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习题2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2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2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2要点点击1、了解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

2、了解科学探究的要紧环节。

3、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欢乐自主研学我国的四大发明1、指南针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磁场中的指极性制成的。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4世纪的«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淮南子·讲山训»中记载:〝慈石能吸铁,及其于铜那么不行也〞。

慈石即磁石,我国古代无〝磁〞字,在汉往常都把磁石写作〝慈石〞,即慈爱的石头,用以比喻慈母对子女的召引。

最早的指南针是用一块天然磁石,琢成勺子的形状,使勺柄指向南极,勺头指向北极。

〝勺〞放在标有24个方向的铜制的光滑的底盘上。

勺底呈球面状,与光滑的底盘摩擦阻力专门小,能在底盘上自由转动,指示方向。

这种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指南仪器,称为〝司南〞,距今大约有2000多年历史。

〝司南〞造成〝勺〞状,是模拟〝北斗星座〞而来的,〝勺〞柄相当于北斗星柄部的三颗星。

由于〝司南〞在使用时要放在〝底盘〞上,因此有人称〝司南〞叫〝罗盘〞。

又因司南是天然磁石琢制而成的,在琢制过程中因受震动而容易失去磁性,而且使用时也不太方便,因此难以推广。

到了北宋初年,人们把握了人工磁化的方法,指南针的制造也因此得到了专门大进展。

2、造纸术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甲骨文。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用竹和木片替代龟甲与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

甲骨和竹简都专门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出讲学,仅书简就装了五车,因此有〝学富五车〞的典故。

西汉时宫廷贵族中用蚕丝做原料织成丝绵纸写字,称帛书,但价格昂贵。

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体会,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等造纸法造出的纸写成奏折奏报朝廷,皇帝看后专门赞扬,后来封他为尤亭侯,因此人们将这种纸称为〝蔡侯纸〞。

后来,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12世纪起,欧洲也仿效中国的方法造纸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众多的物理学家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们给我们留下了()A.物理公式 B.物理知识C.家用电器、手机等先进设备 D.知识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2.1元钱硬币有银白色光泽,小明说:这可能是铁制的。

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分析与论证3.科学家将蝙蝠和猫头鹰一起放在完全黑暗的密室里,发现蝙蝠能轻易地分辨方位、躲避障碍物,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4.关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猜想是一种假设,不需要任何事实依据B.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C.科学猜想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是当时的条件无法直接证明而已D.以上说法都不对5.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提出问题C.进行实验D.分析论证6.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打开后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他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很“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

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一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A.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B.猜想与假设 C.提出问题 D.交流与合作7.一款新药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

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

面对一些突发流行病,研究人员对多种老药进行试验,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

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8.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进行实验D.交流合作9.小红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习题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章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习题 (新版)沪科版

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01知识管理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相互作用和________的自然科学.2.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量子力学大论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善于____________,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____________自己的错误观点.3.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这些伟大的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以及她长期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等.这体现了科学家们孜孜不倦、________、锲而不舍的精神.4.在科学研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还应学会相互合作,其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02基础题1.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这一说法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B.实验 C.观察 D.评估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3.在“比较物质的硬度”时,一些同学认为“塑料的硬度比石蜡的硬度大”.在讨论过程中,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铁钉用相同的力在塑料和石蜡上划一下,比较留下的划痕深浅”,这时,有位同学手拿铁钉分别在塑料和石蜡上各划一下.就“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铁钉用相同的力在塑料和石蜡上划一下,比较留下的划痕深浅’”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分析与论证 B.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C.猜想与假设 D.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合的,此时小梅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5.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在当今的用信息化时代,物理学的________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社会领域.同学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学习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在用心观察四周的物理现象和事物的基础上,要敢于提出________,并大胆进行猜想与假设,再动手实验,收集证据来论证、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并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6.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根据下图所示,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1)________________;(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________________;(5)分析与论证;(6)评估;(7)________________.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知识管理1.物质运动规律 2.合作与交流修正或放弃 3.刻苦认真 4.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基础题1.A 2.C 3.D 4.A 5.知识问题 6.(1)提出问题(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7)交流与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

