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保护层测定仪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
钢筋保护层测定仪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相关规定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结构实体检验 相关事项的规定 (内部试行2016.2.17) 我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结构实体检验中的相关问题,现统一规定如下: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中10. 1.1条: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有代表性的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结构实体检验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它项目。 结构实体检测应由监理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实施,并见证实施过程。施工单位应制定结构实体检测专项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实施。除结构位置与尺寸偏差外的结构实体检验项目,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 2、混凝土强度按本规范10.1.2、10.1.5条执行。如在监督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试块管理混乱如未按标准进行养护、代做试块,或混凝土在生产、运输过程有问题或现场未按要求施工、养护不到位、随意加水等情况时,可以开抽测通知单,委托检测机构进行现场回弹、钻芯。

3、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 (1)检测批的划分为:同类构件按一栋楼作为一检测批(分段验收的按分段验收的为一批)。 (2)在统计构件数量时,板是以一个自然间面积为一块板。 (3)梁的抽检频率。 悬挑梁抽取不少于总数的5%且不少于10个确定,非悬挑梁抽取不少于总数的2%且不少于5个确定,样本应分布均匀,只要检测框架梁(受力构件),样板总量按轴线节点来确定。当悬挑梁数量少于10个时,应全数检验。地下室梁(±0.000以下)独立于主体部分,按总数的2%且不少于5个确定。 (4)在对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对悬挑梁、悬挑板,仅需检测上部受力主筋;对于同一块板需同时检测板面、板底钢筋,且板面、板底钢筋保护层厚度批量检验结果应分开评定。 (5)对于该规范E.0.2条规定“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即同一块板的板面、板底均要检测不少于6根钢筋。 3、结构实体检验完成后,方可进行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

(完整版)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最新版)

工程名称:*********** ■施工自检□平行检验编号:01 施工单位*****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单位*****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结构层次框剪十五层建筑面积(㎡)形象进度一层检测方法■无损法□局部破损法检测仪器FDG-01 结构名称层次轴线部位 目测有 无露筋 实测值 是否平 行检验 梁地下室○J∕○C~○E无26 30 21 29 26 21 30 28 19 29 是梁地下室○K∕○8~○12无33 26 24 26 33 22 21 28 24 24 是梁地下室○15∕○F~○J无21 26 ○3822 28 21 26 24 25 33 是梁地下室○J∕○26~○30无24 26 22 ○3626 22 24 30 24 30 是梁地下室○27∕○C~○E无30 ○3730 ○3624 24 30 2530 22 是板地下室○C~○D∕○1~○3无1814 1818 18 19 11 1811 16 是板地下室○C~○D∕○7~○11无22 13 ○2521 13 1321 14 1311 是板地下室○F~○G∕○15~○18无14 16 14 18 ○251311 13 13 20 是板地下室○D~○E∕○23~○25无14 ○2618 18 15 1313 12 12 13 是板地下室○C~○E∕○31~○34无15 16 11 18 11 18 19 14 11 13 是结论: 实测梁 5 个构件 50 点,合格 46 点,最大偏差值 +13 ; 实测板 5 个构件 50 点,合格 47 点,最大偏差值 +11 ;共 10 个构件 100 点,合格 93 点,合格率为 93 ﹪;处理意见:所抽测构件钢筋保护层抽测结果 ■符合要求 □不符合要求,需。抽测人: 2010年9月5日 质检员:监理工程师: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钢筋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一、总则 1、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采用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附录E: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以及《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二、检测参数和名词术语 1、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到受力主筋外侧的距离。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1所示。 C1 C2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01 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i≈C1 2、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3、钢筋的示值直径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4、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5、相关符号:

