管间歇开放。
每周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若出现尿白细胞升高,行尿培养检查,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1]诊断泌尿系统感染。
分析对比无漏尿组与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注水量、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留置尿管时间上的差异性。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无漏尿组及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感染方面、留置尿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气囊内注入水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无漏尿组与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注水量、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留置尿管时间上的差异性(x±s)
组别例数年龄(岁)女性例数注水量(ml)泌尿感染率(%)留置时间(d)
无漏尿组4437.4±4.29512.9±2.6111.419.1±2.94
漏尿组2458.2±5.631713.5±3.1941.626.7±2.88
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常见于外伤及脊柱手术后,由于脊髓为神经传导通道部分之一,因此脊髓损伤可导致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及排便、排尿等生理反射消失[2]。
脊髓圆锥(S2~4)为排尿的脊髓反射中枢。
脊髓圆锥以上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尿道外括约肌失去高级神经的支配,不能自主放松,因而出现尿潴留。
脊髓圆锥损伤的患者,骶反射弧被阻断,膀胱的充盈感消失,致使逼尿肌过度伸张,肌无力,存有大量的残余尿,引起尿潴留[3 5]。
因此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期(约伤后3~4周)常合并有尿储留,需要留置尿管护理。
在本研究中,68例留置尿管的脊髓损伤患者中,出现漏尿24例,比例为35.3%。
漏尿组与无漏尿组在年龄、女性比例、感染并发症、留置尿管时间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气囊内注入水量无统计学差异。
我们分析,由于年龄大患者尿道括约肌及盆底肌肉松弛,收缩力较差,导尿管与尿道不能紧贴,造成尿管周围漏尿。
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尿道短,且不容易固定,导致尿管上下移动而出现漏尿[6],同时,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尿道短,截瘫患者常存在排便反射消失,因此更容易受到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而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留置尿管气囊中该注入的水量尚无明确指引[7 11]。
在本
研究中,我们采取首先注入10 ml呋喃西林液或注射用水,若出现漏尿,则适量增加5~10 ml,结果发现,漏尿率在气囊注水量中无明显差异,因此,注入水量应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
多种原因可导致留置尿管漏尿。
泌尿感染的发生可导致漏尿加重,其原因主要为泌感发生后,细菌在膀胱内生长,使尿液浑浊,产生沉淀,甚至引起出血,而沉淀及血凝块会阻塞尿管,若膀胱过度充盈,则引起漏尿[12]。
在本研究中亦表明,泌尿系统感染在漏尿组中显著高于无漏尿组。
因此,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日常的尿路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留置尿管前协助患者用温水或清洁剂清洗外阴部,插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动作轻柔,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定时观察尿液颜色、有否
沉淀及异味、尿量,避免尿管受压及扭曲,同时早期发现感染表现;日常护理方面,需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2次,必要时予膀胱冲洗,定期更换尿管。
保持尿管始终低于患者的耻骨水平,防止尿液倒流。
鼓励患者多饮水,从起床后到晚上20:00时,定时饮水125 ml/h,3餐各进食300~400 ml液体,每天入量控制在2500 ml左右,以保证每日尿量1500~2000 ml,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
尿管大小亦为留置尿管漏尿关键因素之一,过粗的尿管在插入过程中容易损伤尿道黏膜,加重感染的发生,而较小的尿管则容易发生漏尿。
尿管的选择应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相符[13]。
老年患者由于膀胱肌肉松弛,弹性回缩力下降,尿道相对较宽,因此需选择较大的尿管;女性患者由于尿道较短,尿管与尿道不容易紧贴,因此容易发生漏尿;而颅内病变、截瘫、麻醉等患者由于膀胱痉挛、尿道内括约肌功能不全,膀胱颈开放等原因,亦容易发生漏尿[14]。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成年男性一般采用F16 F18尿管,女性F18 F22尿管,以减少漏尿的发生。
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在无漏尿组及漏尿组中差异具有显著性,因此早期拔除尿管可减轻漏尿的发生率。
经过脊髓休克期后,患者膀胱功能逐渐恢复,尽早建立自主性排尿节律,免除留置尿管尿袋及减少导尿,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2~3周开始夹持尿管,日间每3~4 h开放1次,夜间22:00至早上06:00持续关闭尿管。
当达到有效膀胱容量后可行间隙导尿,开始每4~6 h导尿1次,每天导尿不超过6次。
当排尿量>100 ml 且残余尿量<300 ml时,每6 h 导尿1次;排尿量200 ml且残余尿量<200 ml 时,每8 h导尿1次;残余尿量<100 ml 或<膀胱容量的20 ml ~30 ml时停止导尿[15]。
同时可采用按摩、针灸、加强排尿意识与体位等综合方法,促进正常排尿方式的建立。
因此,加强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尿管护理,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漏尿的发生,尽早建立正常的排尿机制,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 320.
[2] 陈维,蒋莉,王刚,等.脊柱损伤致尿潴留患者的护理37例,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22 23.
[3] 张红梅.脊柱损伤致尿潴留26例护理体会,中国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848 849.
[4] Mudgal KC.Bladder rehabilitation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Indian Med Assoc.1992,90(3):52 54.
[5] Yang CC.Screening cystoscopy in chronically catheterized spinalcord injury patients.Spinal Cord,1999,37(3):204 207.
[6] 陈林月.留置气囊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进展.全科护理,2009,7(3):633 635.
[7] 张新荣,黄瑛.留置尿管导致尿道口漏尿的分析与护理.内蒙古中医药,2008:63 64.
[8] 湖南医科大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59.
[9]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84.
[10] 陈雪芹,汤永秋,李桂花.留置气囊导尿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57.
[11] 楼爱玉.留置导尿中预防漏尿技巧.护理研究,2004,18(5):762.
[12] 魏红梅,任生富,祝丽萍,等.脊髓损伤病人留置尿管易感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理研究,2008,22(8):2193 2194.
[13] 王伟清.留置Foleys双腔导尿管漏尿原因分析及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5,11( 9):1258.
[14] 叶静.使用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过程中漏尿原因的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4.
[15] 龚敏,宋意.脊柱损伤病人尿储留的护理.全科护理,2009, 7(8):1991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