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习题2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 北师大版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提出这一重要论述的会议是()A.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小聪暑假来到偏僻的农村老家,看见村里一大宅门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3.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右图这幅夸张的宣传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进行4.“每个生产队办一个食堂,社员家里不开火,铁锅铜勺都献出去大炼钢铁,只管到时候到食堂打饭打菜。

”这种现象发生在()A.抗日战争时期B.人民解放战争时期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5.森林被誉为人类的“天然氧吧”,随着对各种环境问题的重视,人类越来越客观的认识到森林的作用。

1958年,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森林覆盖率大幅度的下降,造成此变化的原因是()A.人口快速增长B.商业性采伐增多C.退耕还林D.“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6.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③苏联撕毁合同④自然灾害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7.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8.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

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事件时间结果“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成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三大改造1953-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大跃进”1958年开始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D.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导学案及习题答案

八年历史下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导学案及习题答案课型:展示反馈课 执笔:高元玲 审核:东山中学历史备课组 时间:2012-3.4【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

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能说出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3.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探索、曲折、发展贯穿十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但其主流是前进的。

【学习流程】一、自学与交流:(10分钟)(一) 自学提示 : 1、学生自学教材2、重点: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问题(1)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2)什么叫“一大二公”,一大二公对民主农业生产有好处吗?(3)你相信“大跃进”中那些提出的高指标吗?为什么?(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给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为什么说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二)个人默学课本(8分钟) (三)小组交流(2分钟)二、展示与质疑:展示问题⑴至(4)提示:①展示学会的②方式可多样③以小组为单位 三、点拨与归纳:教学反思:四、检测与反馈:一、选一选(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2.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的是 ( ) A .1921年中共“一大” B .1945年中共“七大”C .1956年中共“八大”D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 3.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 )A.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C.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4.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 A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发展C .经济建设速度一定要慢D .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一定符合客观经济规律5.新华社消息: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城管大队已收的一亩零七厘五中稻田,获得亩产十三万零四百三十四斤十两四钱的惊人纪录。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巩固一、选择题1.某地一家院门上有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幅对联大致出现在()A.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B. 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C.“大跃进”运动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3.“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 )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A.鞍山大型轧钢厂 B.两弹一星C.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武汉长江大桥5.《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6.下列关于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了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现状B.为了执行中共“八大”所定的任务C.为了贯彻1958年总路线D.建设社会主义时急于求成7.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这个场景发生在()A.“文化大革命”期间B.“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8.观看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漫画可能出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哪一运动中?()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9.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指()A、农村纷纷实行赎买政策B、农民踊跃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规模开展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10.“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C.一五计划的成就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11.下图是根据盐城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

第4课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

第4课 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

《第4课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一、选择题1.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一个艰辛曲折的历程,其中开始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艰辛探索的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八大二次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2.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B.由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大炼钢铁运动D.进行“大跃进”运动3.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最主要的是()A.严重的自然灾害B.“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4.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图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迅速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撤走苏联的专家5.漫画能反映一个时期的时代特征,观看右图这一漫画,它可能出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什么时期的宣传画?()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文化大革命”6. 1958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出现失误原因是()①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③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④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7. 历史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途径之一,请看一则材料:“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

”这里的“国家主席”指的是“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A.彭德怀B.刘少奇C.贺龙D.朱德8.“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训,它留下的教训中不包括()A.要正确认识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和社会的主要矛盾B.要以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C.要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D.发展经济必须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国情9.在我国对农村进行的四次土地政策中,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下列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共八大召开②“九一三”事件③“文化大革命”开始④“四人帮”被粉碎A.④③②①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④③①②二、材料题材料老人依旧清楚地记得那个疯狂的年代:作为学生的他,戴着红卫兵的袖章,四处张贴大字报,批斗所谓的“牛鬼蛇神”……(1)根据材料,那个疯狂的年代是什么事件?(2)此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3)此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是什么?《在艰辛探索中曲折前进》练习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八大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历史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历史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题

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历史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

因此,精品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这篇八年级历史同步练习历史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八大的主要内容之一,③是关于八大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的表述,④是八大方针路线的贯彻情况。

而②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是在( )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
 答案:C 解析:1958年5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这句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成果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习题4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习题4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选择题1. (2010 •威海)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 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

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①中共八大的指引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 (2008 -长沙学业)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

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世纪()A.二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五十年代D.七十年代3. (2009 •泰安中考)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实施“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共“八大”4. (2008 -随州中考)“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材料题5. (2008 -南宁中考)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右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请你回答问题。

(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一节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2 )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蛮离簧云无农民怕伯誓天, 丁»―-J 亠Ttr 「- 才•・「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2.6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基础达标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2.6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基础达标课时训练 北师大版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