6、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规定:受拉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建设规范图集;不同规范(防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1注: 有不同的要求;2、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保护层厚度可按粱考虑。3、要求使用年限较长的重要建筑物和受沿海环境侵蚀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当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时,其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加。4、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保护层厚度尚应遵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5、由此可见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与构件种类、混凝土强度、环境条件、构件受力状态、使用寿命、防火等级等因素相关。7、测试方法 (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如果对所检测的钢筋尺寸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标定,可以用于检测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雷达仪检测方法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从与混凝土中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反射回来,并再次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反射体的情况。(3)局部破损检测方法采用对钢筋位置无明显扰动的方法将混凝土结构进行局部破损并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和位置直接测量的方法。采用局部破损方法需要及时修补。 三、检测方法 1、一般规定 (1)应根据所测钢筋的规格、深度以及间距选择适当的仪器,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2)采用电池供电的仪器,检测中应确保电源充足,检测结束后应对仪器及电池进行保养。对于既可采用电池供电,也可采用外接电源供电的仪器,应该在两种供电情况下分别对仪器进行校准。 (3)仪器在检测前应进行预热或调零,调零时探头必须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4)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 1 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2 结构或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资料; 3 混凝土是否采用带有铁磁性的原材料配制; 4 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结构构件中是否有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 5 必要的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6 检测原因。 (5)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6)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应清除饰面层后在混凝土面上进行检测,检测面应平整、清洁。(7)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验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使用说明书

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使用说明书 一钢筋扫描仪的维护和保养 1. 定期对钢筋扫描仪进行校准,并存档调校记录,指定专人负责仪器校准; 2. 每月按指定项目对钢筋扫描仪进行维护,记录每次检查维护的项目是否正常; 3. 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测试人员应即时通知钢筋扫描仪维护人员,并上报上级主管,告知仪表故障现象和产生相应问题的原因; 4. 按规定定期将钢筋扫描仪送到标准计量部门进行校准; 5. 每月为钢筋扫描仪做一次清理工作,由于仪器的原厂家规定没有原厂家的同意不得擅自拆开仪器。因此,清洗的对象主要为钢筋扫描仪的外壳和表面,建议采用酒精擦洗,注意不要将酒精流入仪器内部。清洗完后,用干净的干布吸干附在仪器表面的液体。保持仪器的清洁和干燥; 6. 钢筋扫描仪放置的位置需满足以下条件:周边不存在腐蚀性的气体;周边不存在直射的光线;清洁的环境;仪器放置的位置平整; 7. 钢筋扫描仪用完以后,用布套将其罩住,以防细小灰尘进入仪器、仪表内部; 8. 每次使用完后,应拔掉钢筋扫描仪电源接头; 9. 钢筋扫描仪不能随意拆卸和调整可调元件; 10. 运输或测试过程中,应防震和防水。 二钢筋扫描仪使用说明 1 钢筋扫描仪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将仪器从机箱内取出,在厚度测试和直径测试时,连接好探头和主机,在钢筋扫描时要将主机连上探头和扫描小车,然后按下键盘上的键,之后出现开机画面。 2 钢筋扫描仪的扫描方法 以下步骤根据实际使用总结,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按照如下步骤。 1. 获取资料 获取被测构件的设计施工资料,确定被测构件中钢筋的大致位置、走向和直径,并将仪器的钢筋直径参数设置为设计值。如上述资料无法获取,将钢筋直径设置为系统默认值,用网络扫描或剖面扫描和直径测试功能来检测钢筋直径和其保护层厚度。 2. 确定检测区 根据需要在被测构件上选择一块区域作为检测区,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区域,以便提高检测精度。 3. 确定主筋(或上层筋)位置 选择一个起始点,沿主筋垂向(对于梁、柱等构件)或上层筋垂向(对于网状布筋的板、墙等)进行扫描,以确定主筋或上层筋的位置,然后平移一定距离,进行另一次扫描,将两次扫描到的点用直线连起来。注意:如果扫描线恰好在箍筋或下层筋上方,则有可能出现找不到钢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 当采用非破损方法检验时,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当经过计量检验,检测的方法应符合相应的规程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当采用局部破损方法检验时,可以采用手锤轻击钢钎的方法,为了使混凝土表面只遭受最低限度的伤害,要求钢钎前端的钎尖必须锋利,不能直接使用手锤敲击混凝土的手段。检验完成后应立即用水泥砂浆将钎孔封堵。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需要施工企业同监理(业主)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在检验前共同确定。构件检验的数量,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钢筋保护层厚度可能对构件承载力或耐久性有显著影响的、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由于梁柱节点处钢筋过于密集,检验的确存在着困难,在抽取钢筋进行检验时可以避开。 钢筋混凝土结构完成后,检验纵向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可以使用允许偏差的方法判断保护层是否在允许偏差之内。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经过检验是否合格是以以下的条件为依据的: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检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位置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位置、楼面板厚度检测 每一个单位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抽检______块阳台板和 ______块板,现浇混凝土悬挑板全部检测;楼面板厚度抽检______块。 300 200 1:50 楼梯±0.00平面图 6#楼板上顶面和下顶面打磨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位置、楼面板厚度检测

