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12.报任安书】同步练考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同步练习

报任安书》课堂同步自测题 及答案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 赖晓东选择题 ( 每题 4 分)1、下列词语,加粗字读 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 曩(n ang ) 者 阙(qu e )然 囹圄(1 ing y u) B . 倜傥(t it dng ) 愤懑(me ) 放 失 (sh i) C . 缧(l 目)纟世 闺閤(h e) 剌(l e)谬 D . 强(qi ang )颜将相(xi eng )愠色(y tn )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吾视其辙乱B、窥镜而自视C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 、瞋目视项王 4、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仆诚以著此书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C 放矢旧闻 D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A 、且负下未易居, 下流多谤议B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 恨私心有所不尽D 、鄙陋没世而 文采不表于后世 7、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 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 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 区别呢 ?B.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下至于 兹(现在) 不逊 (不谦虚) 错)C 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 DB 、若望仆不相思(怨恨) 幸勿为过(过、 累 百世(积累,经历)曼 辞(美好)E 、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订) F、亦以 究 天人之际(推断,研究))思垂空文以自现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E 、则仆偿前辱之责F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三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

2019-2020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练测课后巩固再提升:专题三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

专题三 第12课 报任安书(节选)课后巩固再提升一、语基扩展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若望.仆不相师(怨恨,抱怨) 幸勿为过.(过错) B .弥.甚(更加) 若有所亡.(失) C .累.百世(积累,经历) 曼.辞(美好) D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 解析:选A A .过: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固.主上所戏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淮阴,王也,受械于.陈 C.⎩⎨⎧ 倡优所.畜某所.,而母立于兹 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解析:选C C 项,助词,放于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处所,……的地方。

A 项,均为副词,本来; B 项,均为介词,在;D 项,均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 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 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⑤素所自树立..使然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①③⑦B.②⑥⑦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选B②“戏弄”⑥“雕琢”⑦“父母”,古义今义均相同。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解析:选C C项和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和主谓倒装。

A、B两项皆为介词短语后置。

D项为判断句。

5.(2018·黄桥中学高三模拟)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A.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三专题+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习题:第三专题+报任安书(节选)+Word版含答案.doc

报任安书(节选)一、基础夯实1.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解析:D 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解析:C A项,“固”,均为副词,本来。

B项,“于”,均为介词,在。

C项,“所”,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

D项,“所以”,均为代词,……的原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流俗之所轻.也B.其次不辱.身C.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D.魏其,大将也,衣.赭衣解析:C “相”,偏指一方,这里指代对方。

A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轻视;B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D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B.此人皆意有所郁结..C.下流..多谤议D.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解析:B A项,非常:古义是“不同寻常”,今义是“十分,极”。

B项,郁结:古义、今义均为“积聚不得发泄”。

C项,下流:古义是“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义指“卑鄙龌龊”。

D项,发愤:古义是“发泄愤懑”,今义指“决心努力”。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解析:B “却不以为辱”错,司马迁知道是莫大的耻辱,但是他选择了“践志”,以实现人生价值为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僭,即僭越。

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练习题

苏教版必修五《报任安书》练习题

报任安书练习题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魏其(j 1),大将也,衣(y i)赭(zhe )衣,关三木。

B.暴(b 8)肌肤,受榜箠(chu i )幽于圜(yu印)墙之中。

C.何至自沉溺(n i)缧(1?门绁(xia)之辱哉!D.无乃与仆(pu)私心剌(I 0)谬(mid)乎?答案:C (A. “衣” yi; B. “暴” pd; D. “仆” pd。

)解析:选择正确的选项实则是辨析错误,要重点掌握错误错在什么地方。

2.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答案:D (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 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解析:应该依次排查每句中有无通假字。

正确理解句意很关键。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意气勤勤恳恳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答案:B (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

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

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

D. 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解析:掌握这种题型,一是根据具体语境靠逻辑思维解决,二是多加记诵。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答案:A (A.接近,趋向。

