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李永辉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知道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中各项的含义以及相关要求,能应用表达式进行“知二求一”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如何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初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际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而又广泛的应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案重、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应用设计思路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的浓稀的初步理解。
有色溶液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初步了解溶液的浓稀,但是对于无色溶液没有办法。
本节课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对比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反映溶液的浓稀。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的应用,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练习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拓展练习题目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并初步了解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流程:教案过程:=A B C D板书设计: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 X100%3、特点:是一个百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4、计算特点:“知二求一”二、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学案导学目标一: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一【实验9-5】1、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 g、2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2、实验现象:,3、填写下表二、实验探究二【实验9-6】1、按照下表所定的量配置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是1g/mL)2、实验现象:。
三:交流讨论: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的不同点:如何知道溶液的浓稀?导学目标二:溶质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与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精品课件)

6、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溶 解 度
30
N
0
.t
.
.
A B C
M
1
t2 t3
温度(℃)
4、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3℃降低到t1℃时, 1、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 2.在t3℃时,将100克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顺序为 5.若想分离A、B两物质,应该用 法。 t1℃,有晶体析出的是 ,析出晶体质量最多 3、t3℃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饱 ____________. 分别蒸发10克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____. 若从A溶液中得到全部的A,宜采用的方法是__ 的是 。 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饱和溶液的
溶解度
溶质质量分数=
100g+溶解度
S>A 则S与A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想一想,练一练:
1.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g,其饱和溶液的溶 质质量分数为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cg,下列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 C )
A. a=b, a<c B. a<b < c C. b<a <c D. c<a <b
六朝古都南京的一些古代建筑保存完好,这与所用 的建筑材料有关。该小组从某古代建筑维修现场搜 集了一些旧墙灰进行研究。取12.O g旧墙灰(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烧杯中,并加入足量稀盐酸(假 设其他杂质不参加反应,不考虑H20、HCl逸出)。 反应开始时,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为300.0 g。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现有石灰石22.2克加到盛有146克稀盐酸 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 质量为159.4克.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2)、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3)、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9.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9.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案背景“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的内容,本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
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学生都很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计算溶液的组成却是第一次接触。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
把握此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所以综合性比较强。
教学中要牢牢抓住概念,真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本课题内容可分三部分:建立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本节是本课题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溶液的浓、稀,即一定量的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质这一问题展开,引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并结合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始终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加强思维训练,在“讨论”、“活动探究”、“习题”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科学方法。
§9.3《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执教: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第二中学宋仲燕一、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溶液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同时很多化学反应也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因此,在学习了氧气、水、二氧化碳等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后再来专门的讨论有关溶液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定量的研究溶液的组成具有认识和应用的双重价值。
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溶液知识的深化,它既能帮助学生加深有关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更使学生将有关溶液知识科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及科学实验的必须。
2.学生分析:在本章已学习了溶液的特征、组成、分类、物质的溶解度等知识,学生对溶液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又通过日常生活中溶液例子的分析、收集生活中各种溶液标签上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方法的分析,为这节课的学习成功做了铺垫。
7.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单计算课件(共23张内嵌视频)度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
100%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
100%
9%的蔗糖溶液的含义。
蔗糖的质量占整个
每9g蔗糖溶于91g水
溶液质量的9%
1
4
形成的溶液
2
3
100g蔗糖溶液中
含有蔗糖9g
m蔗糖:m水:m蔗糖溶液 =9:91:10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指的是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包括没有溶解的 或析出的溶质 。 ②计算时上下质量单位要统一,需要×100%,最后结果要写成百分数。
课时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简 单计算
九下 化学
科粤版
教
1 学习目标
学
2 新课引入
环
3 新知学习
节
4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意义
重点
2.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难点
3.能进行有关溶液的稀释、增浓问题的计算
新课引入
死海为什么这么咸 ?
死海的中盐浓度怎样定量表示呢?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将温度升高到60℃
D.加入一定量的水
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硝酸钾固体,固体不能溶解;恒温蒸发水 后溶质和溶剂都减少,溶液依然饱和;升高温度不会改变溶质和溶剂 的量。加入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2. 下列氯化钠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等于15%的是( A )
浓度 【实验7-7】 1.在三个烧杯A、B、C中分别加入10mL水,再分别加入0.5g、1g和1.5g 固体硫酸铜,试猜测三个烧杯中溶液颜色的深浅顺序是_C_>__B_>_A__。 【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视察到三个烧杯中溶液颜色的深浅顺序是_C_>_B__>_A_。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下)