每一个单位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抽检______块阳台板和______块板,现 浇混凝土悬挑板全部检测;楼面板厚度抽检______块。 300 200 1:50 楼梯±0.00平面图 6#楼板上顶面和下顶面打磨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位置、楼面板厚度检测

每一个单位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抽检______块阳台板和______块 板,现浇混凝土悬挑板全部检测;楼面板厚度抽检______块。 1:50 楼梯±0.00平面图9#楼板上顶面和下顶面打磨 300 200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位置、楼面板厚度检测

浇混凝土悬挑板全部检测;楼面板厚度抽检______块。 1:50 楼梯±0.00平面图10#楼板上顶面和下顶面打磨 300200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位置、楼面板厚度检测

浇混凝土悬挑板全部检测;楼面板厚度抽检______块。 1:50 楼梯±0.00平面图11#楼板上顶面和下顶面打磨 300200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位置、楼面板厚度检测

浇混凝土悬挑板全部检测;楼面板厚度抽检______块。 1:50 楼梯±0.00平面图12#楼板上顶面和下顶面打磨 300200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建设单位: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析分享 保护层指的是混凝土上面那层小部分垫层。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

2.关于厚度的规定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 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 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 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 构造措施。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 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 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 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 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 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 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3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0mm 4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1、砼强度小于等于C20时,板、墙保护层35mm,梁、柱保护层45mm 2、砼强度C25或C30时,板、墙保护层25mm,梁、柱保护层35mm 3、砼强度大于等于C35时,板、墙保护层15mm,梁、柱保护层25mm 基础按有无垫层区分:有垫层时40mm,无垫层时70mm 保护层具体还要按设计图纸定,图纸设计保护层厚度有可能有小幅调整。

钢筋保护层扫描仪操作说明

钢筋保护层扫描仪操作说明 一、开机预热: 首先开机预热20~30分钟左右,再调零。(使用前必须先调零)开机预热后按〔调零〕键,仪器进入自动调零状态,显示器显示0-----。 仪器完成自动调零显示就会出现P-0000,如果仪器显示1-****或2-****时,说明零点偏差较大,请调整传感器上的手动调零。 具体步骤:缓慢调整传感器上电位器(对应显示中1或2通道),观察仪器主机显示的数据,(1-****或2-****)将数据调整到最小,达到自动调零范围内,手动调零调整到位,在测试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再调整。 传感器手动调零分1通道、2通道,对应仪器主机显示:1-****,2-**** ,当仪器主机分别显示各通道1-****或2-****-之间任何数据时,应手动调整各对应通道零点,缓慢调整对应通道电位器,减小数据。 1通道调整完毕,自动跳到2通道调整,完成后显示P-0000。 如果想查看零点实际数据,请按动〔选择〕键,连续按动3次后,(第一次显示00----,第二次显示---000)此时仪器主机交替显示0*****、-*****两组数据,此显示表示两个通道的A/D实际采集的数据。可作为手动调零后的检查依据。此时数据范围应在(28800) 左右。(请注意:手动调零电位器出厂前调整在零点范围,只需转动很小范围即可。如果转动范围过度,请耐心反复调整。调整好零点,使用过程中再手动调零时,只需小范围转动即可。) 二、测量混凝土内部钢筋有无:〔功能〕键为测量混凝土内部钢筋