B.①通晓;②抒发。

C.①词尾;②然而。

D.①在;②对于。

)解析:正确理解词的意义需结合语境;要辨明用法首先要明确词性。

5.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 仆非敢如此也D.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答案:B (A.牛马走,谦词,像牛马一样被驱使的人; B.足下,书信中对对方的尊称;C•仆,自称的谦词;D.下愚,谦词,愚昧无知。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必修5课时作业:12 报任安书(节选)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新同步苏教版必修5课时作业:12 报任安书(节选) 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基础运用层]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缧.绁(léi)剌.谬(là) 困厄.(è) 谤.议(bànɡ)B.愠.色(yùn) 放失.(shī)轩.辕(xuān) 沉溺.(nì)C.愤懑.(mèn) 强.颜(qiánɡ)垢.污(ɡòu) 草创.(chuànɡ)D.倜.傥(tī) 怯懦.(nuò) 固陋.(lòu) 曩.者(nǎnɡ)A[B项,“失”同“佚”,读yì;C项,“强”读qiǎnɡ;D项,“倜”读tì。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用之所趋.异也趋:趋求推贤进士为务.务:职责B.以通.其狂惑通:明白受械..于陈受械:戴上刑具C.若望.仆不相师望:怨恨,抱怨仆诚.以著此书诚:诚实,真诚D.定计于鲜.也鲜:态度鲜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连累,涉及A[B项,通:抒发;C项,诚:确实;D项,累:积累,经历。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其次诎体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A.①②④⑧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③④⑤⑥D[①“诎”同“屈”;③“失”同“佚”;④“枪”同“抢”;⑤“责”同“债”;⑥“摩”同“磨”;⑧“底”同“抵”。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然后是非乃.定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会遭此祸,惜其.不成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虽.万被戮,岂有悔哉D[A项,副词,才;副词,竟然;B项,代词,自己;代词,它;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D项,都是连词,表假设。

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同步练习+.doc

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报任安书》同步练习+.doc

C 、恨私心有所不尽D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选择题 (每题 4 分) 1、 下列词语,加粗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曩( n ang ) 者 阙(qu e )然 囹圄 (I ing y u) B. 倜傥(t it ang ) 愤懑(m e n ) 放失 (sh i )C. 缧(1百)纟世 闺閤(h e ) 剌(I a )谬D. 强(qi dng )颜 将相(xi m g ) 愠色(y m )2、下列加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下至于兹(现在) 不逊(不谦虚)B 、若望仆不相思(怨恨)幸勿为过(过 错)C 弥甚(更加) 若有所亡(失)D 、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 E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考订) F 、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 吾视其辙乱B 、窥镜而自视C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D 、瞋目视项王6、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4、 A 、仆诚以著此书 C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5、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C 、放矢旧闻 E 、则仆偿前辱之责 )B 、思垂空文以自现D 、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F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7、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8、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译: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B.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译: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C.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译: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D.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2课落实应用案及其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2课落实应用案及其答案

第三单元
直面人生
匈奴既败, 举国兴师, 更练精兵, 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 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 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 余不满百, 而 皆扶病, 不任 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 创病皆起, . . 举刃指虏, 胡马奔走; 兵尽矢穷, 人无尺铁, 犹复徒首奋呼, 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 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 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 . 免耳。
第三单元
直面人生
解析:选 D。A 项, “摩”同“磨”, “责”同“债”;B 项, “见”同“现”, “关”同“贯”;C 项, “失”同“佚”, “枪”同“抢”;D 项“罔”同“网”。
第三单元
直面人生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 分)( 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A.安在其不辱也 B.重为乡党所笑 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第三单元
直面人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 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 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 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 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 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 . 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 望哉? .
第三单元
直面人生
பைடு நூலக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 同的一组 . 是(3 分)( )
主上所戏弄 固 . A. 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固 . 羑里 且西伯,伯也,拘于 . B. 陈 淮阴,王也,受械于 . 畜 倡优所 . C. ,而母立于兹 某所 . 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古人所以 .. D. 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所以 ..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报任安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14课《报任安书》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某所,而.母立于兹而:你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被称道C.仲尼厄.而作《春秋》厄:困穷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矜持答案:D解析:A“而”通“尔”,你之意。

D项矜作矜持之意是现代的用法,题中应为夸耀之意。

可以联系成语“自矜功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

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述,这里指创作。

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责:责任。

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诚:确实,实在。

答案:C解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本题中,C项,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①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②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B.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②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①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②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D.①近自托于无能之.辞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①通晓②四通八达;B①于是②却;C①思想观念②说;D的。

4.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案:D解析:题干中“难为俗人言也”,为,介词,对。

A“为”“……为……所”式结构,表被动;B“为”动词;作,写成;C“为”,当作;D为,当介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苏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12.报任安书】同步练考(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2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赋:铺叙,这里指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诚:果真解析:选C。

“责”同“债”,指下狱受腐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固.主上所戏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淮阴,王也,受械于.陈C.倡优所.畜某所.,而母立于兹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解析:选C。

C项,表被动/表处所,……的地方。

A项,均为副词,本来;B项,均为介词,在;D项,均表原因,……的原因。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①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②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③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④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⑤下流..多谤议⑥今虽欲自雕琢..⑦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①③⑦B.②⑥⑦C.②④⑤D.①②④解析:选B。