第三节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同步练习一、智能训练1.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我们:( )A . 继承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扬科学精神;B . 跟着古人的脚印,对科学重新探索;C . 学习更多的古人的主张和学说;D . 多学习历史,了解古人;2. 物理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3. 我们学习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生产,“信息化”的今天,物理知识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__________、航天、材料及__________等领域,例如:交通路口的红、绿灯就运用了物理电学知识。

4. 物理科学探究是其乐无穷的,在探究时,我们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明确方向,接着进行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接着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________,最后进行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

5. 认识了很多科学家后,我们发现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都很注重观察,并进行实验,去探索科学神奇,我们在学习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是我们掌握知识,并进行创新的法宝。

6. 你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谈谈你心中的物理老师。

二、观察和思考前辈们在探索神奇的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其中的某些物理规律,形成了物理学体系。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的自然科学。

观察图并填空。

甲:放大了200万倍的铱原子排列图,这是利用 观察得到的。

乙:极低温下金属块在磁场中会自动漂浮,这属于 现象。

三、探究与思考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根据图1-7所示,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1、2、猜想和假设甲 乙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5、分析与论证6、评估7、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3【同步练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沪科版)

1.3【同步练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沪科版)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张大丰1.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我们:( )A . 继承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扬科学精神;B . 跟着古人的脚印,对科学重新探索;C . 学习更多的古人的主张和学说;D . 多学习历史,了解古人;2. 物理学就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3. 我们学习就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生产,“信息化”的今天,物理知识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现代通信、__________、航天、材料及__________等领域,例如:交通路口的红、绿灯就运用了物理电学知识。

4. 物理科学探究是其乐无穷的,在探究时,我们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明确方向,接着进行合理的________________,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接着对实验结果进行________________,最后进行评估以及交流与合作。

5. 认识了很多科学家后,我们发现他们在生活、工作中都很注重观察,并进行实验,去探索科学神奇,我们在学习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也是我们要掌握,并进行创新的法宝。

6.观察图甲、乙并填空。

甲:放大了200万倍的铱原子排列图,这是利用 观察得到的。

乙:极低温下金属块在磁场中会自动漂浮,这属于 现象。

7.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知识的宫殿,而且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根据图1-7所示,填写出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1)、(2)、猜想和假设(3)、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4)、(5)、分析与论证(6)、评估(7)、8.科学家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还为后人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请根据下列文段中介绍的情况,填写后面的空格。

图1-7(1)、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

精品解析: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1-3节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1-3节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这一说法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猜想B. 实验C. 观察D. 评估【答案】A【解析】“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所以选项A. C. D都不正确。

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了解与运用能力.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科学探究各个要素在整个思维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同。

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问B. 猜想C. 实验D. 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环节;故应选C。

【考点定位】物理实验方法3. 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一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A. 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B. 该领域其他科学家的意见C. 该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D. 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正确的结论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故应选D。

【考点定位】物理常识4.月球表面有很多陨石撞击造成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关于造成陨石坑大小不一的因素,下列猜测不合理的是( )A. 陨石的质量B. 陨石的撞击速度C. 被撞处的硬度D. 被撞处是否在阴影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陨石的质量越大,在速度相同时动能就越大,在撞击时做功越多,所以造成的坑就会越大,因此这一猜测合理;B、陨石的撞击速度越大,在质量相同时动能就越大,在撞击时做功越多,所以造成的坑会越大,因此这一猜测合理;C、被撞处的硬度越大,越不容易形变,相反,被撞处的硬度越小,则越容易形变,所以被撞处的硬度会影响陨石坑的大小,因此这一猜想合理;D、被撞处是否在阴影中不会造成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故与之无关,因此这一猜测不合理,D符合题意为答案。