有无而设置的,配合仪器主机显示器显示的最大值确定混凝土内部钢筋走向。〔功能〕键同时可设置探测灵敏度范围,按动第一次,主机仪器显示A1****,低灵敏度测量;按动第二次,主机仪器显示A2****,一般敏度测量;按动第三次,主机仪器显示A3****,高敏度测量。根据数据的变化规律,可测量混凝土内部钢筋有无。 具体使用步骤如下: 1)首先了解测试原理进入A1----,A2----的测试状态,仪器主机测试传感器采集数据的*变化量*,又称相对测试法。所以必须缓慢移动传感器探头(通过运动得到变化的数据)才能正确测试。主机仪器根据数值变化量的大小相对测量,变化量的大小通过显示短线(--、、、)的数量多少表示。 进入A3----的测试状态,仪器主机测试传感器采集数据的*直接变化量*,又称绝对测试法。所以可以直接得到传感器探头(不需要运动就可得到数据的变化)测试数据的变化量。变化量的大小通过显示器显示测试数据的变化量判断。每次起动A1、A2、A3、、、主机仪器都首先进入存初值的执行程序,(有软件调零功能)然后再进入主运动程序。所以当每一次按〔功能〕键时应根据测试需要靠近或离开被测物体。 2)测试过程离开被测物体一定距离,第一次按〔功能〕键,此时主机仪器显示A1、等待片刻,当显示(1 )后,手持传感器在被测物体表面*缓慢移动*,当传感器靠近被测物体内部铁磁材料后,主机蜂鸣器鸣叫,同时仪器主机显示1-***变化的短线。(当仪器没有预热好,或靠近混凝土表面,或出现各种干扰时,主机蜂鸣器也会出现鸣叫。 )根据仪器主机显示器显示短线变化的多少,判断混凝土内部钢筋的

