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常见问题及尿路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卫生部于2012年11月29日___医政发187号印发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
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以及导尿管留置时间、置入方法、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的使用。
逆行性感染是主要感染方式。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控制工作。
一、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诊断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者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者应结合尿培养。
病原学诊断包括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落数≥l03cfu/ml;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经手术、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染证据。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应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一)管理要求:1.医疗机构应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
4.医疗机构应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1.置管前: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及控制

加强患者护理
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定期更换导尿 管,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干燥
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定期检查导尿 管的通畅性,防止尿液回流
预防尿路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保 持会阴部清洁,避免感染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 导尿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 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意识
用
3. 避免导尿管与皮肤接触,减少摩 擦和损伤
4. 保持导尿管的通畅,避免堵塞和 尿液回流
5. 定期检查导尿管的位置和固定情 况,确保导尿管的正确放置
早期发现感染
定期监测尿液:通过 尿液常规检查,观察 尿液颜色、气味、浑
浊度等指标,及时发 1
现感染迹象
加强患者护理:保 4
持患者会阴部清洁、 干燥,避免尿液污 染,降低感染风险
定期更换导尿管
更换频率:根据患者病情和导尿管类 01 型,定期更换导尿管
更换方法: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 02 更换过程中无菌
更换注意事项:注意导尿管的位置, 03 避免损伤尿道
更换后观察:观察患者尿液颜色、气 0 4 味、量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正确使用导尿管
1. 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干燥 2. 定期更换导尿管,避免长时间使
04
提高免疫力: 加强营养, 增强身体抵 抗力,减少 感染风险
保持导尿管清洁
01
定期更换导尿管:根据患者 情况,定期更换导尿管,避 免细菌滋生。
03
定期消毒:定期对导尿管进 行消毒,防止细菌感染。
02
保持导尿管干燥:保持导尿 管干燥,避免潮湿环境滋生 细菌。
04
保持导尿管通畅:保持导尿 管通畅,避免尿液回流,造 成感染。
目录
01.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害 0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03.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控制方法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期 更换导尿管,以减少细菌在导
尿管上的定植和繁殖。
保持会阴部清洁
患者应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细 菌逆行感染。
避免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可能导致导尿管移位或脱 落,增加感染的风险。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加强营养支持
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风 险。
尿液检查
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尿路感染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异常。
VS
细菌培养
对于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应进行尿液细 菌培养,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药物敏 感性。
抗生素的使用与治疗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在导尿过程中,可以考虑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降低感染风险。
针对性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确保治疗效果。
治疗产生不利影响。
CAUTI的发病率和流行程度在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但
普遍存在。
导尿管作为感染的主要传播途 径,其使用和管理应得到充分
重视和规范。
指南目的
提供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预防与控 制的基本原则和具 体措施。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 全水平,保障患者 健康权益。
降低导尿管相关性 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和传播风险。
导尿管的更换与拔除
导尿管更换
定期更换导尿管是预防感 染的重要措施,一般建议 每周更换一次。
导尿管拔除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尽早拔除导尿管,以减 少感染的风险。
无菌操作
在更换或拔除导尿管时, 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与卫 生。
05
特殊情况下的预防与控制 建议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 与控制指南
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对策PPT课件

01
尿管作为异物存在于泌 尿系统中,容易引发细 菌附着和繁殖。
02
插尿管过程中可能损伤 尿道黏膜,为细菌侵入 提供机会。
03
留置尿管后,膀胱内尿 液无法完全排空,细菌 易在残余尿液中繁殖。
04
长期留置尿管可导致膀 胱功能减退,增加感染 风险。
尿路感染对患者影响分析
尿路感染可能加重患者原 有病情,延长治疗时间。
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 护理对策
汇报人:xxx 2024-03-13
contents
目录
• 留置尿管与尿路感染关系 • 护理评估与诊断 • 常规护理措施实施 • 特殊护理措施探讨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健康教育与家属参与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
01
留置尿管与尿路感染关系
留置尿管引发尿路感染原因
加强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留置尿管 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
自我护理能力。
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并上报
