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棉颜色级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
毛条混色的配色模型研究及其配色软件的开发的开题报告

毛条混色的配色模型研究及其配色软件的开发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毛条混色是一种常见的纺织行业中的颜色配色技术,用于制作彩色面料。
毛条混色工艺的配色模型研究和配色软件的开发,对于提高面料色彩品质、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只有一些纺织企业自行开发了毛条混色软件,对于大多数小型纺织企业来说,还没有一种方便快捷的毛条混色软件,这给纺织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旨在研究毛条混色的配色模型,并开发一款方便快捷的毛条混色软件。
研究内容包括:毛条混色的配色原理和配色模型的建立、毛条混色软件的需求分析和设计、毛条混色软件的开发和测试。
研究目标是实现一款毛条混色软件,能够满足纺织企业的配色要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作成本。
三、研究方法1. 搜集相关文献,对毛条混色的配色模型进行梳理和分析;2. 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纺织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3. 根据实际需求,分析毛条混色软件的功能和设计;4. 开发毛条混色软件,并进行测试、改进。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完成本研究后,预期将得到以下结果:1. 毛条混色的配色模型和原理得到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2. 开发出一款方便快捷的毛条混色软件,解决纺织企业在配色上的困难和制作成本问题;3.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质量,使纺织企业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五、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毛条混色是纺织行业的常见技术,研究配色模型和软件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 现在很多小型纺织企业没有自己的毛条混色软件,市场需求很大;3. 本研究的开发成本较低,技术难度不大。
六、研究进度计划1. 第一阶段(1个月):搜集相关文献,对毛条混色的配色模型进行梳理和分析;2. 第二阶段(2个月):通过调查和访谈,了解纺织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使用情况;3. 第三阶段(2个月):根据实际需求,分析毛条混色软件的功能和设计;4. 第四阶段(3个月):开发毛条混色软件,并进行测试、改进;5. 第五阶段(2个月):撰写毛条混色的配色模型研究及其配色软件的开题报告及论文。
染色棉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探讨

.
6.
山 东 纺 织 科 技
20 0 8年第 6 期
上 半 部 长 度 整 齐 度 马 克 隆值
加
一
伸 长 率
成 熟度 比
短 纤 维
一 。一叭 # * *7 m 三 *
表 3 染 色 棉 偏 相 关 系 数
量 。在对染 色 棉 品质 进行 综 合评 价 时 , 系数 选 权
霉
3 . 9 5 1 3 . 3 4 8 3 . 5 4 2 3 . 2 3 5 3 . O 2 5 3 . 5 2 2 3 . 1 1 8
3 . 6 1 3 3 . 1 O 8
壹
1 . 4 1 8 8 2 . O 8 1 . 8
7 8 . O
8 O . O 8 1 . 2 7 8 . 2
染 色棉 是原棉 经 过煮练 、 色工 艺后 获得 的 。 染
在 这一过 程 中原 棉 因 受 碱 的作 用 , 分杂 质 已去 部 除, 由于 染 色 后 棉 纤 维 的 天 然 卷 曲减 少 , 蜡 熔 棉
化, 加上染 料分 子 的渗 透 , 维发 涩 、 纤 弹性 差 、 松 蓬 度下 降 , 在大 量 的扭结 现象 和结 块 现象 , 存 致使 各
3 3 O. 2 2 . 7 9 5
9 2 . 9 l . 1 O 6
1 . O 88
2 .3 9 2 2. 8 89
1 . 5 1 6 1 . 6 2 3 1 .7 2 3 1 . 4 1 7 1 . 6 4 3 1 . 3 2 9 1 . 4 3 3 1. 3 73
20 0 8年 第 6期
山 东 纺 织 科 技
・5 ‘
染色棉 品质综合评价模 型探讨
颜色级指标配棉要求简析