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解释

精心整理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其直径不应小于d/4;对梁、柱、斜撑等杆状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mm,此处d为锚固钢筋的直径。 使用者对这条规定理解困难。我初步解析一下: 1、“锚固钢筋保护层”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 2、“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是指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等于5d,d为锚固钢筋直径。举例:锚固钢筋直径为25,5d=5*25=125㎜,如果锚固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边的距离小于125时,需要设置横向构造钢筋。 3、“横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小于d/4”。以刚才所举例子,d/4=25/4=6.25。可采用直径6.5的钢筋。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大规格钢筋直径。 4、“横向构造钢筋间距,梁、柱、斜撑不大于5d”。以刚才所举例子,5d=5*25=125㎜。规范要求间距不应小于100㎜,即min(5d,100㎜)。这里取100㎜。如果有两种以上锚固钢筋,d为较小规格钢筋直径。 5、“对板、墙等平面构件间距不大于10d,且均不应小于100mm”。板、墙锚固钢筋间距为min(10d,10 0㎜)。如果板、墙直径为8㎜,横向构造钢筋间距为80㎜。 那么,具体如何应用呢?我们针对各种构件分别讲解。 6、柱锚固钢筋在基础内或转换梁、框支梁内。如果基础外伸,柱在基础内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存在小于5d的情况。如果基础不外伸,那么柱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5d,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一般以箍筋形式,而不是仅在保护层范围内设置。柱在转换梁、框支梁内锚固原理与在基础内锚固构造相同。 7、梁锚入柱内或墙内,柱的截面一般大于梁宽,如果梁中心线与柱中心线重合,梁锚固钢筋保护层通常不会小于5d。当梁与柱一边平齐时,梁锚固钢筋保护层会小于5d。根据规范要求,如果小于5d,须配置横向构造钢筋。但因为柱梁节点内柱箍筋对梁锚固钢筋产生约束,无需增设横向构造钢筋。当然,横向构造钢筋应是垂直于梁锚固钢筋,而柱箍筋是平行于梁锚固钢筋,所以,按规范要求可以配置横向构造钢筋,以开口箍的形式。预算时可以计取,施工时一般不放。 8、墙锚固钢筋在基础内或转换梁、框支梁内,如果基础外伸,墙在基础内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存在小于5d的情况。如果基础不外伸,那么墙锚固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情况下不会大于5d。遇到这种情况,就需在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横向构造筋(此时,墙在基础内外侧水平筋可省略),仅在保护层范围内设置。墙在转换梁、框支梁内锚固原理与在基础内锚固构造相同。举例:外墙外侧保护层为50㎜,墙纵筋为16,基础无外伸,5d =5*16=90,50小于90,墙在基础外侧保护层内须配置横向构造钢筋,直径为d/4=16/4=4㎜,间距100㎜。 9、板的支座为梁和墙,板下部纵筋一般情况下保护层大于5d。板上部纵筋锚固钢筋位于梁上部纵筋之上,梁的保护层25㎜,板的保护15㎜。举例:板纵筋为10㎜,5d=5*10=50,梁板的保护层小于5d,故在板锚固钢筋段配置垂直于锚固钢筋的横向构造钢筋,直径为d/4=10/4=2.5㎜,间距100㎜。锚固长度=34d=3 40,横向钢筋根数=340/100=4。实际上市场上没有这么小规格的钢筋,施工时一般不会在锚固钢筋上配置横向构造钢筋。预算时可以计取。 规范作此规定一定有是它的道理。当锚固钢筋保护层小于5d时,配置横向构造钢筋的作用是防止保护层混凝土劈裂时锚固钢筋突然失锚。但理论与实践明显有脱节,实际可操作性差,锚固区保护层本来已小于5d,增加横向构造钢筋无异于减少保护保护层,这对本来就狭窄的保护层更是“雪上加霜”。我认为,应该对锚固区保护层作不小于5d的底线限制,如板上部纵筋锚入梁上部纵筋之下就能满足,这比增加横向构造钢筋更具可操作性,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浙江省公路水运工程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作 业 指 导 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为确保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有效的检测数据,规范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工作并有序开展,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2本指导书适用于电磁感应法及雷达法检测公路水运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钢筋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结构表面到钢筋外侧的距离。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为肋外缘到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其值如图1中C1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 图1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 =C 1 2.1.2电磁感应法 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范围内,会干扰磁力线使之变形,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这种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进而检测到钢筋保护层厚度。 2.1.3雷达法 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与传递到混凝土中遇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产生反射,反射波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 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t C。 2.2符号 D——第i个测点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 ni 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n D——构件某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 ne S——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 D c——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修正值; c T——检测环境温度。 3引用标准 3.1《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3.4《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督查办法》交安监发[2014]122号 3.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3.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DB11/T365-2006 4仪器设备 4.1电磁感应式钢筋探测仪或雷达仪 ①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如下: 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含)以下时,测量允许偏差为±1mm; 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40mm~60mm(含)时,测量允许偏差为±2mm; III、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 mm以上时,其测量允许偏差应不大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的10%。 ②检测仪器的最大量程应满足被测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③检测仪器应能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使用; ④满足在圆曲面上使用。 4.2、钻孔取芯机或同等功能的冲击钻 ①取芯或钻孔直径以不大于3cm为宜;