尿路感染处理
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应立即进行尿常规和细菌学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尿道损伤处理
如发生尿道损伤,应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止血、止 痛、修复等。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尿管型 号选择、尿管留置时间、尿道口清洁频率等。
加强高风险患者监测
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尿路感染征兆。
应用新型抗菌材料或技术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抗菌导尿管
选择具有抗菌性能的导尿管,减少细菌在尿管内壁的附着和繁殖 。
应用尿管涂层技术
01
根据医院规定和患者具体情况,定期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避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1.导管选择和使用: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根据患者病情和导尿需要的时间长短来选择不同类型的导尿管。
对于长期导尿的患者,尽量选择硅胶材质的导尿管,降低感染风险。
在使用导尿管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尿管。
2.导尿过程中的消毒:在导尿前和插入导尿管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消毒。
对于男性患者,应用无菌梗阻灌尿法插入尿道,避免用手直接握住导尿管。
对于女性患者,尽量采用无菌环境,使用无菌手套,避免双手直接接触尿道。
3.导尿管周围护理:对于已插入导尿管的患者,需要定期对导管周围进行清洁和护理。
每天至少进行两次导管周围的清洁,使用温盐水或医用洗剂轻轻清洗导管周围的皮肤,避免污染导管。
4.尽早拔除导尿管:尽早拔除导尿管是减少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有效措施。
在满足拔管条件的情况下,应尽早拔管,减少导尿时间。
5.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应用抗生素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但应合理选择抗生素和使用剂量,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6.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患者和家属应接受针对导尿管使用的相关知识教育,并进行自我护理。
患者应定期更换尿袋,并注意尿袋的卫生情况。
在拔管后,应进行尿流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总之,针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正确使用导管,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管和清洁导管周围的护理,尽早拔除导尿管,并合理应用抗生素。
此外,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自我护理也至关重要。
只有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通用课件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抗菌药物, 确保足够的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耐 药性的产生。
用药时机
在确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后尽早开 始抗菌药物治疗,以降低感染对患者 的危害。
感染患者的隔离与治疗
隔离措施
对感染患者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如单间隔离或床边隔离,以减 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治疗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导尿 管更换等,以尽快控制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CAUTI可分为 早期感染(留置导尿管2周内)和晚期 感染(留置导尿管超过2周)。
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发生机制
导尿管作为异物留置于泌尿道内,引起尿道和膀胱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和膀 胱的防御机制,导致细菌易侵入并繁殖,引发感染。
影响因素
导尿管的材料、留置时间、无菌操作技术、患者免疫力低下、抗生素使用不当 等都可能增加CAUTI的发生风险。
提高医护人员操作规范性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 控制方面的操作规范性和意识。
对医护人员的建议与期望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01
医护人员在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减少交叉感染的风
险。
规范化操作流程
02
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术,
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医护人员的培训与防护
培训内容
加强医护人员对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控制措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 员的专业素养。
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以降低自身 感染的风险。
04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3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修订日期:21____年____月____日一、对医务人员进行无菌技术、导尿操作、留置尿管的维护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二、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一)置管前。
严格执行留置导尿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使用。
保证物品符合要求,有效期内使用。
选择适宜型号、材质的导尿管,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注意事项。
(二)置管时。
严格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正确消毒导尿口,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正确固定导尿管,并采用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
(三)置管后。
妥善固定,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完整,防止尿液逆流。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避免污染集尿袋出口。
导尿管和集尿袋接口不要轻易脱开,留取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监测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和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密闭性被破坏,出现尿路感染,立即更换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尽早拔除导尿管,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尿管时应训练膀胱功能。
维护导尿管时,严格执行手卫生。
三、各科室积极配合院感科开展尿路感染目标性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反馈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李沧区中心医院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2)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2. 导尿管的正确插入和留置:培训医疗保健工作者正确插入和留置导尿管的技巧,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留置导尿时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时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留置导尿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排尿障碍或手术后的尿液排出。