课题教课媒体教学目标教课要点教课难点第九单元溶液课题 3 溶质的质量分数课型新授(第 1 课时)多媒体、实验器械1、掌握溶液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技术3、初步学会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经过着手实验、察看现象以及思虑问题使学生掌握一种表示溶液构成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 2、经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方法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经过练习必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1、学会谨慎务实的科学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感情2、培育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能力。
态度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认识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宽泛联系,认识学习化学的最后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溶质质量分数的观点、计算及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配制必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教课内容及问题情境创建情境引入新课【展现】三饮料瓶的不同颜色的学生自配的红糖水【设问】你察看到了什么?由此你将作出哪些猜想?【设问】对怎样考证糖水颜色越深浓度越大的这一猜想,你有哪些好方法?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察看思虑讲话: 1、三瓶溶培育学生发散性液颜色深浅不同,颜色思想,提升自我解浅的没那么甜。
2、颜决问题能力,养成色最深的一瓶可能是自主学习,小组合饱和溶液,其余两瓶一作学习的习惯。
定是不饱和溶液 3、它们的浓度不同,颜色较深的浓度大,颜色较浅培育学生自我评的浓度小。
价能力议论沟通、互相怀疑几名学生做总结讲话成立溶质质量分数的观点【活动研究】(投影展现)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 ( 1 mL 水的质量大概为1 g)水,而后分别加入约 0.5 g、 1g、2g 固体红糖,振荡静置。
比较三种红糖水的颜色。
1、将三瓶糖水蒸干,比较获得糖质量的多少。
2、没有必需将整瓶糖水所有蒸干,只须取一部分等量的三种糖水蒸干,比较即可。
3、能够在等质量的水将书籍上的药品中,加入不同质量的CuSO4 溶液改成糖,制得的糖水的颜色红糖水,使学生更不同,加入糖多的颜色易和生活联系,亲深。
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

初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3. 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学重点:1. 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 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准备:1.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2. 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死海图片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2. 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与探究(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讲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时,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实验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及时总结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比较、归纳、练习的教学方法,进行参与式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新知。
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挑战的精神。
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身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快乐,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分析(1)《课标》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掌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初步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考试说明中的要求: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包括加水稀释的计算,)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3)在本学科中的地位、作用:《溶质质量分数》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九单元,课题3,第一课时内容。
溶质质量分数是继化学是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又一重要的化学计算。
学生对化学计算已有一定的经验,本部分知识所涉及的质量分数,在第四单元根据化学式的计算中,学过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在第八单元含杂计算中,学过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本课题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与前面学过的这两种计算既有相同之处(分子、分母的确定),又有不同之处(关系量的范围不同);在今后综合计算中,仍然会涉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本课题的学习不断延伸。
9.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教案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4)把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展示图片:喷洒农药
讲述:药液太稀
——不能杀死害虫和病菌,
药液太浓
——会毒害农作物或树木。
设问: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的多少如何表示呢?
2.关于学生。学生接触化学已经有几个月了,对于化学的了解更多并积累了一些化学知识,对于化学学习的方法也有积累。所以对于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
3.关于教法。本课题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学习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建议按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即“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
看图,思考
从生产实际问题出发引入课题,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9-5】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g、2g无水硫酸铜。比较这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思考,
哪支试管中的硫酸铜溶液最浓?
4.关于学法。
(1)对学生实验方案的指导。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与设计,也就是学案的设计。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的物质入手展开实验。在实验设计上,从活动步骤、现象、分析结论三个方面列表。在每个具体的实验操作后面,要设计现象和相应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自主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化学本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100%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 =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7-7
试管 溶 剂 溶 质 溶 液 溶质质量 溶液颜 编号 质量 分数 色比较 质量 质量 /g /g /g D E
一定 100克
不一定
无单位
必须饱和
质量单位(克)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 x 100%
1、20 ℃10g硝酸钠溶解在50g水中恰好饱和, 则此温度下硝酸钠的溶解度为
2、15g硝酸钠完全溶于45g水中,所得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为
3、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求 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g 10g 5g
2g 0.5g 1g
22g
10.5g
6g
பைடு நூலகம்
F
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就越浓。
溶质 10
溶剂 40 60
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80 100
5
10
200
20%
25%
判断正误:
1、从100g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50g后, 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0%。( ) 2、20将36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47%。( ) 3、20 ℃时将3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1%。( ) 4、30g硝酸钠完全溶于90g水中,所得溶液溶 质质量分数为25%。( )
请问溶质的质量分数 与溶解度有什么区别?
溶质的质量分数36% 指:
100克溶液中含有36克溶质。
0 溶质T C时溶解度36克指:
T0C 时,100克水最多溶解该溶质36 克。
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s)
意 义
计算公式 温 度 溶剂量 是否饱和 单 位 联系
表示溶液中溶质 质量的多少
不一定 不一定
表示物质溶解性 的强弱
7.3 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7-7
10ml水 +0.5g硫酸铜
(1)
10ml水 +1g硫酸铜
(2)
10ml水 +1.5g硫酸铜
(3)
有色的同种溶质的溶液的颜色越深溶液就越浓
自学导学提问
1、溶质质量分数使溶液浓度一种表 示方式,它是怎样表示的? 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单位吗? 3、未溶解的溶质能计入“溶质质量” 中吗? 4、溶质质量分数是对饱和溶液还是 不饱和溶液而言的? 5、使用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必须指明 温度?
4、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则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