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an1.1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导学案1 刘勇强 - 副本

合集下载

政治生活导学案设计 1.1

政治生活导学案设计 1.1
A.权利真实B.权利阶级C.主体广泛D.主体平等
3.我国2014年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老百姓可以在“民告官”时采用口头方式起诉。这一规定方便了当事人行使诉讼权,显示了我国人民民主的
A.时代性B.真实性.全民性D.多样性
4.据报道,某市社区民警向居民作述职报告,接受本社区居民的民主测评。如果测评结果为不满意,被测评者将可能被调离现在的岗位。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
A.平等权B.任免权C.选举权D.监督权
5.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A.广泛性B.阶级性
C.平等性D.真实性
小高考专题
(2011).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这表明人民民主具有
A.广泛性B.阶级性
C.平等性D.真实性
(2012).2011年起,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参加这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的选民将达9亿多人。这主要表明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实现。自由、民主、也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二)突出重点
我国人民民主特点的体现
材料一:2011年我国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总数2884人,其中,工人农民551人,占代表总数的18.46%;知识分子631人,占代表总数的21.14%;干部968名,占代表总数的32.43%;其他480人。占代表总数的16.08%。
知识梳理
反思
启星中学高一年级政治学科导学案设计第1课时
课题
1.1人民民主专政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吴彬
审核者
杨慧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政治生活导学案1

政治生活导学案1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学习目标】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1.国家的性质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使用说明】1.根据预习案提示,认真研读教材第一课的第一框,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

2.在预习、熟记重点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提升理解能力,为课上小组展示做好准备。

3.拿出你的自信与学习激情,认真完成每一个内容,相信你是最棒的。

【课前自主学习】一、国家性质1、国家的本质:国家都是的工具。

2、国家的属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体(国家的性质)①决定因素:。

②类型:。

二、我国国家性质1、我国国家性质是。

(1)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是。

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

(2)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对实行民主,对实行专政(3)人民民主专政本质:。

2、民主方面------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如何理解我国新型民主的特点?)(1)人民民主广泛性的表现:①的广泛性;②的广泛性。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2)人民民主真实性的表现: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三大保障:、和保障;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我国在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3、专政方面------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专政?)(1)实施专政的对象:。

(2)实施专政的内容:。

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不受侵犯,保障,保卫。

4、民主和专政(1)民主,是指在范围内,按照和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具有鲜明的,民主总是属于。

[高一政史地]高一政治生活 导学案

[高一政史地]高一政治生活  导学案

高一政治生活《导学设计》课题: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监督(编号2.4)一、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公民拥有的民主监督权的内容;2、明确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种合法渠道;3、理解公民负责地行使监督权的意义和要求;4、能结合实例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说明:这是本课的重点,学习时要结合前面公民政治权利中的监督权以及如何行使公民的权利来理解,注意运用比较法。

二、新知扫描1、公民的民主监督权我们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和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或者的权利。

2、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渠道。

主要有:、,此外,、、等活动,是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3、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进行斗争,勇于使用规定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方式,坚持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三、基本问答1、什么是监督权?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有哪些?2、实行民主监督有什么意义?3、公民应怎样负责地行使监督权?4、有序的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有哪些区别?(P31页)四、深入探究前不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分析了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发现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

从“射猫猫”到“楼脆脆”,从“欺实马”(70码)到“钓鱼执法”,越来越多的舆论议题源于网络,兴于网络,最终引发全社会关注,形成热点。

(1)网络监督属于民主监督的何种方式?在我国,公民除此方式外,还有哪些监督方式或渠道?(2)网络监督为何深受广大网民的青睐?(3)作为公民,在利用“网络监督”手段时,应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监督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创新民主形式,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渠道,其中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

20XX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导学案全册精品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导学案全册精品