然而,留置导尿也会带来一些护理问题,如感染、尿道刺激和尿液滞留等。
本文将介绍留置导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感染留置导尿管的插入会破坏尿道的自然屏障,使细菌易于进入尿道和膀胱,导致感染。
感染的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
为了预防感染,护理人员应该:1. 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干燥,每天至少清洁一次。
2. 每天更换一次导尿管固定带。
3. 每天更换一次尿袋,并保持尿袋的清洁和干燥。
4.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液排出量。
5. 避免导尿管的不必要移动和拔插。
二、尿道刺激留置导尿管的插入和留置会对尿道和膀胱产生刺激,导致尿道炎症和疼痛。
为了缓解尿道刺激,护理人员应该:1.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液排出量。
2. 给患者口服镇痛药或使用局部麻醉药。
3. 给患者热敷,以缓解尿道疼痛。
4. 避免导尿管的不必要移动和拔插。
三、尿液滞留留置导尿管的插入和留置会使膀胱失去自主排尿的能力,导致尿液滞留。
尿液滞留会增加感染和尿道刺激的风险。
为了预防尿液滞留,护理人员应该:1. 定时排尿,避免尿液滞留。
2. 检查尿液排出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尿液滞留。
3. 给患者口服利尿剂,以增加尿液排出量。
4. 避免导尿管的不必要移动和拔插。
总之,留置导尿时常见的护理问题包括感染、尿道刺激和尿液滞留。
为了预防和缓解这些问题,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导尿管的清洁和干燥,定时排尿,给患者口服镇痛药或使用局部麻醉药,给患者热敷,鼓励患者多饮水,给患者口服利尿剂,避免导尿管的不必要移动和拔插等。
只有做好护理工作,才能确保留置导尿的安全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留置尿管引起疼痛
四. 留置尿管引起疼痛
1. 心理因素 患者精神紧张,膀胱颈肌肉收缩,痉挛,导致尿道 狭窄而引起疼痛 2. 操作因素 石蜡油润滑长度不够,尿管与尿道之间摩擦增大引 起疼痛 3. 尿管因素 导尿管类型和型号选择不合适 4. 固定因素 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便开始注水
五. 尿管堵塞的分析原因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 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 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4.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5.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6.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7.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9. 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它目的 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一.漏尿的原因分析
2. 膀胱痉挛: 导致的漏尿是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
壁直接接触,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使膀胱劲尿道移动度 增加,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漏尿。
一.漏尿的原因分析
3. 气囊注水:
使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口相嵌,使尿道外口漏尿。气囊注 水量过多,对膀胱颈及尿管内口压力过大,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 道即出现漏尿。
三. 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
三.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
1. 气囊中注入了气体导致气囊内气体经气囊活塞逸出。 2.气囊内注水过少。这是由于气囊中的水也可经气囊活塞缓慢蒸发,引起气囊 内水量减少。 3.气囊活塞松动。气囊中的气体经活塞逸出导致气囊变小而脱出。 4. 在行膀胱冲洗时,穿刺点距气囊通道过近,刺破气囊管道。 5. 烦躁患者由于意识不清,缺乏必要的束缚而强行拉出尿管。
一.漏尿的原因分析
4. 尿管堵塞而致漏尿:
由于尿液浑浊或出血,血凝块堵塞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未定期更 换冲洗导致的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当膀胱容量达到一定量 时,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并伴有尿储留。
二.血尿的原因分析
二.血尿的原因分析
尿道损伤出血原因:
1.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注入液体后压迫尿道导致尿道粘膜损伤;前列腺增生 者强行插入易引起尿道粘膜损伤。 2.长期留置尿管者,尿管周围分泌物及尿晶体附着,拔管时损伤尿道粘膜。 3. 不合作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牵拉气囊导管将尿管带气囊拔出,引起尿道损伤, 出现血尿。 4. 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由于滴速过快,压力过高,以致气囊对膀胱粘膜的 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5. 漏尿时: 增加气囊内注水量可有效地防止漏尿发生。膀胱痉挛漏尿者给予 M受体滞剂或654-2。 6. 防止泌尿系感染: 每日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尿量、 色、性状并做好记录。当发现病人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 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尿常规检查1次/W,出血者及时冲洗 止血。
留置尿管常见问题及尿路感 染的预防及控制指南
脑病一科:唐雅琦
留置导尿常见问题
一. 漏尿 二. 血尿 三. 尿管脱出 四. 留置尿管引起疼痛 五. 尿管堵塞引流不畅
一. 漏尿的原因分析
一.漏尿的原因分析
1. 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 老年女性: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 神志正常者: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 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
2. 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勿强行插入,切忌盲目反复试插,以免加重尿道损伤,正确
的润滑导尿管的前端,对尿道粘膜损伤明显减少。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3. 选择合适尿管: 尿管过粗会引起病人疼痛,过细尿液会从尿道口漏出。
4. 妥善固定导尿管: 球囊注水量适宜15ml左右,意识障碍者应约束双手,以防牵
拉尿管引起尿道损伤出血,避免尿管被强行拉出,引流管应低于 耻骨联合。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等造成引流不畅。
五.尿管堵塞的分析原因
1. 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或膀胱出血,血 凝块堵塞。 2. 长期留置导尿管,钙盐沉积或尿管老化、硬化引起引流不畅。 3. 气囊畸形致充满液体的气囊堵塞尿管侧孔。
留置导尿的护理措施
1. 做好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用屏风遮挡病员,分散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