颜色级指标配棉要求简析王士心(中国纱线网网友)摘要:通过对国家新标准GB 1103.1—2012中关于颜色级的分析,探讨了新标准下对配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阐述了对配棉方案的内在质量指标和颜色差异的控制措施,通过实例介绍了配棉质量控制程序,提供了混棉参考指标。
关键词:配棉;颜色级;黄度;纺纱均匀指数;内在质量指标;色差棉花国家新标准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已经于2013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标准的显著特是以颜色级取代了使用近40年的品级指标,实现了颜色级指标的仪器化检验。
新标准的实施对棉纺企业的配棉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GB 1103.1-2012的分析1.1 新老标准的对比分析要用好棉花新标准,就必须对新旧标准的主要区别,新标准的主要特点和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和学习。
新老标准的主要区别见表1。
表1 细绒棉新老标准对比分析项目新标准老标准质量指标色泽级品级评级要素黄度(+b)、反射率(Rd ) 色泽特征、轧工质量、成熟程度评级方法根据HVI测试仪检测数据评定,属于定量评定,比较客观;也可由检验员人员根据实物标准进行感官检验。
主要依靠检验员的主观来评定,需要检验人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实物标准品级评定与轧工质量分别制做了实物标准,方便色泽特征与轧工质量的详细划分。
只有品级的评定,没有轧工质量的评定。
轧工质量须根据文字描述来判断,比较抽象,不便于掌握。
评级划分按黄度(+b)和反射率(Rd )共为13个级,白棉3级为颜色标准级。
品级按色泽特征、轧工质量和成熟程度分为1-7级,3级为品级标准级。
长度划分取消了“六、七级棉花的长度均按 25 毫米计,记为25.0mm”的限制。
六、七级棉花的长度均按 25 毫米计,记为25.0mm。
轧工质量根据皮棉外观形态粗糙及所含疵点种类的程度,轧工质量分好(G)、中(M)、差(W)三档,每档均有具体的参考指标,并分别制做了实物标准。
棉花颜色级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分 别测试3次 后取 均值 。
2.2 试 验仪 器
三 恩 时 公 司 N S 800分 光 色 差 仪 I 1 (照 明 光 源 :
组 合 LED光 源 . 照 明 方 式 : 45。/0。. 感 应 器 硅 光 电
二 极 管 ,积 分 球 尺 寸 : 中 5 8mm , 测 量 波 长 范 围 :
收 购 的 重 要 定 价 依 据 ,需 要 快 速 检 测 棉 花 颜 色 级 。本 研 究 根 据 颜 色 级 的 检 测 原理 选 用 了 国 内 外 几 种 常 用 颜 色 检 测 仪器 .尝试建立这 些仪器检测反 射率和黄 色深度与标称 值 之 间的回归函数 .研 究使用 常用便 携式仪器 检测棉花 颜色 级 的可 行 性 。
目前 .各级纤维检验部 门均采用美 国乌斯 特公司生产 的HVI纤 维 检 测 仪 检 测 棉 花 颜 色 级 指 标 。 HVI纤 维 检 测 仪 通 过测 试皮棉 的Rd ̄[1+b参 数 .根据GB 1103.1附录B颜色 分级图 中所规定 的数据 .确定皮棉 的颜色级 别 。
由于HVI仪 器体 积较大 (工作 占地面 积lOm 左右 ) . 对工作 环境要求较 高 ,检测流程 较为复杂 ,难 以满足 颜色 级 的 快 速 检 测 要 求 。 尤 其 是 棉 花 收 购 现 场 颜 色 级 是 棉 花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科 技 支撑 计 划 子 课 题 (20l5BAD19B04.02。01《籽 棉 颜 色 分级检 测技 术研 究》) ,安徽省科技 攻 关项 目 (1501031112《棉 花加工企业棉 花品质保 障关键 技术研 究》 ) ,安 徽省 自然基金项 目 (1708085QC61)
棉花颜色级快速 检测方法研 究
浅谈棉花颜色级指标在配棉中的应用

浅谈棉花颜色级指标在配棉中的应用作者:陈兆顺来源:《中国纤检》2014年第11期新棉花标准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用颜色级分级体系取代品级指标,推出了全新的满足仪器化检验要求的颜色级指标,颜色级指标在纺织配棉中对色差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纺织企业在配棉时对原棉色泽差异的控制可以减少色差的产生。
主体颜色级和混合棉颜色级GB 1103.1—2012《棉花第1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规定,主体颜色级“按批检验时,占有80%及以上的颜色级,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且类型不超过2个,级别不超过3个”。
主体颜色级的规定对棉花组批以及纺织配棉中的混合棉颜色级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主体颜色级中强调其余颜色级仅与其相邻,决定了一批棉花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指标在颜色分级图上呈现为片状分布。
这样可以确保混合棉颜色级在颜色分级图上呈连续片状分布,一批棉花中的其余颜色级与另一批棉花其余颜色级重叠的可能性增大,减少混合棉颜色级在颜色分级图中呈散射状分布,提高混合棉颜色级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混合棉颜色级对棉纱色差的影响在纺织配棉中,配棉需根据纺纱品种不同的质量要求,将不同特性指标的原棉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混合棉。
棉纱色差的产生主要是原棉成熟度差异过大引起的颜色和吸色率的差异,在混棉时混棉不匀出现的染色差异。
而原棉成熟度是棉花质量的一项内在综合性指标,与原棉的反射率(Rd)、马克隆值有着密切的关系,成熟度正常的棉花,精亮而有光泽,吸色性能好,织物染色均匀。
混合棉颜色级根据配棉成分中各组合批棉花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值的平均值表示,要保持混合棉主体颜色级的稳定,就要控制配棉过程中每次接批棉花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的极值和混合棉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值的变异系数(CV)。
混合棉中主体颜色级的稳定,相对较小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值的极差,是控制棉纱色差的关键指标之一。
不同色彩棉花抗旱性鉴定指标及评价