②“戏弄”、⑥“雕琢”和⑦“父母”与今义同。

4.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及罪至罔加解析:选D。

A项,“摩”同“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

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A.安在其不辱也B.重为乡党所笑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解析:选B。

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3分)译文:(2)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2分)译文:答案:(1)这些人都是心情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以就记述往事,希望将来有人能了解自己的思想。

(2)搜集整理天下散失的文献,考察人们的事迹,考察历史上成败兴衰的规律。

7.名句默写。

(3分)(1)________________,难为俗人言也!(2)左丘失明,________________。

(3)通古今之变,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然此可为智者道(2)厥有《国语》(3)成一家之言二、阅读提升(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李陵答苏武书(节选)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

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

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

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切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

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

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

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

”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

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注】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

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

武帝族灭其家。

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皆扶病,不任.干戈任:堪,胜B.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引:率领,引申为撤退C.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勤:劳苦D.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谢:辞别解析:选D。

谢:告诉。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余不满百,而.皆扶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徐公何.能及君也C.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以.亏人自利也D.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选A。

A项,而:表递进,“而且”;B项,何:什么/怎么;C项,以:凭/因为;D项,与:介词,和/连词,和。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

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

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解析:选A。

A项,“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表述有误,原文中“强逾十万”是指匈奴“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且文中并未说有叛将出卖。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11.对应一课一考点用“/”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答案: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5分)译文:(2)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5分)译文:答案:(1)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的?(2)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你的节操,何况作为统治天下的君主呢?子卿足下:您辛勤地宣扬美德,为官于太平盛世,美名流传四方,真是值得庆幸啊!我流落在远方异国,这是前人所感悲痛的,遥望南方,怀念故人,怎能不满含深情?以前承蒙您不弃,从远处赐给我回音,殷勤地安慰、教诲,超过了骨肉之情。

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感慨万端?匈奴战败以后,举全国的军队,换干练的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

单于驾临督阵,亲自指挥合围。

客主(双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相差悬殊);步兵对阵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

疲劳的兵士一再接战,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带着伤痛,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积旷野。

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

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起来,举起武器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打尽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一起奋力呼喊,争当先锋。

在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而震怒,士兵为我而饮血。

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

但匈奴的臣子劝导他,于是便再战。

因此我不免要投降啊。

从前汉高祖凭三十万军队,困在平城。

在那个时候,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还是七天没有食物,仅是只身得免于难(脱逃)。

更何况当时的我,岂是容易有所作为的啊?(皇帝)手下的人议论纷纷,有的抱怨我偷生不死。

而我不死,就是罪过啊;子卿您看我,又岂是贪生的官,怕死的人啊?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的?而我之不死,是(想)有所作为,于是想像前面那封信所说,(做些)向皇帝报恩的事啊。

实在是认为空死不如建立节操,灭失名声不如报答恩德。

从前范蠡不为会稽的耻辱而殉国,曹沫不因为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寻死,最后(范蠡)为勾践复仇,(曹沫)为鲁国雪失地之耻。

一片忠心,私底下羡慕他们这些啊。

何曾想图谋的计划还没有实现而怨恨就已经形成,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为什么仰天(叹息)扎心(疼痛)而哭出血泪的原因啊!您从前以孤身出使,到有万辆战车的匈奴,碰上不好的境况,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自杀,颠沛流离历尽辛苦,几乎死在北方的旷野之中。

壮年时期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已)亡故,活着的妻子改嫁。

这样的事天下所少见,古今所没有啊。

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你的节操,何况作为统治天下的君主呢?我说您应当享有封侯的待遇,受到千辆马车的赏赐。

听说您回国后,被赐予的不超过二百万两银子,官位没超过典属国(这官职)。

没有一尺土地的封赏奖励您的勤勉。

而(那些)妨害功臣和贤能的臣子全都成了万户侯;亲戚或贪婪奸佞这类的人全都成为朝廷的官员。

您(的情况)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指望啊?汉王朝全面讨伐我不死(偷生),简单地赏赐您坚守节操(的美德),想使远方听见这些的臣子,望风奔命(效忠朝廷),这实在很难啊。

所以每每想到这些便不后悔了。

我虽辜负(朝廷的)恩,汉王朝(做的事)也(违)背仁德。

古人有言:“虽然忠心(但表现并)不夸张,(而为了忠心)看待死亡如同回家一样。

”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名,死了却葬身蛮夷的土地中,谁还愿意屈身叩头,回去向着宫殿北面的门楼(等候着),任由(那些)文案官吏舞文弄墨吗?希望您不要再指望我(回国)!唉!子卿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相距万里,人事隔绝道路不同。

活着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死了是异域的鬼,永远跟您是生死永别啊!有幸(请代我)告诉故人,(希望你们能)勉力侍奉圣明的君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