最新沪科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习题2及答案解析

最新沪科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习题2及答案解析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习题【例1】2012年10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据中国卫星导航中心负责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5颗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关于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信息传递B.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科学探测C.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天气预报D.北斗导航卫星可以应用于一切科学领域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辨,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来获得。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计划,学会做,学会分析,学会反思,还应学会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的要素:要素基本要求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收集相关信息,对问题采取发散、聚合等方法,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根据探究目的,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及要求,明确所需仪器和替代器材,知道控制什么变量,测什么,怎样测,做到心中有数。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

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分析与论证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能从表面现象中看出其物理本质;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评估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思考;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交流与合作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描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论,并交换意见。

辨误区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这七个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探究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交流与合作。

而不是在探究的最后再进行交流与合作。

(新)沪科版物理八上《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附答案)

(新)沪科版物理八上《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练习(附答案)

1.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夯实根底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物体间的______和________的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2.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体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拿磁体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A.论证 B.猜测 C.实验 D.分析3.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以下做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B.任何实验资料都要保密,不宜交流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方案D.大胆的猜测与假设二、能力提升4.以下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科学家们已得出结论就不应该再去疑心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C.对自己的猜测,应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认真做好实验记录5.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立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应该是〔〕A.制定实验方案B.猜测与假设C.发现并提出问题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6.〔多项选择〕众多科学家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这些财富是指〔〕A.已经得出的物理规律 B.科学的探究方法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方案 D.大胆的猜测和假设三、课外拓展7.每次实心球工程测试,小明同学的成绩总是不理想。

他想影响实心球掷得远近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枪为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1〕熟悉手枪结构:玩具手枪的内部结构中有一根弹簧,弹簧压缩的长度可调节。

压缩的弹簧伸长时,将子弹射出。

〔2〕①提出猜测: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可能和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②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他把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相同,改变枪管与水平面夹角,用同一颗子弹做了五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跟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在_______左右时,子弹射程最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步习题
【例1】2012年10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3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据中国卫星导航中心负责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5颗同步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关于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信息传递
B.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科学探测
C.利用北斗导航卫星可以进行天气预报
D.北斗导航卫星可以应用于一切科学领域
2.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的获得不能像亚里士多德那样仅仅靠思辨,而应该依据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实验来获得。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计划,学会做,学会分析,学会反思,还应学会交流与合作。

科学探究的要素:
要素基本要求
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收集相关信息,对问题采取发散、聚合等方法,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
解释。

设计
实验与制订计划根据探究目的,决定收集证据的范围及要求,明确所需仪器和替代器材,知道控制什么变量,测什么,怎样测,做到心中有数。

进行
实验与收集证据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操作中要注意观察。

把观察到的重要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数据的记录要尊重事实,不可拼凑,不可杜撰。

分析与论证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能从表面现象中看出其物理本质;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评估探究过程是否恰当,探究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探究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问题等,都需要再进行充分的思考;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交流与合作能用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描述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和评论,并交换意见。

辨误区交流与合作并不是探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这七个要素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在探究的全过程中,都要注意交流与合作。

而不是在探究的最后再进行交流与合作。

合作中要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每个人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例2】有些地方有一种风俗,过年的时候,对来走亲戚家的小孩总要泡上一杯蜂蜜水。

但是经常会有这种现象发生:用热开水泡蜂蜜,蜂蜜会很快地溶解,整杯蜂蜜水甜甜的(这个现象叫做扩散);而用冷水泡蜂蜜,蜂蜜很难溶解,有时会结成一团沉在杯底。

这说明,物质在水中扩散的快慢程度跟温度有关。

接下来,我们利用冷水、温水、开水、温度计、停表、滴管、红墨水、三只烧杯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扩散跟温度的关系。