摘 要 以抗 旱 性 不 同 的 白棉 、 棕 棉 和 绿 棉
品种( 品 系) 为试 验 材 料 , 应 用 多元 统计 分 析 的理 论与方法 , 研 究 了不 同 水 分 亏 缺 灌 溉 条 件 下 花 铃
分胁迫条件下 , 棉 花 自身 可 以通 过 增 加 或 减 少 可 溶性糖 、 游离脯氨酸 、 甜菜碱 等渗透 调节物 质 , 改
敏感程度不 同的 P r o 代谢 调节机制 , P r o 可以作为 棉花抗旱 性 的参考 性 生理 指标 。李少 昆 等 研
究表 明 , 随 干 旱 时 间延 长 , 棉 叶 颜 色 逐 渐 由 绿 变
棉花为我 国重 要 的经 济作 物 , 受气候 变 暖影
响, 棉 花 产 区 水 资 源 日益 匮 乏 , 生 态 环 境 的 进 一
从不 同角度研究 了 白色棉花抗旱 性 , 但对彩 色棉
s e e d l i n g s t a g e a n d a g r o n o mi c c h a r a c t e r s 、 b i o l o g i c a l y i e l d、 s t a l k b r i x d e g r e e o f s we e t s o r g h u m a t ma t u r a t i o n s t a g e a n —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h a b i t a t s c o n d i t i o n .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r e s u l t s we r e a s f o l l o w e d: t h e g r o w t h s p e e d o f s we e t s o r g h u m w e r e
探讨仪器化检测棉花颜色级指标

探讨仪器化检测棉花颜色级指标作者:韦超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3期随着国家“GB 1103.1—2012锯齿加工细绒棉标准”的正式颁布和实施,棉花颜色级的检测就由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来完成了。
但是随着中国细绒棉棉花色征图的不断完善,中国细绒棉颜色分级图在新的棉花细绒棉标准GB 1103.1—2012中的确立,棉花快速检测仪检测出的颜色级结果是否科学、准确,数据是否稳定、可靠,是否具有社会公信力,直接关系到棉花交易双方、用棉单位的切身利益。
因此就大容量棉花快速检测仪检测棉花颜色级的数据指标,与各位同仁进行共同探讨和分析,如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棉花颜色级的由来及测试初级原理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仪器可以直接测试出棉花的颜色等级,棉纤维样品的颜色等级是通过测试样品的反射率Rd和黄度+b来共同确定的。
这个客观的方法是Nickerson和Hunter在19世纪40年代早期为了确定USDA(美国农业部)棉花颜色等级标准时开发的。
现在人们更多地用大容量棉纤维快速测试仪的颜色测试系统测试出棉花反射率Rd和黄度+b确定棉花的颜色等级,以取代棉花分级师的感官观测。
反射率表示了棉花样品反射光的明暗程度,对应于Nickerson/Hunter颜色等级图中的反射率Rd。
黄度表示棉花样品黄色色调的深浅程度,对应于Nickerson/Hunter颜色等级图中的+b ,两者一起决定仪器测试得到的棉纤维的颜色等级。
大容量棉纤维快速测试仪也只是测试出棉花的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以下简称黄度)的数值,根据反射率Rd和黄度+b在中国棉花颜色分级图中的坐标位置最终确定棉花的类型和级别。
(中国细绒棉棉花颜色分级图见图1)目前,全世界对于原棉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验证的仪器有USTER公司生产的HVI900 CLASSING、AFIS PRO、AFIS PRO2、MF100、HVI700、HVI1000和我国自主研制的国产XJ128、XJ129,印度生产的Premier ART自动快速测试仪。
断想:棉花颜色级检验