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导学案【课程导入】有人说金钱是魔鬼,是万恶之源;也有人说金钱是天使……你们认为金钱是魔鬼还是天使呢?【学习目标】1、商品的含义2、商品的基本属性3、货币的本质4、货币的职能【自主学习①】(5分钟)P4—P5情景一:小明家屋后长有野生竹笋,奶奶特地挖了三袋竹笋,其中,一袋竹笋留着在家吃,另一袋竹笋拿到邻居家换了一篮鸡蛋,剩下一袋竹笋则拿到集市上卖了100元。

思考:1、你认为哪些是商品?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吗?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吗?【合作交流】(5分钟)【展示交流、反馈精讲】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①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________②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________注意:判断是否为商品应从含义出发,①劳动产品②用于交换(两者缺一不可!)【拓展练习】1、下列哪些属于商品?为什么?( B )①空气、阳光②你家的自来水③救援物资④过期的牛奶⑤回收的废品A.①②B.②⑤C.③④D.④⑤二、货币1、产生的过程: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为媒介的交换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产生的标志: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4、本质:一般等价物【自主学习②】(3分钟)P5—P7情景二:2012年3月,小明家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价格为42万元的住宅商品房,其中首付现金12万元,在以后15年内分期付清银行贷款30万元以及8万元利息。

思考:①这里的42万元、12万元、30万元、8万元分别执行了货币的什么职能?②试着从时间上归纳一下,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

【合作交流】(5分钟)【展示交流,反馈精讲】三、货币的职能42万元——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观念上的货币,关键词是“标价”“价格”)12万元——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答案- 2.1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导学案4 刘勇强

答案- 2.1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 导学案4  刘勇强

班级 姓名 原平一中 高一政治生活 导学案5 编写:刘勇强第1页 共2页2.1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一、 课前导学:按问题在教材中标出知识点。

1.从选举人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2.从候选人角度划分,选举方式分为哪两种?各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3.制约选举方式的因素是什么?4.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是什么?5. 公民应如何行使好选举权利?6.公民行使选举权和参加民主选举有什么区别?二、基础巩固 1.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比,其优点在于( B ) A 、使选举进程快捷、高效 B 、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 C 、能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D 、能杜绝弄虚作假等情况的发生 2.既可以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也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竞争的选举方式是( D ) A .直接选举 B .间接选举 C .等额选举 D .差额选举 3.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之分,认识错误的是( C ) A.各有优点,也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B.都受一定的社会因素影响 C.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确定候选人 D.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差别在于是否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 4.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制度,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中,实行直接选举的是( A ) ①省级 ②自治州 ③县级 ④乡镇 A.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D ) A.人口比例B.地域条件C.国家性质D.国情 6.有人认为“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这观点( D ) A.是正确的,是公民正确行使自由选举权的表现B.是错误的,没有看到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C.是正确的,说明国家给公民充分的选举权D.是错误的,说明该选民的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三、能力提升1.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 C ) ①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 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③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④ 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⑤ 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选举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有( C ) A.某班同学投票选举自己的班长 B.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 C.某镇各户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投票选举D.某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 3. 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种竞选方式可能会( D ) ①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 ②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候选人的能力 ③使候选人向选民展示自己的管理理念 ④发生贿选现象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2004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选举委员可以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

高中思想政《政治生活》教案全册

高中思想政《政治生活》教案全册

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教案全册精品第一章:公民的政治生活1.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掌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自由权等。

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选举等。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难点: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

1.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新闻报道或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公民政治生活的关注。

讲解知识点:结合教材,系统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1.6 课后作业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章:国家的政治生活2.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掌握国家政治生活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

国家政治生活对公民生活的影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稳定等。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治生活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难点: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理解和参与。

高中思想政《政治生活》教案全册

高中思想政《政治生活》教案全册

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教案全册精品第一章:公民与政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民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到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理解公民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提高公民素养。

1.2 教学内容公民与政治的定义及关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我国的政治制度公民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公民素养1.3 教学重点公民与政治的关系公民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的政治观念和公民素养1.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1.5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与政治的关系,我国的政治制度等基本概念。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政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公民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让学生认识到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2 教学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意义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方法2.3 教学重点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意义2.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2.5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的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第三章:公民的参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渠道和方式。