钢筋保护层作业指导书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检测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 50344-200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JGJ/T 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3仪器设备 钢筋位置测定仪。 4检测目的 检测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资料收集 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 1工程名称、结构及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 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 3混凝土中含有的铁磁性物质; 4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结构构件中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 5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6现场检测 6.1抽样原则 6.1.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选定。 6.1.2 对梁、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 6.2测区、测点的布置 6.2.1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6.2.2 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6.2.3 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1点; 6.2.4 在测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须标记检测范围内设计间距相同的连续钢筋轴线位置,连续量测构件钢筋的间距。 6.2.5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选取不少于30%的已测钢筋且不应少于6处(当试剂检测数量不到6处时全部选取),采用钻孔、剃凿等方法验证,并填写相应的记录表: ①认为相邻钢筋对检测结果有影响时; ②钢筋工程直径未知或有异议; ③钢筋实际根数、位置与设计有较大偏差; ④钢筋以及混凝土材质与校准试件有显著差异。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间距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检测 1.适用范围 1.1适用于测定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的间距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2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方法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修正。 1.3局部破损方法适用于少量结构测点的抽样检测,其检测准确性较高,也可与非破损检测方法结合使用。 1.4非破损检测方法因对被检测结构无损伤,适用于大量结构构件、大面积检测。 1.5所选择的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1.6对于具有饰面层的构件,其饰面层应清洁、平整,并与基体混凝土结合良好;饰面层主体材料以及夹层均不得含有金属,对于含有金属材质的饰面层应进行清除。如不能清除,在检测时对检测数据有影响的构件,须与委托单位协商,对样本进行更换。 1.7对于厚度超过50mm的饰面层,宜清除后进行检测,或者钻孔验证;不得在架空的饰面层上进行检测。 1.8对于含有铁磁性原材料的混凝土应进行足够的实验室验证后方可进行检测。 2.技术依据 2.1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2 JGJ/T 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3.检测仪器、设备 3.1检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目前本中心所采用的设备为PROFOMETER 4钢筋定位仪和KON-RBL(D+)钢筋位置测定仪两种,均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 3.2当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60mm时,本中心的仪器设备检测误差满足不大于1mm的要求;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60mm时,宜采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修正。 3.3仪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正常情况下,仪器校准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当发生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对仪器进行校准: 3.3.1新仪器启用前 3.3.2超过校准有效期限 3.3.3检测数据异常,无法进行调整 3.3.4经过维修或更换主要零配件(如探头、天线等) 3.4由于中心采用电池供电的仪器,进入施工现场检测前应确保设备电源充足,检测结束后应对仪器进行保养。 3.5仪器在检测前应进行预热或调零,调零时探头必须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4.环境条件 4.1环境温度:-10℃~+40℃,严禁在>50℃的环境下使用设备。 4.2相对湿度:<90%RH 4.3检测现场周围无强交变电磁场;仪器设备不得长时间阳光直射。 5.检测程序 5.1构件选取及测点数量要求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检测报告

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位置及钢筋直径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检测方法: 检测地点: 检测日期:

试验检测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报告签发人: 声明: 1、本报告无本公司“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2、未经本检测公司书面批准,不得复制试验报告。 3、报告无试验、审核、签发人签章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 5、如对检测报告有异议,可在报告发出后15日内向本公司书 面提出。 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 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 日内给予答复。

目录 -项目概况 (1) 二、检测目的及依据 (1) 三、检测内容 (2) 四、现场检测 (2) 五、检测结果 (3) 六、检测结论 (3) 七、混凝土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 (4)

一、工程概况 介绍项目的一般情况,包括工程的名称,工程建设的地点,分别列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名称。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图纸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本次进行计量认证的现场评审,选用实验室的钢绞线进行试验。 二、检测目的及依据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位置很大程度上与施工有关,而其又对构件(尤其是受弯构件)的结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国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钢筋移位是常见的通病,因此《规范》规定控制“钢筋移位”作为实体检测的项目。传统的隐蔽工程验收作为钢筋检查的最后关口并不严密,而在实体实验中增加对钢筋移位的检测就克服了这个缺陷。这对于强化验收,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结构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检测依据标准及代号: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三、检测内容 1 设定好仪器量程范围及钢筋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钢筋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读取指示保护层厚度值。每根钢筋的同一位置重复检测 2 次,每次读取1 个读数。 2 对同一处读取的2 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大于1mm 时,应检查仪器是否偏离标准状态并及时调整(如重新调零)。不论仪器是否调整,其前次检测数据均舍弃,在该处重新进行2 次检测并再次比较,如2 个保护层厚度值相差仍大于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第二章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 总 则 1.0.1 为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统一本省混凝土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提高各检测单位检测精度,制定本检测规程,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依据标准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位置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1.0.3 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除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1 术语 2.1.1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检测方法 由单个或多个线圈组成的探头产生电磁场,当钢筋或其它金属物体位于该电磁场时,磁力线会变形。金属所产生的干扰导致电磁场强度的分布改变,被探头探测到,通过仪器显示出来。如果对所检测的钢筋尺寸和材料进行适当的标定,可以用于检测钢筋位置、直径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1.2雷达仪检测方法 由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从与混凝土中电学性质不同的物质如钢筋等的界面反射回来,并再次由混凝土表面的天线接收,根据接收到的电磁波来检测反射体的情况。 2.1.3实际钢筋保护层厚度 对于光圆钢筋,为混凝土表面与钢筋表面间的最小距离,对于带肋钢筋,其值如图2.1.3所示。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C 01 图2.1.3 带肋钢筋保护层厚度C i≈C1 2.1.4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