断想:棉花颜色级检验马平【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3(000)011【总页数】1页(P75)【作者】马平【作者单位】吐鲁番地区纤维检验所【正文语种】中文1.颜色级的优越性。
按照新标准,棉花按颜色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共13个颜色级。
颜色级的特点就是溯源性强、覆盖面广、仪器可测试性高。
所以使用棉花颜色级指标取代品级,就可以保证颜色级的最终溯源性,顺利地过渡到仪器检验,从而实现科学性、普遍性、权威性检验。
2.品级与颜色级的共同点。
品级反映了棉花质量,颜色级也是反映了棉花质量,二者的基本共同点,是相辅相成的,不是根本上对立的分级体系。
虽然本质上都是表现棉花质量的评判方法,反映结果的基本趋势是一样的,但需要强调的是:颜色级和品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确定颜色级和品级的判断方法有本质上的区别。
颜色级的确定要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先依据棉花的黄色深度判定类型,再按照棉花的明暗程度确定级别,不考虑棉花的成熟程度和轧工质量。
3.值得注意的问题。
通过我所感官颜色级检验以及抽检结果的情况来看,感官颜色级检验结果和抽检结果的相符率不是很理想。
主要原因是颜色级检验主要考虑两个指标,即反射率和黄度,对人眼刺激比较大,长时间检验人的眼睛就会疲劳,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棉样处于同一类型级别间的临界位置,这样在感官检验时就容易出现误差。
4.关键在于学习和实践。
目前感官颜色级检验对于大部分棉检员来说还是一个需要学习的新知识,要尽快投入颜色级检验工作,提高检验水平,首先要认真学习新标准,领会新标准的内容;其次要在实践中反复学习和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检验水平。
另外,还要经常和验证单位进行目光比对,这也是很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s t r a c t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o f c o t t o n b l e n d i n g c o l o r g r a d e e v a l u a t i o n mo d e l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
Co t t o n Bl e n d i n g Co l o r Gr a d e Ev a l u a t i o n Mo d e l a n d
I t s App l i 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Q i u Z h a o b a o
Ba s e d o n t h e i mpl e me n t o f GB 11 03. 1 —_ 2 Ol 2 Co t t o n Pa r t 1 S a wt o o t h Pr o c e s s i n g Me d i u m Co t t o n. c o me t h o d
第4 1卷
第 1 0期
择瑶 技术
Co t t o n T e x t i l e Te c h n o l o g y
2 0 1 3年 1 O月
混 棉 颜 色 级 评 价 模 型 与 应 用 研 究
邱 兆 宝
( 山东 青岛市纺织工程学会 )
闫 承 兰
( 山东东营市纺织纤维检验所)
i n d i c a t o r o f y e l l o w n e s s ( + b ) v a r i a t i o n c o e ic f i e n t s h o u l d b e c o n t r o l l e d w e l l , c r e d i b i l i t y o f b l e n d i n g c o t t o n c o l o r g r a d e
s h o u l d b e e v a l u a t e d .I n o r d e r t o p r e v e n t y a r n c o l o r d i f f e r e n c e s c a u s e d b y i mp r o p e r c o t t o n a s s o r t i n g, r e f e r e n c e s t a n d a r d o f
w a s p u t f o r wa r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b l e n d i n g e o t t o n c o l o r .I d e a s a n d me t h o d s o f f u z z y a s s o c i a t i o n w e r e u s e d, b l e n d i n g c o t t o n k e y
e f f i c i e n t i s mo r e t h a n 1 2 % . y a r n c o l o r d i f f e r e n c e wi l l i n c r e a s e s g r a d u a l l y .
关 键词 : 混棉 ; 颜 色级 ; 评 价模 型 ; 模 糊 关联 ; 黄度 ( + 6 ) ; 变异 系数 ; 色差 中图分 类号 : T S 1 0 4 . 1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1 . 7 4 1 5 ( 2 0 1 3 ) 1 0 - 0 0 0 1 - 0 4
摘要: 探讨混棉颜 色级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根据国家新标准 G B 1 1 0 3 . 1 0 1 2 《 棉花 第 1 部
分: 锯齿加 工细绒棉 》 的 实施 , 提 出了针 对混棉 颜 色方面的 配棉 方法 。运 用模 糊关联 的思想和方 法, 抓住 混棉 关 键指标——黄度 ( + 6 ) 变异 系数 , 对混棉颜 色级的 可信度进行 评价 。为 了防止 因配棉成 分组合 不 当而引起 纺 纱 色差 , 制 订混棉颜 色级参考标准 。实践证 明, 混棉颜 色级的黄度( + 6 ) 变异 系数超过 1 2 % 时, 色差将逐渐加重 。
( S h a n d o n g Q i n g d a o T e x t i l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Y a n C h e n g l a n
( S h a n d o n g D o n g y i n g T e x t i l e F i b e r T e s t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b l e n d i n g c o t t o n c o l o r g r a d e w a s d e v e l o p e d . P r a c t i c e s h o w s w h e n b l e n d i n g c o t t o n c o l o r g r a d e y e l l o w n e s s ( + 6 ) v a r i a t i o n C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