让学生认识到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提高公民素养。

3.2 教学内容我国公民参与的渠道和方式公民参与的意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提高公民素养的方法3.3 教学重点我国公民参与的渠道和方式公民参与的意义3.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提高公民素养3.5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我国公民参与的渠道和方式。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导学案--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导学案.doc

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导学案--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导学案.doc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第二课时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学习目标]:1.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2.知道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重点]: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难点]: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

[导学案]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课前导学——自主学习】—、知识导学知如点二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1、公民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人民人民代A决策机A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2、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四种方式的比较)内容方式依据意义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__________ 反映___ 、提出_____ «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____ 是决策的基础, _____ 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科学决策的_____ ,是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②专家咨询制度 ________ 对_______> _______ 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论证会、座谈会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提高决策的________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______ 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______ ,公民在了解有关内容后发表意公示公民享有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______ ,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_____ 和公民 _____ 见,提出建议。

的 ____ 和____④社会听证制度决策机关对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举行 _____,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听证会决策机关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____ 或者有待听证于民是为了知识点二共同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的重要环节。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体现决策的。

(2)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增强决策的 o(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推动决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做主
1、 课前导学:按问题在教材中标出知识点。

1.什么是国家?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什么?
2. 什么是国家性质?由什么决定?根据国家性质可分为哪几类国家?
3.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它最大特点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
4. 我国的民主具有哪些特征?每个特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 在我国为什么还要保留专政职能?
6.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新时期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二、基础巩固
1.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
A .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还是复合制
B .生产力水平是高还是低
C. 国家政权掌握在那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D .社会各阶级的构成状况如何,哪个阶级的人口占多数
2.各级人大在开会时呈现出一种新风气,开会时间、交通管理等都考虑便民、利民。

有学者说,这才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

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是( )
A.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 B.人民当家作主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专政与民主的统一
3、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有代表1226名,2003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2985名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这说明( )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任务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D、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已经成熟和完善
4、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选举法的修改列入2008年立法计划,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这一建议反映了( )
A.人大常委会享有国家立法权 B.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其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C.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5、2010年6月14日,公安部禁毒局通报,从5月1日至6月14日,仅仅45天,全国公安机关就打掉贩毒集团434个,破贩毒案件7650起,抓获犯
罪嫌疑人7486人,缴获各类毒品1943千克,缴获毒资3898.82元。

上述
材料说明( )
A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B、阶级斗争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C、国家依法行使专政职能 D、国家必须把打击毒品犯罪作为中心工作
6、民主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 )
A、在劳动人民范围实行的
B、在全社会范围内
C、在多数人中实行
D、在统治阶级内部实行
三、能力提升
1、“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
共和制下,也丝毫不比君主制下差。

”这段话说明( )
A、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B、民主共和制与君主制没有本质区别
C、封建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D、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对“人民当家作主”应当这样理解( )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直接行使
C.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D.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人民行使立法权
3、 08年1月21日 ,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会议上,川妹子胡小燕当选为我国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

至此,我国1.5亿农民工实现了从呼
吁“善待农民工”到“赋予农民工话语权”的实质性转变。

这体现了我国 ( )
A. 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政府体察民情和尊重民意 C. 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D.人大代表行使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权利
4、 深圳市南山区麻岭社会区居委会选区33名选民,致函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和南山区人大常委会,要求罢免陈某的南山区人大代表资格。

33名选民提交罢免函,是符合我国《选举法》规定的,这是公民依法行使权力的表现。

这说明( )
A、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专政
B、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C、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D、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
5、代表被选民要求罢免,在中国政坛吹来一股清新的民主之风 。

这表明( )
①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②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③我国人民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④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和坚持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A 、①③ B、②④ C、 ①② D、③④
6.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

物权法规定,私人合法的储蓄、投资及其收益受法律保护,这体现了国家( )
A.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
B.保护公民的一切利益
C.保护公民的求偿权
D.尊重和保障人权
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要求,这包括( )
①突出了国家的专政职能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③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坚持民主和专政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8.辨析题: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所以一切公民都享有民主。

四、请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