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提出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扩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想想看,生活中还有哪一些扩散现象?(2)①取三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温水和开水;
②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分别往三只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并开始用停表记时;
③用温度计分别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④观察红墨水的扩散情况,当红墨水染红整杯水时,分别记录所用时间。

(3)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泡盐水、兑调鸡尾酒、用蚊香驱蚊等。

3.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科学家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还为我们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迷信权威、勇于质疑、敢于坚持真理。

例如,面对罗马教会的强权,哥白尼顽强地说自己终于推动了地球;伽利略坚持认为地球在转动。

(2)孜孜不倦、刻苦认真、锲而不舍。

例如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这些伟大的成功皆源于她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以及长期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

她和丈夫发现的“镭”是在简陋的棚屋里辛苦工作4年提炼出来的。

(3)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也敢于修正或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

例如,爱因斯坦和玻尔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量子力学大战,而这种学术之争并未影响两位科学泰斗的友谊。

在解答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玻尔等人逐渐完善了量子力学体系。

【例3】下列不属于科学精神的是()。

A.敢于坚持真理
B.孜孜不倦地进行科学研究
C.不迷信权威
D.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4.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往往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研究该物理量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时,常常控制其中一个或几个相关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相关因素,得出该物理量与这个相关因素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例如,物理量W与影响因素A、B、C有关,研究W与A的关系时,应
该控制B、C不变,改变A,得出W与A的关系;研究W与B的关系时,应该控制A、C不变,改变B,得出W与B的关系;研究W与C的关系时,应该控制A、B不变,改变C,得出W与C的关系。

最后再综合起来,得出W与A、B、C三者之间的关系。

【例4】弹弓能把“纸片”弹射出去。

弹弓弹射的距离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同学对此问题提出了如下猜想:www-2-1-cnjy-com 猜想一:弹弓弹射的距离与纸弹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弹弓弹射的距离与弹射角度有关;
猜想三:弹弓弹射的距离与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有关。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较小的纸片,测出弹射距离s1;
②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较大的纸片,测出弹射距离s2;
③用弹弓斜向上弹出质量更大的纸片,测出弹射距离s3;
④比较s1、s2、s3的大小就能得出弹弓弹射纸片的距离是否与纸片质量大小有关。

请你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解析:弹弓弹射的距离与三个因素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其他两个因素不变。

5.科学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科学家在给后人留下知识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这些方法为我们研究物理规律提供了方便。

我们学习物理时,应该像科学家那样注意观察和思考,勤于探究。

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我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可能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能只涉及部分要素。

释疑点探究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问题时,要注意使问题具有研究价值,不可漫无目的地提出毫无研究价值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猜想时,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尽可能增加其合理成分,即猜想与假设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作出的一种试探性解释,猜想并非胡猜乱想。

【例5】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视为自由落体运动。

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小王同学用四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材料
物体质量
/kg 下落高度
/m
下落时
间/s
1 铁球 1 20 1.96
2 铁球 1 30 2.47
3 铅球 1 20 1.96
4 铅球 2 20 1.96
(1)通过比较实验3和4,结论是:________;
(2)通过比较实验________,可以得出结论: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答案:
【例1】
解析:北斗导航卫星可以应用于很多研究领域,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领域都需要北斗导航卫星。

答案:D
【例2】
答案:(1)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①取三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温水和开水;
②用滴管吸取红墨水,分别往三只烧杯中滴入一滴红墨水,并开始用停表记时;
③用温度计分别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
④观察红墨水的扩散情况,当红墨水染红整杯水时,分别记录所用时间。

(3)物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4)泡盐水、兑调鸡尾酒、用蚊香驱蚊等。

【例3】
解析:自己的观点可能与客观事实不符,此时不能顽固坚持,需要及时修正。

答案:D
【例4】
解析:弹弓弹射的距离与三个因素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控制其他两个因素不变。

【例5】
解析:实验3和4相比,下落高度相同,质量不同,下落时间相同,说明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探究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

答案:(1)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无关(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