检测时仪器显示的钢筋保护层厚度 。 t C ? 2.1.5钢筋的示值直径 检测时仪器指示的钢筋直径。 2.1.6钢筋位置的测试偏差 仪器所指示的钢筋轴线与钢筋实际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2.2 符号 C t i —— 第i 个测点指示钢筋保护层厚度; C t i m ,—— 第i 个测点指示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平均值; C 0—— 探头垫块厚度; η —— 修正系数; S —— 钢筋平均间距。 3 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检测 3.1 一般规定 3.1.1 应根据所测钢筋的规格、深度以及间距选择适当的仪器,并按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3.1.2 采用电池供电的仪器,检测中应确保电源充足,检测结束后应对仪器及电池进行保养。对于既可采用电池供电,也可采用外接电源供电的仪器,应该在两种供电情况下分别对仪器进行校准。 3.1.3 仪器在检测前应进行预热或调零,调零时探头必须远离金属物体。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3.1.4 检测前宜具备下列资料: 1 工程名称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 2 结构或构件名称以及相应的钢筋设计图纸资料; 3 混凝土是否采用带有铁磁性的原材料配制; 4 检测部位钢筋品种、牌号、设计规格、设计保护层厚度、结构构件中是否有预留管道、金属预埋件等; 5 必要的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 6 检测原因。 3.1.5 根据钢筋设计资料,确定检测区域钢筋的可能分布状况,并选择适当的检测面。检测面宜为混凝土表面,应清洁、平整,并避开金属预埋件。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案说明

一、编制依据 1.1《太原富力城一期办公3商业7综合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 国家和山西省规范、标准、规定(表1-1) 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 1《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现行 2《高层建筑砼结构工程技术规程》现行 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现行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现行 5《山西省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现行 二、工程概况 2.1总体设计概况 本工程为“太原富力城一期办公3、商业7综合体”,场地位于太原市中心区北部,晋安东街7号,办公3#为地下2层,地上19层,框筒结构,商业1为地上6层地下2层,商业2为地上6层地下3层,商业3地上5层地下2层。基础形式为柱墩—筏板基础,±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846.700米。 2.2结构设计概况 1)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等级一级,耐火等级一级。 2)房屋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防水等级二级。 3)材料 a.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45,地下室外墙混凝土强度等级C50,

其设计抗渗等级均为S8;基础垫层C15;办公区:墙柱强度等级-4至1层C50,2至3层C45,4至7层C40,8至顶层C35,梁板的强度等级-4至-2层C35,-1至顶层C30;商业区:墙柱强度等级:-4~-2层:C50,-1层:C45,1层:C40,2层:C35,3层以上:C30,梁板的强度等级:-4~-2层:C35,-1~顶层:C30;构造柱、圈梁、压顶梁、过梁、栏板等,除结构施工图中特别注明者外均采用C20,外露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采用C30。 b.本工程钢筋主要型号为HPB300、HRB300、HRB400,设计钢筋直径为 6.5mm-32mm,见表1-1 钢筋工程设计情况一览表,进场钢筋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钢筋连接根据设计要求,直径大于等于16mm钢筋均采用直螺纹连接接头。小于16mm钢筋采用搭接或焊接接头。 表1-1 钢筋工程设计概况一览表 序号部位钢筋型号直径备注 1 地下室底板HRB400 22~3 2 mm 筏板受力筋、下柱墩柱筋 2 竖向结构HRB400 12~28 mm 框柱筋、核心筒剪力墙筋、暗 柱筋、箍筋 3 梁板结构HRB400 8~28mm 框架梁、梁、板、 4 填充墙HPB300HRB400 6.5~10 mm 拉结筋、箍筋、构造柱纵筋 c.焊条:HPB300钢筋采用E43xx型,HRB335、HRB400钢筋采用E50xx 型,钢筋与型钢焊接随钢筋定焊条。 4 )基础工程 a.基础形式:筏板基础;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之间应设置沉降后浇带,位置详见基础平面图。该后浇带应自基础开始每层皆设,直至屋顶 b.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要求(170711)