中共八大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三大改造”的决定2.小聪暑假来到偏僻的农村老家,看见村里一大宅门的灰墙上有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3.《半月谈》杂志在“共和国重大历史进程——我的亲历”栏目中,刊登了老农回忆的一则顺口溜:“说炼钢,就炼钢,无论工农兵学商;遍地筑起烽火台,人喊马叫砍树忙。

商店关门改了行,农民背矿不收粮,学生运矿用衣兜,干部怠慢批县长,矿石烧红就是钢,炼出民众好思想。

”其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应为(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土地改革时期4.(2010·东莞学业考试)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1960年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以上歌谣称赞的是( )6. 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春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7.刘少奇曾到濉溪县卧龙湖视察工作,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水稻亩产为2万8千斤时,他皱起了眉头,连连说:“怎么可能?怎么可能?……”导致刘少奇“皱起了眉头”的主要原因是该汇报( )①不符合当时总路线的精神②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③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④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下表为我国1957~1960年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习题4.doc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习题4.doc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选择题1.(2010 -威海)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 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

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①中共八大的指引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2008・长沙学业)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个场景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

这个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场景应该发生在20 世纪()A.二十年代B.三四十年代C.五十年代D.七十年代3.(2009・泰安中考)下列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不正确的是()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实施“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中共“八大”4.(2008 •随州中考)“大跃进”运动时一幅壁画上写道: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这是下列哪些“左”的错误的表现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材料题5.(2008 •南宁中考)李明对书上的二幅图片(右图)感到十分不解:自己家种的水稻没有大人高、萝卜没有脸盆大,为什么图画上的水稻高耸入云、萝卜硕大赛驴?这究竟是不是真实的现象?请你回答问题。

(1)“水稻比天高”、“萝卜比驴大”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历史时期?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2)它给我们留下什么历史教训?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水稻?云天雀伯伯乐«一个萝I、千斤重两头毛驴拉材料一:大会分析了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对国内的主要矛盾做出了科学的论断,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己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填空题
中共八大:
八大召开的思想准备:年,毛泽东作了的报告。

中共八大召开: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开始于:年,中共会议。

高潮:全国掀起了的群众运动。

全国农村大办。

后果:①高指标、、、“共产风”等错误泛滥。

②工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

③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

简答题
1.想一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哪些严重后果?
2.议一议:人民公社在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好处吗?
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的是 ( )
A.1921年中共“一大” B.1945年中共“七大”
C.1956年中共“八大”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
2.中共八大会议上提出的我国当时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大跃进运动开始于哪一年? ( )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4.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 )
①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②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
③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忽视了客观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七千人大会”主要内容? ( )
A.会议充分发扬民主B.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C.会议分析和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的缺点、错误和教训
D.中央主要领导人分别在会上做了自我批评
6.大约在下列( )事件发生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三大改造完成
7.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 )
A.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8.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
①反映了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经济面貌的普遍愿望
②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③盲目求快是其主要特征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中共八大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因为:( )
A.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方针 B.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C.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作出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的思想10.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发展
C.经济建设速度一定要慢 D.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一定符合客观经济规律11.新华社消息: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城管大队已收的一亩零七厘五中稻田,获得亩产十三万零四百三十四斤十两四钱的惊人纪录。

根据所学知识,它是()时期的产物。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 C.大跃进 D.改革开放
12.下列不属于人民公社化的特点的是:()
A.浮夸风 B.公有化程度高 C.“一大二公” D.规模大
13.公共食堂普遍在中国出现是在()年。

A.1957 B.1958 C.1960 D. 1961
14、1960年粮食、棉花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油料跌落到建国时的水平,轻工业生产急剧
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
A.自然灾害 B.苏联逼债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没有良种,粮食产量不高15.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不包括:()
A.调整充实 B.瞎指挥 C.高指标 D.共产风
16.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和挫折,以下有关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现了象“大跃进”这样的左倾错误 B.工农业生产遭受过严重破坏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 D.出现了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17.有一场运动的发动反映了曾长期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愿望,但它却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这场运动是指()
A.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生产运动 D.延安整风运动
18. “大跃进”时期的壁画,画左上角有一首诗是: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你认为这是典型的()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19.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办起人民公社的地方是()
A.农村 B、工厂 C.部队 D.机关
连线
20.请同学们把左右两组有联系的选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毛泽东 a.1962年底
②中共八大 b.“一大二公”
③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c.《论十大关系》
④人民公社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
⑤国民经济开始复苏 e.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材料题
21. 材料一:图片——河南信阳郊外的土高炉群
材料二:“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
材料三:“大跃进”时壁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以上三则材料均出于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这一时期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一那样的场面?
对于材料二、三所举之事,你认为可信吗?从中你有何感触?
22.阅读下列材料:
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在钢铁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在15年左右赶上英国。

这年12月,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正式宣布了这个口号。

1958年1月,中央又提出,我们要在15年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

在这以后,准备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美国……——《中国历史》(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材料中计划的提出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什么愿望?
(2)上述计划是否切实可行?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