关于结构实体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相关要求 一、优质结构工程 结构实体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单位在工程评优复审前应对具备检测条件的楼层委托检测机构进行分段检验,监督科室(县区监督机构)应在工程申请复审时严格审查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段检验报告。 二、分段验收的结构工程 结构实体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时,施工单位应对分段验收部位委托检测机构进行检验,监督科室(县区监督机构)应在审查技术资料时对钢筋保护层厚度分段检验报告进行检查。 三、结构实体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结论评价 (一)进行分段结构实体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时,构件检测数量应按照分段工程的实际情况均匀分布选取,检测比例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要求; (二)分段结构实体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报告可注明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合格率实测值,不进行评定;若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大于规范允许偏差1.5倍的,应评定结果; (三)检测机构对分段实施钢筋保护层检验的,在最后一次检验完成后,应对该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情况出具完整检测结论。 四、结构实体检验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合格的处理

(一)结构实体检验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二)检测机构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性能鉴定检测时,依据《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相关要求,需同时检测构件截面尺寸,并符合以下规定: 1.应将设计要求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相同的同类构件作为一个检验批,以确定受检构件的数量; 2.随机抽取构件,对于梁、柱类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对于墙、板类应抽取不少于6根钢筋(少于6根钢筋时应全检),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3.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规定,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鉴定检测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如检测机构鉴定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核算认可能够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在检测机构鉴定检测达不到设计要求、且经原设计单位核算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验批,应进行返修或加固处理。经返修或加固处理后,满足安全及使用功能要求时,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的要求予以验收。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及评定

第三章 构件实体检测 3.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3.1.1 检测方法 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电磁检测方法进行无损检测,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需确定被测构件中钢筋的大致位置、走向和直径。测试区选择表面比较光滑的区域,以便提高检测精度。 3.1.2 检测结果 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平均值n D 应按式(3-1)计算: n 1 n = ni i D D n =∑ 式(3-1) 式中:ni D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精确至0.1mm ; n ——测点数。 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应按式(3-2)计算。 ne D =n D -P D K S 式(3-2) 式中:D S ——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值标准差,精确至0.1mm ; D S P K ——判定系数,按表3-1取用。

表3-1 钢筋保护层厚度判定系数 应根据检测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ne D 与设计值nd D 的比值,按表3-2的规定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度。 表3-2 钢筋保护层厚度评定标准 常洪桥钢筋保护层厚度测试数据及评定结果见表3-3。

表3-3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及评定

根据常洪桥设计图纸,主梁底板与墩台保护层厚度为35mm。由表3-3可知:常洪桥主梁底板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推定值为34mm,主梁评定标度为1,表明钢筋保护层厚度对结构受力钢筋耐久性影响不显著;墩台竖向钢筋保护层厚度推定值分别为31mm、30mm,0#墩台、1#墩台评定标度为2,表明钢筋保护层厚度对结构受力钢筋耐久性有轻度影响。

钢筋保护层厚度及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有关规定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 保护层厚度为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构件的受力钢筋粘结锚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过大的保护层厚度会使构件受力后产生的裂缝宽度过大,就会影响其使用性能(如破坏构件表面的装修层、过大的裂缝宽度会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设计中是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过大的保护层厚度还必然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2.1条,规定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一般设计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规范》关于混凝土保护层的其它规定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